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社区阳性结果应急处置方案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社区阳性结果应急处置方案精选1
1.核酸检测出现了“十混一”阳性,怎么办?
答:首先不要恐慌,要做好个人防护。
如果在家中,尽量待在相对独立空间,尽量避免与家人接触,等待相关人员上门进行采样复核。
所有混管阳性人员须采集鼻咽拭子标本进行复核,如果复核结果均为阴性,要立即对相关管控人员解除管控;如果核酸结果阳性,要及时将相关阳性感染者进行隔离观察或救治,同时要进行风险研判,对判定的密接人员进行追踪管理。
2.自己核酸阳性了,怎么办?
答:(1)“静”:保持冷静,千万不要惊慌失措;
(2)“隔”:立即原地自我隔离,有条件的应当单人单间,戴好口罩,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同时保持通讯畅通;(3)“想”:仔细回顾自己近日的活动轨迹;
(4)“告”:告知近期与自己有密切接触的人员也要立即固定、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做好自我健康监测,配合做好流调和管控工作。
3.抗原检测出现阳性,怎么办?
答:如果居家进行抗原检测发现“两条杠”时,不要紧张,如果自己一直居家隔离,也没有症状,在上报前,可以再做一个抗原复测。
复测时,建议更换一个批号或者换个厂家的产品复测,如果仍然是阳性,则提示阳性可能更大,需要尽快上报,等待核酸检测确认,如果核酸检测是阴性,那么说明抗原检测遇到了“假阳性”。
4.邻居“阳”了,怎么保护自己?
答:(1)居家环境消毒要做对。
推荐75%的酒精和含氯的消毒水(一般是指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84”这类无机消毒液)擦拭地面、家具等,擦拭后再用清水擦拭一遍。
对于容易腐蚀的物体表面或者手机、键盘等,可以用75%酒精或者酒精棉球、酒精棉片进行擦拭消毒。
大面积物体表面擦拭或者大面积拖地请选用含氯消毒剂。
注意有效氯浓度要达到500mg/L。
(2)暂停使用电梯。
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
(3)回家立即换拖鞋、脱外套,没有直接接触过感染者,无需格外消毒。
(4)外出随身携带的包与物品,例如手机、钥匙等,可喷洒75%的消毒酒精或者用酒精棉片擦拭,确保表面没有病毒残留。
5.办公室同事或者同住家人核酸阳性了,怎么办?
答:(1)办公室同事或者同住家人核酸阳性后,对密切接触者将开展“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目前,广州海珠区、重庆和北京相继通过疫情新闻发布会宣布过为特殊人群做出调整: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可居家隔离。
(2)居家隔离期间,若家人有阳性检出,要及时报告社区,在2小时内将阳性人员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或方舱医院隔离观察和治疗,对同住人员开展核酸检测、风险研判、追踪管理风险人员。
6.联系不到社区怎么办?
答:用好12345市民热线。
还可以通过语音信箱留言,12345网站、APP、微信小程序等各种渠道提交䇿求。
7.孕产妇发现自己阳性了怎么办?
答:(1)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早孕人群,不应该盲目“终止妊娠”,新冠病毒宫内传播概率较低。
若在隔离期间出现出血、腹痛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2)母亲感染新冠后,接触孩子或吸奶器前至少洗手20秒,同时戴上面罩和口罩,母乳喂养期间避免说话或咳嗽。
若有咳嗽或打喷嚏等,需立即更换口罩。
在手动或机械提取乳汁时,严格注意清洁卫生。
吸完奶后吸奶器应规范消毒。
建议妈妈们将乳汁挤出后,由健康的人用杯子或勺子来喂养孩子。
8.前往发热门诊就医,需要注意什么?
