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为大家整理了疫情期间集中隔离场所防疫消杀工作方案精选6篇。
疫情期间集中隔离场所防疫消杀工作方案精选篇1
对经医学观察确定为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接触者,转移至医院隔离后,应对原隔离场所进行全面彻底的终末消毒。
可选以下方法之一:
一、范围和对象确定。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现场消毒的范围、对象和时限。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过的场所,如家庭、医疗机构隔离病房、转运工具等应当进行随时消毒,在病例出院或死亡后,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阴转后均应当进行终末消毒。
二、方法选择。
应尽量选择一次性诊疗用品,非一次性诊疗用品应当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可选择化学消毒剂或低温灭菌设备进行消毒或灭菌。
环境物体表面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
手、皮肤建议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如碘伏和过氧化氢消毒剂等手皮肤消毒剂或速干手消毒剂擦拭消毒。
室内空气消毒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喷雾消毒。
所用消毒产品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管理要求。
三、终末消毒操作细则
1.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2.消毒人员到达疫点,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3.对脱掉的外衣应放在自带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
4.穿工作衣、隔离服、胶鞋(或鞋套),戴N95口罩、帽子、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等。
5.仔细了解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
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6.进入疫点时,应先用喷雾消毒的方法在地面消毒出一条1.5米左右宽的通道,供消毒前的测量、采样和其他处理用。
7.测算房屋、家具及地面需消毒的面积和体积。
8.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
9.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
10.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采用含0.5%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或500mg/L二氧化氯,按20ml/m3的量采用气溶胶喷雾方式进行空气消毒。
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对表面及空间均匀喷雾,作用60min后开窗通风。
喷雾消毒后,按日常消毒方法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拖)拭消毒。
11.只进行物体表面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
喷雾消毒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l/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
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用量不宜超过其吸液量。
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
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
12.病人用过的餐(饮)具、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在消毒站消毒时,可在疫点进行煮沸消毒或浸泡消毒。
作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可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对污染重、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和废弃物,在征得病家同意后焚烧。
13.室内消毒后,若可能存在污染,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井水等进行消毒。
14.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对消毒人员穿着的工作服、胶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
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
在医疗废物清理前,使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对医疗废物外表面进行喷洒消毒;在医疗废物清理后,再次使用常2000mg/L含氯消毒剂对存放场所进行消毒。
化粪池。
污水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投加含氯消毒剂,池内投加含氯消毒剂(初次投加,有效氯40mg/L以上),并确保消毒1。
5小时后,总余氯量达6。
5mg/L-10mg/L。
消毒后污水应当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如无独立化粪池,则在坐便器内,用有效氯2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按粪、药比例l:2浸泡消毒2小时,消毒处理后再排放。
工作人员生活区。
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按100-300ml/m3的量进行喷洒消毒;对门把手、电梯按钮等不耐腐蚀的问题表面,使用含醇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手消毒。
选用速干手消毒剂,或直接用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醇类过敏者,可选择季铵盐类等有效的非醇类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3%过氧化氢消毒剂、0。
5%碘伏或0。
05%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浸泡双手,并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先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按上述方法消毒。
03
隔离点的终末消毒
隔离点出现阳性病例后,须对阳性病例房间、经过的通道进行终末消毒,具体消毒工作应在疾控部门指导下由专业人员负责实施。
消毒可按照《关于印发江苏省“外防输入”重点场所消毒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苏疫指综发〔2022〕134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评价标准》(WS/T774-2021)进行消毒过程及消毒效果评价。
消毒时做好质量控制确保消毒合格。
疫情期间集中隔离场所防疫消杀工作方案精选篇3
01
应定时开窗通风,并根据气候条件适当调节开窗时间;使用空调系统通风时,应选择分体空调,如使用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
02
每天对走道、楼梯等场所进行1次消毒,至少清理1次垃圾,必要时及时清理。
隔离期间房间和卫生间可由隔离人员自行消毒。
对临时设置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要进一步强化消毒措施,增加消毒频次。
03
加强隔离医学观察点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做好生活保障。
04
严格按照标准做好隔离场所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和粪便污水的消毒处理,有效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
05
物品、家具表面等可能被污染的表面每天消毒2次,受唾液、痰液等污染随时消毒。
消毒时用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液、75%酒精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
06
餐具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也可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溶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07
拖布和抹布等卫生用具应当按房间分区专用,使用后以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存放。
08
单人隔离使用的厕所每天消毒1次。
便池及周边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疫情期间集中隔离场所防疫消杀工作方案精选6篇。
疫情期间集中隔离场所防疫消杀工作方案精选篇1
对经医学观察确定为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接触者,转移至医院隔离后,应对原隔离场所进行全面彻底的终末消毒。
可选以下方法之一:
一、范围和对象确定。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现场消毒的范围、对象和时限。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过的场所,如家庭、医疗机构隔离病房、转运工具等应当进行随时消毒,在病例出院或死亡后,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阴转后均应当进行终末消毒。
二、方法选择。
应尽量选择一次性诊疗用品,非一次性诊疗用品应当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可选择化学消毒剂或低温灭菌设备进行消毒或灭菌。
环境物体表面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
手、皮肤建议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如碘伏和过氧化氢消毒剂等手皮肤消毒剂或速干手消毒剂擦拭消毒。
室内空气消毒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喷雾消毒。
所用消毒产品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管理要求。
三、终末消毒操作细则
1.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2.消毒人员到达疫点,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3.对脱掉的外衣应放在自带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
4.穿工作衣、隔离服、胶鞋(或鞋套),戴N95口罩、帽子、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等。
5.仔细了解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
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6.进入疫点时,应先用喷雾消毒的方法在地面消毒出一条1.5米左右宽的通道,供消毒前的测量、采样和其他处理用。
7.测算房屋、家具及地面需消毒的面积和体积。
8.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
9.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
10.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采用含0.5%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或500mg/L二氧化氯,按20ml/m3的量采用气溶胶喷雾方式进行空气消毒。
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对表面及空间均匀喷雾,作用60min后开窗通风。
喷雾消毒后,按日常消毒方法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拖)拭消毒。
11.只进行物体表面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
喷雾消毒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l/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
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用量不宜超过其吸液量。
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
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
12.病人用过的餐(饮)具、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在消毒站消毒时,可在疫点进行煮沸消毒或浸泡消毒。
作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可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对污染重、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和废弃物,在征得病家同意后焚烧。
13.室内消毒后,若可能存在污染,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井水等进行消毒。
14.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对消毒人员穿着的工作服、胶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
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