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一定要做好高空作业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施工现场高空坠落应急预案》,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1、目的
高处坠落事故是工程建设惯性事故之一,也是需要经常进行整治的伤害事故,为了在发生事故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2、危险源分析
未带安全带或安全带使用不当,防护设施不足,深基坑周围为设安全警示牌、警戒线、脚手架施工未按规范操作。
3、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应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主管安全安全生产的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安质部负责人、工程部负责人、物资设备部负责人,办公室主任、试验室主任组成。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
职责:
耙齿影隧道发生安全事故时,组长、副组长负责指挥工地抢救工作,协调各组之间的抢救工作,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小组成员负责向各自主管的抢救小组下达抢救指令任务,第一时间向110、120、119、建管处、总监办、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报告灾情,平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值班,手机24小时开机,发生紧急事故时,在项目部应急组长到达现场前,值班者即为临时救援组长。
(2)、现场抢救组
现场抢救组由安质部负责人为组长,专职安全员为副组长,工程部、物资设备部、计财合同部、试验室、办公室人员为成员组成。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
职责:
采取紧急措施,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3)、现场救治组
临时救治组由工程部负责人为组长,专职安全员为副组长,工程部、物资设备部、计财合同部、试验室、办公室人员为成员组成。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
职责:
对救治出的伤员进行临时救援(如包扎止血、人工呼吸等),视情况采取急救处置措施,遵从“先重后轻”的工作方针,尽快送医院抢救。
(4)后勤服务组
后勤服务组由物资设备部负责人为组长,专职安全员为副组长,工程部、物资设备部、计财合同部、试验室、办公室人员为成员组成。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
职责:
负责事故现场交通车辆的调配,紧急救援物资的征集发放及人员的餐饮供应。
(5)、现场安保组
临时安保组由办公室主任为组长,专职安全员为副组长,工程部、物资设备部、计财合同部、试验室、办公室人员为成员组成。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
职责:
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支援其他抢救组的工作,保护现场。
(6)、现场洗消组
现场洗消组由试验室主任为组长,专职安全员为副组长,工程部、物资设备部、计财合同部、试验室、办公室人员为成员组成。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
职责
负责事故现场的洗消工作。
(7)、善后处理组
善后处理组由计财合同部负责人为组长,项目部会计师为副组长,计财合同部、物资设备部、工程部人员为成员组成。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
职责:
民政部牵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保险、当地政府、事故单位参加,负责伤亡家属接待及安抚,处理善后事宜。
4、应急准备
指挥小组在日常工作中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应急预案,了解各自的工作职责,熟悉应急处理和响应程序。
对安全隐患登记造册,实行日常监管和动态监管,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整改,确保隐患整改率。
各种应急器材准备要充分,认真研究部署位置,确保及时到位,加强对抢险物资、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保持现场的通讯、交通畅通,确保事故信息及时传递,抢险人员、设备能及时介入,实施有效救援。
严格现场的安全值班制度。
5、应急处理和应急响应工作程序
(1)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核实情况,进入响应工作程序,及时向指挥小组汇报,并通报本单位进行救援、抢险和处理情况。
(2)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监控单位或现场险情通知后,立即下达人员撤离命令,并在10分钟内迅速进入各自工作岗位,及时向监理、业主及公司有关业务部门通报险情情况;应急业务组成员应在15分钟内到齐,按本部门应急预案协调做好救援、抢险和应急处理工作。
(3)各业务组按照分工迅速展开工作,并视情况及时与外部相关方联系寻求支援。
(4)根据发生事故的性质,各业务组及时制定临时应急处理措施,进行有效控制,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
(5)随时向指挥小组汇报现场应急处理情况,提出合理建议,迅速落实指挥小组的有关指示
6、应急措施
(1)应急救援原则
以确保人员的安全为第一原则,其次是控制设备和材料的损失。应急救援关键是速度,救援时间就是生命。
发生安全事故时,要充分利用现场的施救资源,首先对伤员因地制宜地进行救护,并迅速撤离所有人员。
(2)事故报警
一旦发生伤亡事故,要根据人员伤亡情况及时请求社会救援,救援电话,消防部门:119、医院部门:120、公安部门:110,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拨打急救电话,讲清事故单位的名称、地址、伤员的数量及伤势情况。同时听清对方提出的问题,以便正确回答。
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告诉对方,并保持通讯畅通。
迅速组织人员疏通通道,清除障碍物,使救护车能顺利到达事故现场。
打完电话后,要立即派人到主要路口迎接救护人员及救护车辆。
(3)伤员急救
①、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感染等)。
②、遵从“先重后轻”的原则,使重度受伤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③、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伤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就行护理。
(4)现场处置
加强对现场的安全警戒任务,维护事故现场秩序,禁止闲杂人员进入现场保护区。
对可以安全撤离的机械设备、材料等进行有序指挥,可靠撤离,尽量减少事故损失。
邀请监理、建管处、监控单位及技术专家研究商讨处置方案,制定详细、周密的处置措施,对救援力量进行详细分工,严密组织实施落实,彻底消除现场不安全因素。
7、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挽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认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2)、出现颅脑损伤时,必须维持呼吸道畅通。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3)、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4)、发现伤者手足骨折者,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的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用夹板,也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子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5)、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底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①、一般伤口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消药水毒,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②、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作成软件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③、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纱布棉垫。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6)、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8、应急处理支持与反馈
