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期末教学质量评估分析模版内容,欢迎阅读和下载。
总体分析:
试卷整体难度适中,思维量适中。理科最高分为136,最低分为10,平均分为58.5;文科最高分为100,最低分为5,平均分为38.6分。基础题有1、2、3、4、6、8、13、17;中档题有5、7、9、14、18、19、20;中难题有10、11、15、21;难题有12、16、22。
试题分布情况:
-"解三角形"题目5、17;分值比10%。
-"数列"题目8、11、14、18;分值比16%。
-"不等式"题目1、7、12、21;分值比14%。
-"简单逻辑用语"题目2、11、16、21;分值比12.7%。
-"圆锥曲线"题目3、4、6、10、13、15、19、22;分值比36%。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题目9、20;分值比11.3%。
总的来说,测试卷中必修五内容的比例约为40%,选修内容试题比例约为60%。
部分题目具体分析:
1.第5题:学生解题时对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运用不够灵活,主要错误是不懂如何计算正弦750。
2.第11题:学生对等比数列的性质理解不够。
3.第12题:选择题中得分率最低的题目,主要问题是对基本不等式公式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不到位,不能灵活应用;对函数知识有遗忘。
4.第13题:解题时审题不够认真,把双曲线的两顶点的距离看做焦距。
5.第16题:对概念的掌握不好,忽略了等比数列的每一项都不为0。
6.第17题:(1)空间概念理解能力差;(2)正弦定理记忆错误;(3)计算BC长度出现较大的错误;(4)解应用题时忽略了结论(没有答)。
7.第19题:典型错误有:(1)把倾斜角当做斜率。
8.第20题:典型错误有:(1)对用直线方向向量来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掌握不好;(2)不懂求平面的法向量方法;(3)表达混乱、思路不清。
9.第21题:典型错误有:(1)讨论根式时漏了可以等于0的条件;(2)不会求解不等式组;(3)表达不规范,充分非必要条件理解不够透彻。
教学建议:
从整个试卷来看,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要让学生把书中的知识灵活运用,而不是机械地模仿。以下是几点教学建议:
1.重视课本和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课本是基于课标编写的,涵盖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是教学和学习的主要指导用书,命题也以此为依据。
2.平时教学应注重基础,让所有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确保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和记忆。只有在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应用才有意义,否则学生会感到吃力,效果也不好,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消失。在引申过程中要设置好台阶,让学生能够顺利跟上。
3.运算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主要数学能力之一,也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小学和初中阶段对运算要求降低,特别是计算器的使用,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繁琐运算和化简方面不够细心、缺乏耐心和信心,错误频繁发生。与新课程对数学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安排运算训练内容,提高训练要求,严禁学生使用计算器。
4.要切实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等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从测试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遇到比较陌生的题目时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不能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或找到比较优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还有部分学生有时知道解题过程或结果,但表达不清晰,比如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时的说明、得到点的坐标时没能明确说明点在图形中的位置等等。
20__年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我校顺利完成了这项任务。与以往学校自主考试不同,这次考试由区教研室进行统一命题,并对三年级的语文和数学学科进行了调考。这种形式能够更全面地监测全区教育质量,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效度。这次考试的质量分析不仅显示了学生在知识掌握和应用方面的状况,还反映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得失。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付出一份耕耘就能收获一份欣喜,付出一份努力就能得到一份真诚的回报。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我校各科的成绩情况:
一、试卷来源和评价:
本次考试的试卷由区教研室统一命题,并经过教导处征求意见,没有学科教师对试卷提出意见。整个试卷的设计精心,价值高。试卷的资料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具有代表性。试题的数量适中,难易适度,分值分配合理。试卷不仅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还注重对学生潜力的培养和归纳,能够全面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语文和数学为例:
【语文】:
试卷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资料丰富,结构宽广。
试卷根据教材的知识、潜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进行设计,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学习状况。试题涵盖了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多个方面的考察内容。题目多样,评分项目详细、合理。
2、重视积累,提高素质。
语文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试题细节多,基础知识面广。试题多样,评分项目详细、合理。
【数学】:
1、突出基础性和全面性。
试卷对1-6年级上学期所学知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考核,涵盖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2、突出生活性和教育性。
试题突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和学习方式。
二、取得的明显成效和经验: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语文学科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分率相当高。这得归功于教师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加强训练和反复巩固。
2、注重个体发展。
试题不仅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注重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3、灵活多变的题型,体现课改理念。
试题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多样化的题型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4、补差帮困,因材施教。
学校加强了对学困生的关注和帮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合格率。
三、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语文学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追赶进度,忽视基础训练。
一些学生对易混淆的字还没有完全掌握,这是因为他们在基础知识上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
2、急功近利,轻视习惯养成。
一些学生在类似题目上表现不够灵活,写作格式不清晰,这是因为他们缺乏长期、反复、坚持不懈的训练。
数学学科中的主要问题是:
1、计算不细心,不验算。
2、学生审题不严谨,缺乏深度思考。
3、教师在教学中的要求不严格。
四、今后的措施和做法:
1、抓好常规工作。
要严格执行各科教学计划,加强教学常规检查。确保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可行性。同时,加强作业和单元检测,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学习,引领成长。
