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总结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总结1

为切实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达到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早发现、早诊治的目的,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加强我院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根据旗卫生局、及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有关文件精神,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了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及工作程序;成立了食源性疾病监测领导组和食源性疾病防治专家组;成立了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协调领导组。制定了各组工作职责.

二、按照院有关制度,认真做好监测工作,在日常接诊过程中一旦发现符合定义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按照要求填写纸质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信息报告卡,并及时组织院内会诊,按规定及时上报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至20xx年x月x日,我院共上报食源性疾病12例,其中包括急性胃炎、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均已及时进行网络直报。上报病例中无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但我院要求有关食源性疾病病例继续上报,有多少要上报多少。在完成数量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上报的质量,认真完整填写报卡。

三、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例相关信息调查,并提供相应的诊疗记录。

四、积极参加与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工作及防治工作相关的培训;并组织开展对有关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医务人员识别和诊断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等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能力。

五、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医院内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卡的搜集、院内组织会诊、填写会诊报告、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记录、与旗食安办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络等工作。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总结2

根据《*******》要求,我县认真组织开展了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现将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监测点设置。全县所有开展食源性疾病诊疗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镇卫生院等共X家监测单位承担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

二、监测内容。X家监测单位对由食品引起的感染病例、中毒病例、异常病例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等食源性疾病病例或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症状与体征记录、饮食暴露史、临检结果、初步诊断等个案信息。县级以上医院要求每月报告病例数不少于X例。

三、监测情况。

(一)人员培训。县疾控中心于X月X日接受自治区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业务培训,共参与培训X人次。X月X日举办了X年X县食源性疾病监测技术培训班,全县X家监测单位的X名公共卫生人员参加了培训。

(二)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截止X月X日全县报告食源性疾病事件X起,分别为X县桃林南街田虎牛肉面馆食源性疾病暴发、X县常信乡桂文村X社食源性疾病暴发、宁夏交通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X起事件均及时进行调查处置。

(三)食源性疾病病例报告。截止X月X日全县累计网络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X例,其中X县人民医院报告X例、宁夏国良医院报告X例、县中医院报告X例、金贵卫生院、洪广卫生院、常信卫生院各报告X例,其余单位无病例报告。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个别医院领导不重视此项工作,大部分乡镇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未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建议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学习监测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开展监测工作。

(二)各哨点医院应设专人负责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搜索和网络报告工作,提高报告质量。

(三)强化工作人员职责,严格落实项目工作经费使用,建立病例报告奖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

(四)各医疗机构要按照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相关医护人员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培训,使其掌握食源性疾病的概念、监测要求、报告方法和内容。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总结3

为切实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达到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早发现、早诊治的目的,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加强我院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根据市卫生局、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以及县卫生局、县食安办等有关文件精神,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了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及工作程序;成立了食源性疾病监测领导组和食源性疾病防治专家组;成立了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协调领导组。制定了各组工作职责。

二、按照院有关制度,认真做好监测工作,在日常接诊过程中一旦发现符合定义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按照要求填写纸质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信息报告卡,并及时组织院内会诊,按规定及时报送县食安办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例相关信息调查,并提供相应的诊疗记录。

四、积极参加与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工作及防治工作相关的培训;并组织开展对有关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医务人员识别和诊断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等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能力。

五、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医院内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卡的搜集、院内组织会诊、填写会诊报告、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记录、与县食安办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络等工作。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总结4

一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意义

二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1.定义:由于摄入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2.分类:(1)食源性传染性疾病(2)食物中毒(3)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4)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3.特点:具有季节性,流行过程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三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1.定义: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分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2)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3)动物性食物中毒(4)植物性食物中毒(5)化学性食物中毒

3特点:有进食史,潜伏期短,发病人数集中,无传染性,中毒类别不同临床表现不同,病程多数较短,无二代病例。

四食物中毒的监督和调查

监督储存食物的冰箱,案板,刀具等的隔离情况。

调查基本情况如发生地点,人数,所食食物,症状,采取过哪些措施,报告人电话,姓名,性别,联系地址。

五食物中毒的处置和报告

处置时1.无论何种情况无条件救治病人。2.情况不详的对症治疗3.采取现场控制建议相关部门配合

报告时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从知道消息到调查清楚2小时内报告,网报同时电话告知卫生行政部门;构不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所有临床医生不得诊断食物中毒,统一使用急性胃肠炎或疑似食物中毒。

经过这次的培训使每一位医护人员感觉到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重要性,与会人员反映良好。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总结5

一、目的

为全面提高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

二、监测内容

(一)食源性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任何疾病”。我国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致病因子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天然毒素等,临床表现可分为4类:

1、食物中毒‘即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口蹄疫)和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

3、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4、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

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1、新的报告机制所针对的应该是一组用目前的知识难以解释的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或事件(命名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其定义或概念应该是宽泛而非特定的,涵盖范围是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一些疾病/事件:

