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存在问题改进措施最新5篇,欢迎大家阅读下载。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存在问题改进措施最新1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几年来,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所有这一切,给当前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给迷茫、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细细回忆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去思考、解决:

一.在教学指导方面存在不足。有时在课堂上,找到了语言训练点,但是训练的方法不够恰当。

二、总以为多表扬、多奖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曾一度以为把课件做得天花乱坠教学效果会比较好。

四、师生互动模式单一。我也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是这种互动进行的不彻底。

五、教学重点有时不够突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总想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往往是面面俱到,涉及面较广。

六、教学中设计的问题不够精简。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缺少统领整节课的线索。

七、教学环节有时不够深入。

八、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导致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读书时间不充分,学生参与学习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不高、学生参与学习的面不够宽等。

九、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关系处理不够得当。

十、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处理不够得当,教学反馈和评价能力不强。

对孩子而言,童年是一个怎么做梦怎么遐想都不为过的时段。因此,在孩子们的小脑袋里,总是装满了这样那样问也问不完的“为什么”。这种积极、旺盛的求知欲望,正是促使孩子不断认知和发展,形成创造个性的源泉。

结合“新课程标准”以及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课堂文化的精神应该是自由、平等、对话。实践证明,只有在自由、平等、对话的前提下,教师才能获得儿童的信任、尊重与认可;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儿童的精神世界,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与快乐、烦恼和悲伤……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积极的课堂文化首先应该本着儿童文化的精神、按照儿童游戏的规则建构与生成,并且更应该就是一种儿童文化。

美国学者巴特克在描述儿童文化时曾这样写道:“儿童文化可以看作为文化海洋中的一座岛屿,文化海洋拍打着这座岛屿的海岸,雕琢着它的周边……”也就是说,儿童文化无时无处不承受着成人社会及成人文化所施予的巨大影响和压力。的确,回眸我们的课堂——儿童文化最主要的生命绿洲:如果说儿童追求自由、率真的天性如同一棵苗壮成长的幼苗,朝气蓬勃,充满生机,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它前进的脚步。由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相对于成人的方式而言,儿童更希望自由,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和学习。绝大部分儿童都渴望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受任何压制。应该在充分研究、了解儿童文化的基础上,以儿童文化一员的身份介入其中,巧妙而有效地对儿童文化施加影响,加以引导,从而起到指导的作用。

学了………这本书,我得到了一些启示,今后我要改变原来不恰当的地方,做到:

一、坚定不移地确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求知氛围。教师不应该以“遗忘”的态度对待学生提出的在教师看来背离预定教学目标的问题。孩子们需要的是教师对他们认知渴求的认可与接纳,更需要的是对他们学习需要的欣赏和鼓励。

二、转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探索和研究的时间与空间。对于一些较陈旧和肤浅的课文,完全可以抛弃传统的“师生观”和“教学观”,以帮助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孩子们一起去研究,去求知。这样不但可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释放孩子们的创造个性,也一定会为孩子们拉开一幕更为广阔和精彩的未知世界。

三、充分珍惜儿童天真、率直的“未成年状态”,给予儿童自由发表自己观点和想法的物理时空和心理时空。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当一个人完全感觉不到抑制,在他身上不存在抑制的时候,他就会表现出天真。”但是,如果儿童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话实说”之后遭遇的是成人们的冷遇和回避,那么,灿烂的“天真之花”当然会慢慢枯萎。

四、儿童的精神世界相对于成人而言,简单、清澈、不掺杂质、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拒绝复杂和虚伪。而这种简单明朗的精神世界同时又是脆弱、容易被污染的,需要成人们更多的关爱和呵护。

五、“奖励”、“给予”诚然也是一种“促进学生更好、更努力地学习的手段。”但实践表明,这是一种不合理的学习动机,导致学生内在的、直接的动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外在的、间接的动机(如“使老师喜欢我”,“使老师奖励我”等〉所取代。因此,对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没有给与应有的注意,学生普遍都缺乏这种能力。

