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发现疑似病例的应急预案精选5篇,希望大家喜欢。
最新发现疑似病例的应急预案1
一、病区准备
1、各病区要保证长期配备数量充足的、符合要求的消毒用品和防护用品;
2、病区若发现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采取就地隔离措施,进行单间隔离,并上报医务科、公共卫生科、院感科,护理部,医务科负责组织专家组会诊;
3、专家组会诊确定为新冠肺炎患者后,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定点医院救治
二、医务人员防护
发现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后,医务人员应当采取二级防护措施:戴一次性工作帽、护目镜、医用防护口罩、穿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三、转运疑似患者的救护车及医务人员防护
转运疑似患者的医务人员采取二级防护,救护车转运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四、病房终末消毒处理: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房终末消毒流程》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五、诊疗护理疑似患者的医务人员管理
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医学观察,并进行核酸检测
医院发现疑似新冠肺炎应急预案
一、发现在病区:
1、病区内发现有病人为疑似病例;
2、当班护士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医护人员立即着装二级预防(手术帽、N95口罩、外科手套、鞋套、防护服、防护面罩);立即要求所有住院病人、陪护人员及其他人员戴上外科口罩,并不得走出病房;封闭病区大门,包括医务人员在内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入;
3、当班护士立即上报护士长,值班医生立即上报科主任;护士长立即上报院感科,科主任立即上报医务科、安保组;院感科、医务科、安保组核实后立即向院内新冠肺炎感染防控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组长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及专家对事件进行调查、确认;专家组确认后,院感科立即向县疾控中心汇报,医务科向县卫健局汇报,并由其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告;
4、科主任指挥病区内医护人员立即将疑似病例转入隔离病房,同病房密切接触人员仍留在原病房(医护人员应耐心解释安抚);
5、院感科指导、协助医护人员对疑似病例、密接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6、护士拨打120电话通知负压救护车,转运疑似病例至定点医疗机构(上思县人民医院),院感科指导、协助、组织人员对转运通道、隔离病房进行终末消毒,消毒半小时后将同病房密切接触病人及人员转入隔离病房等待上级部门通知;转床后对病区全面消毒;由院感科划分“三区两通道”,医护人员如需对隔离病房患者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诊疗服务,需要更换防护服、增强至三级防护;
7、若接上级医院确诊通知,对接触过病人的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接触的频率、频次及程度进行评估,判定为密切接触者进行统一医学观察隔离、核酸检测
医院全员进行核酸检测
若接到排除疑似病例新冠病毒肺炎可能的通知,应急响应终止
8、在此事件的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被消除,至末例确诊病例发病后14天内无新发的病例出现,环境得到有效消毒,应急领导小组应责成各个小组对时间发展态势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终止响应
二、发现在普通门/急诊:
1、患者在就诊时,医生详细的询问患者病史,流行病学史,初步判定患者为疑似患者,医生立即着装二级预防(一次性手术帽、N95口罩、外科手套、鞋套、防护服、防护面罩),立即安排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及家属原地隔离,督促患者及陪人戴好外科口罩,关闭就诊诊室,通知分诊护士该诊室停诊及通知相应部分做好后续工作;同时上报医务科、院感科,并做好记录,登记,保证患者信息的准确性
2、院感科、医务科、安保组核实后立即向院内新冠肺炎防控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组长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及专家对事件进行调查、确认;专家组确认后,院感科立即向疾控中心汇报,医务科向县卫健局汇报,由其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3、安保组协助预检分诊护士维持现场秩序,并疏散转运路线的病人,一切准备就绪后医生护送病人至隔离病房并做好交接工作
4、院感科指导、协助医护人员对疑似病例、密接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5、护士拨打120电话通知负压救护车,转运疑似病例至定点医疗机构院感科指导、协助、组织人员对转运通道、隔离病房行终末消毒,消毒半小时后将密切接触人员转入隔离病房等待上级部门通知;
6、若接上级医院确诊通知,对接触过病人的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接触的频率、频次及程度进行评估,判定为密切接触者进行统一医学观察隔离、核酸检测
门/急诊全面停诊,进行全面消杀工作,医院全员进行核酸检测
若接到排除疑似病例新冠病毒肺炎可能的通知,应急响应终止
7、在此事件的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被消除,至末例确诊病例发病后14天内无新发的病例出现,环境得到有效消毒,应急领导小组应责成各个小组对时间发展态势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终止响应
最新发现疑似病例的应急预案2
为提高我院应对突发新冠疑似病例的应急处置能力,快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有效防止院内扩散而导致的医院感染暴发,切实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编制依据
根据《新冠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新冠防控方案(第六版)》《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等有关文件要求
二、实施范围
