大家好,以下内容是小编根据各位的需求,为大家整理出的有关于2024防震减灾的主题班会教案7篇文档,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措施和应对地震后被压埋的方法。
2、发现周围人群应对地震的措施中存在的问题。
3、通过小组合作,了解地震发生时应如何自我保护。
4、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们周围人对地震的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
了解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措施和应对地震后被压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判断我们在地震中的作法是否正确有效。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上网收集有关地震对人们造成的影响的新闻和地震的真实案例。
教师准备:
收集有关地震的图片、录像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观看教师出示的反映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的图片和录像。
2、阅读“案例聚焦”中的案例。
3、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地震的新闻以及关于地震对人们生活影响的资料。
二、学习地震有关知识
1、小组合作讨论:遇到地震时自己可能会怎么做?
2、将自己的做法与“智慧加油站”中的做法进行对比,找出存在的差异,看看哪种方法更合理。
3、进一步探讨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措施和应对地震后被压埋的方法。
三、调查分析防震避险措施
1、列出对各项措施的判断依据。
2、设计调查问卷,从自我保护知识、逃生措施、应急物品准备、疏散路线等方面了解人们的防震意识。
3、整理调查结果,讨论人们防震意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四、开展班级防震演练
1、列举学校的地形特点及教室所处的地理位置,找出地震发生时的安全躲避位置与适合的逃生路线,确定防震方案。
2、组织全班学生参与防震演练。
3、讨论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和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提出改进建议,完善地震的应急措施。
五、课后拓展
与家庭成员一起从防震用品、安全躲避位置、逃生路线等方面制订家庭防震计划。
六、总结回顾
1、回顾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措施和应对地震后被压埋的方法。
2、总结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3、展示调查结果和改进意见。
根据所学知识,对家庭防震计划进行进一步完善。
七、课堂延伸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地震的发生原因、预测方法以及国家地震局的工作。
2024防震减灾的主题班会教案2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幼儿互相关心的情感。
2、知道必要的逃生技巧,发生地震时不慌张。
3、了解一些地震的科普基本知识。
活动准备:
1、准备了一些影像资料,其中包括《地震现场》的影像资料。
2、准备了一些小道具,如枕头、书包、脸盆、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时进行了谈话引入,以引起幼儿的注意。
二、播放了一段“5·12“汶川大地震的录像,通过触目惊心的地震情景引入了课题。
三、围绕录像与幼儿展开讨论,学习逃生技巧。
1. 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2. 发生地震时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3. 在地震发生时将门打开,确保有出口。
4. 在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并避开危险区域。
5. 在百货公司、剧场等场所,要依照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6. 在地震发生时,汽车应该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7. 在地震发生时,务必要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等危险情况。
8. 在逃生时,要徒步前行,并只携带必要的物品。
9. 在地震发生时,不要轻信谣言,也不要做出轻率的行动。
四、进行了地震演练。
师:“小朋友,地震虽然很厉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张。在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始摇动后,有很短的时间可以用来躲避。如果在这短时间内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会被砸伤。”
五、进行了活动的延伸:
学习了儿歌《震前动物有预兆》,通过简单、清楚的动物形象让幼儿知道一些地震发生前的预兆。
活动反思:
关于地震演习,孩子们在小班、中班时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经验,但在地震知识了解方面还不是很全面。
这次活动中,我们在地震科普知识方面做了更多的铺垫,让孩子们对地震有了一定的科学了解。在地震演习中,孩子们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掌握了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逃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不过,个别幼儿的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的机智性不够高,能力还未达到预期的水平。另外,个别幼儿在钻探技能方面还有待提高,我们今后需要加强他们的锻炼。
2024防震减灾的主题班会教案3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是一种正在探索中的新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该课程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涉及生活教育、心理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和科技教育等内容。主要思路是围绕“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综合实践活动展开,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同时渗透相关的法制教育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在设计安全避震方案、模拟逃生等活动中,培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以及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情感。
2、通过搜集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学会拟定访谈提纲,在采访中能主动与他人交往,培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模拟演练掌握紧急逃生和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敏锐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地震灾害的相关常识,初步掌握相关的自救自护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模拟演练掌握紧急逃生和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敏锐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了解地震灾害的相关常识,初步掌握相关的自救自护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再现汶川地震的情景,激发学生对如何应对地震的强烈欲望。
1、感知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教师播放汶川地震的视频,以低沉伤痛的语调讲述:同学们,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让我们永远伤痛的日子,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夺去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当满目苍痍从眼前漂过,我们的心不由得缩紧了。特别是那些和你们一样年龄的孩子们,生命的花朵还没有完全绽放就在这无情的地震中凋零了。面对这些,你们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联系汶川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交流自己的感受。
2、生成活动主题
引导学生讨论:要把地震造成的危害减到最小,我们应该怎么办?
