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向街道社区全员核酸检测应急预案,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街道社区全员核酸检测应急预案1

为全面做好街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应对域内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落实四早要求,确保在必要时间内快速完成全员核酸检测,有效控制疫情扩大蔓延的风险,整体提高应急和处理能力,结合《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工作方案》,根据街道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提高处置新冠肺炎疫情的能力,实现辖区居民核酸检测,排除可能存在的发病风险,提高居民防范意识,确保人民身体健康。辖区内一旦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在2天内完成区域内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任务,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推动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坚强保障。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顺利开展,成立街道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领导小组。

三、工作职责

街道领导为所包保社区的疫情防控预案总指挥;各社区书记为本社区疫情防控预案负责人、负责每个采集点全面工作并负责每个采集点至少招募2名志愿者;计生办负责与医院和疾控相关负责人具体对接落实核酸检测工作及各种数据统计上报;办公室负责与公安、城管协调、沟通安全保卫、对招募的志愿者进行培训,并且加入区疫情防控工作基本技能培训群,进行线上相关业务学习、后勤保障等工作;各相关科室切实承担起街道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相关工作任务;各社区网格员为各核酸采集点负责人,公安、城管工作人员为各核酸采集点安保人员,各社区的工作人员为居民信息核实登记和消杀工作人员。

四、检测策略

按照精准防控要求,实行属地化管理,街道、社区负责本区检测对象标本采集组织工作。街道常住人口5万人,设立42个采集点,疫情发生时,按照2天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的目标要求测算。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根据区防控指挥部划定的检测范围,统计确定检测人数,通知到户到人,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社区要提前制作全员核酸采集人员登记表,按片区进行宣传、组织、引导检测对象,持身份证在规定时间内有序到指定采集点完成采集。

五、工作原则

(一)分级响应分区管理。按照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视疫情需要启动应急检测响应,按照能快尽快的原则,确保2天内完成街道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目标。

(二)听从统一调度管理。要坚决服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集中统一指挥,对物资、人员等涉及核酸检测的所有力量进行集中管理和按需调度。确保第1天内完成所有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再由重点区域逐渐向外围扩张的检测顺序,科学调度安排人员,按照本社区已测算的每天检测人数、覆盖区域,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完成全员检测工作。

(三)集中采样。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街道设采集点42个(见附表),实现检测对象就近、就便迅速接受核酸检测,避免人员聚集。

(四)检测结果的反馈。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后,街道根据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及时向居民反馈,检验结果为阴性的居民进行解除隔离和安全管控告知;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居民,按规定启动隔离救治流程,开展密接者排查工作,并立即将情况上报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六、工作内容

(一)沟通协调。采集点积极沟通做好区域标识引导,做到醒目,按防疫要求做好人员距离规划,减少人员近距离接触,组织引导被检测人员有序通行避免造成现场混乱。

(二)职责分工。

1、街道检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统筹协调、辅助人员调配等相关工作。

2、社区负责工作宣传,组织受检人员按规定有序接受检查。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保障。按照疫情防控需要,根据疫情可能波及的人群范围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是疫情精准防控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街道参与核酸检测的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坚决听从指挥安排,切实做好核酸检测工作的组织保障、人员保障,确保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按照即定预案有序有力开展。

(二)迅速落实,做好应急准备。在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社区要认真按照核酸检测方案工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和各自工作职责,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工作任务,明确专人负责,加强业务培训,切实做好全员核酸检测的应急准备工作。

(三)提高效率,实现应检尽检。核酸检测工作要坚持精准、全面,对于应急管理时已在辖区人员,要有序引导检测,对于应急期间返回辖区人员,要做到分流管理,避免与已检测居民接触,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互通信息和工作动态,做好上下贯通、左右衔接、执行有力的共同协作机制。

街道社区全员核酸检测应急预案2

一、工作目标

我县下辖x个乡镇、x个街道办,xx个村(社区),常住人口xx余万人,全县设置xx个采样点(见附件),采用1:10稀释混样检测技术,1天内完成县域内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xx县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领导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

领导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核酸采样检测组、物资保障组、现场工作组、安全处置组、宣传组。

(一)综合协调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

职责分工:牵头制定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方案,对接相关乡(镇、街道)部门,统筹安排核酸采样顺序和采样人员、物资调配,协调解决全员核酸采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同步开展卫健、公安、大数据通信、社区结合的“四位一体”流行病学调查,迅速追踪溯源,阻断传播途径;启动定点救治医院,开展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同时,综合分析各乡镇街道疫情情况,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疫情防控物资调拨供应。

