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设计方案的模版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下载。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设计方案1

班会背景: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感恩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然而,在现代社会,很多人被物质世界的诱惑所冲昏头脑,过度追求个人享乐,导致许多年轻人不懂感恩甚至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一些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也在腐蚀着初中生的心灵,使他们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平下滑。因此,提高初中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变得非常重要。

班会主题: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班会目的: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父爱、母爱的伟大以及周围人对自己的关爱,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感恩意识,学会感恩,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班会时间:

班会地点:新田中学初二2班

班会对象:初二2班全体学生

班会形式:讨论、表演

1、导入: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引入班会主题。(展示幻灯片,时长5分钟)

美国将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虽然我们中国没有感恩节,但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做人原则中,都有着“感恩”的理念。比如,古语中就有很多与感恩有关的成语和谚语,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等等。我们从出生到现在,一直享受着父母的爱,接受着父母、师长、朋友的关心,但我们很少想过“感恩”这个词。那么今天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如何感恩。

每个人都曾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时刻感谢这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感谢上天的眷顾。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

没有父母的养育,没有师长的教诲,没有国家的关爱,没有大众的帮助,我们又怎么能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呢?所以,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人作为人类的基本条件。面对现在日益冷漠的年轻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尤为重要。

2、讨论:观看《感动中国》视频材料,谈谈对感恩的认识(时长8分钟)

学生1:感恩就是心怀感激地对待亲朋好友,因为他们帮助了我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我们要用行动来回报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

学生2:我认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帮助父母,为父母做更多家务,因为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我们也要多体谅老师,努力学习,这也是感恩的表现。

学生3: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只有学会感恩,我们的生活才会快乐,才会有真挚的情感。

学生4:在生活中,我们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一切帮助过我们的人。

教师总结:刚才几位同学都说了自己对“感恩”的理解,非常好。在生活中,我们首先要感恩的是父母,因为他们生养了我们;其次,我们要感恩的是老师,因为他们教育了我们;另外,我们还要感恩朋友和对手,因为他们促进了我们的成长。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经济收入,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点一点让我们的父母、老师以及亲友感动和放心。

3、小品《种瓜得豆》(时长6分钟)

这个小品讲述了一个女孩在父母的呵护下从小学上初中,考上重点大学,读研究生和博士。然而,当父亲生病,母亲需要商量如何治疗父亲的时候,女孩却说:“我又不是医生,你跟我商量有什么用?”当母亲让女孩把沾满了父亲口水的湿毛巾拿到厨房清洗时,女孩非常不情愿地用两个手指小心翼翼地拿着,仿佛拿着什么脏东西。

问题1:如果你是文章中的女孩,你会怎么做呢?

问题2:你是否曾为父母倒过50杯水?

4、讨论问题:(时长5分钟)

(1)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为什么要感恩老师?为什么要感恩自然和身边的人?

(3)学生先自己考虑,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5、继续讨论:(时长4分钟)

(1)怎样感恩父母?

(2)怎样感恩老师?

(3)怎样感恩自然和身边的其他人?

学生针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教师总结。

6、观看尊师重道的视频(时长7分钟)

无论是谁走进我们学校的大门,都能感受到同学们对老师的尊敬之情。每天早晨,执勤的同学在校门口亲切地问候:“早上好”。教师节,同学们会向老师送上精美的贺卡。这些亲切的问候和精美的贺卡,都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在今天的绚丽色彩。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的,当我们刚入学还不懂事的时候,是老师从细小的事情入手,耐心地指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当我们犯错误或迷茫无助的时候,又是老师循循善诱地启迪我们,点燃了我们内心的光明之火。如果学校是知识的源泉,那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老师是我们最重要的伴侣。

尊师重道是全社会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外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尊师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佳话。比如,徐特立先生在给他的老师生日贺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老师,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必定还是我的老师。”这段话已经成为世人的座右铭,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尊师的榜样。让我们进行一个讲故事比赛,听一听各小组收集的尊师故事。

各组收集的尊师故事都非常精彩。接下来,让我们再来听一首脍炙人口的童谣。随着我们逐渐长大,这首童谣可能已经被我们遗忘了。但对于那个关心我们的老师,我们却永远不会忘记。听完这首童谣后,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一:你以前是否有过不尊敬老师的行为?

问题二:你打算今后怎样尊敬老师?

