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核酸阳性的话要及时进行处置,下面小编整理了学校发现阳性结果后的应急预案,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校发现阳性结果后的应急预案篇1

为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及时控制、减轻和消除校园新冠疫情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师生员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编制本预案

一、编制依据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处置指南(修订版)》《全省教育系统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总体方案》等要求,结合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传播特点和病例特征,精准防控,高效处置,组织制定校园突发新冠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二、基本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深入落实省市区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不放松,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指挥体系,做到分级负责、职责明确、精准施策,快速控制突发疫情。

(二)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针对疫情突发事件,始终将师生员工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更加科学、精准、人性化的校园管控措施,加强人文关怀和纾困解难,及时回应关切,守护师生员工生命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

(三)校地协同,联防联控。坚决落实属地管理要求和“四方责任”,服从属地统一指挥和调度,纳入属地网格化管理,在属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与属地街道(社区)、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公安机关无缝对接、协同作战,以环环紧扣的“工作链”确保疫情防控高效开展。

(四)严格管控,科学防控。坚定坚决精准落实各项行之有效的防控举措,严格闭环管理,堵住风险漏洞,把好校门,管好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做到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全力以赴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三、应急准备

(一)健全工作专班。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优化设置综合协调组(学校党支部书记、院长)、教师管理组(全体辅导员、教师)、学生管理组(学生党员、团总支学生会)等。

(二)完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及时通报信息,加强风险研判,查漏补缺,形成合力。各工作组要严肃工作纪律,自觉服从指挥部统一指挥,坚决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工作任务。建立重点工作清单制度,做到日清日结,推动各工作组落实责任闭环,强化措施闭环,夯实工作闭环。

(三)落实条件保障。学校加强对各班级疫情防控工作的条件保障、队伍建设和工作督导;把应急物资纳入统一保障范围,确保学校足量储备防护、检测和消杀等用品,同时做好饮食、交通、宿舍、(临时)隔离(留观)室等相关后勤保障工作,做好党员干部防疫志愿者等防疫工作人力资源保障。

(四)做好宣传动员。学校各班级学生应通过专题会议的形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专项活动,做到全员覆盖、人人皆知。学校网站和微信发布相关方案、制度和要求,学校微信宣传平台应转载推送。全院师生服从管控规定、支持防控工作。

(五)加强个人自查。全校师生员工应关注个人身体状况,重点关注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疑似症状,若出现以上疑似症状应及时到就近定点医院就诊;若医院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在配合医疗机构治疗的同时,教职工应如实向所在单位负责人反馈情况,各单位(部门)向学校报告情况;学生如实向所在班级辅导员反馈情况,各班级通过向学生处报告情况。同时无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师生员工应尽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六)开展应急演练。学校要组织教职工进行应急演练,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多场景、实操性应急演练,发现和解决细节性、关键性问题,确保一旦发生疫情,立即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各环节快速响应和应急措施到位,及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七)加强活动管理。在疫情期间,学校非必要不举办和承接聚集性活动、讲座报告,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培训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学校外志愿服务等活动暂缓进行。确需举办的重大活动需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制订相应疫情防控方案,严格落实审批制度。

(八)加强档案和保密管理。疫情文件资料传递、签收、阅读、使用、保管、清退和销毁等各环节,要做好详细登记,并长期保存备查。涉密文件严禁擅自扩大传阅范围,复制涉密文件要履行报批手续,复制的文件视同原件管理。疫情应急处置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要及时交由学校党政办公室收集归档,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确保档案齐全完整和实体信息安全。归档文件材料须为原件。

四、应急处置具体流程

(一)发现校内疑似症状人员处置

1.校内出现可疑症状,若教师员工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教职工应第一时间(30分钟之内)向学校综合协调组(学校党支部书记、院长)报告,并联系学校医务室进行核酸检测,配合学校医务室处置就诊;若学生出现上述症状,学生班级所在晨午晚检或班级负责人第一时间向所在班级辅导员报告,辅导员马上应第一时间(30分钟之内)向学校综合协调组(学校党支部书记、院长)报告,学校及时向学校报告,并联系后勤处,配合学校医务室进行处置就诊;如拒不报告或隐瞒实情,学校将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如造成后果,将依法依规给予处理。

2.由学校医务室医生对出现疑似症状人员进行初步诊断,医务室医生认为高度疑似必须马上送医的,应第一时间告知后勤处报告社区;学校医务室联系后勤处与定点医院协定好医院专车,将出现疑似症状人员运送定点医院诊断治疗。出现疑似症状学生所在班级,必须安排专人陪同送诊。