(二)现场工作组

街道社区全员核酸检测应急预案3

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的重要手段。为指导各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划定区域范围内全员核酸检测任务,实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制定本指南。

一、总体要求

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快速高效管控疫情,规范全员核酸检测组织、采样、检测、报告等工作流程,统筹调配核酸检测资源,提高核酸检测质量。500万人口以内的城市,应当在2天内完成全员核酸筛查检测任务,必要时可通过省(区、市)内统筹保障。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应当在3-5天内完成全员核酸筛查检测任务,必要时可申请全国支援。

二、组织实施

按照省级统筹、市县负责、突出重点、组织有序、确保安全的原则,科学划分责任网格至最小单元,全面摸清动态掌握网格全员底数,根据疫情涉及范围和严重程度,落实市域、县(市、区)域、中高风险网格内全员核酸检测筛查各项措施。

(一)党委政府负总责。各级党委政府对全员核酸检测筛查工作负总责,统筹各级各相关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二)统一调度指挥。成立大规模核酸筛查检测指挥中心,对全员核酸筛查检测工作进行统一调度,科学划分责任网格,规范筛查流程。以居民小区楼宇、自然村组、学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公司、市场、宾馆等为最小单元,做到全覆盖、无遗漏。做好全员核酸筛查检测物资的统一购买和统一调配。

(三)组建工作队伍。组建各级核酸采样、样本运送、核酸检测、信息平台技术保障和相应的应急等队伍,明确采样和检测责任区域,全省任一地方启动全员核酸筛查检测时,能立即投入开展工作。各应急队伍保证24小时在岗待命,做好随时出发的各项准备。

(四)统筹调配资源。建立省内核酸采样和筛查检测片区支援机制,动态全面掌握各地各核酸检测机构基本情况和日(24小时)检测能力,根据全员核酸检测启动地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调配。必要时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申请支援。

(五)制定应急预案。各乡镇、社区组建工作专班,配足配齐工作人员,全面摸清、动态掌握网格全员底数,做好采样场所的合理规划和物资准备,明确采样点布局及人员配备等。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保证一旦启动,能够迅速组织到位,有序开展现场采样。

三、工作准备

(一)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各地要以公安户籍和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通过采取信息化手段预登记,摸清辖区人口数量和分布,准确掌握特殊人群情况、检测机构能力、核酸检测物资储备、区域采样和检测队伍、样本运送人员和车辆需求等相关情况,建立工作台帐,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根据核酸检测任务量,对照现有储备,及时查漏补缺,保证出现突发疫情时,可及时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二)合理划片,科学布点。各地应当综合人口数量、地缘交通、核酸检测机构分布等情况,科学规划采样点布局。参照2000-2500人设1个采样点的标准(各地可按照社区、街道、乡镇、农村、城郊实际人口数量统筹设定),明确采样点位置。在固定检测点的基础上,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以社区采样为主,通过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形式细化完善布局,方便市民采样、提高采样效率,采样点应当在4-6小时内完成规范建设和启用。根据疫情实际,加强研判,第一时间科学划定风险地区并动态调整,第一轮检测可以全部采用10混1检测技术,尽可能快速筛出感染人员。之后的全员核酸检测筛查,可以按照重点人群和高风险地区单采检测,中低风险地区混采检测的方案进行。混采检测可以采取10混1或者5混1混采检测技术。根据筛查结果综合研判,确定筛查检测轮次,必要时可对局部地区和重点人群采取多轮次筛查检测。各地要完善采样、运输、检测、结果报告、阳性样本跟踪等全环节的信息化建设,保证指挥调度高效、畅通,确保阳性病例得到及时监控和治疗。

(三)配齐人员,备足物资。各地要根据采样人员数量需求,强化对辖区内所有医护人员的核酸采样培训,确保随时执行采样任务。根据采样点的设置,建立包括采样人员、公安民警、机关干部、志愿者等若干采样工作小组,提前划分到采样点。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在充分考虑雨雪、低温、高热等特殊天气情况的基础上,储备全员核酸采样检测所需的各类物资,就近就便保管。