学生1:当我犯错误时,受到老师的批评,我常常不服气,甚至顶撞老师。但是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老师批评我、教育我是为了教导我做人的道理。所以,我以后会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并积极改正错误。

学生2:我有时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分心。有时还会说话,影响课堂纪律和老师的讲课,这是对老师不尊重的表现。我们应该尊敬老师,上课要专心听讲,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作业,支持老师的工作,这是老师的欣慰。

学生3:我有时在校园里遇到老师时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就低着头从她身边走过,没有和她打招呼,这是对老师不礼貌的表现。以后我会在校园里主动向老师问好,无论她是不是我们班的任课老师,都要有礼貌。

主持人: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也认识到了我们平时行为中的一些错误,并将积极改正,做到尊师重道。

感恩小故事(时长3分钟)

1、六旬老父捐肾救子:一位60岁的湖北农民父亲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患有尿毒症的儿子,他告诉儿子:“没什么比你的命更重要。我宁可自己不活,也不能看着你死!”

2、年轻母亲舍身救儿:一位35岁的母亲在沈阳五里河公园,见到儿子掉进鲨鱼池后,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将儿子救出。她在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话:“儿子就是我的一切。”

3、《挨杖伤老》:古代有个叫韩伯愈的人,他的母亲对他非常严格,稍有过失就会用杖子打他。无论母亲打多重,他都没有怨言和眼泪。直到有一天,他在挨打的时候哭得很伤心。母亲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以前打我时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不如以前,体力微弱。所以我伤心地流下了眼泪。并不是因为疼痛无法忍受。”

4、孝顺儿捐肾救母:一位在深圳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田世国,得知母亲患有尿毒症后,偷偷前往上海中山医院做了血样检查,并成功为母亲捐献了一个肾脏。

教师总结:学会感恩,本质上是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好处做出回应和回报,而不是漠视或淡然处之;学会感恩,就是用放大镜看待别人的优点;学会感恩,就像温暖的阳光,照亮哪里哪里就会亮起来;学会感恩,是感情的黏合剂。

感恩父母——感谢父母和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母和长辈;

感恩社会——感悟社会的馈赠和祖国的关爱,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树立报效祖国的思想;

感恩自然——感谢大自然的赐予,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感恩师长——感谢老师的教诲,尊师重教;

感恩他人——感谢同学、朋友的支持和照顾,促进互助互爱。

让我们学会感恩,用行动去回报他人的恩情,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设计方案2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班会,希望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的爱与付出,培养学生学会感恩他人、善待他人的品质,拥有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勇于承担责任和道义。

【班会流程】

1.播放音乐电视《懂你》,引起学生的共鸣。

2.欣赏歌曲《感恩的心》及其背后的故事,通过故事传达父母对孩子的无私付出。

3.进行友情提问环节,了解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程度,包括生日、喜欢的菜、身体状况、工作性质和期望等。

4.学生交流,分享对亲情和感恩的理解和感悟。

5.家长代表发言,分享他们对孩子成长和教育的心得和期望。

6.学生总结发言,回顾班会内容,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承诺。

7.班主任寄语,鼓励学生珍惜亲情,努力成长。

8.宣读班级誓言,表达对父母和社会的回报承诺。

9.签名承诺,学生在纸上签下自己的姓名,表示对班会内容的认同和承诺。

【学生交流片段】

1.徐子婷:回忆起母亲每天早起为我做早饭的情景,我意识到她是为了让我多休息几分钟。从那以后,我不再埋怨父母,因为我明白他们是为了我好。

2.肖雪:即使我长高了,妈妈依然时时牵着我的手,她说,不管你多大,你在我心里永远都是个孩子。这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深沉和无私。

通过这次班会,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父母对他们的付出和关爱,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和感恩的重要性。希望学生们能将这份感恩之心与日月共同成长,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设计方案3

活动主题:诵诵做做体谅父母

活动目标:

1.选择与“家书·感恩”相关的儿歌、古诗、散文、故事、书籍等,开发并实施以“家书·感恩”为主题的阅读课程。

2.通过开展“一天护蛋活动”、“感恩父母”诗歌朗诵会,使学生感受生命的脆弱,体会父母的艰辛,明确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提高感恩素养。

3.开展“用心沟通,卡卡传情”感恩在行动活动,让学生每天做家务,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将感恩付诸于行动,传递亲情。

4.搜集歌颂祖国的诗歌、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感恩社会的情感。

主题阅读:

1.开展儿童诵读课程,教导学生利用每天晨诵、午读或课外时间阅读、背诵关于感恩的诗歌、名言、散文、故事等,培养感恩情怀。推荐阅读:《我要做个好孩子》。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设计方案的模版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下载。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设计方案1