(1)、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项目部在24小时内编制事故报告,报监理、建管处及公司相关部门。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支持的事宜、事故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2)、紧急情况或事故处理结束后,项目部及相关人员应进行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整改。
9、应急结束
(1)、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态得以控制,环境符合相关标准,次生、衍生事故、事件消除后,经现场应安全员确认,并报应急小组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由现场安全员发布终止命令,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2)、扩大应急响应,应急处置结束,应由项目经理确认应急可以终止时,决定并宣布扩大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结束的条件
事故已得到控制,没有导致次生、衍生的事故,或导致次生、衍生的事故隐患已消除。
被困人员全部得到救助,事故现场人员和周边群众已疏散到安全地带。
受伤人员已全部从事故现场救出,并送到医院进行救治,没有失踪人员,包括参加应急救援的人员。
环境受到污染经处理后,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
(4)、应急结束后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事故发生的原因,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吸取教训、写出事故报告,报送项目部。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做好对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工作,保护好事故原始资料,向事故调查组提交有关事故现场伤亡人员名单及其他应移交的资料。得到事故调查组同意后,方可开始现场恢复工作。
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抢修受损设备,尽快恢复施工生产和经营活动。
写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报项目经理。应急救援工作总结应作为应急救援预案评审维护的重要资料。
做好受伤人员的慰问和善后处理工作。
10、信息发布
(1)、内部信息通报
应急领导组,应对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向职工通报事故原因、处理结果和避免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
(2)、对外信息发布
事故、事件对外的信息发布,由安全质量部负责拟定信息发布方案,项目经理审定后,统一发布。
(3)、对媒体信息发布
对影响较大的事故需要对媒体发布的,应由项目部指定发言人,通报事故信息。
11、后期处置
(1)、做好善后工作、完善预案、制度和物资设备
项目部负责组织善后处置工作,包括遇难人员亲属的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救援费用的支付,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确保社会和企业稳定。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参加救援的部门应认真核对参加救援人数、清点救援装备、器材;核算救灾发生的费用,整理应急救援记录、图纸,写出救灾报告;对于在应急处置中,损耗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重新更换,按要求配备齐全。
(2)、保险
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按相关规定及时报告项目部计财部、启动保险理赔程序。
(3)、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事故、事件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要认真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对事故、事件的评估是否准确;应急救援决策是否准确;应急救援资源调配和使用是否合理;应急救援行动是否协调;通讯联络是否畅通;应急救援效果如何;对各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不适应之处,提出修订、完善的建议
12、防坠落措施
(1)、脚手架材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的杆件连接必须使用合格的扣件。
(2)、钢管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5m,大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2m,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m,脚手架必须与施工面拉接牢固,拉接点垂直距离不得超过4m,水平距离不得超过6m,拉接所用的材料强度不得低于双股8号铝丝的强度,高大架子不得使用柔性材料拉接。在拉接点处设可靠支顶,脚手架的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片,离墙面不得大于20cm,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操作面外侧应设两道护身栏杆和一道挡脚板或设一道护身栏杆,立挂安全网,下口封严,防护高为1.2m。
(3)、临边施工区域,对人或物构成危险的地方必须支搭防护棚,确保人、物的安全。高处作业使用的铁凳、木凳间需搭设脚手板的,间距不得大于2m,高处作业,严禁投扔物料。
(4)、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现场培训、交底、安装人员必须系安全带,交底时按方案要求结合施工现场作业条件和队伍情况做详细交底,并确定指挥人员,在施工时按作业环境做好防滑、防坠落事故发生。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要建立登记、整改检查,定人、定措施,定完成日期,在隐患没有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如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险情,应立即停止作业。
一、工程概况
包括工程地点、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结构形式、结构层次、建设单位(开发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发生,降低项目部伤亡事故的发生率,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组织措施
1、健全组织机构以项目经理xxx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工作,安全员坚持天天对施工现场检查,安全小组每周组织一次全面检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地做好预防工作。
3、物资做好充分准备,如:保险带、钢管扣件、安全网、毛竹片等,确保随时投入使用。
三、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技术措施
1、项目经理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项目经理部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建筑工程特点编制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
2、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接受高处作业安全知识的教育;特种高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上岗前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签字交底。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按规定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技术签字交底。
