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检验科自查自纠整改报告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
预防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首先应健全制度,完善措施,规范行为。
由于检验科每个实验室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临床标本,这些标本要经过多个工作人员的手,还要通过多个工序进行处理,这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感染和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好消毒及个人防护,按流程处理标本,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1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加强监督检查
预防医院感染首先要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管理。
检验科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成立由主任和每个科室的一名成员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主任亲自抓好抓实,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的方式,及时发现科室在医院感染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讨论,制定出整改措施,保证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2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
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对全科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培训,对进修、实习、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提高检验人员的院感意识和无菌观念,使消毒隔离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地开展,最大限度地控制检验科内的医源性感染,保障科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3规范检验科区域划分
检验科有其特殊性,合理的区域划分有助于合理的作业流程。
按污染情况可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规范合理布局,以减少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4加强日常工作的管理
4.1重视手卫生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每天与患者以及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机体组织直接接触,是交叉感染的的重要传播媒介,手卫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和重点监控的科室。
因此。
要组织培训工作人员正确洗手法,通过培训使其意识到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洗手的方法:工作前、工作后或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另一类标本前,均需用肥皂水洗手2—3分钟,搓手使泡沫布满手背手掌及指间至少15秒,再用流动水冲洗。
若手上有伤口应戴手套接触标本。
4.2做好实验室消毒隔离工作采血人员操作时穿戴整齐,戴口罩、帽子、穿工作裤,采血人员每采一人后就要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拭2min,再给另一人采血,并做到一人一巾一带。
每天操作前用500rag/l含氯消毒液擦拭操作台,拖地。
房间每天紫外线照射2次,每周用无水乙醇擦拭灯管一次,每半年监测1次灯管效果,定期做空气培养,空气中细菌总数小于或等于200cfu/m。
达到消毒规范要求。
一次性采血管、采血针设专人管理,专柜存放,房间应保持通风、干燥、定期紫外线空气消毒。
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严格按照《消毒技术管理规范》进行处理。
5.强化检验人员自我防范意识
检验科人员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操作中戴防护手套、口罩,对有潜在感染性的血液、体液等物品在操作时要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
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阅读规范,并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
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
如有条件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
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基本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验报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总之,在医院检验室内规范院内感染管理,制定院内感染的相关制度,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高检验人员院内感染预防的警觉性和知识水平,切实保护检验室工作人员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最大的减少检验人员和环境被污染的可能,严防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医院交叉感染,对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非常必要。
经一系列举措,我院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达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x月x日,科室按照医务科的要求认真学习、讨论提高三个认识,开展三项行动,现将讨论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三个认识首先要健全和落实各项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三基三严”的训练,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加强责任心。
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各种法律法规,有效地提高人员的自我保护和自我约束意识,做到防范在先。
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有效地阻止各种违法事件的出现。
通过南京儿童医院事件等各种真实生动的医疗安全事例,向科室人员讲解了医疗安全问题出现的环节和如何进行避免预防,增强了科室人员的责任感和提高了其自我保护意识,有效地为科室人员在工作中起到预防警示作用,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医院的各医疗业务科室工作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发生医疗、护理、医技检查、药物调配等违规、违章行为,无论是否产生后果,都是医疗安全警示范围。
检验科的三级安全警示包括:一级安全警示:检验结果错登、漏登,造成有关资料无法查询;未按时发报告或错送检验报告,经及时发现未产生不良后果。
二级安全警示:对个例检验标本错做或漏做、发出错误报告、延误急诊化验、遗失血液标本、丢失检验报告单,需病人重新采血复查,延误临床诊断及治疗,但未造成严重医疗后果。
三级安全警示: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成批检验结果错误或错查血型,发出错误血型报告;遗失成批检验标本或报告单,需病人重新采血复查。
针对以上内容要求全员知晓,工作中严格把好每一工作环节,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二、抓好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做好前台接待、标本接收、验收编号;做好室内质控和对标本的复检工作。
三、加强医患沟通,加强临床沟通,对于急诊和后加检验项目要及时反馈给临床。
通过沟通调节病人与家属对医疗效果过高的期望值的反常心理,疏导过激情绪与心理压力。
注意病人的心理需求,医患间相互沟通,是控制医疗纠纷投诉,搞好安全医疗的重要环节。
注意医患之间的情绪因素、行为因素、环境因素对医疗过程的影响,与患者进行换位思考与角色置换。
四、加强实习生、见习生、进修生的管理,做好带教工作。
五、加强了危急值的管理,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临床医疗质量,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
随着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医疗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患者安全管理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检验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医疗安全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使得临床对检验数据的准确性、检验报告的及时性及相关数据的综合评价等要求越来越高。
今后要不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临床检验危急值,提高患者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医疗风险。
