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关于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及预防措施最新4篇都有哪些吗?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
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及预防措施最新1
(一)工程重点
1、征地拆迁工作
本工程为市政工程,位于城区,占地范围比较大,受影响的房屋、街道比较多,征地拆迁工作量大、难度大,征拆工作如期进行是保证本项目顺利开展的重点。
应对措施:
项目经理部设置征拆部配合发包人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协助区征拆实施单位开展征拆补偿谈判、收集和编制征拆补偿资料、核销征拆预付款等。
2、主线高架桥施工本工程工期控制的重点
主线桥梁左幅共22联,长2。203km,右幅共23联,匝道桥共15联,长2。311公里,匝道桥共15联,长1。137公里。本工程桥梁数量多,工序多,且设计跨度多样,跨度大,包含下部结构、上部结构等施工内容繁多,如何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加快施工进度,是本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
应对措施:
下部结构采用旋挖钻成孔,冲击钻辅助桩基施工;承台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明挖法开挖承台基坑;墩身模板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施工.上部结构现浇箱梁一般地段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跨越路口部位采用梁柱式支架结构,预留车辆通行口。桥梁工程量大,施工时分两个区段进行施工,一次性投入足够数量的支架和模板.开工后,投入足够的钻孔设备,加快桩基施工进度,为后续结构施工创造条件。
3、跨既有道路的砼连续箱梁施工
本工程位于既有城区,主线跨增槎路、跨潭村涌、跨石潭路、跨规划路、跨石槎路、跨棠新路,且地面交通比较繁忙,施工过程中对既有道路交通影响比较大。
应对措施:
为保证各联之间施工互不干扰,各联箱梁施工按各自独立施工作业考虑。一般地段采用常规的封闭交通满堂支架施工,交通繁忙地段采用与既有道路平交道口设置横向门式钢管支墩,支墩上设置横梁,形成支撑平台,再在平台上搭设满堂支架.
4、跨石井河砼连续箱梁施工
跨石井河桥,上部结构左幅采用(40+58。442+40.3m),右幅采用(43+59。258+38。6m)预应力混凝土变高连续箱梁。本桥为斜弯桥,受通航、防洪、地下管线以及规划道路制约,桥梁跨径组合极不规则,而且桥梁位于曲线段,因此桥梁施工采用悬臂施工难度极大。
应对措施:
下部结构采用插打钢管桩,搭设钢便桥、桩基钻孔平台,承台采用钢板桩围堰;上部结构采用水中段插打钢管桩并搭设临时支墩,架设贝雷梁支架,现浇上部结构的方法.
5、软土地基的路基工程施工
桥下道路施工地质条件较差,与既有公路的拼接处容易发生差异沉降,设计采用了水泥搅拌桩、CFG桩和换填等软基处理措施,软基处理施工的好坏对路基整体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应对措施:
(1)水泥搅拌桩按要求进行试桩,确定最佳的搅拌次数、确定水泥浆的水灰比、泵送时间、泵送压力、搅拌机提示速度、下钻速度以及复搅深度等参数。
(2)CFG桩施工前按设计要求由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试验及成桩工艺性试验,以确定混合料所需的坍落度、搅拌时间、拔管速度、充盈系数、开挖方式和桩头切割方法等各项工艺参数,施工前平整场地,再铺设工作垫层.
(3)清表换填路基清表之后应压实且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之后再进行换填。
6、深基坑开挖支护安全稳定是重点
本工程桥梁基础、电力管沟、给排水工程等都涉及到基坑开挖施工,其中排水管道工程开挖最大深度7。33m,且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及管线较多。
应对措施:
根据基坑周边不同环境情况,基坑开挖采用不同深度采用不同的支护方法,当沟槽基坑深度H≤2。5m,采用放坡开挖,;当沟槽基坑深度2.5m<H≤3。5m,采用6m长的钢板桩;当沟槽基坑深度3.5m<H≤5m,采用9m长的钢板桩;当沟槽基坑深度5m<H≤7.5m,采用12m长的钢板桩。施工前编制深基坑支护开挖安全专项方案,施工期间加强周边建构筑物及管线的稳定监测。施工期间考虑雨水季节的影响,做好基坑降排水措施.
