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范文模版,希望能对需要的人有帮助。
教育目的:
1、利用泥石流山体滑坡的网络新闻资料,对学生进行灾情图片和视频宣传,以增加学生对灾害的认识和关注。
2、让学生了解泥石流山体滑坡发生的原理,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感恩社会,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学生的爱国尽责、生命感恩、爱心互助及掌握安全自救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逃生方法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泥石流山体滑坡的灾情,我们将通过网络新闻资料展示灾情图片和视频。学生可以观看这些图片和视频,从中感受到灾害的破坏力和危险性。
二、介绍泥石流发生的原理及种类:
泥石流发生是在暴雨或淫雨使沙土石达到水饱和并达到液化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液化的泥沙石向低洼处流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山体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造成山体滑坡可以是第四纪残坡积物,也可以是风化的基岩。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
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
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三、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逃生方法:
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
4、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5、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6、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半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7、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四、布置作业:
思考“从泥石流山体滑坡中我看到的、我想到的;我能为身边的人做什么?我能为自己做什么?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合集2
教育目的:
1、通过真实发生的交通事故,让学生清楚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和原因。
2、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珍惜生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说: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交通安全是关系到人生质量和家庭幸福的话题。1886年,德国人卡尔奔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燃料的机动车,这标志着人类向现代文明迈进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事故这个阴影。一个活泼的人瞬间变成了车轮下的亡灵,一个美满的家庭因为车祸而支离破碎。近百年来,死于交通事故和受伤的人数令人震惊,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令人叹息。
二、导学达标
<一>、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和发生的原因。
1、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发生的交通事故。
2、让学生分享听到这些悲惨的交通事故后的想法和启示。
3、老师说: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文明的交通环境,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每天都是安全、顺畅和有序的。真实的死亡报告提醒我们,交通事故不仅仅是震惊和悲伤,更是警醒和反思。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悲剧呢?
4、让学生分享造成悲剧发生的原因,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5、老师说:交通违法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当我们因为路口没有车辆而在红灯下穿马路时,是否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到了危险的边缘?当我们驾车在路上抱怨行驶太慢,想超越前面的车辆时,是否记得每年因为违法超车而丧生的司机数量?仅在20__年,我国发生了72万起重大交通事故,约有55万人受伤,这个数字是1991年海湾战争中死亡人数的3倍多,而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占海湾战争死亡人数的3/5。这些冰冷的数字应该让我们警醒!我们已经为交通事故付出了太多的鲜血和生命代价!而这些大小事故的总结就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并不是因为人们不懂,而是因为疏忽。正是因为疏忽,导致了许多本可以避免的伤亡和损失;正是因为疏忽,导致了许多本来幸福的家庭的破碎和痛苦。
<二>、珍惜生命,遵守交通规则。
1、老师说:同学们,在听到这些令人震惊的数字和悲剧后,你们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呢?你们可以随意选择对谁说(比如司机、行人、亲人、交通管理部门等等)
2、老师说:同学们,交通规则并不复杂,只要稍加用心,我们都能熟练掌握。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交通安全,遵守交通法规。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
3、让学生分享在交通方面如何注意安全。
三、老师总结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维护交通秩序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共同生活在有序、安全和轻松的社会大家庭中,共同创造和谐、安宁和幸福的未来。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合集3
活动分析:
学前班幼儿随着生活经验和安全知识的不断丰富,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技能,但当意外灾害真的发生时,他们会感到束手无策。本活动除了让幼儿了解有关火的知识处,更重要的是教给幼儿当意外灾害真的来临时,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怎样学会保护自己,学会自救。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燃烧现象,了解火的性质、用途及危害。
2、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进幼儿安全防火意识。
3、一旦发生火灾,要知道如何自我保护和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纸、蜡烛、火柴、大中小玻璃杯、电话、湿毛巾、毛巾被等。
活动过程:
活动一
1、老师出示一张纸和火柴,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纸被点燃后的情形,注意火焰的颜色感知火发出的光和热,让幼儿在火附近伸手烤一烤,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结:纸点燃后发出光和热火焰是红色的。
提问:火还能燃着哪些东西?(布,木头、汽油、酒精、蜡烛等)
2、知道了火能发光发热,组织幼儿讨论火的用途和危害。
(1)、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火,请幼儿说出火的用途。(烧饭、取暖、照明等)
(2)、火对人类有什么危害?(烧伤皮肤、烧毁财物、房屋、森林等)
3、实验:火的熄灭
(1)、老师用一个杯子扣住正在燃烧的蜡烛,观察火焰熄灭的过程,启发幼儿思考火焰熄灭的原因。(燃烧需要空气)
(2)、老师用大、中、小三个玻璃杯同时扣住三只燃烧的蜡烛,观察哪支蜡烛先灭,想一想为什么三支蜡烛熄灭的时间不同?(杯中空气的多少,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
小结:如果想使火焰熄灭,必须使火和空气隔绝。
活动二
1、组织幼儿讨论:
(1)、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哪些?(小孩玩火、乱丢火烟头、在禁放区燃放烟花、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地震、打雷、乱拉乱接电线等)
(2)、怎么样防止火灾发生?
(3)、如果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实现自我保护与逃生自救?
