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4篇一些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复制和下载。
一、患者发生噎食时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1、掌握患者病情及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影响咽喉肌功能的患者,遵医嘱给予口服拮抗剂,并给予流质饮食及易消化的食物。
2、对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者,应警惕噎食的发生。进餐时应有专人守在患者身旁,劝导患者细嚼慢咽,或将干食放进菜汤浸泡后再进食,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能量。
3、对暴饮暴食者,避免患者将吃剩的馒头、包子等带回病房,防止发生进食意外。
4、一旦发生噎食,立即呼救,同时抠出患者口中的食物;
方法1:将患者倒立,拍背,抠出食物。
方法2:(Heimlc手法):双手环绕患者腰间,左手握拳并用拇指突起部顶住患者上腹部,右手握住左拳,向后上方有力冲击,挤压。
5、尽力将口腔深部的食物抠出,直至患者呼吸通畅。
6、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术,遵医嘱进一步治疗,直至生命体征恢复为止。
7、记录噎食与抢救的全过程。
8、分析噎食的原因,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二、患者发生误吸时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1、一旦发现患者发生误吸,立即将患者采取俯卧位,头低脚高,扣拍背部,尽可能使吸入物排出,并同时通知医生。
2、及时清理口腔痰液、呕吐物等。
3、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如出现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呼吸频率、深度异常,在采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的同时,急请麻醉科插管吸引或气管镜吸引。
4、必要时遵医嘱开放静脉通路,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5、通知患者家属,向家属交代病情。
6、做好护理记录。
三、患者发生躁动时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1、当发现患者突然发生躁动时,立即说服并制动患者,防止发生意外,通知医生。
2、监测生命征,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保护约束制动。
3、通知家属,向家属交代病情。
4、必要时遵医嘱开放静脉通路,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5、做好护理记录。
四、患者发生自杀时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1、发现患者自杀,立即通知医生,携带必要的抢救物品及药品与医生一同赶赴现场。
2、判断患者是否有抢救的可能,如有可能,应立即开始抢救工作。
3、如抢救无效,应保护自杀现场(病房内及病房外现场)。
4、通知医务科及院总值班,服从领导安排。
5、协助主管医生通知家属。
6、配合院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
7、做好各种记录。
8、做好家属的安慰工作。
五、患者发生自伤时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1、加强病房管理,定时做好安全检查,杜绝病室不安全因素。
2、关心患者,对有自杀、自伤企图的患者,要经常主动与其接触,态度和蔼,语气亲切,了解其思想动态及心理活动,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
3、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动态,发现消极观念必须及时报告医师,重点交接班,加强监护。
4、当发现患者自伤时,立即制止患者的自伤行为,稳定患者情绪,报告医生。
5、协助医生评估受伤情况,迅速采取消毒包扎、止血等措施。如伤情严重,如大血管损伤出血、内脏损伤、骨折等应急及早联系外科医生手术治疗。
6、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相关症状。
7、总结经验,分析原因,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六、患者发生冲动行为时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1、将兴奋患者与其他患者分开,以免互相影响,并阻止其它人围观和挑逗,减少外界的刺激。
2、对轻度兴奋躁动患者,要引起重视,尽可能转移其注意力,极度兴奋躁动的患者,安排住隔离病房,并重点监护。
3、对伤人、毁物的患者要好言抚慰,尽可能税负患者停止暴力行为,当劝导无效时,报告医生,采取保护性措施。
4、对被约束的患者,加强监护、防止被其他患者攻击。
5、加强巡视,提供生活护理,做好床旁交班,检查约束带的数量,松紧度及其它特殊情况。
6、患者经治疗安静合作,及时解除约束。
七、患者发生自缢行为的防范预案及流程
(一)防范预案
1、护理人员应对病区内的消极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密切观察患者动态,防范意外发生。
