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旅游景区高峰期处理预案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旅游景区高峰期处理预案精选1

一、总则

1、目的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工作会议精神,保障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我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根据《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综合协调,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实际,制订本预案。

2、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运转高效,合作联动、反应迅速,措施果断、处置有力。

3、适用范围

景区内游客数量达到最大承载量80%时,启动本应急预案

经测算景区日承载量500人次,瞬时承载量200人次。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XX县博物馆游客最大承载量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全体职工

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我馆最大承载量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安排部署;当馆内旅游者数量达到最大承载量80%时,启动本应急预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在情况扩大的情况下,应及时请求上级部门支援。

组长外出时,替代组长的为按顺序的副组长。

(2)参加上级召开的景区最大承载量相关工作会议,并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和落实。

(3)馆内旅游者数量达到最大承载量80%时,向社会公告并同时向上级报告,并在上级指挥、指导、协助下,配合有关部门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启动应急预案。

三、具体要求

旅游旺季,游客相对集中,安全工作责任重大,这就要求全体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积极做好旅游的安全护卫工作,展示出良好的精神面貌,树立XX旅游品牌。

1、提高安全意识,全力以赴,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2、着装整齐、统一,佩戴工作证件,行为规范,文明礼貌,充分展示良好的精神面貌;

3、明确分工,各司其责,责任到人到岗到位,确保景区的游览安全。

旅游景区高峰期处理预案精选2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区市旅游局等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牢固树立“游客是上帝”的思想,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构建“安全、和谐”景区。

二、组织领导

为了明确责任,加强旅游高峰期游客安全处置的组织领导工作,景区管理处成立“XX区管理处旅游高峰期游客安全处置领导小组”,管理处主任担任组长,管理处副主任担任副组长,综合科、博物馆、旅游公司、艺术馆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协调指挥组,综合科科长任组长,具体负责旅游高峰期旅游客的疏导协调工作。

办公室、财务科组成后勤保障办公室,具体负责急救、安防等方面物品、设备的配备工作。

三、高峰期情况预测

正值“十一”黄金周10月3日上午10时,参观人数达到3000余人,而博物馆满负荷运转也超不过5000人次,大大超出博物馆当初设计接待能力。

博物馆又是游客参观的第一站,这样大批量涌入,势必会导致拥挤、踩踏事故发生,二汽讲解员、保卫人员也无法工作,服务质量受到严重干扰,文物安全也不能得到保证。

西夏艺术馆是游客参观的第二站,虽然疏通快,但最大接待量也不过1000人次。

三号陵园遗址是游客参观的第三站,也是游客最感兴趣的地方,其神道近千米,宽20米,陵园内建筑遗址显眼紧凑,且缓冲带宽阔,可容纳万人以上。

四、处置原则

确保游客安全顺畅参观,防止发生拥挤、踩踏等不确定事件发生,使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4.旅行社、导游组

责任人:

成员:

督促、指导旅行社及时关注景区游客量信息,提前防范可能出现的拥堵滞留现象,合理安排游玩线路。

5.现场机动处理组

责任人:

成员:

负责游客高峰期安全处置现场协调及临时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四、适用范围

(一)本预案适用于小长假、黄金周、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客流应急控制。

(二)本预案所指高峰期是指大批游客进入景区,超过日最佳接待量或瞬时最大接待量,有可能影响景区旅游秩序或存在安全隐患

五、应急处置程序

(一)应急报告

当值班人员收到景区或XX村拥堵信息后,应及时了解情况并向相关小组负责人报告,相关负责人主动联系并向安全处置领导小组报告,由领导根据情况决定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程序向上级报告。

(二)应急处置

根据国家制定的《景区游客高峰时段应对规范》,游客高峰时段应对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分别用红色、橙色和黄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

三级指景区内游客数量达到最大承载量的80%以上,用黄色标示;二级指景区内游客数量达到最大承载量的90%以上,用橙色标示;一级指景区内游客数量达到最大承载量的95%以上,用红色标示。

启动三级黄色应对等级后,景区应开放所有游客通道,增设现场投诉受理点,快速有效处理游客投诉,及时通过微信、QQ群发送景区拥堵信息,提醒旅行社、游客错峰前往游玩。

启动二级橙色应对等级后,景区应启动售票、检票控制方案,调控进入景区的游客数量,通过分时入园、区内道路单向通行等方式,控制景区内游客数量,相关小组以及现场处置小组派人前往指导协调。

启动一级红色应对等级后,景区应向社会公告,同时向旅游地游客公布客流量状况及应对办法,配合交管部门对景区外围重点区域和路段及时采取分流、疏堵、限入、劝返、单循环等交通管制措施,保障道路通畅。

