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医保控费制度及措施方案精选5篇一些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复制和下载。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医药费用的控制,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结合我院实际,制定该控费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解决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问题为出发点,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主线,以群众是否得实惠、医务人员是否受鼓舞为衡量标准,把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作为推进我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抓手。
二、组织保障
成立由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医疗费用控制领导小组,将医药费用控制工作纳入了医院运营管理、日常监测指标,控费领导小组将定期不定期对各科室控费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并将检查督导结果进行通报。
三、控费目标
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我院门诊病人及住院病人次均费用控制在15%以内。
四、控费措施
(一)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1、继续实施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加强药品、耗材控制力度。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所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实行省级集中上网、医院带量采购、政府服务监管的药品采购模式,全部参加省级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合理控制药品耗材费用,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2、完善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终止妊娠药品等特殊药品管理制度,加强特殊药品临床应用合理性监管。同时,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加大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点评力度,将使用频次不规范、超剂量使用纳入医疗质控管理。
(二)加强设备、器械的准入及管理
充分发挥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作用,科学规划、评估、论证,严把设备、器械的准入关。加强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建设,修订健全了制度和职责。按着政府采购目录规定对新购5千元以上的设备必须填写医疗装备购置申请论证表,并归入档案材料,设备档案由设备科专人建立,专人管理,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跟踪。
(三)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做到“四合理”
1、合理检查
(1)严格掌握各种检查的指征,遵循先常规后特殊的检查原则,能用常规检查达到目的,尽量不用特殊检查。
(2)住院病人检查三大常规,手术病人五大常规加心电图、胸透等,其他各项检查均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应列为常规检查。
(3)遵循医疗资源共享原则。医生要尽可能利用院外同级医院检查结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4)确实需要做特殊检查时,应严格审批程序。下级医生开出的检查单,须由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人员或科主任签字认可。特检结果实行指标控制,纳入科室目标考核。
2、合理治疗规定
(1)严格执行各种医疗制度,治疗方案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确保医疗安全。
(2)特殊治疗方案的制定,必须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由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人员或科主任确认。
(3)因病情需要安置人工器官或使用昂贵医用材料,须由科室主任提出申请,报相关部门审批。
3、合理用药规定
(1)使用药品严格遵循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能用国产药的不使用进口药,对疗效相似的一律用低价的、国内生产的药品。不开与疾病无关的药,更不能用非治疗药充当治疗药。
(2)药品构成比不得超过医院规定,每超过1%扣0.1分,纳入质控管理。
(3)尽可能使用《xx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药品,切实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4、合理收费规定
严格按照物价收费标准收费,不得乱收费。
(四)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
我院已认真落实了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合理的就医新秩序,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疾病费用负担。
1、督促临床医生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大医院治疗。
2、明确首诊负责制,努力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就医机制,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五)推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
凡二级及其以上级别医院出具的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等检查结果,尚未超出该检查项目周期性变化规律所允许的时间,在不影响正常诊疗活动依据的情况下,我院对其予以认可,避免了重复检查;对以门诊临床检验、心电图、B超、X线、CT、MRI以及各种内窥镜检查等为诊断依据的,入院后如无病情需要不再检查。加快推进我院医学影像集中诊断、心电集中诊断和病理远程会诊等项目建设,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高水平的检查、诊断服务,提高检查结果互认比率。
(六)严格落实健康扶贫工作
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核心,加强扶贫病历点评工作,认真落实十八个核心制度,严格按照诊疗路径和指南开具检查检验项目,选择药物材料,坚持“四合理”诊疗原则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严格执行“三合理”、“三严格”规定。加强医务人员扶贫思想教育,杜绝过度医疗。加强员工医德医风和职业操守培训教育学习,精诚行医,廉洁行医,确保用好老百姓的救命钱。
一、引言
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负责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医保控费制度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本方案针对医保目录管理、医保基金使用管理、医疗费用核查与控制、医保信息化管理、违规处理与惩罚机制、医保政策宣传与培训以及跨区域医保协调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建议,以确保医院医保控费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医保目录管理
医院应严格按照国家医保目录规定,对医保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等进行管理和维护。具体措施包括:
1.建立医保目录专管部门,负责医保目录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2.确保医院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与国家医保目录一致,防止超范围收费。
3.定期更新医院医保目录信息,保持与国家医保目录同步。
三、医保基金使用管理
医院应合理使用医保基金,确保基金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具体措施包括:
1.制定医保基金使用规范,明确基金使用的范围和标准。
2.加强医保基金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提高基金使用效益。
3.定期对医保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评估,防止基金滥用。
四、医疗费用核查与控制
医院应对医疗费用进行核查和控制,防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具体措施包括:
1.建立医疗费用核查机制,对医疗费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审查。
2.实行医疗费用公示制度,公开医疗费用构成和收费标准,增加费用透明度。
3.加强医疗成本核算,降低不必要的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费用使用效益。
五、医保信息化管理
医院应加强医保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具体措施包括:
1.建立医保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医保信息的实时查询和共享。
2.推广电子病历系统,方便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病情,提高诊疗效率。
3.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医保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为医院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六、违规处理与惩罚机制