A:如果所在房间有电话,赶快打119报警,并说明着火的详细地址,什么街,哪号楼或附近有什么明显标志及单位。
B:室外着火门已发烫里千万不要开门,并用毛巾、衣服或床单塞住门缝,以防浓烟跑进来,如门不很热也没看到火苗,赶快离开。
C: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穿过浓烟逃生里,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
E:遇到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F: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不可盲目跳楼。
2、逃生演习
老师发出发生火灾信号,幼儿自选逃生办法进行自救 活动结束老师总结。
教学名称:地震来了
教育目标:
1、掌握一定的地震知识,知道地震来了的时候保护自己,学会自救。
2、演习:地震来了
教学准备:
1、资料准备
①汶川地震的视频和图片
②故事:地震来了
2、教师准备:电视机、电脑、地震图片幻灯片
3、幼儿准备:收集汶川地震的相关图片
4、环境布置:教师将幼儿收集的图片布置成一个地震知识图片展。
教学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地震知识图片展。提问:
①我们刚才看到的是关于什么的图片?
②你们看见的图片是怎样的?
③看到这些图片你们心里是怎样的感觉?
2、教师请幼儿观看汶川地震的视频。提问:
①我们看到是什么?视频上发生的什么样的事情?(地震) ②当地震来的时候人们是怎么样做的?
视频引出故事:地震来了~
3、教师讲故事《地震来了》
听故事的时候幼儿带着以下目的听:
①故事里有哪几个小动物?②发生了什么事情?③故事里的小动物是怎么样处理事件的?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对?应该怎么样做?
4、讨论以上问题,教师做总结。
5、 给幼儿讲解相关的地震知识,教师播放幻灯片让幼儿知道地震给人民生活,财产、生命带来的危害。从幻灯片中知道地震来了的时候人们是怎样自救,救援的,让幼儿知道,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有我们的人们解放军和社会各界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帮助我们,我们不会孤单,不会害怕,要勇敢,坚强!
6、教师和幼儿做游戏:地震来了~
幼儿利用刚才学到的地震知识进行演习,结束。
教学反思:
设计这节课的主要意图就是要给孩子们讲解有关的地震知识,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意思,知道灾难来临时不要惊慌,要学会正确的自救,要有战胜困难的自信,树立不怕苦,坚强、勇敢的信心。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合集4
一、 崇尚文明祭祀: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纷纷上山扫墓祭祖,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然而,我们要倡导使用植树、献鲜花、花圈等文明祭祀方式来悼念逝者。扫墓时,我们要注意不要乱砍林木,同时要将所有垃圾带走,不要遗留废弃物在山上,以免破坏生态环境。每年清明节期间,我们经常看到人们烧纸钱,而烟灰往往随风飘散。尤其是一些人在路边烧纸钱,如果碰到易燃物,很容易引发火灾。尤其是那些位于山上的坟墓,火灾的危险更大。如果我们用送花的方式来代替烧纸钱,既环保又能表达对先辈的怀念。同时,我们要告诉吸烟的家人和亲朋不要随手乱丢烟蒂,因为这样做也会引发火灾。
二 清明节加强安全防范
1、注意消防安全
学生在扫墓时要安全用火,不要玩火、乱放火,并且要做好防火措施,以免引发森林火灾。如果发生森林火灾,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或拨打火灾报警电话119,严禁动员组织学生参加森林火灾扑救工作,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人身伤亡事故。
2、重视交通安全
清明节放假期间人流车流量大,我们要注意遵守相关交通法规,行走时要留意来往车辆,走路要靠右行,注意行为文明。到户外扫墓时,无论是骑车、乘车还是步行,都要遵守交通规则。放学上学时,要注意不要乘坐超载车辆或非载客车辆。
3、加强出游安全
严禁学生结伙出游,对于家长组织的春游活动,一定要加强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不准单独到溪边、水库、池塘、工地等危险场所玩耍。回家、返校或与家长外出旅游时,应注意个人财产和人身安全,防止发生财物遗失和人身伤亡事故。
关于清明假期学生安全教育纲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范文模版,希望能对需要的人有帮助。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合集1
教育目的:
1、利用泥石流山体滑坡的网络新闻资料,对学生进行灾情图片和视频宣传,以增加学生对灾害的认识和关注。
2、让学生了解泥石流山体滑坡发生的原理,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感恩社会,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学生的爱国尽责、生命感恩、爱心互助及掌握安全自救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逃生方法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泥石流山体滑坡的灾情,我们将通过网络新闻资料展示灾情图片和视频。学生可以观看这些图片和视频,从中感受到灾害的破坏力和危险性。
二、介绍泥石流发生的原理及种类:
泥石流发生是在暴雨或淫雨使沙土石达到水饱和并达到液化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液化的泥沙石向低洼处流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山体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造成山体滑坡可以是第四纪残坡积物,也可以是风化的基岩。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
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
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三、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逃生方法:
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
4、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5、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6、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半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7、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四、布置作业:
思考“从泥石流山体滑坡中我看到的、我想到的;我能为身边的人做什么?我能为自己做什么?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合集2
教育目的:
1、通过真实发生的交通事故,让学生清楚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和原因。
2、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珍惜生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说: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交通安全是关系到人生质量和家庭幸福的话题。1886年,德国人卡尔奔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燃料的机动车,这标志着人类向现代文明迈进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事故这个阴影。一个活泼的人瞬间变成了车轮下的亡灵,一个美满的家庭因为车祸而支离破碎。近百年来,死于交通事故和受伤的人数令人震惊,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令人叹息。
二、导学达标
<一>、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和发生的原因。
1、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发生的交通事故。
2、让学生分享听到这些悲惨的交通事故后的想法和启示。
3、老师说: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文明的交通环境,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每天都是安全、顺畅和有序的。真实的死亡报告提醒我们,交通事故不仅仅是震惊和悲伤,更是警醒和反思。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悲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