应对新冠局部爆发的医疗救治组织架构分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救治专家指导组和医疗机构三个部分,形成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领导,专家组指导,以定点医院为重点、后备医院为辅助、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基础的医疗救治网络
(一)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1.市卫生健康委负责组建应对新冠局部爆发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和指定定点收治医院、后备收治医院,市级专家组、定点医院与前期保持不变;协调跨市会诊、组织专家指导救治新冠确诊患者;培训市级和市级医疗救治专家队伍并组织专家对后续病例进行诊断
2.各县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同级政府的领导和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导下,积极开展应对新冠局部爆发疑似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
制定完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调整充实本地专家队伍;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预检分诊、会诊、转院和转运程序,确保新冠医疗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二)医疗机构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应组织制定本单位相应的应对新冠局部爆发疫情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坚持主要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
要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预检分诊点、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设置规范》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设置和管理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点和隔离留观病房
2.定点医院
定点医院应充实救治专家组成员,按照《新冠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要求开展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
3.后备医院
后备医院应参照定点医院标准设立,在疫情出现局部暴发迹象,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开始大量增加时,立即动员和启用后备医院
三、诊疗要求
(一)医疗救治应急准备
1.市、县级定点医院要做好床位、医护人员和救治设备等准备,确保应对局部暴发疫情的医疗救治能力
市、县级专家组保持应急状态,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局部暴发疫情
2.建立规范合理的预检分诊、转院和转运程序,规范设置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点、隔离留观病房;加强医疗机构新冠防控技术方案培训
统筹医疗卫生资源,根据疫情变化及时启动和增加后备医院,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救治能力,确保新冠医疗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3.各县区积极开展应对新冠局部暴发疫情医疗救治准备工作
原则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继续设置发热门诊,同时设置隔离留观病房;其他医疗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应设置预检分诊点,切实做好预检分诊工作
(二)确诊病例救治
1.按照“四集中”原则(集中病例、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确诊病例继续在人民医院进行医疗救治,防止重症和死亡发生;根据救治需要,及时扩充收治能力;重症病例经省级专家组会诊、省卫生健康委同意后,及时转至省级定点医院
医疗机构要做好医疗救治所需的人员、药品、设施、设备、防护用品等保障工作,按照要求开展隔离、消毒和防护工作,全面落实防止院内感染的各项措施
2.重症救治
市级定点医院要在传染病病区设立专门的重症监护室以救治重症患者,配备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和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等必要设备
按照“四集中”救治原则,重症病例经省专家组会诊同意后,全部集中到省级定点医院集中救治
3.坚持中医药在新冠救治过程中的深度参与
各点定医院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完善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进医疗救治取得良好效果
(三)出院管理
定点医院收治的确诊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符合《新冠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经医疗机构专家确认后即可出院
新冠出院患者要全面实施“三段式"接续管理,即定点隔离休养、居家医学观察和健康随访
(四)信息报告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建立“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每日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新冠局部爆发的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及转归情况,并按有关要求进行网络直报,不得漏报、瞒报、缓报和谎报
严格执行传染病信息管理的相关规定,避免引起社会恐慌
未经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同意不得发布死亡信息
(五)感染控制
发生新冠状肺炎局部暴发或流行后,各医疗机构应按照《新冠防控方案(第六版)》的要求加强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做好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四、保障措施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协商相关部门制订医疗卫生救援应急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