景区内重点区域和点位应采取分流、限行、单向通行等措施。

景区游客量接近或达日最大承载量时,应启动限流方案,做好限流工作。

景区内游客数量达到日最大承载量时,应立即停止售票,向游客发布告示,做好解释和疏导等相关工作。

相关小组以及现场处置小组增派人手前往做好组织协调。

(三)具体举措

1.拥堵踩踏

游客集中地点一旦发生拥堵踩踏险情或事故,该区域工作人员应立即上报,待接到指示后,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1)疏散命令:现场应急总指挥应及时发布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指令。

(2)疏散方法:按危险系数的大小决定采取总疏散还是部分疏散。

当疏散指令下达时:a、景区或园区所有入口应立即劝导游客进入景区或园区;b、疏散引导工作人员带领游客按预设线路进行疏散,撤离至安全区域;c、医疗救护人员应携带紧急救护设备到指定地点待命,及时处理受伤人员;d、准备好交通工具,必要时参与疏散或救护。

(3)疏散注意事项:疏散中不得停留,防止发生新的堵塞事件。

疏散时,应确保各安全出入口的畅通。

2.游客滞留

(1)景区或园区出入口游客过量聚集时,应及时安排工作人员疏导游客。

并根据天气等实际情况,为游客提供必要降暑或御寒物品,缓解游客情绪。

(2)当停车场车辆饱和时,应及时设置告示标志,并增设临时停车位或劝导将车辆停放至其他停车场。

3.游客失联

接到游客失联信息后,现场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处置。

(1)收集游客基本信息。

联系家属收集姓名(乳名)、年龄、性别、照片、身份证号、住址、户籍所在地、显著外貌特征、丢失时衣着、随身携带物品特征等与救援有利的相关信息,并详细登记游客行径线路、失联时间,确定游客所在区域。

(二)应急准备

指挥中心及职能组:

(1)景区接待超容量时应急准备

景区接待应急工作组负责提前做好景区可能出现接待超容量时的应急准备工作,游客疏导应急工作组应结合实际做好游客疏散分流预案。

(2)交通应急准备

交通应急工作组负责针对可能出现游客滞留、车辆拥堵时的地方(地段)做好应急准备。

(3)充足人员准备

由后勤保障应急组综合办组织招聘一批临时工或志愿者,并登记好相关联系方式,当景区高峰期工作人员紧缺时,可安排其做好各组成员的协助工作。

1、景区接待应急工作组

总负责:具体负责:

成员:经营管理部、营销部游客服务中心

负责团队及自驾游游客接待工作,做好售票及统计工作,并适时将游客数量信息反馈到指挥部及各工作组,当进入景区的游客达到10000人时,停止售票,并做好滞留游客的接待、解释、安抚等工作。

2、交通应急工作组

总负责:

具体负责:

成员:主要负责高峰期景区停车场进出车辆的指挥和引导等工作,目前,景区已新增临时停车场3处,工作人员需统筹安排分别将团队车辆和自驾游车辆安排在适宜的停放点,防止车辆乱停乱靠后发生交通拥堵现象。

在以上停车场所均达到场饱和后,其余车辆没有停放位置时,工作人员负责把游客引导至景区应急停放处,停放在适当位置。

3、游客疏导应急工作组

总负责:

具体负责:

成员:

在高峰期人员拥挤或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下,由在景区各景点值守人员及时对游客进行疏散、分流,保证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旅游者在高峰期游玩表现出的不满或怨气进行及时耐心的解释,确保游客游览开心。

4、高峰期突发事件处置组

总负责:

具体负责:

成员:

负责对高峰期景区突发性事件的紧急处理工作,以及游客意外事件的救援、救治工作。

应急救援队成员名单:

队长:

队员:景区管理员

5、高峰期餐饮住宿应急组

总负责:

具体负责:

成员:酒店管理部

(1)餐饮住宿应急组负责动员有条件的农家乐、农户,利用闲置的空房,提前准备床、被褥等物品,动员小商店准备充足的水、面包等方便食品,以积极应对旅游高峰期出现的游客就餐住宿难的问题。

(2)出现餐饮紧张的情况下,增加临时供餐点、准备方便食品。

动员景区农家乐或组织当地农户在保证游客饮食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临时餐饮接待,尽量扩大接待容量满足游客需要;景区出现严重餐饮紧张时,应适时分流到县城。

(3)出现一般住宿紧张时,可在景区宾馆、农家乐适当协调住宿或加床,以保证游客的住宿。

出现较严重的住宿紧张时,应介绍游客到县城住宿。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