六、确立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帮助的教学评价形式,采取互评、自评为主的手段,用自由、平等、每位儿童都有发表自己意见、体会成功的喜悦来振奋儿童的精神,培养儿童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行为,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建立在可靠的内在性动机的基础之上。

泰戈尔有言:“诗人把他最伟大的童年时代,献给了人类。”或许也可以说:孩子把他最美好的孩提岁月,献给了成人世界!对儿童的成人化塑造,乃是这个时代最愚蠢的表演之一。只有理解儿童文化,走向儿童文化,才能在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达到解决我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问题的目的。

研读课文,了解学生,把握每课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特点和学段目标要求准确确定教学目标。目标既定,课堂教学所有的学习活动都要为实现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的重点要深究精练浓墨重彩,与目标关系不大的则可捎带而过轻描淡写。

在教学中把握住了学段重点、单元重点及每课教学重点就能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对重点处不惜时间精力进行训练,做到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七、进一步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要致力于“学”服务于“学”。教学中要还文本于学生,还读书权于学生,还读书时间和空间于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享受读书快乐。多读是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体形成和谐提升的最有效途径和手段。

八、学习方式的灵活变化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低年段适合于朗读表演式、情境体验式等,随着年级的逐步升高,要培养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根据教材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探究”式阅读、“推想”式阅读、质疑式阅读、辩论式阅读、读写结合式等等。

九、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所有孩子都有兴趣参与学习中,都有表达展示的机会。

十、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要有示范作用、导向作用,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能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更要引领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

十一、教师要加强学习,加强读书,和学生一起读书,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一个语文素养高的教师本身就是最鲜活的语文教材,是对学生最直接的学语文用语文的示范。

十二、优化“教法”与“学法”。一是鼓励学生对所学问题进行质疑。学生能提出疑问,就说明学生进行了积极思考,是认真学习的表现。所以,鼓励学生寻找问题进行质疑,是语文教学应该培养的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体现。课堂上对于学生的提问要进行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从平时所学课题提出问题;从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从某些模棱两可的知识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的时候给学生留出提问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的意识。

十三、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一是及时给予学生积极性的评价。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合理、准确,会直接影响他下一次参与的欲望。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出现了错误,教师直截了当的指出,学生会觉得很尴尬,老师再进行提问时,他就会羞于举手。如果老师的评价委婉一些,并用期待、希望的语言进行鼓励,那么这种期待与希望,则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保护了学生自尊心,他就会保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二、是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要放下架子,用委婉的、关切的语言要求来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要尽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这样使得教师的教愉快,学生的学轻松,双方达到教与学的和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旦课堂的气氛变得轻松、自由、活泼时,枯燥的知识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十四、简简单单教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要硬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简单的语文教学是有底气的语文教学,绝不是看似什么都训练了而其实什么都没有落实的语文。我们要化繁为简,消枝去叶,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理清主线。所以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紧抠“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强调“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四项要求。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一堂课,目标要集中,任务要单一,要求要明确,训练要落实。而且要重视“精讲多练”,精讲,教师讲精华,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十五、轻轻松松教语文

就语文教学而言,要求太高,任务太多,挤得满满的,填得死死的,作业多多的,哪有多少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师生都感到负担很重。教师要善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并梳理学生解决疑难的思路,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完成从一种思路到另一种思路的转换;学生阅读文本,是重新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要鼓励探讨多元结论。

轻轻松松学语文,并非降低要求,放松训练,而是营造氛围,研究策略,讲求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聪明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自己品尝到智力活动的快乐,体验到学习成功后的喜悦。

总之,新课改下的教学不是依葫芦画瓢式的简单模仿,而是深刻领悟,灵活运用的过程。需要的不仅是外在形式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内涵的理解,形神兼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活起来。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学习研究,不仅要有改革的勇气和魄力,更需要足够的教育智慧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新课改才能改得扎实,改得稳健!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存在问题改进措施最新2

一、教学目标模糊、虚化,教学效率不高。

解决策略:

1、要把对《课标》的研读作为校本教研教师业务学习长抓不懈的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2、综观课标学段目标,把握好学段教学重点,明确各学段的阶段目标,才能把握好阶段训练重点,避免盲目教学。

3、统筹考虑教材编排体系,把握单元训练重点。每一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要把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情感方法、习惯态度等融为一体,进行整合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研读课文,了解学生,把握每课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特点和学段目标要求准确确定教学目标。目标既定,课堂教学所有的学习活动都要为实现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的重点要深究精练浓墨重彩,与目标关系不大的则可捎带而过轻描淡写。

在教学中把握住了学段重点、单元重点及每课教学重点就能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对重点处不惜时间精力进行训练,做到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二、备课设计教学时,教师对文本细读感悟不深入不透彻,对文本蕴涵的情感体会肤浅冷漠,不能准确提炼设计语文基础知识、语文能力训练的内容,导致教学质量的低下。往往既没有学生情感熏陶感染升华的心灵感动也没有扎实的语文知识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解决策略:

1、教师备课要克服照搬照抄现成教案设计,过分依赖教师教学用书的弊端,要树立“细读文本才是最好的备课”的思想,通过细读体味文本情感,通过细读品味语言。

2、阅读教学中精读感悟是最重要的环节,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运用积累都在这一环节体现,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也是贯穿其中,而抓哪些词句进行品析感悟,品析感悟出什么只有细读才能明确;“读什么、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等等,教师在细读文本中都要明确这些读的目标和定位,教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3、在细读文本中把握教学重点,设计有价值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有效阅读。

三、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导致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读书时间不充分,学生参与学习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不高、学生参与学习的面不够宽等。

解决策略:

1、进一步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要致力于“学”服务于“学”。教学中要还文本于学生,还读书权于学生,还读书时间和空间于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享受读书快乐。多读是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体形成和谐提升的最有效途径和手段。

2、学习方式的灵活变化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低年段适合于朗读表演式、情境体验式等,随着年级的逐步升高,要培养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根据教材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探究”式阅读、“推想”式阅读、质疑式阅读、辩论式阅读、读写结合式等等。

3、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关键。要和学生平等对话,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张扬自己的各性,让学生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所有孩子都有兴趣参与学习中,都有表达展示的机会。

四、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关系处理不够得当。

解决策略:

1、把握语文教学的根本和实质,语文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能力的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

2、克服重人文轻工具的做法,既要关注对人文内涵和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更要抓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等基础知识的夯实,在借鉴文本语言,掌握组织语言的方法,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学习文本表达方式写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

五、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处理不够得当,教学反馈和评价能力不强。

1、教师在备课进行教学预设不但要深入研读教材,更要关注学生的学情,用学生的眼光去思考,用严谨的预设和扎实丰富的知识积淀对生成的“意外”巧妙做出应变。

2、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要有示范作用、导向作用,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能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更要引领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

六、教师的语文底蕴和积淀不够丰厚,语文教学的基本功和教学技能不扎实。

解决策略:

1、教师要加强学习,加强读书,和学生一起读书,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一个语文素养高的教师本身就是最鲜活的语文教材,是对学生最直接的学语文用语文的示范。

2、教师要积累背诵名篇佳句,首先熟读教材,特别是要背诵教材中的好篇章、好片段,和学生一起积累,既对学生言传身教,也加强自身对教材的熟悉掌握,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习作等的指导就有了源头活水。

3、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朗读能力急需提高,要发挥教师示范朗读的作用,提高教师习作指导的能力,教师要勤于动笔,坚持写下水文。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存在问题改进措施最新3

目前,一场师德师风整治的大幕正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展开。学校通过对我校教职工作风的大整顿,使全校教职员工爱岗敬业意识增强,组织纪律更加严明,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学校各项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作为一名教师,在作风整顿中就要认真反思自已在思想上,工作态度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自查自纠,对照检查。

一、组织纪律方面

作为一名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就必须保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那就务必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来约束自己,即“身正为范”。根据这些法规法纪,我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比如对没完成作业或未交作业的学生罚扫地,对听课不认真的学生罚站……从这些现象可以根据出我对教师法规法纪的认识、理解还不深透,在整风过程中,应严格反省批评自己。