教师要进行业务学习,利用学校网观看教学录像。同时,要加强自己的学习,写教学反思,编写教案,提高教学水平。
3、加强随堂听课。
教导处将定期走进课堂,进行随堂听课,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和改善。
4、认真组织教研活动。
教研组要精心组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潜力。
通过以上措施和做法,我们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追求更好的成绩。
数据分析显示,我校1至5年级的语文、数学、科学和英语统一组织了考试,而六年级则参加了区统一考试。1至5年级共有332名学生,其中语文合格人数为319人,占96%,优秀人数为251人,占76%;数学合格人数为312人,占94%,优秀人数为244人,占74%;科学合格人数为262人,占94%,优秀人数为212人,占76%;英语合格人数为137人,占65%,优秀人数为94人,占44%。
从平均分来看,1至5年级的语文平均分都高于76分,有7个班级的平均分超过了80分;数学平均分在1至4年级都在84分以上,但五年级的数学平均分普遍较低,低于75分;科学科的平均分都在80分以上;英语科三年级的平均分超过80分,而四年级的平均分低于60分,五年级一个班级的平均分低于68分,这需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试卷答卷状况分析显示,语文试卷紧扣教材,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难易适中。试卷的题量较大,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作文题涵盖了广泛的题材,有利于学生组织材料,并且提供了相关资料。数学试卷的知识面较广,题目难易适中,紧扣教材,基础知识题目较多,表明学生的基础扎实,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然而,从答卷情况看,还需要加强学生的思维拓展训练,加强学生的习惯培养。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主要措施:
1、树立教育质量观:学校要重塑教学质量观,为教师减负,让他们更多地投入到教学和教研中。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常规管理办法,构建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质量观。
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期末教学质量评估分析模版内容,欢迎阅读和下载。
总体分析:
试卷整体难度适中,思维量适中。理科最高分为136,最低分为10,平均分为58.5;文科最高分为100,最低分为5,平均分为38.6分。基础题有1、2、3、4、6、8、13、17;中档题有5、7、9、14、18、19、20;中难题有10、11、15、21;难题有12、16、22。
试题分布情况:
-"解三角形"题目5、17;分值比10%。
-"数列"题目8、11、14、18;分值比16%。
-"不等式"题目1、7、12、21;分值比14%。
-"简单逻辑用语"题目2、11、16、21;分值比12.7%。
-"圆锥曲线"题目3、4、6、10、13、15、19、22;分值比36%。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题目9、20;分值比11.3%。
总的来说,测试卷中必修五内容的比例约为40%,选修内容试题比例约为60%。
部分题目具体分析:
1.第5题:学生解题时对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运用不够灵活,主要错误是不懂如何计算正弦750。
2.第11题:学生对等比数列的性质理解不够。
3.第12题:选择题中得分率最低的题目,主要问题是对基本不等式公式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不到位,不能灵活应用;对函数知识有遗忘。
4.第13题:解题时审题不够认真,把双曲线的两顶点的距离看做焦距。
5.第16题:对概念的掌握不好,忽略了等比数列的每一项都不为0。
6.第17题:(1)空间概念理解能力差;(2)正弦定理记忆错误;(3)计算BC长度出现较大的错误;(4)解应用题时忽略了结论(没有答)。
7.第19题:典型错误有:(1)把倾斜角当做斜率。
8.第20题:典型错误有:(1)对用直线方向向量来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掌握不好;(2)不懂求平面的法向量方法;(3)表达混乱、思路不清。
9.第21题:典型错误有:(1)讨论根式时漏了可以等于0的条件;(2)不会求解不等式组;(3)表达不规范,充分非必要条件理解不够透彻。
教学建议:
从整个试卷来看,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要让学生把书中的知识灵活运用,而不是机械地模仿。以下是几点教学建议:
1.重视课本和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课本是基于课标编写的,涵盖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是教学和学习的主要指导用书,命题也以此为依据。
2.平时教学应注重基础,让所有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确保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和记忆。只有在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应用才有意义,否则学生会感到吃力,效果也不好,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消失。在引申过程中要设置好台阶,让学生能够顺利跟上。
3.运算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主要数学能力之一,也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小学和初中阶段对运算要求降低,特别是计算器的使用,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繁琐运算和化简方面不够细心、缺乏耐心和信心,错误频繁发生。与新课程对数学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安排运算训练内容,提高训练要求,严禁学生使用计算器。
4.要切实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等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从测试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遇到比较陌生的题目时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不能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或找到比较优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还有部分学生有时知道解题过程或结果,但表达不清晰,比如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时的说明、得到点的坐标时没能明确说明点在图形中的位置等等。
20__年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我校顺利完成了这项任务。与以往学校自主考试不同,这次考试由区教研室进行统一命题,并对三年级的语文和数学学科进行了调考。这种形式能够更全面地监测全区教育质量,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效度。这次考试的质量分析不仅显示了学生在知识掌握和应用方面的状况,还反映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得失。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付出一份耕耘就能收获一份欣喜,付出一份努力就能得到一份真诚的回报。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我校各科的成绩情况:
一、试卷来源和评价:
本次考试的试卷由区教研室统一命题,并经过教导处征求意见,没有学科教师对试卷提出意见。整个试卷的设计精心,价值高。试卷的资料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具有代表性。试题的数量适中,难易适度,分值分配合理。试卷不仅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还注重对学生潜力的培养和归纳,能够全面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语文和数学为例:
【语文】:
试卷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资料丰富,结构宽广。
试卷根据教材的知识、潜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进行设计,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学习状况。试题涵盖了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多个方面的考察内容。题目多样,评分项目详细、合理。
2、重视积累,提高素质。
语文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试题细节多,基础知识面广。试题多样,评分项目详细、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