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于学校举行学会感恩活动设计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一、问题分析: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在家里的舒适环境中,他们普遍存在依赖心理,认为家长、老师和学校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没有感恩之心。他们对别人的帮助和赞助也没有回报的意识。
二、教育目标:
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明白一切的成果都不是轻而易举得到的,要懂得珍惜。受到别人的帮助要学会感谢,并增强责任意识。
三、活动程序:
主持人(生):大家都知道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但是你们是否知道西方国家也有感恩节呢?西方国家设立感恩节是用节日的形式来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感恩,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们。中国也有“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义。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感谢?用什么来回报呢?
展示案例:(投影)
场景一:有一个母亲常常被她那不争气的儿子气得掉眼泪。儿子还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的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的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出来。”
场景二:在南京大学校园里贴出了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的来信”的信,控诉一些孩子只知向父母索取,甚至为了多要钱物不惜“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在南京各大高校引起了极大反响。
场景三:一个绝症少女戴倩因为白血病恶化离开了亲人。她的养父老戴忍痛捐赠了戴倩的遗体,目的是为了回报社会曾经给予戴倩的关爱。一个憨厚的农民父亲都知道感恩,那我们作为当代的学生应该更加懂得感恩了吧?
学生分组讨论:(略)
师(总结):当今天的我们已经把“爱”和“理解”之类唱得声泪俱下、流光溢彩时,突然间我们发现,在最能体现这些词语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竟然有如此“辛酸”的故事,而且这种现象“挺普遍的”———对此,我们是该震惊,还是该习以为常?
生活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能让我们在其中轻松自在地行走,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但我们依然能坚定地走下去了,因为我们的亲人、朋友和师长,甚至还有一些后来连名字都不记得的人一直在支撑着我们,总体上看,生活给予我们的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回报的。所以,我们应当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位亲友,向需要帮助的人给出你鼓励的微笑、贴心的话语或用实际行动支持他们。可惜不知何时感恩竟已成为一种失落的情怀,辛酸父亲的来信能否震活大家冷漠而尘封的心。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谢同学的援助之恩,感谢所有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们。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我们不能丧失做人的根本。
在《感恩的心》的歌曲中结束。(全体师生同唱)
感动世界,感恩你我,为了让幼儿园的孩子从小学会感恩,我们东湖世纪星幼儿园(东湖八幼)将在11月24日这天举办感恩节活动。全园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时间:11月xx日
活动地点:大班活动室、幼儿园感统教室
活动过程:
一、向幼儿介绍感恩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对他人感恩。
感恩节是美国的一个节日,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这一天是一个大胆表达和接受真诚谢意的日子。在这一天,你不必担心是否该说出你的感激之情,也不必为别人的谢意和祝福感到不好意思或不安。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乐于助人、知恩图报,“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一度成为名句。然而,现在的中国教育更多关注分数和升学率,加之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人的溺爱导致孩子觉得别人的关心是理所当然,不懂得感谢、感激,只知道索取;甚至对太过关心自己的家人产生逆反、厌烦情绪。
而在成年人之中也存在不知感恩、忘本的情况,一切只从利益出发。在一个文明的社会,知道感谢,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是很必要的;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可促进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协调,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帮助。
因此不少人建议在中国也另外设立自己的感恩节,让学生们学习换位思考,珍惜朋友,理解父母;让成年人暂停麻木冷漠的心,真诚地去体贴关心别人。
二、爱的互动。
班级活动,由本班老师、幼儿进行“爱的互动”活动。放音乐,老师与幼儿互相拥抱问候,说句感谢的话。
三、大班幼儿集体诗朗诵:感恩父母的爱。
全园集体活动,在感统教室,由家长、老师及全体幼儿共同参加。大班小朋友表演诗朗诵:感恩父母的爱。
《感恩父母的爱》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有一个人最要感谢,有一种人最应感恩,
她就是——母亲,他就是——父亲。
是您,将我带到人间,教会我在成长中,如何走过沟沟坎坎;
是您,领我认识世界,天寒地冻时,将我双手放入怀中温暖。
如果我是风筝,您就是拉动风筝的线;
如果我是一条船,您就是灯塔是港湾。
这就是母亲的爱,这就是父亲的情,
