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疫情的逐步放开,最近出现了很多的阳性感染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冠居家隔离治疗方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新冠居家隔离治疗方案1
1、哪些人群适合居家治疗?
新冠病毒感染者均可自愿选择居家隔离治疗。
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或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情况的感染者优先选择居家隔离治疗。
2、对居家治疗人员有哪些要求?
①尽量单独居住。
如确需有共同居住人员,将通风良好的单独房间作为隔离室。
②配备基本用品。
配备体温计、纸巾、口罩、 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消毒产品和可密闭的垃圾桶。
③配合管理。
每日至少2次测量体温。
按防疫要求进行抗原自测和结果上报;足不出户,第6天开始,配合工作人员上门采样,每日1次,直至符合结束隔离治疗标准。
居家治疗满7天,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35(采样间隔大于24小时)或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且共同居住人核酸检测阴性,可结束居家隔离,恢复正常生活和外出。
④个人防护。
做好防护,不与其他共同居住人员接触。
非必要不外出、不接受探访。
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的,第一时间联系村(社区)工作人员,全程做好个人防护。
新冠居家隔离治疗方案2
一、隔离场所要求
1.阳性人员最好单独居住。
如果条件不允许,选择房屋里通风较好的房间作为隔离室,保持相对独立,保持房门关闭。
2.在相对独立的隔离室外放置桌凳,作为非接触式传递物品的交接处。
3.房间使用空调系统通风时,应选择分体空调,避免使用中央空调。
如使用中央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
4.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独立卫生间,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卫生间。
必须共用时须分时段,用后通风并用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等消毒剂擦拭身体接触的物体表面。
5.房间内应当配备体温计、纸巾、N95/KN95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二、居家阳性人员自我管理
1.健康监测。
居家阳性人员应当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
有条件监测指脉氧,规律服药。
新出现严重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及时联系CDC、社区医生或前往医院就诊。
2.禁止外出。
居家隔离人员严格做到不外出,拒绝一切探访。
对于因病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须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
3.个人防护:
① 非单独居住者,其日常生活、用餐尽量限制在隔离房间内,其他人员不得进入隔离房间。
② 隔离房间内可不戴口罩,离开隔离房间时要佩戴N95/KN95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后再出房门。
佩戴口罩前后和处理用过的口罩后,应及时洗手。
(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卫生间。
(五)房间内应当配备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三、管理要求
(一)社区服务要求。
1.登记造册。
街道(镇)、社区(村)工作人员要及时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取得联系,掌握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信息,查看居住场所是否满足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下发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告知书(参见附表1),告知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相关要求,并按照“一户一档”或“一人一档”要求,登记造册,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
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特殊人员情况,建立台账,做好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关爱服务。
2.监测信息收集。
街道(镇)、社区(村)可通过建立微信群、小程序等方式,每日早晚两次定期询问和收集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的体温、症状等信息,如发现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人员,立即报告,并由专人联系120负压急救车,按就近原则送往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3.核酸检测。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的核酸检测由社区组织采样人员上门采集,并及时推送核酸检测结果。
4.环境清洁与垃圾处理。
每天对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居住楼层走道、楼梯等场所进行一次消毒,至少清理一次垃圾,必要时及时清理。
5.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要求。
告知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号码,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缓解隔离人员的负面情绪,预防与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顿,防范心理压力引发的极端事件。
发现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出现精神卫生问题时,及时向对口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介。
6.定时抽查。
社区应定期对辖区内正在实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开展抽查,了解其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是否离开居住地,是否参加聚集性活动,是否按时完成核酸检测等活动。
7.工作人员防护。
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接触时,处理其污染物及污染物体表面时,应当做好自我防护,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其保持1米以上距离。
转运阳性感染者、处理感染者污染物及污染物体表面时或因其他工作需要与隔离者近距离接触时,应当佩戴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
(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自我管理要求。
1.健康监测。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应当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主动报告至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
医学观察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社区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辖区疾控机构报告。
2.禁止外出。
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居家隔离人员严格做到不外出,拒绝一切探访。
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经所在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外出,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
3.个人防护。
非单独居住者,其日常生活、用餐尽量限制在隔离房间内,其他人员不进入隔离房间。
隔离房间内活动可不戴口罩,离开隔离房间时要戴口罩。
尽量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必须接触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如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为哺乳期母亲,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
4.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需根据相关防控要求配合工作人员完成核酸检测、抗原自测和结果上报。
5.卫生防疫要求。
(1)保持家居通风,每天尽量开门窗通风,不能自然通风的用排气扇等机械通风。
(2)做好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的通风和消毒。
(3)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摘戴口罩等,应当洗手或手消毒。
擦手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