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支原体感染预防措施精选8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深秋已尽,浓冬已至,又到了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幼儿支原体肺炎也趁机而入。
一、支原体肺炎是什么?
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可引起气管及支气管炎、喉炎、肺炎等。肺炎支原体也是小儿肺炎常见及易感的一种病原体,占小儿肺炎发生率的20%左右。
二、支原体肺炎和肺炎一样吗?
支原体肺炎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本病潜伏期2~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支原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北方多见于秋冬季。
三、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发热多为中高度发热,急性期可表现为持续高热不退,部分患儿伴有畏寒、头痛等症状。咳嗽初期一般为刺激性干咳,呈阵发性剧烈干咳,夜间为著,严重者影响患儿的睡眠与活动;后期咳嗽有痰,部分患儿伴有喘息。重症患儿可有呼吸困难,婴幼儿症状相对较重,可合并一些肺外表现,如食欲不振、腹痛、恶心、呕吐、皮疹、贫血等。
四、如何预防支原体肺炎?
1.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2.勤洗手。
3.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4.在疾病高发季节应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5.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6.发现孩子出现反复发热或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早就医,居家休息,不要带病入园。
五、感染支原体肺炎后如何护理?
如何护理很重要,家长应做好下面几点:
1.冷空气的刺激可降低支气管粘膜局部的抵抗力,加重支气管炎病情。因此,家长要随气温变化及时给患儿增减衣物,尤其是睡觉时要给患儿盖好被子。
2.幼儿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水分蒸发较大,应注意给患儿多喂水。可用糖水或糖盐水补充,也可用米汤、蛋汤补给,以增加体内水分,满足机体需要。
3.幼儿患病时营养物质消耗较大,加之发热及细菌毒素影响胃肠功能,消化吸收不良,因而患儿体内营养缺乏是不容忽视的。对此,家长对患儿要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给予清淡、营养丰富、均衡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如稀饭、煮透的面条、鸡蛋羹、新鲜蔬菜、水果等。
4.保持良好环境,居室温暖,通风采光良好,空气湿度适中,防止过分干燥。如果家中有吸烟者最好戒烟或去室外吸烟,防止烟害对患儿的不利影响。
尊敬的家长,目前是支原体肺炎高发时期,我们要严格做好各类传染病的预防。让我们家园共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近期,支原体肺炎人群持续高发,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主要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多见,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学龄儿童。虽然它并不属于法定传染病,但防控依然不能放松,尤其对于学校和托幼机构。如何做到日常早预防、病例早处置,具体防控措施如下:
一、日常早预防
1.加强卫生
做好学习、生活场所的清洁卫生和通风,定期打扫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区域,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做好宣传教育
加强学校师生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健康知识宣传,倡导教职工、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打喷嚏或咳嗽时要主动遮掩口鼻,推荐在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做好手卫生,提高防病意识。
3.加强健康监测
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和病因登记追踪制度,一旦有师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引导其及时就诊,不得带病上课/学。
二、病例早处置
1.及时报告
学校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师生异常增多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健康部门。
2.配合调查和处置
学校要主动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工作,如每日师生健康状况随访和报告。
3.强化消毒
常用的75%酒精和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均可以杀灭肺炎支原体。做好洗手液、消毒液等物品储备和校内场所的日常消毒工作,及时切断传播途径。
一、保持个人卫生
1.经常洗手:洗手是预防支原体感染的基本方法之一。应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动物或与他人亲密接触后,务必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洗手。
2.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特定场合,如接触支原体感染者、参观医院或疫情高发区域,应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支原体传播的风险。
二、避免不洁性行为
1.定期体检:对于性活跃人群,定期进行性健康检查是预防和控制支原体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及早发现感染,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控措施。
2.避免性行为传播:性传播是支原体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避免与患者或携带者发生不洁性行为,或者采取正确和有效的避孕措施,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维持良好的生活环境
1.保持室内通风:通风可以减少室内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经常开窗通风或使用空气净化器有助于净化室内空气,降低感染风险。
2.定期消毒清洁:经常对居住和办公场所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对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高频接触场所进行定期消毒,预防支原体的传播。
四、加强宣教和健康教育
1.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媒体、宣传册、社交媒体等渠道,加强对支原体感染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认识,形成有效的宣传教育氛围。
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支原体感染的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其对疾病防控的认识水平和应对能力,能够及时诊断和治疗支原体感染患者,减少感染传播。
总结起来,预防和控制支原体感染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各方的合作。每个人都应加强个人卫生,遵循相关的预防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观察以及加强宣教和健康教育的推广。只有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支原体感染的传播,保障社会的卫生健康。
您好!近日,全国各地出现了多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者,且大多以儿童为主。为预防孩子感染,现将肺炎支原体的相关知识与预防措施告知如下,让我们共同学习、科学防范,一起守护孩子健康!