她柔柔如水,轻轻如烟;他深沉如海,恩重如山。
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变桑田,但父母的爱,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
四、全体幼儿表演手语歌:感恩的心。
全园集体活动,在感统教室,由家长、老师及全体幼儿共同参加。大家一起欣赏《感恩的心》歌曲,并参与手语表演。
让孩子们用心去感受每一段旋律,每一句歌词。让我们一起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歌唱来生活,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爱。
五、展示大班小朋友的口头作文:感恩的话。
六、大班幼儿给家长献自己的绘画作品:全家福。
班会目的
通过感恩节主题班会让学生时时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身边的人,发现想感激的人。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流露着的父母爱,在学习上无私奉献的老师爱,与自己共同成长的朋友爱。促使学生在那些早已习惯的行为中理解、感悟爱。教育学生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努力学习,健康成长,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之情。
班会过程
提问导入
提到感恩,大家会想起什么呢?提问学生感恩节的起源。
(如果学生不清楚则由教师解答)
(教师)现在我想给你们详细谈谈感恩节的来源。它起源于美国,目前也是美国法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而且它和早期美国历史最为密切相关。
1620年,一些朝拜者乘坐'五月花'号船去美国寻求自由。他们在海上颠簸了两个月之后,终于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现在的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登陆。
在第一个冬天,超过一半的移民都死于饥饿和传染病,幸存的人们在第一个春季开始播种。整个夏天他们都祈求风调雨顺,热切地盼望着秋天丰收的到来,他们深知自己的生存以及殖民地的存在与否都将取决于即将到来的收成。后来,庄稼获得了意外的丰收,所以大家决定要选一个日子来感谢上帝的恩典。于是就选取了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感恩节庆祝活动便定在这一天,直到如今。
感恩节庆祝模式许多年来从未改变。丰盛的家宴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开始着手准备。人们可以在餐桌上品尝到苹果、桔子、栗子、胡桃和葡萄,还有葡萄干肉馅饼、各种其他食物以及蔓越莓酱和鲜果汁。其中最受欢迎的菜肴是烤火鸡和南瓜馅饼,这些传统的美食一直是感恩节中最受喜爱的。
人人都赞成感恩节大餐必须以烤火鸡为主菜。火鸡在烘烤时要用面包作填料以吸收美味的汁液,但烹饪技巧因家庭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今,感恩节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国定假日。在这一天,具有各种信仰和各种背景的美国人,共同为他们一年来所受到的上苍的恩典表示感谢,虔诚地祈求上帝继续赐福。
承接
感恩节的故事中,人们感谢上帝而产生了感恩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需要感谢上帝,而是要感谢身边的人,在身边寻找自己最想感谢的人。
游戏
同学们拿出白纸,在纸上按顺序写上①、②、③的序号,并留白。找同学上台写出自己最想感谢的人(①为最想感谢的人,②次之,③再次之)。再写出想感谢他们的原因。(教师巡课堂,并点出同学上台写出想感谢的人的称谓。)
(教师)为什么要把他放在这一个位置呢?(询问其中一个学生)
如果我们把③擦掉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依次擦掉③、②、①)
如果这个人不存在,你的人生会发生什么改变呢?(提问一个学生)
总结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如果没有父母,我们根本不存在;如果没有老师,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就不能坐在教室里学习;如果没有朋友,我们的生活就会少了很多乐趣。感谢的人有很多,尤其是身边人,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人的优点,发现要感谢的人。
承接
找出一位同学大声并有感情地朗读一首诗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尊敬了你的智慧;
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
凡是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教师)除了身边的人,我们要勇于发现想感谢的人,因为无形中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使你成长。
引入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于学校举行学会感恩活动设计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一、问题分析: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在家里的舒适环境中,他们普遍存在依赖心理,认为家长、老师和学校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没有感恩之心。他们对别人的帮助和赞助也没有回报的意识。
二、教育目标:
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明白一切的成果都不是轻而易举得到的,要懂得珍惜。受到别人的帮助要学会感谢,并增强责任意识。
三、活动程序:
主持人(生):大家都知道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但是你们是否知道西方国家也有感恩节呢?西方国家设立感恩节是用节日的形式来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感恩,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们。中国也有“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义。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感谢?用什么来回报呢?