7、环境保护及扬尘治理是重点
本工程位于广州区白云区,沿线有潭村涌、石井河、新市涌及居住区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及扬尘治理是重点。
应对措施:
(1)施工现场做到“6个100%绿色施工”,施工期间实现“零投诉"“零污染”环保目标.
(2)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从思想、组织、过程、检查、效果、目标、经济七个方面控制环保工作,实现总体环保目标。
(3)施工工地落实标准化围挡,落实出入口自动冲洗平台、出入口硬化、工地内临时道路硬化,落实施工工地自动喷淋降尘系统等。
8、防汛抗台是重点
对本标段线路建设影响最大的灾害天气主要有:台风和暴雨.台风是影响广州市的重要天气系统。5~10月是广州市的台风季节,盛夏的7、8、9三个月,热带气旋影响和侵袭广州市的可能性均较大,是广州市台风活动的盛起,暴雨经常伴随台风而来。
应对措施:
(1)加强与气象台的联系,了解天气情况,增加中、长期预报,合理安排施工,成立救急小组,并针对抗汛、防台等制订应急措施。
(2)在施工安排中结合天气情况,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和交底工作,并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对需要加固的临时设施、乔木等进行加固支撑处理。
(3)在施工前首先解决好排水问题,低洼地段增设临时排水沟,保证雨天排水畅通,并配备抽水机等排水机械,材料堆放等不放置在低洼处。
(4)随时对河流水位进行观测监控,并积极加强与防洪机构的联系,及时掌握天气和雨情的变化情况,早做安排准备.
(5)备足雨布,及时对刚浇筑或浇筑中的混凝土或其他需要遮盖的物品进行遮盖,及时对材料、设备进行遮盖。
(6)配备足够的抗汛防台应急物资如:草包、麻袋、应急照明灯等.
(7)组织有关人员对现场设施、机电设备、临时电路等进行检查,针对检查出的具体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整改,及时检查电线路、插头,必要时切断电源,防止设备漏电。
(8)各基础施工时,要做到随运、随铺、随压、不过夜,及时压实;在施工过程中,随时对周边现有物进行沉降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采取加固措施。
(9)在工作安排上应灵活机动,积极抢晴天、战雨天;若遇到大风、大雨不能正常施工的特殊情况,应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设备检修,开展学习、培训,对下一步施工作好充分的准备。
9、施工期间疫情常态化防控是本工程的重点
本项目位于广州市繁华地段,人口密集,且外来人口流动性大;当前国内疫情虽趋于稳定,但全球化疫情依然很严峻,施工期间疫情防控将呈现常态化,是本项目施工组织及现场管理的重点。
应对措施:
(1)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编制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时、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理及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2)项目部实行封闭管理,加强疫情日报及门卫制度,对项目驻地区域进行日常消毒,食堂实行分段分批分餐制,严控传染源,禁止车辆、人员流动.
(3)全面掌握施工人员的健康状况、行动轨迹,落实每日一报制度,把防疫工作抓细、抓实,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4)项目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通过横幅、宣传栏、微信群等各种载体,线上线下“立体式”全覆盖宣传上级文件精神及疫情防控知识,提醒大家随时做好自身防护。
(5)项目部根据上级指示要求,与当地政府及业主积极对接,编制详细的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理方案,严格做好施工人员的疫情防范工作。
(二)工程难点
1、施工期间周边管线的保护和迁改
本工程周边给水管线有6处,雨水管线有5处,污水管线有8处,电力管线需拆除三处,新建电力管线较多,在施工期间对现有管线的保护尤为重要。
应对措施:
针对横跨基坑且无法迁移的管线,得到相关部门和业主的认可同意后,可采用隔离法、支撑法、悬吊法、土体加固法、卸荷保护等保护措施;进场后组织专人采用超声波、红外线、坑探等方式进行管线探查,根据探查情况,设专人负责管线迁改配合和保护管理,积极主动配合业主做好管线迁改工作。
2、岩溶发育地段桩基施工质量控制是难点
本工程沿线岩溶强发育,溶洞、土洞、溶沟、溶槽和石芽等形态多样、规模较大。溶洞和土洞以无充填或半充填为主,充填物多为软—流塑粉质黏土或粉质黏土夹砂、夹灰岩碎屑等,土质松软,透水性强,工程性质差.