2、结合患者病情,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参加工娱疗活动,以转移、分散患者的消极自杀意念,改善情绪。
3、加强病区内危险品的管理,对消极患者应重点做好安全检查,尤其是每次外出返室时都应仔细检查,同时应做好家属的安全宣教。
4、夜间应加强巡视,做好睡眠护理,对入睡困难、早醒的消极患者应密切观察,必要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5、有严重消极情绪的患者,应24小时监护在工作人员的视野内,必要时遵医嘱约束保护,或请家属协助陪护。
(二)患者自缢应急处理流程
1、一旦发现患者自缢,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呼叫其他工作人员。
②、即刻从背部向上托起抱住自缢者,接触或剪断套绳,然后将其平卧快速判断有无呼吸、心跳。
③、如果患者心跳呼吸已停止,应果断地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并立即报告值班医生、科主任、护士长或科室急救小组成员,并通知医务科、护理部或医院总值班。
④、医生到达后,遵医嘱协同做好抢救及护理工作。
⑤、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通知患者家属来院。
⑥、及时书写护理记录,包括:发现患者自缢的时间、地点、生命体征、抢救过程。
八、患者出走的防范预案及流程
(一)出走防范预案:
1、平时要鼓励患者多参加集体活动,以转移患者的出走意念。
2、交接班时,必须清点患者人数,做到班班交清。
3、患者进出病区时,密切注意患者动向,不让患者在工作人员的视野外活动,经常清点患者人数。
4、认真评估患者,对有出走企图的患者,要重点观察其动态,及时发现出走先兆迹象,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谨防患者出走。
5、对出走企图强烈的患者不宜带出病区活动,应安排在重病房进行重点监护。
6、一旦发现患者出走,发现者应采取适当措施(包括呼叫门卫看好大门),防范患者走出院外。
(二)患者出走应急处理程序
1、判断患者已离开医院,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迅速组织病区工作人员在市内展开寻找。
2、将患者出走情况报告医务科、护理部,逢节假日报告总值班。
3、通知患者可能前往的家属及亲戚朋友,请他们协助寻找。
4、若24小时没有出走患者的信息,则上报所在地区派出所。
5、若有出走患者的信息,则组织人员派车接回。
6、做好记录。
九、患者吞服异物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1、一旦发现患者吞服异物,首先安抚稳定患者情绪,了解异物种类与数量。
2、检查口腔和咽部有无外伤,评估患者受伤情况,并分别采取对应措施,若吞下体积较小并且表面光滑的异物,一般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可让其吞食大量的纤维素类植物,如韭菜、芹菜等(切成一寸长,不要烧得过热),观察患者每次排便情况,了解异物是否排出,若为金属异物,应进行X光检查,寻找异物所在部位并对症处理,对无法从粪便排出的异物,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
3、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内出血症状,如腹痛、腹胀、四肢发冷、出汗、解柏油样大便等,出现这类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行外科手术等处理。
4、详细记录病情变化。
5、总结经验、分析原因,杜绝类似情况再发生。
十、发现患者精神病药物服用过量的防范预案及流程
(一)防范预案
1、病区药品应妥善管理,养成随手关门习惯,防止患者擅自进入处置室取药。
2、发药到口,加强检查,以保证药物服下,同时看护好药盘防止患者擅自取药。
3、护士每日铺床时应认真检查床单位和床旁柜,杜绝药品置于床褥及床旁柜内,对有消极企图的患者更应认真检查。
4、对请假外出的患者返回病区时,由值班护士认真做好安全检查,防止药品私自带入。
(二)、应急处理:一旦发生服药过量事件,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急救处理措施。
1、促进毒物排泄
(1)、催吐和洗胃:清醒患者不论服药时间长短,应予以催吐或洗胃,洗胃前应抽少量胃液,做药物定性定量试验。催吐时让患者口服温开水,生理盐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后催吐,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吐出液体变轻为止,如意识不清或不适合催吐者,遵医嘱给予温开水或1:50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洗胃。口服或灌入引流液时要注意见出量后再服入或灌入,每次300—500ml,直至引流液与口服或灌注液颜色相同为止。
(2)、在洗胃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面色,面色苍白或呼吸急促或胃液中有血丝,即停止洗胃。
2、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按医嘱输液,促进药物排泄。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及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给予吸氧。
