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医院发现新冠病人应急预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医院发现新冠病人应急预案1
1、就地隔离
非定点救治医院的,把该病房视为隔离病房,进行隔离,听从医院安排,决定患者的下一步转归。
2、开辟特区
非定点医院的各科室也要防患于未然,成立或开辟疑似新冠肺炎病人隔离区/隔离病房,以随时做出应对。
新收入的发热病人,即使初筛排除病毒性肺炎的患者,在病室安排上,专门安排到之前开辟的隔离病房(区)。
3、转入隔离病区
属于定点医院者,对病区里发现的疑似惑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感控办指定的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隔离区,专门收治,做好隔离。
4、个人防护
非定点医院的普通病区,医护人员在进入科室内部的隔离病房(区),医护人员接触疑似的发热病人,要做好防护,有条件者穿防护衣、戴N95口罩、护目镜。
做治疗后注意手卫生,按规范穿脱隔离衣,患者的医疗废物,做好分类、妥善处置。
5、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佩戴口罩,正确实施咳嗽礼仪和手卫生。
6、陪人管理
加强对患者探视或陪护人员的管理。
发放陪护证,必要时监测体温,陪护人员固定。
7、终末消毒
疑似患者出院、转院时,做好病房环境的终末消毒。
医院发现新冠病人应急预案2
为进一步加强病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工作,提高新冠肺炎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有效控制新冠肺炎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流行,快速切断传播途径,防范疫情的扩散蔓延,最大限度降低新冠病毒在院内交叉传播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确保病区工作人员和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安全,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国卫办医函﹝2021﹞65号)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我院普通病区在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感染后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院普通病区工作人员、患者或其家属、陪护发生1例及以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
2、预警机制
(一)加强培训。
医院和科室应加强人员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避免感染扩散。
(二)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各科室感控小组应按规定对科室工作人员、病员和家属常规开展新冠肺炎监测,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处置。
(三)医院感染预警及处理。
科室一旦发生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即刻按医院感染暴发启动一级预警,立即报告医务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好就地隔离工作,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请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批准启动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全院内部通报同时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三、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
(一)处置工作原则
处置过程实行调查与控制措施同步进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新冠肺炎医院感染暴发的扩大化。
(二)组织领导和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党委书记
副组长:主管副院长其他副院长
成员: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护理部、公卫科、检验科、药学部、设备科、总务科、保卫科等负责人、发生新冠肺炎病例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职责:
①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封闭楼层等应急处置工作。
患者需外出检查时提前通知检查科室相关人员穿戴防护用品,并由专人着二级防护(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隔离衣、护目镜或面屏等),按照规定线路带领到检查科室完成相关检查。
医务部及时组织院内、外专家会诊,疾控中心进行核酸检测,确保“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出现重症患者。
2、启动预案。
经专家会诊后,一旦确定为高度疑似院内感染新冠肺炎,按照规定将感染者转至市人民医院治疗,科室负责人立即电话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办公室,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启动本预案并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根据病员量研究并制定所在科室楼层封闭式隔离控制措施。