教师总结:了解地震的特点,尤其是地震的前兆,并在地震来临时选择合适的避险方式,掌握一些自我救护的方法,就能将地震造成的危害减到最小。
(二)、确定合适的探究方式
教师问道:“同学们,探究的方式有很多种,你们觉得用哪些方式解决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探究,如上网、查阅书籍。
(三)、了解地震相关知识
1、汇报地震时如何逃生的知识。
2、汇报地震的形成、分类、地震前的征兆以及地震发生时的现象。
重点指导:地震前的征兆:地下水发生变化,动物发生变化,如牛、羊、马等动物乱叫,鸭不下水,狗乱叫等现象。
3、汇报震前防范的重要性,包括排查安全隐患、准备应急物品、设计应对地震的安全预案、进行模拟演习等。
4、教师随即设计在教室、大街上、车上、家里等场景,让学生模拟示范如何避险。
(四)生成新的问题
地震时被压在废墟中如何呼救、如何逃生、如何等待救援,受伤时如何进行包扎。
(五)、整理资料
按内容进行分类,制作资料卡,学生进行制作资料卡的活动。
(六)、教师小结
2024防震减灾的主题班会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唐山大地震的惨烈程度,归纳地震灾害的特点:暴发突然,猝不及防,预测预报困难,成灾广泛,后果严重。
2.能明白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推测地震的成因。
3、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地震产生的原因。验证推测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概括、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对地震的探究,了解科学家在地震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侯风地动仪的接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5、地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的能力。
6、通过唐山地区的重建,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教学准备
1、反映唐山地震及其它地震破坏情景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视频资料等。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和现代地震仪的资料。
3、地震中的逃生技巧资料,演习教具。
教学过程
一: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1. 讲述:今年5.12号在四川的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关于地震你知道一些什么?
2. 让学生讨论,相互交流,再全班交流。
3. 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小资料
唐山地震发生的时间,地震的级别,地震给唐山造成了什么样的灾害?
大家好,以下内容是小编根据各位的需求,为大家整理出的有关于2024防震减灾的主题班会教案7篇文档,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2024防震减灾的主题班会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措施和应对地震后被压埋的方法。
2、发现周围人群应对地震的措施中存在的问题。
3、通过小组合作,了解地震发生时应如何自我保护。
4、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们周围人对地震的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
了解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措施和应对地震后被压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判断我们在地震中的作法是否正确有效。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上网收集有关地震对人们造成的影响的新闻和地震的真实案例。
教师准备:
收集有关地震的图片、录像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观看教师出示的反映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的图片和录像。
2、阅读“案例聚焦”中的案例。
3、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地震的新闻以及关于地震对人们生活影响的资料。
二、学习地震有关知识
1、小组合作讨论:遇到地震时自己可能会怎么做?
2、将自己的做法与“智慧加油站”中的做法进行对比,找出存在的差异,看看哪种方法更合理。
3、进一步探讨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措施和应对地震后被压埋的方法。
三、调查分析防震避险措施
1、列出对各项措施的判断依据。
2、设计调查问卷,从自我保护知识、逃生措施、应急物品准备、疏散路线等方面了解人们的防震意识。
3、整理调查结果,讨论人们防震意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四、开展班级防震演练
1、列举学校的地形特点及教室所处的地理位置,找出地震发生时的安全躲避位置与适合的逃生路线,确定防震方案。
2、组织全班学生参与防震演练。
3、讨论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和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提出改进建议,完善地震的应急措施。
五、课后拓展
与家庭成员一起从防震用品、安全躲避位置、逃生路线等方面制订家庭防震计划。
六、总结回顾
1、回顾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措施和应对地震后被压埋的方法。
2、总结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3、展示调查结果和改进意见。
根据所学知识,对家庭防震计划进行进一步完善。
七、课堂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