班会背景: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感恩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然而,在现代社会,很多人被物质世界的诱惑所冲昏头脑,过度追求个人享乐,导致许多年轻人不懂感恩甚至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一些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也在腐蚀着初中生的心灵,使他们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平下滑。因此,提高初中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变得非常重要。

班会主题: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班会目的: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父爱、母爱的伟大以及周围人对自己的关爱,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感恩意识,学会感恩,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班会时间:

班会地点:新田中学初二2班

班会对象:初二2班全体学生

班会形式:讨论、表演

1、导入: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引入班会主题。(展示幻灯片,时长5分钟)

美国将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虽然我们中国没有感恩节,但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做人原则中,都有着“感恩”的理念。比如,古语中就有很多与感恩有关的成语和谚语,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等等。我们从出生到现在,一直享受着父母的爱,接受着父母、师长、朋友的关心,但我们很少想过“感恩”这个词。那么今天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如何感恩。

每个人都曾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时刻感谢这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感谢上天的眷顾。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

没有父母的养育,没有师长的教诲,没有国家的关爱,没有大众的帮助,我们又怎么能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呢?所以,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人作为人类的基本条件。面对现在日益冷漠的年轻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尤为重要。

2、讨论:观看《感动中国》视频材料,谈谈对感恩的认识(时长8分钟)

学生1:感恩就是心怀感激地对待亲朋好友,因为他们帮助了我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我们要用行动来回报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

学生2:我认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帮助父母,为父母做更多家务,因为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我们也要多体谅老师,努力学习,这也是感恩的表现。

学生3: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只有学会感恩,我们的生活才会快乐,才会有真挚的情感。

学生4:在生活中,我们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一切帮助过我们的人。

教师总结:刚才几位同学都说了自己对“感恩”的理解,非常好。在生活中,我们首先要感恩的是父母,因为他们生养了我们;其次,我们要感恩的是老师,因为他们教育了我们;另外,我们还要感恩朋友和对手,因为他们促进了我们的成长。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经济收入,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点一点让我们的父母、老师以及亲友感动和放心。

3、小品《种瓜得豆》(时长6分钟)

这个小品讲述了一个女孩在父母的呵护下从小学上初中,考上重点大学,读研究生和博士。然而,当父亲生病,母亲需要商量如何治疗父亲的时候,女孩却说:“我又不是医生,你跟我商量有什么用?”当母亲让女孩把沾满了父亲口水的湿毛巾拿到厨房清洗时,女孩非常不情愿地用两个手指小心翼翼地拿着,仿佛拿着什么脏东西。

问题1:如果你是文章中的女孩,你会怎么做呢?

问题2:你是否曾为父母倒过50杯水?

4、讨论问题:(时长5分钟)

(1)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为什么要感恩老师?为什么要感恩自然和身边的人?

(3)学生先自己考虑,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5、继续讨论:(时长4分钟)

(1)怎样感恩父母?

(2)怎样感恩老师?

(3)怎样感恩自然和身边的其他人?

学生针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教师总结。

6、观看尊师重道的视频(时长7分钟)

无论是谁走进我们学校的大门,都能感受到同学们对老师的尊敬之情。每天早晨,执勤的同学在校门口亲切地问候:“早上好”。教师节,同学们会向老师送上精美的贺卡。这些亲切的问候和精美的贺卡,都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在今天的绚丽色彩。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的,当我们刚入学还不懂事的时候,是老师从细小的事情入手,耐心地指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当我们犯错误或迷茫无助的时候,又是老师循循善诱地启迪我们,点燃了我们内心的光明之火。如果学校是知识的源泉,那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老师是我们最重要的伴侣。

尊师重道是全社会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外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尊师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佳话。比如,徐特立先生在给他的老师生日贺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老师,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必定还是我的老师。”这段话已经成为世人的座右铭,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尊师的榜样。让我们进行一个讲故事比赛,听一听各小组收集的尊师故事。

各组收集的尊师故事都非常精彩。接下来,让我们再来听一首脍炙人口的童谣。随着我们逐渐长大,这首童谣可能已经被我们遗忘了。但对于那个关心我们的老师,我们却永远不会忘记。听完这首童谣后,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一:你以前是否有过不尊敬老师的行为?

问题二:你打算今后怎样尊敬老师?

学生1:当我犯错误时,受到老师的批评,我常常不服气,甚至顶撞老师。但是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老师批评我、教育我是为了教导我做人的道理。所以,我以后会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并积极改正错误。

学生2:我有时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分心。有时还会说话,影响课堂纪律和老师的讲课,这是对老师不尊重的表现。我们应该尊敬老师,上课要专心听讲,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作业,支持老师的工作,这是老师的欣慰。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