(1)向社会发布公告,该科室暂停接收病员,并向所在科室其他病员及陪护、工作人员做好疏导工作,封闭隔离期间不得外出,拒绝来访,关闭楼层所有通道和电梯,仅保留一台工作人员刷卡电梯。
(2)由公卫科协助市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人数,并将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符合出院条件的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转至集中医学留观点进行隔离观察,建议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
(3)对科室病员和家属实行分类隔离,若病员数量少,在本楼层能达到将密切接触病员和陪护安置在一侧区域,且符合单人单间(原则上不留陪护,若病情所需,则留一名与病员接触最为密切的陪护)的隔离要求,其他非密切接触的患者和家属以原病房为单位隔离在另一侧病区,则只需封闭所在科室楼层;如果病员数量多,则再腾空临近楼层,将属于密切接触的病员和陪护与非密切接触者分楼层安置,隔离观察时间根据疑似患者核酸检测结果而定,隔离期间所有病员、陪护和工作人员的食物、生活用品由医院统一配送。
(4)医院应为本区内所有工作人员提供专门的生活、休息场所,工作人员应执行单人单间居住和分餐制,直至解除隔离。
(5)预案启动后,应急处置各小组应立即组织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确保封楼层隔离措施及时有序进行,并保证所有病员的原发病治疗、护理质量。
(6)在发生的病区内启动零报告制度。
由该病区值守医师每天上午11点前将当天区内患者及陪护情况(主要关注是否有发热及其他新冠症状)电话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3、消毒、隔离要求
(1)加强病区环境清洁卫生和病房通风,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宜30分钟。
终末消毒房间可用紫外线照射1小时以上消毒。
(2)地面、物体表面消毒:诊疗设施、设备表面以及床围栏、床头柜、门把手、地面等每日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2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
地面、物表若有明显的血渍等体液污染时,先用吸水材料沾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完全清除污染物,再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的喷壶对准血渍等沿四周方向向中心喷洒;作用30分钟后用一次性(报废)毛巾清洁,然后将此毛巾作医疗废物处理,做好相关消毒书面记录。
(3)密切接触病人必须安置在单间,非密切接触病人尽量不要安置在多人间,若需安置,应确保床间距大于1米,加强病员及陪护手卫生和咳嗽礼仪宣教,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原则上不探视,病房应关门,陪护必须佩戴口罩,患者病情允许也应佩戴口罩,不得随意出门或在过道活动。
(4)病区内清洁用具严格按照分区标示使用,使用后拖布、抹布应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
(5)应当尽量选择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
必须复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专人专用,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用双层红色垃圾袋盛装,标明“新冠”字样密闭运送至供应室消毒灭菌处理。
可采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按照常规程序进行处理。
(6)留观患者外出检查应戴外科口罩,并由专人按二级防护要求着装护送从专用电梯及路线至检查室,电梯及检查室应及时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使用轮椅、平车后应及时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7)疑似或确诊病例使用过的床单、被套、枕套等医用织物由护理人员按三级防护要求床旁密闭收集,收集时动作应轻柔,收集后放入双层红色袋,袋外贴上“新冠”字样,通知洗浆房工作人员按二级防护要求着装后单独回收,先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热洗涤方式进行清洗消毒处理;枕芯、被褥、垫絮可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也可用床单元消毒机进行消毒,如有可见的血液体液污染按照感染性废物处理。
(8)需采集检验标本时,医务人员应按三级防护要求着装,采集后标本按要求包装、消毒后放入生物安全转运箱密闭运送到检验科进行检测。
运送人员和检验人员按二级防护穿戴防护用品。
患者留观住院期间检验标本等,安排专人收送,并做好个人防护。
设置专门保洁人员、专门后勤保障人员。
(9)封闭病区病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与其产生的医疗垃圾均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分层密闭收集,袋外均匀喷洒1000mg/l含氯消毒液,袋外医疗废物标签用红色笔醒目标注“新冠”,并通知医疗废物回收人员按二级防护着装,单独收集密闭转运到专用房间储存,收集转运时加套一层医疗废物袋。
(10)病区中央空调应停用。
如疑有空调系统的污染,请总务科安排空调系统的消毒。
4、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
(1)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参与诊疗、清洁消毒、医疗废物转运等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和监督,使其熟练掌握新冠病毒防控措施和防护用品的正确穿脱。