3.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按照属地卫生健康部门要求,全力落实各项报告、隔离等防控工作措施。积极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并在专业部门指导下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等应急处置。

4.当发现同一班级、同一宿舍一天内出现2例及以上不明原因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的疑似感染病例,应立即对与疑似病例一起生活、学习的接触者进行排查,及时进行风险告知,提醒其主动做好个人防护,配合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如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报告学校安排就医。

(二)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的处置

1.一旦被确认为新冠肺确诊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教职工应立即向学校报告,学校立即向学校报告。

2.向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并报告省教育厅、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社区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如拒不报告或隐瞒实情,学校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如造成后果,将依法依规给予处理。

3.学生由各班级辅导员负责;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所属单位(部门)、安保处,在疾控部门指导下进行筛查流调。

4.封控隔离。按照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指示,后勤处负责,相关部门协助,及时封闭病例密切接触区域或场所(寝室、教室、食堂等);视情况对学校进行全面封闭管理,只进不出。学校医务室、后勤处对密切接触者(一密、二密人员)安排专车迅速送到集中医学隔离点进行隔离,对三密人员进行居家隔离。

5.消杀。各班级要对对密切接触区域或场所进行环境消杀。

6.全员核酸检测。服从学校安排,对学校所有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工作。

7.启动对宿舍学生的线上教学工作。

8.为师生员工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并及时与家长或家属沟通。

(三)收治医院诊断为疑似新冠肺炎病例的处置

1.对于医院认定的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病例,学校接到消息后,由学校综合协调组(学校党支部书记、院长)第一时间向学校相关部门报告。

2.学生患者由各班辅导员负责,教职工患者由学校负责,在疾控部门指导下进行筛查流调,掌握患者近14天内行程与活动轨迹。根据疫情发展的情况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对密接次密接人员、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一密人员)进行筛查流调。

3.根据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指示,医务室、后勤处立即安排专车送密切接触者到集中医学隔离点进行隔离,根据要求协助防疫部门对重点场所进行环境采样和核酸检测。后勤处负责并对其宿舍、教室以及到过的其他场所进行全面消毒。

4.根据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病例在学校的居住点、活动范围、接触人员情况等启动封楼或封校。

5.根据学校安排和指导,启动对学校所有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工作。

发现核酸阳性的话要及时进行处置,下面小编整理了学校发现阳性结果后的应急预案,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校发现阳性结果后的应急预案篇1

为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及时控制、减轻和消除校园新冠疫情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师生员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编制本预案。

一、编制依据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处置指南(修订版)》《全省教育系统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总体方案》等要求,结合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传播特点和病例特征,精准防控,高效处置,组织制定校园突发新冠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二、基本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深入落实省市区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不放松,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指挥体系,做到分级负责、职责明确、精准施策,快速控制突发疫情。

(二)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针对疫情突发事件,始终将师生员工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更加科学、精准、人性化的校园管控措施,加强人文关怀和纾困解难,及时回应关切,守护师生员工生命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

(三)校地协同,联防联控。坚决落实属地管理要求和“四方责任”,服从属地统一指挥和调度,纳入属地网格化管理,在属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与属地街道(社区)、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公安机关无缝对接、协同作战,以环环紧扣的“工作链”确保疫情防控高效开展。

(四)严格管控,科学防控。坚定坚决精准落实各项行之有效的防控举措,严格闭环管理,堵住风险漏洞,把好校门,管好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做到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全力以赴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三、应急准备

(一)健全工作专班。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优化设置综合协调组(学校党支部书记、院长)、教师管理组(全体辅导员、教师)、学生管理组(学生党员、团总支学生会)等。

(二)完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及时通报信息,加强风险研判,查漏补缺,形成合力。各工作组要严肃工作纪律,自觉服从指挥部统一指挥,坚决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工作任务。建立重点工作清单制度,做到日清日结,推动各工作组落实责任闭环,强化措施闭环,夯实工作闭环。

(三)落实条件保障。学校加强对各班级疫情防控工作的条件保障、队伍建设和工作督导;把应急物资纳入统一保障范围,确保学校足量储备防护、检测和消杀等用品,同时做好饮食、交通、宿舍、(临时)隔离(留观)室等相关后勤保障工作,做好党员干部防疫志愿者等防疫工作人力资源保障。

(四)做好宣传动员。学校各班级学生应通过专题会议的形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专项活动,做到全员覆盖、人人皆知。学校网站和微信发布相关方案、制度和要求,学校微信宣传平台应转载推送。全院师生服从管控规定、支持防控工作。