4、去枕平卧,尽量少搬动头部,以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5、密切观察、记录病情和24小时出入量。
十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应急预案及流程
无抽搐电休克是在通电治疗前,先注射适量的肌肉松弛剂,然后利用一定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从而达到无抽搐发作而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方法。治疗时患者可出现气道分泌物增多,舌根后坠而影响通气功能,甚至出现心排出量减少,低血压、心跳骤停,心律失常等现象,为防止意外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治疗室备有氧气、气管插管用物、面罩、吸痰器、吸痰管、监护仪及抢救药品等急救物品,并保证处于备用状态。
2、治疗前核对患者是否有治疗禁忌症,是否已经禁食。
3、治疗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治疗前按医嘱使用阿托品,治疗后意识未恢复者,使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及生命征情况。
5、如果患者出现心跳骤停、心率失常、低血压等情况,应协助医生对患者实施抢救,密切观察生命征直至平稳。如果出现气道分泌物增多,应立即给予电动吸痰。如果出现呼吸机麻痹或舌根后坠应给予人工呼吸、放入口咽通气管等方法保持气道通畅,并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
6、与病房护士做好病情交接。
十二、精神病患者在大院活动期间发生危机情况应急预案
精神病患者在大院活动期间发生的危急状态包括:打架、跌倒、昏迷、心跳呼吸骤停等。
1、在开大院期间,患者发生各种危急状态时,原则上由最近岗位和巡岗的人员共同处理和救护,相邻岗位的人员协助守岗。
2、患者打架的处理:发现患者打架,巡岗应立即前往处理,在查明患者所在病房后,通知病房派人将患者接回病房。
3、患者跌倒的处理:最近岗位的人员应立即通知巡岗人员前去查看,必要时参与处理和抢救。患者发生跌倒后,首先给患者平卧、查体和测量生命体征等,如患者发生外伤、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呼吸心跳骤停等,应立即采取必要的处理或抢救措施,并同时电话通知病房或急诊科派人携带抢救物品前来抢救。
4、患者在大院活动期间发生危机状态需要病房协助救护时,守岗人员通知精神科大院内任何一个病房,病房在接到救护患者紧急通知后应立即安排医务人员携带抢救物品参与对患者的抢救。
5、岗位互助说明:1、2号岗为互助岗位,3、4号岗为互助岗位,6号和体育岗为互助岗位。
6、做好记录。
十三、精神病患者外出检查途中出走的应急预案
1、精神病患者要做检查,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不合作或有出走企图的患者必须要有医护人员扶送。
2、精神病患者外出检查前,医护人员要详细向护送人员和家属交代患者的病情以及途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在途中,护送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出现的情况及时作出判断并采取应急措施。
4、一旦发生患者出走,护送人员应急呼最近的工作人员及保安人员协助采取措施阻拦患者出走,并立即根据患者可能的出走路线进行寻找,同时电话报告病房。
5、病房接到患者出走的信息后,应立即安排人员寻找,同时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
6、通知家属,并寻求各种资源寻找患者。
7、做好记录。
一、重大意外伤害事故护理急救工作规定
(一)报告制度:凡遇到重大、复杂、批量、紧急抢救的突发事件,当班护士应及时向护士长、科护士及护理部报告;夜间及节假日向总值班报告。护理部在接到重大急救报告后,除积极组织人力实施救护工作外,即将向分管院长报告,逐级上报卫生局。
(二)对重大急救工作,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处理。
(三)启动护理急救小分队和护理急救梯队。
(四)重大意外伤害急救程序
1、院内急救程序
(1)伤病员来院后,首先由急诊科护士做好应急处理。
(2)严格执行报告制度。
(3)急诊科护士人力不足时,由护理部或者总值班调集相关科室护士参加急救工作。
(4)由医务处、护理部或者总值班负责组织、协调患者的急救、转科等工作。
(5)门诊患者、住院患者突发意外情况时,所在科室或者就近科室应就地进行抢救,并迅速通知急诊科医护人员前往参加急救或者将患者转至急诊科进一步急救,同时报告医务处、护理部协助组织抢救。
2、院外救援程序
(1)接到院外救援通知的单位(院办、医务处、护理部、行政总值班)即将组织协调。需要护士时,呼叫护理急救小组第一梯队人员到急诊科待命。
(2)严格执行报告制度。
(3)护理部根据上级指示组建第二救援小分队。
二、常见急性化学中毒的抢救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
(一)急救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中毒的抢救治疗原则。遇有中毒病人,应有专人组织抢救工作,做好人员以及物品的准备。
(二)根据中毒的不同途径采取不同的措施清除毒物:①吸入中毒者,即将脱离中毒环境,移至空气清新处;②皮肤、黏膜接触中毒者,即将用清水或者生理盐水进行冲洗;③对于口服中毒者,非腐蚀剂可用洗胃机进行洗胃,如为腐蚀剂,时间短、腐蚀不重者可插胃管进行小量手工洗胃,然后注入黏膜保护剂。
.
