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区发现阳性患者应急预案精选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小区发现阳性患者应急预案1
社会面筛查发现核酸检测样本出现阳性结果后立即上报给疫防办,疫防办将信息报送给指挥长。
疫防办负责通知属地镇(街),由属地镇(街)负责,公安派出所配合将该阳性样本所有混检人员就地隔离,等待转运。
相关县(区)领导牵头,疾控中心负责安排救护车辆第一时间将该阳性样本所有混检人员转运至集中隔离点并进行“双采双检”复核,样本一并送市疾控中心。
一旦复核确诊为阳性,县(区)疾控中心立即向县(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经批准后,由县(区)医院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相关县(区)领导牵头,卫健委、县(区)医院负责第一时间将核酸检测阳性人员进行隔离管控,进行“双采双检”复核,样本一并送市疾控中心,对县(区)医院发热门诊停诊封控并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同时信息报给疫防办,疫防办将信息报送给县(区)指挥长。
相关县(区)领导牵头,公安局、疾控中心负责派出流调组于1小时内初步了解该阳性人员近两日内行动轨迹、出入场合、接触人员等相关核心信息。
相关县(区)领导牵头,属地镇(街)负责,公安部门配合根据初步流调结果对阳性人员、密接人员居住地、工作地、出入场合进行封控管理,并进行区域核酸检测。
小区发现阳性患者应急预案2
为指导社区科学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规范处置突发的散发病例和聚集病例,采取及时、有效地防控措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特制定本预案。
一、社区成立疫情应急领导小组,建立保障机制
各社区应成立由社区主任任领导小组组长、社区工作人员为组员的疫情应急工作小组,下设排查组、医疗保障、安全后勤保障、消毒组等职能小组,并明确职责分工。
要建立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以社区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公安民警为主的联防联控工作队伍,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对社区楼栋、家庭全覆盖落实防控措施。
二、社区疫情划分
(一)出现散发病例
社区出现散发病例,是指在社区居民中,出现1例确诊病例,尚未出现续发病例。
出现散发病例后,社区应提高监测防控力度,配合市疾控中心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与管理,并做好消毒,在区卫健部门的指导下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二)出现2例及以上聚集性疫情
聚集性疫情,是指14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单位等)发现2例及以上的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且存在因密切接触导致的人际传播的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感染的可能性。
应由区疫情防控专家评估后采取相应管控措施。
对有确诊或疑似病例的楼栋实施封闭管理,限制人员进出。
对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楼栋实施硬隔离。
视疫情情况确定隔离范围。
三、疫点、疫区的划分
(一)疫点
如果社区出现散发病例,将病例可能污染的范围确定为疫点。
原则上,病人发病前3天至隔离治疗前所到过的场所,病人停留时间超过1小时、空间较小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应列为疫点进行管理。
疫点一般以一个或若干个住户、同一栋楼等为单位。
(二)疫区
如果出现了聚集性疫情,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将该社区确定为疫区。
四、应急处置措施
(一)散发病例
1.病例发现与报告。
发现可疑病例时,应立即联系市120急救中心,由专人专车进行转送,将病例转送到辖区街道卫生医疗机构初步排查,有需要的送区定点留观医社区诊治,诊断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后立即报告市疾控中心。
2.流行病学调查。
协助市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样等工作。
3.接触者追踪管理。
配合市疾控中心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及流行病调查,对所有接触过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人员进行调查。
根据属地管理原则,按照最新版肺炎防控方案或有关最新文件要求进行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区发现阳性患者应急预案精选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小区发现阳性患者应急预案1
社会面筛查发现核酸检测样本出现阳性结果后立即上报给疫防办,疫防办将信息报送给指挥长。
疫防办负责通知属地镇(街),由属地镇(街)负责,公安派出所配合将该阳性样本所有混检人员就地隔离,等待转运。
相关县(区)领导牵头,疾控中心负责安排救护车辆第一时间将该阳性样本所有混检人员转运至集中隔离点并进行“双采双检”复核,样本一并送市疾控中心。
一旦复核确诊为阳性,县(区)疾控中心立即向县(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经批准后,由县(区)医院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相关县(区)领导牵头,卫健委、县(区)医院负责第一时间将核酸检测阳性人员进行隔离管控,进行“双采双检”复核,样本一并送市疾控中心,对县(区)医院发热门诊停诊封控并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同时信息报给疫防办,疫防办将信息报送给县(区)指挥长。
相关县(区)领导牵头,公安局、疾控中心负责派出流调组于1小时内初步了解该阳性人员近两日内行动轨迹、出入场合、接触人员等相关核心信息。
相关县(区)领导牵头,属地镇(街)负责,公安部门配合根据初步流调结果对阳性人员、密接人员居住地、工作地、出入场合进行封控管理,并进行区域核酸检测。
小区发现阳性患者应急预案2
为指导社区科学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规范处置突发的散发病例和聚集病例,采取及时、有效地防控措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特制定本预案。
一、社区成立疫情应急领导小组,建立保障机制
各社区应成立由社区主任任领导小组组长、社区工作人员为组员的疫情应急工作小组,下设排查组、医疗保障、安全后勤保障、消毒组等职能小组,并明确职责分工。
要建立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以社区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公安民警为主的联防联控工作队伍,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对社区楼栋、家庭全覆盖落实防控措施。
二、社区疫情划分
(一)出现散发病例
社区出现散发病例,是指在社区居民中,出现1例确诊病例,尚未出现续发病例。
出现散发病例后,社区应提高监测防控力度,配合市疾控中心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与管理,并做好消毒,在区卫健部门的指导下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二)出现2例及以上聚集性疫情
聚集性疫情,是指14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单位等)发现2例及以上的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且存在因密切接触导致的人际传播的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感染的可能性。
应由区疫情防控专家评估后采取相应管控措施。
对有确诊或疑似病例的楼栋实施封闭管理,限制人员进出。
对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楼栋实施硬隔离。
视疫情情况确定隔离范围。
三、疫点、疫区的划分
(一)疫点
如果社区出现散发病例,将病例可能污染的范围确定为疫点。
原则上,病人发病前3天至隔离治疗前所到过的场所,病人停留时间超过1小时、空间较小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应列为疫点进行管理。
疫点一般以一个或若干个住户、同一栋楼等为单位。
(二)疫区
如果出现了聚集性疫情,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将该社区确定为疫区。
四、应急处置措施
(一)散发病例
1.病例发现与报告。
发现可疑病例时,应立即联系市120急救中心,由专人专车进行转送,将病例转送到辖区街道卫生医疗机构初步排查,有需要的送区定点留观医社区诊治,诊断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后立即报告市疾控中心。
2.流行病学调查。
协助市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样等工作。
3.接触者追踪管理。
配合市疾控中心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及流行病调查,对所有接触过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人员进行调查。
根据属地管理原则,按照最新版肺炎防控方案或有关最新文件要求进行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