应对措施:
(1)岩溶发育地段注浆措施
桩基施工前,进行超前钻探,综合初勘、详勘和超前钻探资料,对溶、土洞进行注浆加固处理。注浆材料根据溶(土)洞充填情况及充填物性质,可采用不同材料、不同工艺,施工前制定注浆加固方案,施工时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操作,特别注意注浆压力和注浆顺序。
①对洞高较大且无充填或半充填的溶洞,采用高压注入低标号素砼或水泥砂浆填堵,阻隔岩溶通道的连通。
②对半充填的小型溶洞,采用花管低压注入水泥浆或水泥和水玻璃双液浆。
③对全充填的溶洞、溶隙,采用袖阀管中压加固注浆。
(2)对溶洞的处理方案
溶洞高度小于3米时采用抛填法(抛填C15片石砼+黏土)处理溶洞。溶洞高度小于5米时采用单层钢护筒跟进施工;溶洞高度大于等于5米采用套内护筒法施工.
(3)钻孔桩坍孔的预防和处理
在岩溶发育段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选用较大比重、粘度、胶体率的优质泥浆.
如孔口坍塌,可回填重新埋设护筒再钻,或下钢护筒至未坍处以下至少1 m。
孔内坍塌不严重者,可加大泥浆比重继续钻进,较严重者,可回填砂石和粘土混合物到坍塌位置以上1~2 m,甚至全部回填再钻,若坍塌埋住钻头,应先清孔,再提起钻头。
(4)钻孔偏斜的预防和处理
在钻孔前,对桩机停放位置进行换填压实处理,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机械工作要求,在钻孔时,要注意把底座安平,若底座没安平,钻机将会偏移而使孔身出现偏斜。
若偏斜不是很严重,则可以在该处通过反复扫孔的方法进行修正。若是特别严重,则利用填料回填,并进行重新钻孔。
3、下穿及上跨既有道路安全施工是本工程的难点
本项目主线高架左幅1号桥第2联(2*35)m、第3联(2*35)m及右幅第2联(35+33)m、第3联(2*36)m预应力砼现浇箱梁施工时上跨既有道路庆槎路下穿广清高速,既有道路车流量大,下穿及上跨安全施工是本工程的难点。
应对措施:
(1)根据立交实测情况首先做好保通道路的规划,确保行车通道的净宽、净高满足交管部门要求。
(2)在确定好行车通道的情况下,合理设计钢箱梁拼装支架,确保其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钢管支墩与既有桥梁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行车道两侧钢管支墩混凝土基础作为防撞设施。
(3)对地面钢梁组拼场地、运输通道和吊车站位合理规划.
(4)根据最大吊重、吊装高度及吊装半径对吊机、钢丝绳进行选型,对吊车站位的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和加固。
(5)吊装作业统一指挥,同时进行必要的交通管制。
4、钢箱梁吊装施工是本项目的难点
本项目主线左幅(3*30)m连续钢箱梁、主线右幅(40+60+40)m连续钢箱梁,棠槎路地面桥左幅第1联(27m)及右幅第1联(32m)、北侧地面道路桥第1联(16m)桥梁上部结构为钢箱梁。确保钢箱梁吊装施工安全是本项目的难点。
应对措施:
(1)根据立交实测情况首先做好保通道路的规划,确保行车通道的净宽、净高满足交管部门要求。
(2)在确定好行车通道的情况下,合理设计门式钢管支架,确保其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钢管支墩与既有桥梁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行车道两侧钢管支墩混凝土基础作为防撞设施.
(3)对地面运输通道和施工场地合理规划.
(4)预应力砼现浇箱梁施工作业统一指挥,同时进行必要的交通管制。
5、交叉作业施工安全管理是本工程的难点
本标段枢纽立交处参建施工单位多、现场人员流动大,作业环境复杂、设备设施不固定、作业干扰多,现场隐患多,可能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触电及火灾等安全事故。因此交叉作业施工安全管理是难点。
应对措施:
(1)项目部安排专人负责与各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沟通,建立联系机制,及时解决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并尽可能为对方创造安全施工条件、作业环境,做好与各单位之间的统筹与衔接。
(2)与相关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互相告知本单位生产的特点、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做到职责清楚,分工明确。
(3)指定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交叉作业区域内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检査,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
(4)在同一作业区域内施工应尽量避免交叉作业,在无法避免交叉作业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作业。施工双方在交叉作业或发生相互干扰时,根据该作业面的具体情况共同商讨制定安全措施.