对于病情危重的应即将采取应急抢救措施:呼吸心跳住手的,即将进行心肺复苏;呼吸衰竭的即将进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休克的即将进行补液、补血等。
(三)根据接触的毒物应用特效解毒药物:
(1)有机磷中毒者应用复能剂和阿托品;
(2)亚硝酸盐中毒者应用亚甲蓝;
(3)急性乙醇中毒者应用纳洛酮;
(4)氟乙酰胺中毒者应用乙酰胺;
(5)氰化物中毒者应用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等。
(四)对症支持治疗:
(1)对于呼吸道灼伤者应及时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防治肺水肿;
(2)消化道腐蚀性损伤者应禁食,赋予深静脉高营养,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适时用氧;
(五)密切观察患者中毒症状的改善、解毒药物的反应以及患者的神志、面色、呼吸、血压等情况的变化,并及时做好记录。
(六)积极做好各种中毒的防治工作,匡助患者正确认识各种化学物质中毒对人体的危害,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预防以及一旦发生中毒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程序】
中毒→组织抢救→清除毒物→解毒药物→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病情→健康教育指导
三、急性食物中毒病人的抢救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
(一)急诊科医护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一切抢救物品、药品处于备用应急状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二)护士接到批量食物中毒病人通知后,即将通知各相关科室人员,随时与120现场人员保持联系,根据中毒人员多少,通知护理急救小分队队员各就各位,必要时启动医院大型应急抢救系统。
(三)病人到达急诊科后,即将根据病情轻重进行分诊,较重者送抢救室进行抢救,轻者送急诊观察病房。
(四)护士即将协助医师作出诊断,遵医嘱为病人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1.催吐无呕吐者可催吐:机械性刺激或者用催吐剂。
.
2.洗胃即将用温开水或者0.05%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洗胃,直至洗出澄清液为止。收集第一次洗出的胃内容物送检。
3.导泻中毒时间较长者,可给硫酸钠15~30g,一次口服。对吐泻严重的病人,可不用洗胃、催吐、导泻。
(五)对吐、泻较重,丢失大量水分者,根据失水情况,适当补充水分。凡能饮水者,应竭力鼓励病人多喝糖盐水,淡盐水等,不能饮水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六)对腹痛、呕吐严重者,遵医嘱给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烦躁不安者赋予镇静剂。如有休克,进行抗休克治疗。
(七)护士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即将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八)做好病人登记及抢救护理记录。【程序】
分诊→协助医师作出诊断→催吐→洗胃→采集胃内容物送检→导泻→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对症处理→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四、传染病救治应急预案及流程【应急预案】
(一)就诊病人一旦确诊为传染病,应根据传染病的类型和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即将送相应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同时对诊疗用品进行消毒、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时限报社会卫生科。传染病暴发和流行时,即将报告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救治措施。
(二)病房办公室护士热情接待病人,根据病种安排床位(同一病种住同一房间),即将通知责任护士,向病人介绍有关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限制人员探视制度、活动范围规定等),并通知医生。
(三)病房应布局简单、便于消毒,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四)根据不同的病种执行不同的隔离措施,即将测量体温、脉博、呼吸、血压、体重,病情危重时积极参加抢救,必要时由专人进行监护。
(五)遵医嘱执行各种治疗和护理,对用过的物品严格进行消毒、清洁、灭菌,必要时进行焚烧。
(六)急性期病人卧床歇息,谵妄及有精神症状者,加床档以防坠床。
(七)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时,即将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八)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遵医嘱进行相应的处理。
.
