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前都会要提前做好方案,下面小编整理了学校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方案,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校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方案篇1
为全面推进我校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有效降低和管控重大安全风险,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根据xx区教育局工作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思路
学校安全是教育工作的保障线,以《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
(二)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学校“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工作机制,强化监管责任,全面建成信息通畅、全员参与、规范有效和可考核、可智控、可追溯的双重预防体系。
在师生中广泛形成有效辨识管控风险、排查治理隐患、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思想共识,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师生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和长效机制,提升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保障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实基础。
二、组织领导
成立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
xxx 校长(第一责任人)
成 员:xxx 校办主任
xxx 政教主任
Xxx 科教主任
xxx 后勤主任
三、工作重点
(一)排查风险点,建立动态双重预防体系
学校排查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并逐一登记,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档案,详细记录隐患基本信息、风险点名称、风险点情况描述、风险类别、风险点详细位置、安全风险等级、存在危险因素、隐患情况、管控治理措施、管控治理责任部门、责任人及手机号码,形成动态化的管理制度。
(二)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1.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学校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安全风险的种类、数量和状况登记建档。
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聚焦实验室、食堂大型活动、学生社会实践和周边治安状况。
2.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
学校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确定风险类别,根据风险的可控程度、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因素,对学校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原则上分为四级(低风险)、三级(一般风险)、二级(较大风险)和一级(重大风险)四个等级,依次用蓝、黄、橙、红四种颜色标示。
3.进行系统预判,定岗定责。
学校结合排查情况,针对以往发生事故规律和暴露出的问题,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和学校各个层面人员,必要时邀请专家参与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预判,逐项分析研究,逐类预判评估,加强重大风险源管控,确保学校安全。
(三)建立完善安全风险管控预防机制
对分析预判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实施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及时消除隐患。
1.严格管控。
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学校的管控层级(学校、年级、班级、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
2.风险公告警示。
学校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进行管理,逐一落实安全岗位的管控责任,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公布本校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教职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
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3.治理隐患。
学校及时收集、汇总相关的风险分级信息,编制学校安全风险清单,适时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学校针对各个风险点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明确学校各部门、各岗位、各设施设备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4.应急管理。
学校根据风险预判评估情况,科学编制应急预案。
紧急电话如下:
急救中心120
(十一)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
认真贯彻省市县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控联防机制,在江、河、湖、泊、池塘、水库、沟、渠、坑洼等水域设置安全警示标牌。
在每年的4-10月加强预防溺水教育,教育学生做到“六不一会”,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大家访”等活动落实安全教育、家庭监管责任,确保学生不私自到危险水域洗澡、戏水、游泳、滑冰。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风险查找机制,全面排查安全风险
1.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明确风险点查找、辨识工作的范围和工作要求,全面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领域、部位和关键环节,找准、找全安全生产风险点。
2.学校依据榆中县教育局制定的《榆中县学校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指南》,明确安全风险查找的具体依据和标准,并作为组织开展风险点查找的依据,解决“查什么”、“怎么查”等问题,提高发现安全风险的能力。
3.依据《榆中县学校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指南》和有关标准规范,全面深入彻底地排查各类安全风险特别是重大安全风险,确保不留死角和盲区,切实查清风险点的分布情况,摸清各类风险点的底数,并建立完整台账。
4、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风险点信息采集、审核、报送机制,并负责汇总编制学校的安全风险点清单。
根据风险点变化情况,做好动态实时更新。
(二)建立风险研判机制,科学应对安全风险
1.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评估分级标准体系。
要对查找出的风险点进行科学评估,综合考虑起因物、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合理进行风险分类,分析风险引发事故的概率和后果。
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对风险逐一进行研判,按照风险大小由高到低将风险分为红、橙、黄、蓝四个等级,建立风险清单,并报县教育局。
2.加强安全风险研判常识教育培训。
要经常性组织教师开展安全风险研判常识培训,提高风险研判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指导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3.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数据库。
要在风险点信息采集、分类分级基础上,建立每一处风险点的分布、状态、现场管理和监管责任处室、责任人等风险管控数据清单。
届时依托全市统一的风险点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安全风险状况的实时分析和动态管理,绘制风险点空间分布、安全风险等级分布图。
(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增强风险防控的主动性
1.加强安全风险预测预警工作。
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对发现的风险点和安全隐患,加强安全管理,加强预测预警,做到早预警、早干预,及时督促整治,增强风险管控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2.建立安全风险预警机制。
科学实行预警分级,按照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安全风险预警由高到低分为Ⅰ(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Ⅱ(严重,用橙色表示)、Ⅲ(较重,用黄色表示)、Ⅳ(一般,用蓝表示)四级预警,定期对红色、橙色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预警。
3.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制度。
对各类风险点特别是高等级风险点,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安全风险告知卡等,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危害因素、风险预防、事故后果、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岗位责任,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岗位安全风险确认和安全操作“明白卡”制度。
4.建立健全安全风险信息通报机制。
要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及时发布安全风险预警信息。
根据风险发展变化,实时调整预警级别,明确解除预警的条件。
(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分级分类管控风险
1.建立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对排查出的安全风险点,实施跟踪管控,综合运用各种防范手段,建立健全有序高效的防范流程。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按照分区域、分类别、分级别、网格化的原则,实施风险差异化管理。
按照重大风险优先、循序渐进、动态管理原则,实行分级管控。
2.强化措施落实降低安全风险。
要依法督促责任人根据风险研判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风险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手段,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