四、工作内容

(一)完善信息登记。在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准备阶段,以社区(村)为工作单元,通过多种方式提前对辖区内居民采样信息进行收集、登记,至少包括居民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具体到门牌号)和联系电话。同时,要做好居民信息安全保护。

(二)规范设置采样点。一个采样点可由多个采样单元组成,一个采样单元应包含采样人员、信息采集员、志愿者等相关工作人员及相关必要物资。

1.人员准备。

(1)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负责前期采集人员信息录入,引导人员分组、分时段有序采样,避免人员聚集,严格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严控人员密度。合理设置等待采样区域或人员通道,加强现场秩序维护,采样区域中每个采样单元每次进入人员不超过10人。

(2)每个采样单元应当配备1-2名采样人员。合理安排采样人员轮替,原则上每2-4小时轮岗休息1次。

2.空间准备。采样点应当为独立空间,具备通风条件,内部划分相应的清洁区和污染区,配备手卫生设施或装置。采样点需设立清晰的指引标识,并明确采样流程和注意事项。设立独立的等候区域,保证人员单向流动。

3.物资准备。

(1)基本设施:帐篷、桌、椅或凳等保障采样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物资。

(2)采样物资:专用的采样拭子、合格的采集管、足量的试管架、运输车辆和运输箱(B类包装)以及采样人员防护物资。

(3)信息采集系统:各地应当建立专用信息采集系统,提高采样效率,加强核酸采样信息化管理,避免出现人工填报的情形。

4.采集方法:按照《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第二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313号)执行。

5.相关要求:

(1)人员要求。从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样本采集的人员应当为医生或护士,熟悉样本种类和采集方法,熟练掌握样本采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做好样本信息的记录,确保样本质量符合要求、样本及相关信息可追溯。

(2)采集管要求。管帽和管体应当为聚丙烯材质,螺旋口可密封,松紧适度,盖内有垫圈、耐冷冻。管体透明,可视度好。试管外径(14.8plusmn;0.2)mmtimes;(100.5plusmn;0.4)mm,管帽外(15.8plusmn;0.15)mm,高度(12.5plusmn;0.5)mm。容量企业定标10mL,内含3mL(单采和5合1混采)或6mL(10合1混采)胍盐(异硫氰酸胍或盐酸胍等)或其他有效病毒灭活剂的保存液,首选含胍盐的采样管。保存液应当带有易于观察、辨识的颜色(如粉红色),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方便取样。

(3)采集拭子要求。宜选用聚酯、尼龙等非棉质、非藻酸钙材质的拭子,且柄部为非木质材料。折断点位于距拭子头顶端3cm左右,易于折断。

(4)采样人员防护装备要求。按照《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第二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313号)执行。

(5)信息采集系统要求。样本采集前,采样人员应当对受检者身份信息进行核对。信息采集系统应当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信息和功能:

①受检者信息:受检者(患者)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居住地址、联系电话。

②采样信息:采样点名称、样本编号,样本采集的日期、时间、采集部位、类型、数量等。

③信息反馈:对接检测单位和疫情信息上报单位的信息系统,尽快反馈疑似阳性样本的受检者信息。

(三)采样人员配比。采样点因故需采用手工登记信息时,采样工作人员、服务保障人员、待检人员配备比为1:4:100,即每100个待检人员,需要配备1组采样工作人员、4个服务保障人员。在采样点采用信息化扫码方式登记信息时,采样工作人员、服务保障人员、待检人员人员配比为1:3:130。

(四)样本保存与转运。样本原则上应当低温(2-8℃)保存,如不具备低温保存条件的,在采样点放置时间不超过4小时。样本采集后应当在4小时内按批转运,6小时内上机检测。如果需要长途运输样本,应当采用干冰等制冷方式进行保存。非灭活样本按照WHO《感染性物质运输规章指导》中UN2814的A类感染性物质以PI602进行规范包装,灭活样本按照UN3373的B类感染性物质以PI650进行规范包装。样本转运箱封闭前,须使用75%酒精或0.2%含氯消毒剂消毒容器表面。

指挥中心应当准确掌握采样情况和检测能力,精准匹配采检量,要配备足够的车辆和专业人员,保证专人专车对样本进行转运。承担转运任务的车辆应办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准运证书。车辆承担转运任务期间,不得用于其他用途,转运时做好生物安全防护。要协调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做好运输安全保障工作。

样本如需送往外省(区、市)检测的,应当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向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申请,根据回复意见实施。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