(九)对家属送来的食物经检查后方可食用。
(十)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顾虑与急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做好卫生宣教,按不同病种,向病人讲解预防传染病的卫生知识。
(十二)认真及时的做好各种记录,做好个人防护,预防交叉感染,防止病菌扩散。
(十三)传染病人治愈出院时,应对其衣物及生活用品进行消毒后方可带出病房。病人出院后对床单进行终末处理。
(十四)病人死亡后,应将尸体消毒后火化。甲类或者乙类中的炭疽病人死亡后,必须将尸体即将消毒,就近火化。
【程序】
确诊为传染病人→报告→送相应机构救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密切观察病情→积极参加救治→做好个人防护
五、蓦地发生猝死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
(一)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定时巡视患者,特别对新患者、重患者应按要求巡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二)急救物品做到“四固定”,班班清点,同时检查急救物品性能,完好率达到100%,急用时可随时投入使用。
(三)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仪器及时充电,防止电池耗竭。
(四)发现患者在病房内猝死,应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患者,应即将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者家属匡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五)增援人员到达后,即将根据患者情况,依据本科室的心肺复苏抢救程序配合医生采取各项抢救措施。
(六)抢救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开放静脉通路,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路。
(七)发现患者在走廊、厕所等病房以外的环境发生猝死,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后,即将就地抢救,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者家属匡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
(八)其他医务人员到达后,按心肺复苏抢救流程迅速采取心肺复苏,及时将患者搬至病床上,搬运过程中不可间断抢救。
(九)在抢救中,应注意随时清理环境,合理安排呼吸机、除颤仪、急救车等各种仪器的摆放位置,腾出空间,利于抢救。
(十)参加抢救的各位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查对,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并认真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安慰等心理护理工作。
(十一)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十二)抢救无效死亡,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向医务处或者总值班汇报抢救过程结果;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对同室患者进行安慰。
【程序】
防范措施到位→猝死后即将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六、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过敏反应应急预案】
(一)护理人员给患者应用药物前应问询患者是否有该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凡有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二)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皮内注入剂量及试验结果判断都应按要求正确操作,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三)该药试验结果阳性患者或者对该药有过敏史者,禁用此药。同时在该患者医嘱单、病历夹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在床头牌有过敏试验阳性标志,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四)经药物过敏试验后凡接受该药治疗的患者,停用此药3天以上,应重做过敏试验,方可再次用药。
(五)抗生素类药物应现用现配,特殊是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极易分解产生过敏物质,引起过敏反应,还可使药物效价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治疗盘内备肾上腺素1支。
(七)药物过敏试验阴性,第一次注射后观察20~30min,注意观察巡视患者有无过敏反应,以防发生迟发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
.
(一)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即将住手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
(二)即将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每隔30min再皮下注射或者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wei)险期,注意保暖。
(三)改善缺氧症状,赋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赋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即将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四)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容量,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晶体液、升压药维持血压,应用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赋予呼吸兴奋剂,此外还可赋予抗组织胺及皮质激素类药物。
(五)发生心脏骤停,即将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六)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患者未脱离危(wei)险前不宜搬动。
(七)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6h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程序】
(一)过敏反应防护程序:
问询过敏史→做过敏试验→阳性患者禁用此药→该药标记、告知家属→阴性患者接受该药治疗→现用现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首次注射后观20~30min
(二)过敏性休克急救程序:
即将停用此药→平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改善缺氧症状→补**容量→解除支气管痊孪→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七、患者外出或者外出不归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
(一)患者入院时详细交待住院须知,告知患者住院期间不允许私自外出,以免贻误治疗、突发病情变化等严重后果。
(二)加强巡视,力所能及地匡助患者解决艰难,尽量减少其外出机会。如必须外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经主管医生批准,患者及家属在护理单上签字方可离开,并在规定时间内返回病房。
(三)一旦发现患者私自外出,要即将报告护士长,通知主管医生。
(四)通过患者所留下的通讯方式,与家属取得联系,共同寻觅。
(五)必要时通知总值班。
.