一、什么是“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致病性微生物,无细胞壁结构,像是没有穿“外套”的细菌。75%酒精和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均可以杀灭肺炎支原体。
传染源: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
临床表现: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一般咳嗽比较剧烈,而且在发热退后咳嗽还可能持续1-2周。居家过程中,孩子一旦出现发热且伴有剧烈咳嗽,应及时就诊,尽快查明病因,规范治疗,切忌自行盲目用药。
二、如何预防感染“肺炎支原体”?
由于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因此预防感染要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起。
1.少聚集: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2.讲卫生: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或衣袖等遮挡,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带盖垃圾桶中。
3.勤洗手:注意手卫生,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清洁洗手。如果没有流动水,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等擦拭消毒双手。
4.常通风:流行高发季节,注意室内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空气新鲜。
5.多运动: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增加身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肺炎支原体”来势汹汹,请各位家长提前做好防控工作,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您好!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
肺炎支原体主要经飞沫传染,潜伏期2-3周,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北方多见于秋冬季。当前正值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呼吸道传播疾病高发时节,部分地区出现了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患者数量上升的情况,多以儿童为主。托幼机构和学校人口密集,有较高的传播风险。针对本次秋冬季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现将支原体肺炎的相关知识与预防措施告知如下,请家长与学校携手共筑防控安全墙,共同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加强监测预警,提高教职工敏感性。
加强所有师生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和病因追查;加强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疑似病例。
二、强化病例管理,避免人群聚集。
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播疾病病例的学生、幼儿,及时为其佩戴口罩并与家长联系,采取就医或回家休息的处置措施,期间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
三、注意保持环境和个人卫生。
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保证每天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定期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做好日常消毒,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或香皂等卫生用品;学生和教职工应当注意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防控意识。
通过健康教育课程和宣传资料,向学生、家长和教职工宣传预防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性,提醒注意个人卫生和呼吸道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和带菌者,普及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防知识,提高防控意识和能力。
五、提升防护能力,及时报告情况。
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支原体感染预防措施精选8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深秋已尽,浓冬已至,又到了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幼儿支原体肺炎也趁机而入。
一、支原体肺炎是什么?
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可引起气管及支气管炎、喉炎、肺炎等。肺炎支原体也是小儿肺炎常见及易感的一种病原体,占小儿肺炎发生率的20%左右。
二、支原体肺炎和肺炎一样吗?
支原体肺炎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本病潜伏期2~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支原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北方多见于秋冬季。
三、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发热多为中高度发热,急性期可表现为持续高热不退,部分患儿伴有畏寒、头痛等症状。咳嗽初期一般为刺激性干咳,呈阵发性剧烈干咳,夜间为著,严重者影响患儿的睡眠与活动;后期咳嗽有痰,部分患儿伴有喘息。重症患儿可有呼吸困难,婴幼儿症状相对较重,可合并一些肺外表现,如食欲不振、腹痛、恶心、呕吐、皮疹、贫血等。
四、如何预防支原体肺炎?
1.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2.勤洗手。
3.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4.在疾病高发季节应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5.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6.发现孩子出现反复发热或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早就医,居家休息,不要带病入园。
五、感染支原体肺炎后如何护理?
如何护理很重要,家长应做好下面几点:
1.冷空气的刺激可降低支气管粘膜局部的抵抗力,加重支气管炎病情。因此,家长要随气温变化及时给患儿增减衣物,尤其是睡觉时要给患儿盖好被子。
2.幼儿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水分蒸发较大,应注意给患儿多喂水。可用糖水或糖盐水补充,也可用米汤、蛋汤补给,以增加体内水分,满足机体需要。
3.幼儿患病时营养物质消耗较大,加之发热及细菌毒素影响胃肠功能,消化吸收不良,因而患儿体内营养缺乏是不容忽视的。对此,家长对患儿要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给予清淡、营养丰富、均衡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如稀饭、煮透的面条、鸡蛋羹、新鲜蔬菜、水果等。
4.保持良好环境,居室温暖,通风采光良好,空气湿度适中,防止过分干燥。如果家中有吸烟者最好戒烟或去室外吸烟,防止烟害对患儿的不利影响。
尊敬的家长,目前是支原体肺炎高发时期,我们要严格做好各类传染病的预防。让我们家园共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近期,支原体肺炎人群持续高发,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主要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多见,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学龄儿童。虽然它并不属于法定传染病,但防控依然不能放松,尤其对于学校和托幼机构。如何做到日常早预防、病例早处置,具体防控措施如下:
一、日常早预防
1.加强卫生
做好学习、生活场所的清洁卫生和通风,定期打扫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区域,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做好宣传教育
加强学校师生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健康知识宣传,倡导教职工、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打喷嚏或咳嗽时要主动遮掩口鼻,推荐在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做好手卫生,提高防病意识。
3.加强健康监测
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和病因登记追踪制度,一旦有师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引导其及时就诊,不得带病上课/学。
二、病例早处置
1.及时报告
学校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师生异常增多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健康部门。
2.配合调查和处置
学校要主动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工作,如每日师生健康状况随访和报告。
3.强化消毒
常用的75%酒精和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均可以杀灭肺炎支原体。做好洗手液、消毒液等物品储备和校内场所的日常消毒工作,及时切断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