(2)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等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a.进出隔离病房,应当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正确实施手卫生及穿脱防护用品。
b.各区域制作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图,配置穿衣镜,配备院感专、兼职人员督导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穿脱,防止污染。
(3)关注医务人员健康。
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班次安排,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
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开展主动健康监测。
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4)每日对工作人员的体温和症状进行监测,如有发热或出现呼吸道症状则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一)做好物资储备。
各科室必须认真落实国家卫生身心健康委、省卫生身心健康委、市(区)、县卫生身心健康局对新冠肺炎医疗抢救工作有关建议,融合本院实际情况,对各种物资(包含救治化疗所需的设备、器械、药品、防护用品等)展开调查摸底,对各种专用抢救设施、设备搞好备案备案。
各科室对缺乏的医疗救护设备设施必须尽快填平补齐,搞好各种应急物资储备,并处在需用状态。
(二)做好应急值班。
根据医院应急值守精心安排,推行领导值班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各科室严格执行值守制度,维持手机24小时畅通,切勿擅离职守。
值班人员应当熟识和掌控各种应急机制和流程,确保应急工作畅通积极开展。
(三)做好各领域的具体应急流程和应对措施。
包含医院出入口预检分诊、医院病房半封闭管理、所有进出人员管理、住院患者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各细分领域的具体内容防控应付措施和出现疑为新冠肺炎病例后的应急流程等。
六、防控措施
(一)实行分层、分级处置原则,逐级处置。
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在门诊通风良好的醒目位置设立预检分诊点,预检分诊点和发热门诊做好门(急)诊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和登记报告工作,填写《发热门诊病人基本情况登记表》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病例初步筛查登记表》,同时对接触过患者的医务人员进行登记。
(二)病房推行封闭式管理。
在疫情防控期间,医院院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原则上不接待外来人员,无关人员及车辆一律不得进入。
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建立与患者、患者家属的线上沟通渠道,争取其亲属的理解支持;及时对外公布院内的防控形态,以免造成患者及亲属的恐慌。
疫情期间禁止探视,禁止探视人员进入住院部,以免交叉感染。
疫情防控期间不接受任何家属外带食品或用具进入医院。
(三)病例辨认出与报告。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开展新冠肺炎病例的监测、发现和报告工作。
在新冠肺炎监测和日常诊疗过程中,应提高对新冠肺炎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意识。
(四)对于未明原因咳嗽、呕吐等症状的病例,应当特别注意查问发作前14天内的旅行史或蹊跷的曝露史以及有没有与相似病例的密切接触史。
(五)医院各病区备好隔离房间。
一旦辨认出存有未明原因咳嗽、鼻塞、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的住院病例应立即单人单间隔绝化疗。
同时同一房间的其他患者相对分散隔绝观测,积极开展进一步排查。
(六)原则上对于病情不紧急、不严重的患者不安排入院。
咳嗽病人在入院前均应当收集咽拭子搞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圆形阴性并经过详尽的“新冠肺炎”排查后收治入院。
(七)指定一个病区作为新入院发热患者的集中收治病区,并实行单人单房隔离治疗。
(八)辨认出疑为及诊断病例应当按政府规定程序总收入适当的定点医院隔绝化疗。
中转疑为和诊断病例前,须报县卫生身心健康行政部门后,经拟将收治的定点医院专家诊治评估,并搞好载运人员的个人防水和车辆消毒。
(九)封闭医院侧门,留医院正门作为唯一进出口,入口处设立临时预检分诊和体温监测点,所有进入院区的人员须经过体温筛查、流行病学疫情接触史评估分诊以及登记相关信息后方可进入诊区就诊。
限制就诊陪同人员数量,所有进入院内人员必须佩戴口罩。
(十)所有确诊尚未明晰的咳嗽病人严禁步入本院病房区域,例如的确因病情须要步入本院求诊,须要提供更多咳嗽门诊重点医院确定新冠肺炎的确诊证明书和病历。
对于陈民排查出来的蹊跷病例,将其征用在我院的临时隔绝观察室,拨通县120及时送来至县咳嗽门诊。
(十一)做好所有人员健康监测筛查和流动管理。
建立早晚检测制度,每日安排专人对医院全体工作人员、住院患者和其他进入医院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
一旦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者按规定报告,进行单人隔离并开展进一步排查。
(十二)对临床科室的看护人员建议严禁出外;对医院的安保人员建议严禁与源自疫区的人员碰触,搞好自我防水。
(十三)为减少人员流动,暂停住院病人的聚集性活动、尽量减少外出病房的机会;进入门诊的就诊患者和亲属要求就诊后尽快离开,不得逗留以及走动到除门诊外的其他院区。
(十四)医务人员辨认出疑似病例后,应立即展开就地隔绝,并报告领导小组和启动科室应急预案,逐级呈报。
由医院在2小时内非政府院内和区(市)有关专家诊治,一旦辨认出疑似病例原则上诊疗至定点收治机构隔绝观测或外科。
(十五)做好院区环境清洁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