(六)患者确属外出不归,需两人共同清理患者物品,贵重物品由两人清点后共同保管。
【程序】
交待住院须知→告知患者住院期间不允许私自外出→加强巡视→减少患者外出机会→发现患者外出→报告护士长→通知主管医生→与家属取得联系→必要时通知总值班→外出不归→贵重物品由两人清点后共同保管
八、停电和蓦地停电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
(一)通知停电后,即将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蜡烛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动力电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二)蓦地停电后,即将使用抢救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维持抢救工作,开启应急灯或者点燃蜡烛照明灯。
(三)与电工班联系,查询停电原因,及早排除故障,或者开启应急发电系统。
(四)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程序】
接到停电通知→备好应急灯→准备动力电器的应急方案
蓦地停电后→采取措施保证抢救仪器的运转→开启应急灯→与电工班联系→查询停电原因→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防火、防盗
九、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遇断电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
(一)值班护士应熟知本病房、本班次使用呼吸机患者的病情。
(二)住院患者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如果蓦地遇到意外停电、跳闸等紧急情况时,医护人员应采取补救措施,以保护患者使用呼吸机的安全。
(三)部份呼吸机本身带有蓄电池,在平时应定期充电,使蓄电池始终处于饱和状态,以保证在浮现突发情况时能正常运行。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呼吸机蓄电池充电情况、呼吸机能否正常工作以及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变化。
(四)呼吸机不能正常工作时,护士应即将住手应用呼吸机,迅速将简易呼吸器与患者呼吸道相连,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调整患者呼吸;如果患者自主呼吸良好,应赋予鼻导管吸氧;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面色、意识等情况。
(五)蓦地断电时,护士应携带简易呼吸器到患者床前,同时通知值班医生,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意识及呼吸机情况。
.
(六)即将与有关部门联系:总务科、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总值班等,迅速采取各种措施,尽快恢复通电。
(七)停电期间,本病区医生、护士不得离开患者,以便随时处理紧急情况。
(八)护理人员应遵医嘱赋予患者药物治疗。
(九)遵医嘱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来电后,重新将呼吸机与患者呼吸道连接。
(十)护理人员将停电经过及患者生命体征准确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中。【程序】
蓦地断电→使用简易呼吸器→通知值班医生→调整患者呼吸→观察病情变化→即将联系有关部门→尽快恢复通电→随时处理紧急情况→遵医嘱给药→来电后重新调整、应用呼吸机→准确记录
十、失窃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
(一)维持好病房秩序,对可疑人员进行问询。
(二)加强巡视,做好安全工作,随手带门,时常检查门窗。
(三)介绍住院须知时向患者介绍安全知识,保管好贵重物品及现金。
(四)一旦发生失窃,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五)通知保卫科,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程序】
对可疑人员进行问询→做好安全工作→向患者介绍安全知识→保管好贵重物品及现金→发生失窃→做好现场保护工作→知保卫科→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十一、消防紧急疏散患者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一)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工作,时常检查仓库、电源及路线,发现隐患及时通知有关科室,消除隐患。
(二)住院患者不允许私用电器。
(三)当病区发生火灾时,所有工作人员应遵循“高层先撤、患者先撤、重患者和老人先撤、医务人员最后撤”的原则,“避开火源,就近疏散,统一组织,有条不紊”,紧急疏散患者。
(四)当班护士和主管医生要即将组织好患者,不得在楼道内拥挤、围观,并立即通知保卫科或者总值班,紧急报警。
.
(五)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和人员积极扑救,尽量泯灭或者控制火势扩大。
(六)所有人员即将用湿毛巾、湿口罩或者湿纱布罩住口鼻,防止窒息。
(七)在保证人员安全撤离的条件下,应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积极抢救贵重物品、设备和科技资料。
(八)发现某一房间发生火灾,室内有易燃易爆物品,要即将搬出,如已不可能搬出,要以最快速度疏散临近人员。
(九)如室内无人,也无易燃易爆物品,不要急于开门,以免火势扩大、蔓延;要迅速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做好充分准备,打开房门,积极灭火。
(十)关闭邻近房间的门窗,断开燃火部位的电闸(由消防中心或者电工室人员操作)。
(十一)发现火情无法扑救,要即将拨打“119”报警,并告知准确方位。
【程序】
做好病房安全管理→消除隐患→紧急疏散患者→即将通知保卫科或者总值班→极积极扑救→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积极抢救贵重物品、设备和科技资料→火情无法扑救即将拨打“119”→告知准确方位
十二、住院患者浮现输液、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
1.即将住手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3.若为普通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4.必要时通知检验科,上报医务科、护理部。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检验科。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即将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程序】
即将住手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必要时通知检验科→上报医务科、护理部→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检验科
(二)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
1.即将住手输液或者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4.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普通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药剂科、护理部。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即将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程序】
即将住手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器→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就地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输液器和药液→送检
十三、患者住院期间浮现摔伤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一)检查病房设施,不断改进完善,杜绝不安全隐患。
(二)当患者蓦地摔倒时,护士即将到患者身边,检查患者撞伤情况:通知医生判断患者的神志、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全身状况等,并初步判断摔伤原因或者病因。
(三)对疑有骨折或者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摔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患者方法,将患者抬至病床;请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必要时遵医嘱行X光片检查及其它治疗。
(四)对于摔伤头部,浮现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将患者轻抬至病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孔、神志、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通知医生,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五)受伤程度较轻者,可搀扶或者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床,嘱其卧床歇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六)对于皮肤浮现瘀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腆伏或者0.1%新洁尔灭清洗伤口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出血较多或者有伤口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生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创面较大,伤口较深者遵医嘱注射破伤风针。
(七)加强巡视,及时观察采取措施后的效果,直到病情稳定。
(八)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认真交班。
(九)向患者了解当时摔倒的情景,匡助患者分析摔倒的原因,向患者做宣教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避免再次摔伤。
【程序】
.