(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不能得到合理解释;

(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

(5)疑似食源性异常健康事件是由一个以上的个案组成。

2、不属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范畴的情况。本监测中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不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次监测的范畴:

(1)国家法定传染病;

(2)原因明确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个案或事件;

(3)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

(4)未经试点医院会诊、也未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事件;

(5)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三、监测对象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系统监测对象为试点医院所接诊的全部就诊患者,重点监测对象为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应特别关注内科(如消化内科、肾内科和神经内科等)和儿科的就诊者。

四、报告流程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是以医院为单位进行个案/事件报告,报告流程为:

1、监测对象到试点医院就诊,临床医生发现符合本报告系统定义的、可能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2、医生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3、医院专管人员搜集和汇总报告卡。

4、医院专管人员组织医院内部专家会诊,确诊是否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5、医院专管人员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

6、试点医院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纸质报告卡并审核后,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协助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组织包括临床、流行病学和食品卫生学等领域的相关专家(必要时可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请求专家支援)进行会诊确认,该专家组的决定为最终结果。

以下内容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总结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总结1

为切实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达到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早发现、早诊治的目的,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加强我院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根据旗卫生局、及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有关文件精神,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了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及工作程序;成立了食源性疾病监测领导组和食源性疾病防治专家组;成立了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协调领导组。制定了各组工作职责.

二、按照院有关制度,认真做好监测工作,在日常接诊过程中一旦发现符合定义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按照要求填写纸质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信息报告卡,并及时组织院内会诊,按规定及时上报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至20xx年x月x日,我院共上报食源性疾病12例,其中包括急性胃炎、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均已及时进行网络直报。上报病例中无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但我院要求有关食源性疾病病例继续上报,有多少要上报多少。在完成数量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上报的质量,认真完整填写报卡。

三、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例相关信息调查,并提供相应的诊疗记录。

四、积极参加与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工作及防治工作相关的培训;并组织开展对有关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医务人员识别和诊断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等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能力。

五、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医院内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卡的搜集、院内组织会诊、填写会诊报告、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记录、与旗食安办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络等工作。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总结2

根据《*******》要求,我县认真组织开展了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现将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监测点设置。全县所有开展食源性疾病诊疗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镇卫生院等共X家监测单位承担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

二、监测内容。X家监测单位对由食品引起的感染病例、中毒病例、异常病例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等食源性疾病病例或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症状与体征记录、饮食暴露史、临检结果、初步诊断等个案信息。县级以上医院要求每月报告病例数不少于X例。

三、监测情况。

(一)人员培训。县疾控中心于X月X日接受自治区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业务培训,共参与培训X人次。X月X日举办了X年X县食源性疾病监测技术培训班,全县X家监测单位的X名公共卫生人员参加了培训。

(二)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截止X月X日全县报告食源性疾病事件X起,分别为X县桃林南街田虎牛肉面馆食源性疾病暴发、X县常信乡桂文村X社食源性疾病暴发、宁夏交通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X起事件均及时进行调查处置。

(三)食源性疾病病例报告。截止X月X日全县累计网络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X例,其中X县人民医院报告X例、宁夏国良医院报告X例、县中医院报告X例、金贵卫生院、洪广卫生院、常信卫生院各报告X例,其余单位无病例报告。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个别医院领导不重视此项工作,大部分乡镇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未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建议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学习监测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开展监测工作。

(二)各哨点医院应设专人负责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搜索和网络报告工作,提高报告质量。

(三)强化工作人员职责,严格落实项目工作经费使用,建立病例报告奖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

(四)各医疗机构要按照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相关医护人员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培训,使其掌握食源性疾病的概念、监测要求、报告方法和内容。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总结3

为切实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达到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早发现、早诊治的目的,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加强我院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根据市卫生局、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以及县卫生局、县食安办等有关文件精神,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了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及工作程序;成立了食源性疾病监测领导组和食源性疾病防治专家组;成立了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协调领导组。制定了各组工作职责。

二、按照院有关制度,认真做好监测工作,在日常接诊过程中一旦发现符合定义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按照要求填写纸质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信息报告卡,并及时组织院内会诊,按规定及时报送县食安办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例相关信息调查,并提供相应的诊疗记录。

四、积极参加与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工作及防治工作相关的培训;并组织开展对有关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医务人员识别和诊断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等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能力。

五、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医院内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卡的搜集、院内组织会诊、填写会诊报告、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记录、与县食安办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络等工作。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总结4

一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意义

二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1.定义:由于摄入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2.分类:(1)食源性传染性疾病(2)食物中毒(3)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4)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3.特点:具有季节性,流行过程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三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1.定义: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分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2)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3)动物性食物中毒(4)植物性食物中毒(5)化学性食物中毒

3特点:有进食史,潜伏期短,发病人数集中,无传染性,中毒类别不同临床表现不同,病程多数较短,无二代病例。

四食物中毒的监督和调查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