展示案例:(投影)
场景一:有一个母亲常常被她那不争气的儿子气得掉眼泪。儿子还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的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的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出来。”
场景二:在南京大学校园里贴出了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的来信”的信,控诉一些孩子只知向父母索取,甚至为了多要钱物不惜“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在南京各大高校引起了极大反响。
场景三:一个绝症少女戴倩因为白血病恶化离开了亲人。她的养父老戴忍痛捐赠了戴倩的遗体,目的是为了回报社会曾经给予戴倩的关爱。一个憨厚的农民父亲都知道感恩,那我们作为当代的学生应该更加懂得感恩了吧?
学生分组讨论:(略)
师(总结):当今天的我们已经把“爱”和“理解”之类唱得声泪俱下、流光溢彩时,突然间我们发现,在最能体现这些词语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竟然有如此“辛酸”的故事,而且这种现象“挺普遍的”———对此,我们是该震惊,还是该习以为常?
生活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能让我们在其中轻松自在地行走,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但我们依然能坚定地走下去了,因为我们的亲人、朋友和师长,甚至还有一些后来连名字都不记得的人一直在支撑着我们,总体上看,生活给予我们的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回报的。所以,我们应当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位亲友,向需要帮助的人给出你鼓励的微笑、贴心的话语或用实际行动支持他们。可惜不知何时感恩竟已成为一种失落的情怀,辛酸父亲的来信能否震活大家冷漠而尘封的心。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谢同学的援助之恩,感谢所有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们。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我们不能丧失做人的根本。
在《感恩的心》的歌曲中结束。(全体师生同唱)
感动世界,感恩你我,为了让幼儿园的孩子从小学会感恩,我们东湖世纪星幼儿园(东湖八幼)将在11月24日这天举办感恩节活动。全园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时间:11月xx日
活动地点:大班活动室、幼儿园感统教室
活动过程:
一、向幼儿介绍感恩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对他人感恩。
感恩节是美国的一个节日,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这一天是一个大胆表达和接受真诚谢意的日子。在这一天,你不必担心是否该说出你的感激之情,也不必为别人的谢意和祝福感到不好意思或不安。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乐于助人、知恩图报,“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一度成为名句。然而,现在的中国教育更多关注分数和升学率,加之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人的溺爱导致孩子觉得别人的关心是理所当然,不懂得感谢、感激,只知道索取;甚至对太过关心自己的家人产生逆反、厌烦情绪。
而在成年人之中也存在不知感恩、忘本的情况,一切只从利益出发。在一个文明的社会,知道感谢,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是很必要的;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可促进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协调,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帮助。
因此不少人建议在中国也另外设立自己的感恩节,让学生们学习换位思考,珍惜朋友,理解父母;让成年人暂停麻木冷漠的心,真诚地去体贴关心别人。
二、爱的互动。
班级活动,由本班老师、幼儿进行“爱的互动”活动。放音乐,老师与幼儿互相拥抱问候,说句感谢的话。
三、大班幼儿集体诗朗诵:感恩父母的爱。
全园集体活动,在感统教室,由家长、老师及全体幼儿共同参加。大班小朋友表演诗朗诵:感恩父母的爱。
《感恩父母的爱》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有一个人最要感谢,有一种人最应感恩,
她就是——母亲,他就是——父亲。
是您,将我带到人间,教会我在成长中,如何走过沟沟坎坎;
是您,领我认识世界,天寒地冻时,将我双手放入怀中温暖。
如果我是风筝,您就是拉动风筝的线;
如果我是一条船,您就是灯塔是港湾。
这就是母亲的爱,这就是父亲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