二、教育教学方面

教育教学地评价一名教师的确良重要准则。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是受教育的对象,教育质量的好坏是学生和家长来评定,而家长的评价的标准是看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数。我认为自己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在本职工作之余,还应向优秀教师取经。多用时间与精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在本次整风运动中,我应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深刻反省,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查其根源,对症下药,以提高自身素质,让自己与“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的标准靠齐,明确今后的整改方向,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存在问题改进措施最新5篇,欢迎大家阅读下载。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存在问题改进措施最新1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几年来,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所有这一切,给当前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给迷茫、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细细回忆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去思考、解决:

一.在教学指导方面存在不足。有时在课堂上,找到了语言训练点,但是训练的方法不够恰当。

二、总以为多表扬、多奖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曾一度以为把课件做得天花乱坠教学效果会比较好。

四、师生互动模式单一。我也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是这种互动进行的不彻底。

五、教学重点有时不够突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总想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往往是面面俱到,涉及面较广。

六、教学中设计的问题不够精简。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缺少统领整节课的线索。

七、教学环节有时不够深入。

八、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导致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读书时间不充分,学生参与学习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不高、学生参与学习的面不够宽等。

九、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关系处理不够得当。

十、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处理不够得当,教学反馈和评价能力不强。

对孩子而言,童年是一个怎么做梦怎么遐想都不为过的时段。因此,在孩子们的小脑袋里,总是装满了这样那样问也问不完的“为什么”。这种积极、旺盛的求知欲望,正是促使孩子不断认知和发展,形成创造个性的源泉。

结合“新课程标准”以及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课堂文化的精神应该是自由、平等、对话。实践证明,只有在自由、平等、对话的前提下,教师才能获得儿童的信任、尊重与认可;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儿童的精神世界,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与快乐、烦恼和悲伤……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积极的课堂文化首先应该本着儿童文化的精神、按照儿童游戏的规则建构与生成,并且更应该就是一种儿童文化。

美国学者巴特克在描述儿童文化时曾这样写道:“儿童文化可以看作为文化海洋中的一座岛屿,文化海洋拍打着这座岛屿的海岸,雕琢着它的周边……”也就是说,儿童文化无时无处不承受着成人社会及成人文化所施予的巨大影响和压力。的确,回眸我们的课堂——儿童文化最主要的生命绿洲:如果说儿童追求自由、率真的天性如同一棵苗壮成长的幼苗,朝气蓬勃,充满生机,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它前进的脚步。由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相对于成人的方式而言,儿童更希望自由,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和学习。绝大部分儿童都渴望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受任何压制。应该在充分研究、了解儿童文化的基础上,以儿童文化一员的身份介入其中,巧妙而有效地对儿童文化施加影响,加以引导,从而起到指导的作用。

学了………这本书,我得到了一些启示,今后我要改变原来不恰当的地方,做到:

一、坚定不移地确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求知氛围。教师不应该以“遗忘”的态度对待学生提出的在教师看来背离预定教学目标的问题。孩子们需要的是教师对他们认知渴求的认可与接纳,更需要的是对他们学习需要的欣赏和鼓励。

二、转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探索和研究的时间与空间。对于一些较陈旧和肤浅的课文,完全可以抛弃传统的“师生观”和“教学观”,以帮助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孩子们一起去研究,去求知。这样不但可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释放孩子们的创造个性,也一定会为孩子们拉开一幕更为广阔和精彩的未知世界。

三、充分珍惜儿童天真、率直的“未成年状态”,给予儿童自由发表自己观点和想法的物理时空和心理时空。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当一个人完全感觉不到抑制,在他身上不存在抑制的时候,他就会表现出天真。”但是,如果儿童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话实说”之后遭遇的是成人们的冷遇和回避,那么,灿烂的“天真之花”当然会慢慢枯萎。