医院应建立违规处理与惩罚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戒和处理。具体措施包括:
1.设立违规行为举报渠道,鼓励患者和社会各界监督医院行为。
2.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对涉及违法犯罪的行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3.对违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增强社会监督力度。
七、医保政策宣传与培训
医院应加强医保政策宣传与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政策认知度和执行能力。具体措施包括:
1.通过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患者和医务人员宣传医保政策。
2.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医保政策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保政策的认知度和执行能力。
3.将医保政策宣传与培训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激发医务人员学习积极性。
八、跨区域医保协调
医院应加强与跨区域医保协调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具体措施包括:
1.与跨区域医保协调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跨区域医保协调工作。
2.建立跨区域医保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患者信息、医疗费用等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3.加强跨区域医保协调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权益。
为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配合继续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把医院医疗费用控制与医院院长年度绩效考核、医务人员的评优、绩效工资分配等挂钩。为更加有效控制我院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结合我院医疗保险工作的实际,建立健全医疗费用监控和公示机制、医疗费用控制考核问责机制。降低目前虚高的药品价格,改变以药养医现状,降低老百姓医疗费用,既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又切实保证临床诊疗需要和医疗安全。
一、成立医院控费领导小组
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医保控费制度及措施方案精选5篇一些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复制和下载。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医药费用的控制,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结合我院实际,制定该控费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解决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问题为出发点,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主线,以群众是否得实惠、医务人员是否受鼓舞为衡量标准,把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作为推进我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抓手。
二、组织保障
成立由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医疗费用控制领导小组,将医药费用控制工作纳入了医院运营管理、日常监测指标,控费领导小组将定期不定期对各科室控费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并将检查督导结果进行通报。
三、控费目标
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我院门诊病人及住院病人次均费用控制在15%以内。
四、控费措施
(一)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1、继续实施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加强药品、耗材控制力度。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所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实行省级集中上网、医院带量采购、政府服务监管的药品采购模式,全部参加省级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合理控制药品耗材费用,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2、完善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终止妊娠药品等特殊药品管理制度,加强特殊药品临床应用合理性监管。同时,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加大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点评力度,将使用频次不规范、超剂量使用纳入医疗质控管理。
(二)加强设备、器械的准入及管理
充分发挥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作用,科学规划、评估、论证,严把设备、器械的准入关。加强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建设,修订健全了制度和职责。按着政府采购目录规定对新购5千元以上的设备必须填写医疗装备购置申请论证表,并归入档案材料,设备档案由设备科专人建立,专人管理,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跟踪。
(三)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做到“四合理”
1、合理检查
(1)严格掌握各种检查的指征,遵循先常规后特殊的检查原则,能用常规检查达到目的,尽量不用特殊检查。
(2)住院病人检查三大常规,手术病人五大常规加心电图、胸透等,其他各项检查均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应列为常规检查。
(3)遵循医疗资源共享原则。医生要尽可能利用院外同级医院检查结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4)确实需要做特殊检查时,应严格审批程序。下级医生开出的检查单,须由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人员或科主任签字认可。特检结果实行指标控制,纳入科室目标考核。
2、合理治疗规定
(1)严格执行各种医疗制度,治疗方案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确保医疗安全。
(2)特殊治疗方案的制定,必须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由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人员或科主任确认。
(3)因病情需要安置人工器官或使用昂贵医用材料,须由科室主任提出申请,报相关部门审批。
3、合理用药规定
(1)使用药品严格遵循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能用国产药的不使用进口药,对疗效相似的一律用低价的、国内生产的药品。不开与疾病无关的药,更不能用非治疗药充当治疗药。
(2)药品构成比不得超过医院规定,每超过1%扣0.1分,纳入质控管理。
(3)尽可能使用《xx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药品,切实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4、合理收费规定
严格按照物价收费标准收费,不得乱收费。
(四)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
我院已认真落实了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合理的就医新秩序,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疾病费用负担。
1、督促临床医生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大医院治疗。
2、明确首诊负责制,努力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就医机制,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五)推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
凡二级及其以上级别医院出具的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等检查结果,尚未超出该检查项目周期性变化规律所允许的时间,在不影响正常诊疗活动依据的情况下,我院对其予以认可,避免了重复检查;对以门诊临床检验、心电图、B超、X线、CT、MRI以及各种内窥镜检查等为诊断依据的,入院后如无病情需要不再检查。加快推进我院医学影像集中诊断、心电集中诊断和病理远程会诊等项目建设,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高水平的检查、诊断服务,提高检查结果互认比率。
(六)严格落实健康扶贫工作
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核心,加强扶贫病历点评工作,认真落实十八个核心制度,严格按照诊疗路径和指南开具检查检验项目,选择药物材料,坚持“四合理”诊疗原则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严格执行“三合理”、“三严格”规定。加强医务人员扶贫思想教育,杜绝过度医疗。加强员工医德医风和职业操守培训教育学习,精诚行医,廉洁行医,确保用好老百姓的救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