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门诊预检分诊发现阳性患者应急预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欢迎阅读下载。

门诊预检分诊发现阳性患者应急预案1

为积极应对“应检尽检”人员中可能出现新冠核酸阳性的突发情况,规范应急处置流程,做到及时发现、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蔓延,最大限度降低新冠病毒传播风险,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预案

一、工作要求和目标

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统一指挥,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统筹全院医疗卫生资源,科学、精准、有力、有序、有效处置疫情,做到“早、小、严、实”,将疫情传播风险降至最低,防治疫情蔓延。

二、适用范围

方案适用于“应检尽检”工作中筛查出阳性人员情形。

诊疗过程中发现的符合定义的疑似病例、环境监测发现阳性结果等情形均可参照本预案执行。

三、预警机制

1、对医院应检尽检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精准筛查,一旦出现阳性结果立即上报。

2、患者、陪人、医院工作人员进行的日常健康监测管理,鉴别排查新冠相关症状,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上报。

3、发挥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病房哨点作用,提高疫情相关信息的研判能力,实现多点预警。

四、组织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领导小组(指挥部)为应急指挥机构,全权负责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决定应急预案的启动,协调全院各科室、疫情防控各工作组之间的联动配合。

核酸检测实验室一旦发现核酸阳性标本,上报指挥部,迅即启动应急响应,快速从常态化机制到应急模式的平急转换。

五、应急处置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领导小组(指挥部)及各工作组各司其职,遵循“边救治、边调查、边控制、妥善处置”的原则,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同时根据调查情况,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1、确认阳性人员。

检验科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发现应检尽检人员标本核酸检测呈阳性情况时,立即联系核酸采集处值班人员,追溯混检人员信息,通过单采单检进一步确定阳性人员。

同时电话通知指挥部、检验科主任、阳性人员所在部门负责人。

若阳性人员为住院患者或陪人,需联系病房主任、护士长。

周围环境检测阳性立即通知院感科。

(责任科室:检验科、核酸采集处)

2、区域封控。

指挥部接到电话,上报院领导,经院领导同意,按照“接报即查、先管后筛”的原则,保卫科安排安保人员对阳性人员所在楼层(楼宇)实行暂时封控管理,要求“只进不出”。

严格限制风险人群和风险区域人员流动。

医院其他人员暂时原地隔离。

若阳性人员为发热门诊患者或陪人,需将阳性人员转移到缓冲病房;若阳性人员为发热门诊患者,发热门诊即刻停诊并封控管理,将患者安置在单间隔离。

发热门诊或发热门诊护理人员对其他患者陪人做好解释、安抚工作,限制其活动范围。

(责任科室:医务部、护理部、保卫科)

3、信息报告

按照“逢阳必报、逢阳即报”的原则,医院公共卫生科2小时内完成疫情信息网络直报。

医院指挥部立即向院领导、东昌府区卫健局、东昌府区疾控中心报告,指挥长向聊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

(责任科室:公共卫生科、医务部)

4、人员转运。

指挥部通知确诊隔离病房工作人员到岗,按防护要求着装,按照指定路线,将阳性人员转运至隔离病房进行隔离(单人单间隔离)。

(责任科室:医务部、护理部、院感科)

5、医疗救治。

患者转移到确诊隔离病房后再次采集鼻咽拭子标本,送市疾控中心复检阳性后按相关规定送省疾控中心开展病毒基因测序工作,同时完善血常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胸部CT等相关检查。

医疗救治专家组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明确诊断,制定诊疗方案,公共卫生科2小时内完成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疑似、确诊、无症状感染者)。

职责:

①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封闭楼层等应急处置工作。

②对新冠肺炎院内感染事件成立与否做出最终判断。

③决定本预案是否启动和是否终止。

④研究并制定新冠肺炎院感事件时的楼层封闭式隔离控制措施。

⑤负责对外信息发布。

⑥按规定向卫健局及疾控中心报告。

2、医疗救治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医疗副院长

副组长:医务部长

成员:新冠肺炎诊疗院内专家组、各科室主任、发生科室医生。

职责:

①负责对疑似病例进行会诊、讨论,有关的标本采集,明确诊断并积极进行救治或转运。

②负责对本预案的启动及终止提出建议。

③调度各科医疗卫生技术力量,保障发生科室其他病员救治工作开展。

④负责病人分流转运及转运途中医疗监护,做好发生科室其他病员和家属集中隔离解释和情绪疏导,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⑤根据事态发展及调查结果完善诊疗方案。

3、流调及消杀小组

组长:公卫科长

小组成员:公卫科其他成员、感染发生科室主任及护士长、消杀人员。

职责:

①负责组织或协助市疾控中心对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对感染病例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危险因素与暴露史、密切接触者、实验室检测等信息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报告,发现和管理密切接触者。

②指导消杀人员正确实施消杀工作。

4、院感防控小组

组长:医院感染管理科长

小组成员:医院感染管理科其他成员、各科室感控小组成员

职责:

①负责对发生新冠院内感染科室楼层(本楼层和/或相邻楼层)封闭进行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规划,使其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②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转运至集中医学观察点进行防护指导;同时对封闭发热门诊内工作人员(包括医务人员、消杀人员、保洁人员等)进行防护知识培训,指导正确穿、脱防护用品,督导医疗废物、医用织物的正确处置和标本采集及运送过程中职业防护等,防范院内交叉感染。

