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定制的的⼀种实⽤性教学方案,那么你知道如何写好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家精⼼整理的最热2022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家学习阅读。

最热2022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

《母校》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理解"迤逦、喜怒哀乐、千种情思"等词语的意思,感受作者“触景生情”,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体会作者对培育自身成长的母校的热爱,对童年集体生活的留恋。唤起自身对母校的依恋不舍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本文的表达特色,“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教学难点:学会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情感。

1.师:最近新武宁建校5周年校庆,在座的同学是在学校成立的第一年入学的,转眼5年过去了,想看看5年中自身的转变吗?

2.(出示2张班级集体照)师:看看这两张照片,找到自身了吗?发现自身有什么变化?

师:是啊!当初你们是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如今你们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3.齐读词语:充满稚气朝气蓬勃

4.请同学们注意,“蓬”(pénɡ)的字音:后鼻音;字形:上下结构。

5.再读读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齐读)

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

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6.再过两个月,你们即将离开生活、学习了五年的母校,升入中学,也许,十几年后,同学们都已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了,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

二.导入揭题。

1.师:一位青年作者在离开母校十多年后,又重回母校,那了解的校园勾起了作者的情思。他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写下了散文“母校”。

2.板书课题:36母校(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文章,课文中的写了作者重返母校后经过的哪两个地方?

2.交流板书:校门操场

3.作者几次写到了校门?(2次)补全板书:校门操场校门

4.指名生回答,并读读这两个句子。

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翠绿色的拱门,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在空中画出一个优美的弧度,仍然是那样了解。

另一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

5.师:作者重返母校,自然而然从拱形的校门写起,作者离开母校,又在校门口驻足回首,开头结尾两次写到校门,这种写法叫——(生答:首尾呼应。)除了写法上的首尾呼应,反复写到拱门还有深一层的原因,等会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先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近他的母校吧!

四.深入学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整体出示第一小节,老师范读

2.我“了解”(变色)的是什么?

(加线:颜色、造型)——这样的颜色,这样的造型在作者眼中可不是一扇普通的校门,而是(加线: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气质”一般拥在——现在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校门,正是作者情感的流露。)

3.加上了仍然,起到强调作用,强调了解的仅仅是这些吗?

我似乎又尝到了和小伙伴们手拉手欢呼着跑入拱门的喜悦,似乎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迈出校门时的留恋之情。

师:三个“似乎”告诉我们拱门勾起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因为是亲身经历过的景象,板书:景,因此是如此的了解。女生读看到的拱门的样子,男生读回忆起的情形。

4.还是因为了解,因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说——我久久的望着,啊,没变,没变!

师:摇篮、怀抱、让我们想到了——母亲,母校犹如母亲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温暖,当年的喜也好、怒也好、还有哀与乐,如今都化为了一个词,那就是——出示卡片:甜蜜(贴在课题旁)。

5.因为难忘那甜蜜的岁月,因此一看到拱门——

因为拥有那甜蜜的日子,因此漫步在操场——

因为留恋那甜蜜的时光,因此再次来到拱形校门下——

6.(出示首尾小节)师:拱门是母校的化身,是作者最了解,最留恋的地方,作者初见拱门,触景生情;回到拱门,情感迸发,配乐朗读第1.11小节。

五.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作者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将自身在校门和操场上看到的,回忆到的和自身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向我们介绍了自身的母校,能否根据板书,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看到回忆到

(贴板书: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六.情感升华

师: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不久,我们也将告别母校,再来看看我们的母校,(看照片)此情此景,唤起了你们哪些美好记忆呢?课后也来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用我们的笔将自身对母校的情感抒发出来。写一篇《我的母校》。

最热2022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

《烤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内容,通过烤鸭了解北京的饮食文化。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理解重点句子,小组学习作者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以及采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长见识,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挂炉烤鸭的烤制过程,体会作者对全聚德烤鸭的偏爱。

2.理解重点句子,揣摩并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题

同学们都吃过鸭子,鸭子怎么吃吃?

(生:略)那哪里的烤鸭吃?

(生:北京)是啊,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北京烤鸭真遗憾!”今天我们就走入北京,来细细地了解和品味一下这道北京特色的名菜——烤鸭。

(出示烤鸭图片)师生书写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既然大家都喜欢烤鸭,那你知道正宗的北京烤鸭是怎么制作的吗?你了解烤鸭的历史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烤鸭的哪些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学生交流)

三.品读,感悟

(一)焖炉烤鸭法:自由读第2自然段,简要地说说焖炉烤鸭的制法。(出示图片,便宜坊)

(二)挂炉烤鸭法:

1.和便宜坊的焖炉烤鸭相比,全聚德的挂炉烤鸭更具特色(出示挂炉烤鸭图片)。所谓“一炉百年的火,铸成了全聚德,天下第一楼,美名遍中国”,那全聚德的挂炉烤鸭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请大家按照自学提示,自学第4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一)

2.汇报交流。(根据汇报内容,教师相机板书:光洁、闪亮、细腻、香酥)

3.(出示烤鸭的图片)一盘盘烤鸭,光洁,闪亮,色泽诱人,看了让人馋涎欲滴,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生:想吃、美味等。)

4.品读重点句子:是啊,正如作者所描述的,(出示句子:如此,烤出的鸭子像枣红色的绸缎一样光洁、闪亮、诱人;口感细腻、香酥、皮脆、肉嫩。)

(1)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鸭子的美味的?

生:利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出炉的烤鸭比作枣红色的绸缎,将鸭子的色泽外观描绘得很形象、很诱人。

师:说得好,抓住了说明文学习的重点。

生:这句话中使用了“细腻、香酥、皮脆、肉嫩”这几个生动的词语,把烤鸭的口感形容得恰到好处,让人禁不住想流口水。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