患者蓦地摔倒→即将通知医生→检查患者摔伤情况|→将患者抬至病床→进行必要检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症处理→加强巡视→观察效果→写护理记录→认真交班→做健康教育
十四、住院患者发生坠床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一)对于故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二)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时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三)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匡助。
(四)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蓦地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wei)险。
(五)教会患者一旦浮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赋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六)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时,护士应即将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患者坠床时的着力点,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者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七)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八)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九)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程序】
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坠床时→护士即将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做好交接班
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4篇一些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复制和下载。
一、患者发生噎食时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1、掌握患者病情及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影响咽喉肌功能的患者,遵医嘱给予口服拮抗剂,并给予流质饮食及易消化的食物。
2、对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者,应警惕噎食的发生。进餐时应有专人守在患者身旁,劝导患者细嚼慢咽,或将干食放进菜汤浸泡后再进食,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能量。
3、对暴饮暴食者,避免患者将吃剩的馒头、包子等带回病房,防止发生进食意外。
4、一旦发生噎食,立即呼救,同时抠出患者口中的食物;
方法1:将患者倒立,拍背,抠出食物。
方法2:(Heimlc手法):双手环绕患者腰间,左手握拳并用拇指突起部顶住患者上腹部,右手握住左拳,向后上方有力冲击,挤压。
5、尽力将口腔深部的食物抠出,直至患者呼吸通畅。
6、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术,遵医嘱进一步治疗,直至生命体征恢复为止。
7、记录噎食与抢救的全过程。
8、分析噎食的原因,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二、患者发生误吸时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1、一旦发现患者发生误吸,立即将患者采取俯卧位,头低脚高,扣拍背部,尽可能使吸入物排出,并同时通知医生。
2、及时清理口腔痰液、呕吐物等。
3、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如出现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呼吸频率、深度异常,在采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的同时,急请麻醉科插管吸引或气管镜吸引。
4、必要时遵医嘱开放静脉通路,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5、通知患者家属,向家属交代病情。
6、做好护理记录。
三、患者发生躁动时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1、当发现患者突然发生躁动时,立即说服并制动患者,防止发生意外,通知医生。
2、监测生命征,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保护约束制动。
3、通知家属,向家属交代病情。
4、必要时遵医嘱开放静脉通路,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5、做好护理记录。
四、患者发生自杀时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1、发现患者自杀,立即通知医生,携带必要的抢救物品及药品与医生一同赶赴现场。
2、判断患者是否有抢救的可能,如有可能,应立即开始抢救工作。
3、如抢救无效,应保护自杀现场(病房内及病房外现场)。
4、通知医务科及院总值班,服从领导安排。
5、协助主管医生通知家属。
6、配合院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
7、做好各种记录。
8、做好家属的安慰工作。
五、患者发生自伤时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1、加强病房管理,定时做好安全检查,杜绝病室不安全因素。
2、关心患者,对有自杀、自伤企图的患者,要经常主动与其接触,态度和蔼,语气亲切,了解其思想动态及心理活动,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
3、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动态,发现消极观念必须及时报告医师,重点交接班,加强监护。
4、当发现患者自伤时,立即制止患者的自伤行为,稳定患者情绪,报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