5、消毒隔离护理小组

组长:护理部主任小组

成员:护理部其他成员、各科室护士长、物业经理

职责:负责调度护理人员完成隔离发热门诊其他病员的正常治疗和护理工作,督导隔离发热门诊护理人员做好环境、物表、仪器设备清洁消毒工作,以及发热门诊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各项医疗器材、消毒物品的准备,确保护理工作高效、规范、有序的运行。

6、后勤保障组

组长:分管后勤副院长、财务总监小

组成员:药学部、设备科、总务科、保卫科等负责人、物业公司负责人

职责:

①负责发热门诊封闭隔离时建筑布局紧急改造,提供隔离应急物资,包括药品、器械、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物品,隔离区食品和生活用品准备,保障医院水、电正常供应等,提供保卫工作,在接到封闭楼层指示后,设备科、总务科、药剂科应在4小时内立即对医疗设备、防护用品、药品、消毒药械等进行库存检查、质量检修,根据库存状况及领导小组的进一步安排,进行紧急采购,以保障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②督导保洁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严格落实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医疗废物转运和标本院内转运等工作。

(三)应急处置具体措施

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4)每日对工作人员的体温和症状进行监测,如有发热或出现呼吸道症状则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5、意外防范措施

(1)病人拒绝留观:逐级向科主任、医务科、组长和卫计委报告,并通知保安,暂时单间隔离,直到病人离院。

(2)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未做防护时发生体液暴露立即就近冲洗,使用碘伏消毒;接触疑似或确诊患者时若防护用品破损或防护不到位等情况发生暴露,应及时按照流程脱卸防护用品,并禁止与其他人接触;这两种情况都要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好职业暴露登记,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隔离观察。

4、预案终止

预案终止应由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疑似病人转归进行判定,原则上疑似病人排除新冠肺炎感染后,其密切接触者即可解除隔离;若疑似病人确诊为新冠肺炎感染,其原所在科室所有人员应封闭隔离观察14天,观察期满时,如所有人员无异常情况,可由应急领导小组报市卫健局和市疾控中心后解除隔离(建议进行核酸检测),预案终止,发热门诊进行终末消毒后正常接收病员。

门诊预检分诊发现阳性患者应急预案3

一、基本要求

(一)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发热门诊应当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特点,结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诊疗条件等,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二)开展全员培训。

依据岗位职责确定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内容,使其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

(三)做好医务人员防护。

发热门诊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确保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到位。

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

(四)关注医务人员健康。

发热门诊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班次安排,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

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开展主动健康监测。

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五)加强感染监测。

做好早期预警预报,加强对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发现隐患,及时改进。

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并在2小时内上报信息,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六)做好清洁消毒管理。

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有条件的发热门诊可进行空气消毒,也可配备循环风空气消毒设备。

严格执行《发热门诊消毒技术规范》,做好诊疗环境、医疗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严格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处理,严格终末消毒。

(七)加强患者就诊管理。

发热门诊应当做好就诊患者的管理,尽量减少患者的拥挤,以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发现疑似或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时,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及时将患者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发热门诊诊疗。

(八)加强患者教育。

发热门诊应当积极开展就诊患者及其陪同人员的教育,使其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知识,指导其正确洗手、咳嗽礼仪、医学观察和居家隔离等。

(九)加强感染暴发管理。

严格落实发热门诊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降低感染暴发的风险。

增强敏感性,一旦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暴发或暴发,发热门诊必须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并依据相关标准和流程,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做好调查处置工作。

(十)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或疑似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纳入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处置。

二、重点部门管理

(一)发热门诊。

1.发热门诊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防渗隔离衣。

3.为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插管前手动通气和支气管镜检查等)时:

(1)采取空气隔离措施;

(2)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进行密闭性能检测;

(3)眼部防护(如护目镜或面罩);

(4)穿防体液渗入的长袖隔离衣,戴手套;

(5)操作应当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

(6)房间中人数限制在患者所需护理和支持的最低数量。

(三)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四)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戴手套前应当洗手,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应当立即流动水洗手。

(六)严格执行锐器伤防范措施。

(七)每位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发热门诊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四、加强患者管理

(一)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规范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隔离区。

(二)患者进入发热门诊前更换患者服,个人物品及换下的衣服集中消毒处理后,存放于指定地点由发热门诊统一保管。

(三)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佩戴口罩,正确实施咳嗽礼仪和手卫生。

(四)加强对患者探视或陪护人员的管理。

(五)对被隔离的患者,原则上其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减少患者的移动和转换病房,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止患者对其他患者和环境造成污染。

(六)疑似或确诊患者出院、转院时,应当更换干净衣服后方可离开,按《发热门诊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进行终末消毒。

(七)疑似或确诊患者死亡的,对尸体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为:用3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患者口、鼻、耳、肛门等所有开放通道;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

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个人物品经消毒后方可随患者或家属带回家。

门诊预检分诊发现阳性患者应急预案4

一、指导思想

加强传染病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相结合,提高快速应急能力,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预防控制措施,切实保障我市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快速反应、高效处置,预防为主、群防群控的“24字”工作原则。

三、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可造成社会公众的突发性的传染病事件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得应急处置工作

包括以下情况:

疑似聚集性病例

指14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工地、一个单位、一个社区等)发现1例确诊病例,并同时发现1例及以上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

聚集性病例

指14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工地、一个单位、一个社区等)发现2例确诊病例,且病例之间存在流行病学关联史。

四、组织机构和职责

为快速处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流行,作出突发性处置事件的.重大决策统一指挥,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流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具体组成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xx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