(5)交叉段施工顺序安排合理,施工场地布置紧凑,安全标识标牌齐全,醒目。
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及预防措施最新2
工程实施难点、重点综述
污染问题:本工程施工噪音、施工粉尘直接影响到周边环境;同时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污水。如何正确控制污染源将自始至终是本工程实施过程的重点与难点。
交通问题:无论是本工程挖土阶段还是砼浇筑阶段,进出工地的运输车辆很多,很有可能造成交通堵塞,不仅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同时更会使文明繁华的各界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
工序间施工协调与成品、半成品保护:本工程工程量较大,涉及的工种、工序较多,而施工工期较短,极易导致工序混乱,而成品、半成品的保护更为困难。
交通控制
积极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与交通部门共同成立交通应急指挥联络系统,委托交警部门加强警力在砼浇筑阶段维持车辆进出行驶的路段的交通秩序。日常作业计划须根据交通部门的交通计划制定。在基坑开挖期间,白天进行挖、翻运至堆场,夜间安排运出工地。在工地附近主要路段安排专人进行交通安全监护。进出车辆驾驶员听从交通指挥控制中心的指挥、控制。进场尽量安排在晚间。
保证周边环境正常生活、工作、交通秩序措施
本工程周临交通重要道口、周临街道及居民区,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须确保不干扰周边环境正常生活、工作、交通秩序。具体措施如下:
所有施工人员进场施工前,均办理代表其身份的施工证件卡,人员身份资料提交工地所警署保安部门审核、备案。施工人员均须配戴代表其身份的证件进入工地现场,从事其分内工作。
主动要求当地治安、派出所等部门,向项目经理部提出做好治安保卫工作的要求或规章制度,项目经理部将无条件服从。项目经理部做好每一位进场施工人员的安全与法制教育,签订责任状。
所有工地施工人员不得进入周边居民区内区域内。
项目部与当地派出所、居民委员会、交通管理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建立联协会议制度,保持周边道路的通畅,日常交通通道处委派专人进行交通安全监护,夜间在安全隐患处布置安全警示灯。
在工地运输繁忙阶段,则请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指挥,确定最合理的运输路线。在上下班交通紧张阶段,尽量不安排材料的运输,材料运输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
保持工地周边道路的清洁及工地内施工道路的清洁,在大风季节,道路上洒一些清水,以避免浮尘飞扬。
除生产工艺要求或因特殊原因需要进行夜间施工外,其它工序尽量不安排夜间作业施工,以减少施工噪音对周边环境秩序的影响。
合理布置木工机械等噪音较大的施工布置,尽量减少木工机械作业噪音对周边环境秩序的影响。
施工噪音的控制
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采取相应措施,对噪声源采取吸声、隔声、消声等降噪措施,以减少噪声,确保达到控制噪音。
项目部在施工现场布置时,应考虑使噪声源尽可能远离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
你知道有关于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及预防措施最新4篇都有哪些吗?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
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及预防措施最新1
(一)工程重点
1、征地拆迁工作
本工程为市政工程,位于城区,占地范围比较大,受影响的房屋、街道比较多,征地拆迁工作量大、难度大,征拆工作如期进行是保证本项目顺利开展的重点。
应对措施:
项目经理部设置征拆部配合发包人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协助区征拆实施单位开展征拆补偿谈判、收集和编制征拆补偿资料、核销征拆预付款等。
2、主线高架桥施工本工程工期控制的重点
主线桥梁左幅共22联,长2。203km,右幅共23联,匝道桥共15联,长2。311公里,匝道桥共15联,长1。137公里。本工程桥梁数量多,工序多,且设计跨度多样,跨度大,包含下部结构、上部结构等施工内容繁多,如何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加快施工进度,是本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
应对措施:
下部结构采用旋挖钻成孔,冲击钻辅助桩基施工;承台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明挖法开挖承台基坑;墩身模板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施工.上部结构现浇箱梁一般地段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跨越路口部位采用梁柱式支架结构,预留车辆通行口。桥梁工程量大,施工时分两个区段进行施工,一次性投入足够数量的支架和模板.开工后,投入足够的钻孔设备,加快桩基施工进度,为后续结构施工创造条件。
3、跨既有道路的砼连续箱梁施工
本工程位于既有城区,主线跨增槎路、跨潭村涌、跨石潭路、跨规划路、跨石槎路、跨棠新路,且地面交通比较繁忙,施工过程中对既有道路交通影响比较大。
应对措施:
为保证各联之间施工互不干扰,各联箱梁施工按各自独立施工作业考虑。一般地段采用常规的封闭交通满堂支架施工,交通繁忙地段采用与既有道路平交道口设置横向门式钢管支墩,支墩上设置横梁,形成支撑平台,再在平台上搭设满堂支架.