3、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项目部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
4、项目部应按类别,有针对性地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关部位,夜间应设红灯示警。
5、高处作业前,由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安全防护设施应做到定型化、工具化,防护栏杆以黄黑(或红白)相间的条纹标示,盖件等以黄(或红)色标示。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应经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实施。
6、物料提升机应按规定由其产权单位编制安装拆卸施工方案,产权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负责安装和拆卸;使用前与施工单位共同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物料提升机应有完好的停层装置,各层联络要有明确的信号和楼层标记。物料提升机上料口应装设有联锁装置的安全门,同时采用断绳保护装置或安全停靠装置。通道口走道板应满铺并固定牢固,两侧边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并用密目安全网封闭两侧。物料提升机严禁乘人。
7、施工外用电梯应按有关规定由其产权单位编制安全拆卸施工方案,产权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负责安装和拆卸;使用前和使用单位进行共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施工外用电梯各种限位应灵敏可靠,楼层门应采取防止人员和物料坠落措施,电梯上下运行行程内应保障无障碍物。电梯轿厢内乘人、载物时,严禁超载,载荷应均匀分布,防止偏重。
8、移动式操作平台应按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移动式操作平台立杆应保持垂直,上部适当向内收紧,平台作业面不得超出底脚。立杆底部和平台立面应分别设置扫地杆、剪刀撑或斜撑,平台应用坚实木板满铺,并设置防护栏杆和登高扶梯。
9、各类作业平台和卸料平台应按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架体应保持稳固,不得与施工脚手架连接。作业平台上严禁超载。
10、脚手架应按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作业层脚手架的脚手板应铺设严密,下部应用安全平网兜底。脚手架外侧应用密目式安全网做全封闭,不得留有空隙。密目式安全网应可靠固定在架体上。作业层脚手版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隙大于15cm时应作全封闭,防止人员和物料坠落。作业人员上下应有专用通道,不得攀爬架体。
11、模板工程应按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模板工程在绑扎钢筋、粉刷模板、支拆模板时应保证作业人员有可靠立足点,作业面应按规定设置安全保护设施。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应均匀堆置,并不得超过设计计算要求。
12、吊篮应按相关规定由其产权单位编制施工方案,产权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与施工单位在使用前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吊篮产权单位应做好日常例保和记录。吊篮悬挂机构的结构件应选用钢材或其他适合的金属结构材料制造,其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安全带;安全带应挂设在单独设置的安全绳上,严禁安全绳与吊篮连接。
13、施工单位对电梯井门应按定型化、工具化的要求设计制作,其高度应在1.5m至1.8m的范围内。电梯井内不超过10m应设置一道安全平网;安装拆卸电梯井内安全平网时,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安全带。
14、项目部进行屋面卷材防水层施工时,屋面周围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屋面上的孔洞应加盖封严,短边尺寸大于15m时,孔洞周边也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底部加设安全平网。在坡度较大的屋面施工时,应采取专门的.安全措施。
15、根据施工的实际需要本项目安装1台塔吊、1台井架。在安拆时必须由有资质的安装队伍安拆,安装工必须持证上岗,安装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装完毕,项目部分管负责人同公司及有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四、高处坠落事故的控制和处理
1、高处坠落事故发生以后,施工人员应及时撤离事故现场,并及时通知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小组成员应及时到位,统一指挥,全力以赴投入抢救、抢修,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当有人员伤亡发生时,应立即通知当地的社会医疗机构,并组织项目部的抢救人员进行必要的自救。
3、在事故发生区域设置警戒线,除抢救人员可以进出外,禁止任何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发生区域,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各地一定要做好高空作业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施工现场高空坠落应急预案》,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1、目的
高处坠落事故是工程建设惯性事故之一,也是需要经常进行整治的伤害事故,为了在发生事故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2、危险源分析
未带安全带或安全带使用不当,防护设施不足,深基坑周围为设安全警示牌、警戒线、脚手架施工未按规范操作。
3、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应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主管安全安全生产的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安质部负责人、工程部负责人、物资设备部负责人,办公室主任、试验室主任组成。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
职责:
耙齿影隧道发生安全事故时,组长、副组长负责指挥工地抢救工作,协调各组之间的抢救工作,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小组成员负责向各自主管的抢救小组下达抢救指令任务,第一时间向110、120、119、建管处、总监办、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报告灾情,平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值班,手机24小时开机,发生紧急事故时,在项目部应急组长到达现场前,值班者即为临时救援组长。
(2)、现场抢救组
现场抢救组由安质部负责人为组长,专职安全员为副组长,工程部、物资设备部、计财合同部、试验室、办公室人员为成员组成。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
职责:
采取紧急措施,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3)、现场救治组
临时救治组由工程部负责人为组长,专职安全员为副组长,工程部、物资设备部、计财合同部、试验室、办公室人员为成员组成。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
职责:
对救治出的伤员进行临时救援(如包扎止血、人工呼吸等),视情况采取急救处置措施,遵从“先重后轻”的工作方针,尽快送医院抢救。
(4)后勤服务组
后勤服务组由物资设备部负责人为组长,专职安全员为副组长,工程部、物资设备部、计财合同部、试验室、办公室人员为成员组成。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
职责:
负责事故现场交通车辆的调配,紧急救援物资的征集发放及人员的餐饮供应。
(5)、现场安保组
临时安保组由办公室主任为组长,专职安全员为副组长,工程部、物资设备部、计财合同部、试验室、办公室人员为成员组成。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