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端午节传统教育教案国学9篇的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各位阅读和下载。
端午节传统教育教案国学1
一、活动目标:
1、认识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起源。
2、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内容:
(一)知识分享
1、了解端午节的日期,探究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起源。
2、欣赏端午节传说中关于屈原的故事,认识屈原作为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对屈原产生敬仰之情。
(二)学习端午节的儿歌
1、五月五,是端阳;龙船双双闹长江;两边坐着划船手;中间坐着打鼓郎;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
2、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3、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
4、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
5、雄黄酒,洒庭户,小孩头上画老虎。一二三四五,家家户户过端午。
(三)动手操作
各班开展包粽子、制作荷包、编制五彩线等活动。
(四)区角创设:
1、科学角:摆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荷包(香袋)。
2、美工角:摆放制作荷包、五彩线,以及制作粽子的材料。张贴赛龙舟的图片和屈原的图片等。
3、阅读角: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进行认读。
(五)家长工作:
1、与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和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菖蒲、粽子、香袋(荷包)、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与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等活动。
端午节传统教育教案国学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体验和集体共同过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二、活动准备
1、让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各种资料。
2、有关制作的各种材料:
粽子——粽叶、糯米、线等。
香包——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
彩蛋——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
五彩绳——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3、有关的图片、艾草和菖蒲。
三、活动过程
(一)讲看看:
要求:交流幼儿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内容。
(二)#教案# 导语:
1、(在门上悬挂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菖蒲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菖蒲是端午节的习俗)
2、那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每家人将钟馗像悬挂在门上,可以镇宅驱邪,保佑一家平安。
(2)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3)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4)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5)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在端午节这天,人们把它放在米酒中制成雄黄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
(6)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非常漂亮!
(7)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织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非常漂亮而且寓意吉祥。
(8)竖鸡蛋、画彩蛋:人们说:“在端午节的时候,能将鸡蛋竖起来的人,这一年都会有好运气。
端午节传统教育教案国学3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来历和习俗,例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和制作方法。
3、培养孩子们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兴趣。
4、知道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号。
二、活动准备
准备插艾草和划龙舟的图片,以及各种粽子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出示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做什么吗?在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让幼儿们知道是端午节。)
(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请幼儿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3、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们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端午为什么要划龙舟呢?老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4、展示艾草的图片,让幼儿们初步了解插艾草的原因: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什么其他的风俗习惯吗?
5、带领幼儿们学唱简单的端午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四、结束活动
表扬那些上课认真的幼儿们。
五、活动延伸
为了进一步加深幼儿们对端午节的了解,可以进行以下活动:
1、让幼儿们亲手制作粽子,体验端午节的传统食物制作过程。
2、观看端午节相关的动画片或纪录片,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
3、组织幼儿们参观当地的端午节庆祝活动,亲身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氛围。
通过这些延伸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端午节,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
端午节传统教育教案国学4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举行以“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更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体验我国传统的佳节,让同学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教室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例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例如龙舟节、粽节等。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等。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例如,来自浙江、江西、黑龙江的学生介绍)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1)《端午》唐文秀
(2)《五月五日》梅尧臣
(3)《端午节的怀念》等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
端午节传统教育教案国学5
一、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培养他们对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的兴趣。
2、引发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内容:
(一)知识分享
1、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的日期,让他们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通过讲述端午节传说中关于屈原的故事,让孩子们认识到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培养他们对屈原的崇敬之情。
(二)学习端午节的儿歌
①五月五,是端阳;龙船双双闹长江;两边坐着划船手;中间坐着打鼓郎;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
②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③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
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
⑤雄黄酒,洒庭户,小孩头上画老虎。一二三四五,家家户户过端午。
(三)动手操作
各班开展包粽子、制作荷包、编制五彩线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动手体验传统手工艺的乐趣。
(四)区角创设:
1、科学角:放置艾草和菖蒲,并陈列不同造型的荷包(香袋)。
2、美工角:摆放制作荷包、五彩线以及制作粽子的材料。贴上赛龙舟和屈原的图片等。
3、阅读角:贴上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五)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和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荷包)、咸鸭蛋等过节物品,让他们参与节日的准备。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增加他们对端午节的了解。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等活动,与孩子一起享受传统手工艺的乐趣。
端午节传统教育教案国学6
一、活动主题:端午话传统
二、活动背景:如今的小学生对国外的节日了解很多,但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仅限于春节、中秋节等几个节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我决定引导孩子们开展“端午话传统”的主题班会。
三、活动目标:
1、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4、以“端午节”为契机教育学生学习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伟大精神。
四、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
2.准备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端午节传统教育教案国学9篇的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各位阅读和下载。
端午节传统教育教案国学1
一、活动目标:
1、认识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起源。
2、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内容:
(一)知识分享
1、了解端午节的日期,探究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起源。
2、欣赏端午节传说中关于屈原的故事,认识屈原作为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对屈原产生敬仰之情。
(二)学习端午节的儿歌
1、五月五,是端阳;龙船双双闹长江;两边坐着划船手;中间坐着打鼓郎;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
2、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3、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
4、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
5、雄黄酒,洒庭户,小孩头上画老虎。一二三四五,家家户户过端午。
(三)动手操作
各班开展包粽子、制作荷包、编制五彩线等活动。
(四)区角创设:
1、科学角:摆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荷包(香袋)。
2、美工角:摆放制作荷包、五彩线,以及制作粽子的材料。张贴赛龙舟的图片和屈原的图片等。
3、阅读角: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进行认读。
(五)家长工作:
1、与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和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菖蒲、粽子、香袋(荷包)、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与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等活动。
端午节传统教育教案国学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体验和集体共同过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二、活动准备
1、让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各种资料。
2、有关制作的各种材料:
粽子——粽叶、糯米、线等。
香包——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
彩蛋——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
五彩绳——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3、有关的图片、艾草和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