4、跨石井河砼连续箱梁施工
跨石井河桥,上部结构左幅采用(40+58。442+40.3m),右幅采用(43+59。258+38。6m)预应力混凝土变高连续箱梁。本桥为斜弯桥,受通航、防洪、地下管线以及规划道路制约,桥梁跨径组合极不规则,而且桥梁位于曲线段,因此桥梁施工采用悬臂施工难度极大。
应对措施:
下部结构采用插打钢管桩,搭设钢便桥、桩基钻孔平台,承台采用钢板桩围堰;上部结构采用水中段插打钢管桩并搭设临时支墩,架设贝雷梁支架,现浇上部结构的方法.
5、软土地基的路基工程施工
桥下道路施工地质条件较差,与既有公路的拼接处容易发生差异沉降,设计采用了水泥搅拌桩、CFG桩和换填等软基处理措施,软基处理施工的好坏对路基整体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应对措施:
(1)水泥搅拌桩按要求进行试桩,确定最佳的搅拌次数、确定水泥浆的水灰比、泵送时间、泵送压力、搅拌机提示速度、下钻速度以及复搅深度等参数。
(2)CFG桩施工前按设计要求由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试验及成桩工艺性试验,以确定混合料所需的坍落度、搅拌时间、拔管速度、充盈系数、开挖方式和桩头切割方法等各项工艺参数,施工前平整场地,再铺设工作垫层.
(3)清表换填路基清表之后应压实且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之后再进行换填。
6、深基坑开挖支护安全稳定是重点
本工程桥梁基础、电力管沟、给排水工程等都涉及到基坑开挖施工,其中排水管道工程开挖最大深度7。33m,且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及管线较多。
应对措施:
根据基坑周边不同环境情况,基坑开挖采用不同深度采用不同的支护方法,当沟槽基坑深度H≤2。5m,采用放坡开挖,;当沟槽基坑深度2.5m<H≤3。5m,采用6m长的钢板桩;当沟槽基坑深度3.5m<H≤5m,采用9m长的钢板桩;当沟槽基坑深度5m<H≤7.5m,采用12m长的钢板桩。施工前编制深基坑支护开挖安全专项方案,施工期间加强周边建构筑物及管线的稳定监测。施工期间考虑雨水季节的影响,做好基坑降排水措施.
7、环境保护及扬尘治理是重点
本工程位于广州区白云区,沿线有潭村涌、石井河、新市涌及居住区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及扬尘治理是重点。
应对措施:
(1)施工现场做到“6个100%绿色施工”,施工期间实现“零投诉"“零污染”环保目标.
(2)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从思想、组织、过程、检查、效果、目标、经济七个方面控制环保工作,实现总体环保目标。
(3)施工工地落实标准化围挡,落实出入口自动冲洗平台、出入口硬化、工地内临时道路硬化,落实施工工地自动喷淋降尘系统等。
8、防汛抗台是重点
对本标段线路建设影响最大的灾害天气主要有:台风和暴雨.台风是影响广州市的重要天气系统。5~10月是广州市的台风季节,盛夏的7、8、9三个月,热带气旋影响和侵袭广州市的可能性均较大,是广州市台风活动的盛起,暴雨经常伴随台风而来。
应对措施:
(1)加强与气象台的联系,了解天气情况,增加中、长期预报,合理安排施工,成立救急小组,并针对抗汛、防台等制订应急措施。
(2)在施工安排中结合天气情况,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和交底工作,并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对需要加固的临时设施、乔木等进行加固支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