答:体温超过37.3℃,去医院就诊时应直接去发热门诊,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根据属地管理原则,按照最新版肺炎防控方案或有关最新文件要求进行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隔离期间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肺炎症状时要及时送区定点留观医社区排查、诊治。
除密切接触者外,与病例曾接触过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判定为一般接触者。
对一般接触者要做好登记,并进行健康风险告知,嘱其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肺炎症状时要及时告知社区,并主动告知近期活动史,做好体温检测,佩戴口罩。
所有配合市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等。
4.疫点消毒及保洁。
做好病例所在家庭、宿舍(公寓)等疫点、公共场所、电梯(扶梯)的清洁、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工作。
每日对社区办公室、会议室、厕所等公共场所及垃圾箱进行消毒。
5.疫点封锁及生活保障。
按照区卫健部门的建议,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启动封闭式管理,因地制宜采取住宅、楼栋封锁等措施,严格限制人员进出,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进入。
适时适当调整工作安排,必要时采取停工停产等措施。
做好安全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保障应急处置需要的设施、设备和物资供应。
做好餐饮、生活饮用水安全等生活保障。
加强巡查管控,及时停止群体性聚集活动,及时处置安全突发事件。
6.健康监测。
社区工作人员负责社区居民健康监测与登记,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的健康监测工作。
配合卫健部门做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的健康监测工作。
每天保持与街道及相关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及时上报最新情况。
7.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
疫情期间要做好舆情监测、心理健康引导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稳定社区居民的情绪,避免过度恐慌。
(二)1周内出现2例及以上聚集性病例
应立即报告街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由街道第一时间上报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由区疫情防控专家会同市疫情防控专家评估后采取相应管控措施。
对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楼宇、社区落实施硬隔离。
五、响应终止
当病例已得到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观察期满,后续无新发病例,环境得到有效消毒,经区卫健部门评估,可由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终止响应。
本预案将根据市、区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和政策要求实时调整。
社区阳性结果应急处置方案精选4
落实以社区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指导社区科学有序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早发现病例,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等相关文件规定,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要求
(一)党政牵头、社区动员,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二)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做好社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现、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
二、相关定义
(一)社区。
本方案中“社区”是指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所辖的城乡社区(即城市社区和村)。
(二)社区疫情划分
1.社区未发现病例。
指在社区居民中,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社区阳性结果应急处置方案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社区阳性结果应急处置方案精选1
1.核酸检测出现了“十混一”阳性,怎么办?
答:首先不要恐慌,要做好个人防护。
如果在家中,尽量待在相对独立空间,尽量避免与家人接触,等待相关人员上门进行采样复核。
所有混管阳性人员须采集鼻咽拭子标本进行复核,如果复核结果均为阴性,要立即对相关管控人员解除管控;如果核酸结果阳性,要及时将相关阳性感染者进行隔离观察或救治,同时要进行风险研判,对判定的密接人员进行追踪管理。
2.自己核酸阳性了,怎么办?
答:(1)“静”:保持冷静,千万不要惊慌失措;
(2)“隔”:立即原地自我隔离,有条件的应当单人单间,戴好口罩,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同时保持通讯畅通;(3)“想”:仔细回顾自己近日的活动轨迹;
(4)“告”:告知近期与自己有密切接触的人员也要立即固定、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做好自我健康监测,配合做好流调和管控工作。
3.抗原检测出现阳性,怎么办?
答:如果居家进行抗原检测发现“两条杠”时,不要紧张,如果自己一直居家隔离,也没有症状,在上报前,可以再做一个抗原复测。
复测时,建议更换一个批号或者换个厂家的产品复测,如果仍然是阳性,则提示阳性可能更大,需要尽快上报,等待核酸检测确认,如果核酸检测是阴性,那么说明抗原检测遇到了“假阳性”。
4.邻居“阳”了,怎么保护自己?
答:(1)居家环境消毒要做对。
推荐75%的酒精和含氯的消毒水(一般是指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84”这类无机消毒液)擦拭地面、家具等,擦拭后再用清水擦拭一遍。
对于容易腐蚀的物体表面或者手机、键盘等,可以用75%酒精或者酒精棉球、酒精棉片进行擦拭消毒。
大面积物体表面擦拭或者大面积拖地请选用含氯消毒剂。
注意有效氯浓度要达到500mg/L。
(2)暂停使用电梯。
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
(3)回家立即换拖鞋、脱外套,没有直接接触过感染者,无需格外消毒。
(4)外出随身携带的包与物品,例如手机、钥匙等,可喷洒75%的消毒酒精或者用酒精棉片擦拭,确保表面没有病毒残留。
5.办公室同事或者同住家人核酸阳性了,怎么办?
答:(1)办公室同事或者同住家人核酸阳性后,对密切接触者将开展“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目前,广州海珠区、重庆和北京相继通过疫情新闻发布会宣布过为特殊人群做出调整: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可居家隔离。
(2)居家隔离期间,若家人有阳性检出,要及时报告社区,在2小时内将阳性人员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或方舱医院隔离观察和治疗,对同住人员开展核酸检测、风险研判、追踪管理风险人员。
6.联系不到社区怎么办?
答:用好12345市民热线。
还可以通过语音信箱留言,12345网站、APP、微信小程序等各种渠道提交䇿求。
7.孕产妇发现自己阳性了怎么办?
答:(1)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早孕人群,不应该盲目“终止妊娠”,新冠病毒宫内传播概率较低。
若在隔离期间出现出血、腹痛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2)母亲感染新冠后,接触孩子或吸奶器前至少洗手20秒,同时戴上面罩和口罩,母乳喂养期间避免说话或咳嗽。
若有咳嗽或打喷嚏等,需立即更换口罩。
在手动或机械提取乳汁时,严格注意清洁卫生。
吸完奶后吸奶器应规范消毒。
建议妈妈们将乳汁挤出后,由健康的人用杯子或勺子来喂养孩子。
8.前往发热门诊就医,需要注意什么?
答:体温超过37.3℃,去医院就诊时应直接去发热门诊,避免出现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