四、儿童的精神世界相对于成人而言,简单、清澈、不掺杂质、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拒绝复杂和虚伪。而这种简单明朗的精神世界同时又是脆弱、容易被污染的,需要成人们更多的关爱和呵护。

五、“奖励”、“给予”诚然也是一种“促进学生更好、更努力地学习的手段。”但实践表明,这是一种不合理的学习动机,导致学生内在的、直接的动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外在的、间接的动机(如“使老师喜欢我”,“使老师奖励我”等〉所取代。因此,对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没有给与应有的注意,学生普遍都缺乏这种能力。

六、确立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帮助的教学评价形式,采取互评、自评为主的手段,用自由、平等、每位儿童都有发表自己意见、体会成功的喜悦来振奋儿童的精神,培养儿童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行为,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建立在可靠的内在性动机的基础之上。

泰戈尔有言:“诗人把他最伟大的童年时代,献给了人类。”或许也可以说:孩子把他最美好的孩提岁月,献给了成人世界!对儿童的成人化塑造,乃是这个时代最愚蠢的表演之一。只有理解儿童文化,走向儿童文化,才能在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达到解决我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问题的目的。

研读课文,了解学生,把握每课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特点和学段目标要求准确确定教学目标。目标既定,课堂教学所有的学习活动都要为实现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的重点要深究精练浓墨重彩,与目标关系不大的则可捎带而过轻描淡写。

在教学中把握住了学段重点、单元重点及每课教学重点就能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对重点处不惜时间精力进行训练,做到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七、进一步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要致力于“学”服务于“学”。教学中要还文本于学生,还读书权于学生,还读书时间和空间于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享受读书快乐。多读是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体形成和谐提升的最有效途径和手段。

八、学习方式的灵活变化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低年段适合于朗读表演式、情境体验式等,随着年级的逐步升高,要培养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根据教材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探究”式阅读、“推想”式阅读、质疑式阅读、辩论式阅读、读写结合式等等。

九、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所有孩子都有兴趣参与学习中,都有表达展示的机会。

十、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要有示范作用、导向作用,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能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更要引领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

十一、教师要加强学习,加强读书,和学生一起读书,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一个语文素养高的教师本身就是最鲜活的语文教材,是对学生最直接的学语文用语文的示范。

十二、优化“教法”与“学法”。一是鼓励学生对所学问题进行质疑。学生能提出疑问,就说明学生进行了积极思考,是认真学习的表现。所以,鼓励学生寻找问题进行质疑,是语文教学应该培养的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体现。课堂上对于学生的提问要进行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从平时所学课题提出问题;从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从某些模棱两可的知识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的时候给学生留出提问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的意识。

十三、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一是及时给予学生积极性的评价。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合理、准确,会直接影响他下一次参与的欲望。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出现了错误,教师直截了当的指出,学生会觉得很尴尬,老师再进行提问时,他就会羞于举手。如果老师的评价委婉一些,并用期待、希望的语言进行鼓励,那么这种期待与希望,则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保护了学生自尊心,他就会保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二、是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要放下架子,用委婉的、关切的语言要求来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要尽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这样使得教师的教愉快,学生的学轻松,双方达到教与学的和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旦课堂的气氛变得轻松、自由、活泼时,枯燥的知识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十四、简简单单教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要硬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简单的语文教学是有底气的语文教学,绝不是看似什么都训练了而其实什么都没有落实的语文。我们要化繁为简,消枝去叶,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理清主线。所以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紧抠“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强调“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四项要求。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一堂课,目标要集中,任务要单一,要求要明确,训练要落实。而且要重视“精讲多练”,精讲,教师讲精华,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十五、轻轻松松教语文

就语文教学而言,要求太高,任务太多,挤得满满的,填得死死的,作业多多的,哪有多少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师生都感到负担很重。教师要善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并梳理学生解决疑难的思路,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完成从一种思路到另一种思路的转换;学生阅读文本,是重新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要鼓励探讨多元结论。

轻轻松松学语文,并非降低要求,放松训练,而是营造氛围,研究策略,讲求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聪明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自己品尝到智力活动的快乐,体验到学习成功后的喜悦。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