(五)加强个人自查。全校师生员工应关注个人身体状况,重点关注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疑似症状,若出现以上疑似症状应及时到就近定点医院就诊;若医院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在配合医疗机构治疗的同时,教职工应如实向所在单位负责人反馈情况,各单位(部门)向学校报告情况;学生如实向所在班级辅导员反馈情况,各班级通过向学生处报告情况。同时无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师生员工应尽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六)开展应急演练。学校要组织教职工进行应急演练,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多场景、实操性应急演练,发现和解决细节性、关键性问题,确保一旦发生疫情,立即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各环节快速响应和应急措施到位,及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七)加强活动管理。在疫情期间,学校非必要不举办和承接聚集性活动、讲座报告,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培训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学校外志愿服务等活动暂缓进行。确需举办的重大活动需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制订相应疫情防控方案,严格落实审批制度。

(八)加强档案和保密管理。疫情文件资料传递、签收、阅读、使用、保管、清退和销毁等各环节,要做好详细登记,并长期保存备查。涉密文件严禁擅自扩大传阅范围,复制涉密文件要履行报批手续,复制的文件视同原件管理。疫情应急处置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要及时交由学校党政办公室收集归档,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确保档案齐全完整和实体信息安全。归档文件材料须为原件。

四、应急处置具体流程

(一)发现校内疑似症状人员处置

1.校内出现可疑症状,若教师员工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教职工应第一时间(30分钟之内)向学校综合协调组(学校党支部书记、院长)报告,并联系学校医务室进行核酸检测,配合学校医务室处置就诊;若学生出现上述症状,学生班级所在晨午晚检或班级负责人第一时间向所在班级辅导员报告,辅导员马上应第一时间(30分钟之内)向学校综合协调组(学校党支部书记、院长)报告,学校及时向学校报告,并联系后勤处,配合学校医务室进行处置就诊;如拒不报告或隐瞒实情,学校将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如造成后果,将依法依规给予处理。

2.由学校医务室医生对出现疑似症状人员进行初步诊断,医务室医生认为高度疑似必须马上送医的,应第一时间告知后勤处报告社区;学校医务室联系后勤处与定点医院协定好医院专车,将出现疑似症状人员运送定点医院诊断治疗。出现疑似症状学生所在班级,必须安排专人陪同送诊。

3.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按照属地卫生健康部门要求,全力落实各项报告、隔离等防控工作措施。积极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并在专业部门指导下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等应急处置。

4.当发现同一班级、同一宿舍一天内出现2例及以上不明原因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的疑似感染病例,应立即对与疑似病例一起生活、学习的接触者进行排查,及时进行风险告知,提醒其主动做好个人防护,配合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如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报告学校安排就医。

(二)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的处置

1.一旦被确认为新冠肺确诊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教职工应立即向学校报告,学校立即向学校报告。

2.向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并报告省教育厅、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社区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如拒不报告或隐瞒实情,学校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如造成后果,将依法依规给予处理。

3.学生由各班级辅导员负责;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所属单位(部门)、安保处,在疾控部门指导下进行筛查流调。

4.封控隔离。按照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指示,后勤处负责,相关部门协助,及时封闭病例密切接触区域或场所(寝室、教室、食堂等);视情况对学校进行全面封闭管理,只进不出。学校医务室、后勤处对密切接触者(一密、二密人员)安排专车迅速送到集中医学隔离点进行隔离,对三密人员进行居家隔离。

5.消杀。各班级要对对密切接触区域或场所进行环境消杀。

6.全员核酸检测。服从学校安排,对学校所有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工作。

7.启动对宿舍学生的线上教学工作。

8.为师生员工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并及时与家长或家属沟通。

(三)收治医院诊断为疑似新冠肺炎病例的处置

1.对于医院认定的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病例,学校接到消息后,由学校综合协调组(学校党支部书记、院长)第一时间向学校相关部门报告。

2.学生患者由各班辅导员负责,教职工患者由学校负责,在疾控部门指导下进行筛查流调,掌握患者近14天内行程与活动轨迹。根据疫情发展的情况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对密接次密接人员、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一密人员)进行筛查流调。

3.根据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指示,医务室、后勤处立即安排专车送密切接触者到集中医学隔离点进行隔离,根据要求协助防疫部门对重点场所进行环境采样和核酸检测。后勤处负责并对其宿舍、教室以及到过的其他场所进行全面消毒。

4.根据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病例在学校的居住点、活动范围、接触人员情况等启动封楼或封校。

5.根据学校安排和指导,启动对学校所有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工作。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