保证临床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得检验危急值信息,缩短临床检验危急值的通知时间,扩大通知范围,实现危急值分级管理。
一、服务标准
1、缩短患者的待诊时间。
根据候诊人数,及时增加服务窗口。
2、节假日期间,正常上班。
积极倡导24小时时时服务,365天天天开诊的服务理念,率先开展“无节假日、无休息日全程服务”的新举措。
3、推行文明用语,热情服务。
窗口采血人员必须做好安抚工作、首接时采用问候性语言,跟病员交待时要详细;病房采集标本更得注重与病员的沟通艺术。
除文明用语、轻声细语、微笑服务、做好安抚等工作外,要对检查的项目介绍清楚,交待报告送达病区时间,离开前告知病人采集标本结束,嘱咐其安心养病,好好休息。
4、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和首接负责制。
所有工作人员有义务解答患者咨询,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5、加强医患沟通制度。
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检查、检查与疾病相关的注意事项等要充分告知。
6、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在患者检查过程中,所有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事宜,如退费、加做项目等,明确由本科人员负责协调解决,尽可能不让患者往返于数个部门之间。
6、严格收费制度。
对多收少收错误收费,要做好解释工作,并由本科人员负责协调解决。
避免患者往返于部门之间。
7、及时解决患者投诉。
明确科室负责人的责任,患者投诉,原则上由科室负责人主动接待处理,并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报告,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协助相关科室解决问题。
所有投诉处理过程和结果要进行详实的记录,有典型意义的要在适当场合进行通报,避免同类投诉再次发生。
二、持续改进
科室要不定期进行窗口服务工作督查,由科主任牵头,科室相关人员参加,每月检查不少于二次,并如实记录检查结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督查小组会议,下达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意见书,责成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检验科自查自纠整改报告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
预防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首先应健全制度,完善措施,规范行为。
由于检验科每个实验室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临床标本,这些标本要经过多个工作人员的手,还要通过多个工序进行处理,这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感染和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好消毒及个人防护,按流程处理标本,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1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加强监督检查
预防医院感染首先要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管理。
检验科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成立由主任和每个科室的一名成员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主任亲自抓好抓实,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的方式,及时发现科室在医院感染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讨论,制定出整改措施,保证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2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
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对全科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培训,对进修、实习、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提高检验人员的院感意识和无菌观念,使消毒隔离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地开展,最大限度地控制检验科内的医源性感染,保障科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3规范检验科区域划分
检验科有其特殊性,合理的区域划分有助于合理的作业流程。
按污染情况可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规范合理布局,以减少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4加强日常工作的管理
4.1重视手卫生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每天与患者以及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机体组织直接接触,是交叉感染的的重要传播媒介,手卫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和重点监控的科室。
因此。
要组织培训工作人员正确洗手法,通过培训使其意识到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洗手的方法:工作前、工作后或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另一类标本前,均需用肥皂水洗手2—3分钟,搓手使泡沫布满手背手掌及指间至少15秒,再用流动水冲洗。
若手上有伤口应戴手套接触标本。
4.2做好实验室消毒隔离工作采血人员操作时穿戴整齐,戴口罩、帽子、穿工作裤,采血人员每采一人后就要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拭2min,再给另一人采血,并做到一人一巾一带。
每天操作前用500rag/l含氯消毒液擦拭操作台,拖地。
房间每天紫外线照射2次,每周用无水乙醇擦拭灯管一次,每半年监测1次灯管效果,定期做空气培养,空气中细菌总数小于或等于200cfu/m。
达到消毒规范要求。
一次性采血管、采血针设专人管理,专柜存放,房间应保持通风、干燥、定期紫外线空气消毒。
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严格按照《消毒技术管理规范》进行处理。
5.强化检验人员自我防范意识
检验科人员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操作中戴防护手套、口罩,对有潜在感染性的血液、体液等物品在操作时要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
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阅读规范,并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
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
如有条件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
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基本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验报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总之,在医院检验室内规范院内感染管理,制定院内感染的相关制度,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高检验人员院内感染预防的警觉性和知识水平,切实保护检验室工作人员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最大的减少检验人员和环境被污染的可能,严防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医院交叉感染,对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非常必要。
经一系列举措,我院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达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x月x日,科室按照医务科的要求认真学习、讨论提高三个认识,开展三项行动,现将讨论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三个认识首先要健全和落实各项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三基三严”的训练,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加强责任心。
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各种法律法规,有效地提高人员的自我保护和自我约束意识,做到防范在先。
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有效地阻止各种违法事件的出现。
通过南京儿童医院事件等各种真实生动的医疗安全事例,向科室人员讲解了医疗安全问题出现的环节和如何进行避免预防,增强了科室人员的责任感和提高了其自我保护意识,有效地为科室人员在工作中起到预防警示作用,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