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北京高考地理试卷及解析相关内容,欢迎参阅呀,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北京高考地理试卷及解析
一、本部分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4分)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2.(4分)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3.(4分)在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4.(4分)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
A.湘、辽、宁 B.台、鲁、苏 C.青、粤、晋 D.桂、甘、豫
读图,回答第5、6题.
5.(4分)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世界()
A.主要能源矿产产地 B.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C.自然和文化遗产地 D.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
6.(4分)在6月到8月期间,()
A.正午太阳高度角①比②小 B.日出时间①比③早
C.④地白昼时间逐渐增加 D.便于在⑤地开展科学考察
7.(4分)图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8﹣9题.
8.(4分)图中()
A.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万年前
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9.(4分)该聚落()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4分)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11.(4分)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
A.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
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
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56分)
12.(32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3)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5)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13.(16分)中国共产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据图,回答
(1)描述1934年至1936年革命根据地分布范围变化的特点.
(2)在经济和社会文化两方面中任选其一,简述发展红色旅游的作用.
14.(8分)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
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
水文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
土壤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
生物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
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部分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4分)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考点】2S: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以海南省“南天一柱”景观图为背景,考查该地貌成因、岩石的性质、景观的观赏季节选择等内容.解题时,结合题干和景观图获取信息,比如景观位置、岩石性质,进而分析各个选项的说法.
【解答】解:A从图示可以看出,该景观地处海岸地带,是长期受海水侵蚀、风吹日晒等外力作用影响形成的,故A选项说法正确;
B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岩石岩性坚硬,为花岗岩,故B选项说法错误;
C该岩石景观不能反映出所属热量带,但可以根据所处位置海南省确定为热带,故C选项说法错误;
D该景观不受季节影响,在任何季节都可以观赏,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南天一柱”的成因,知道它所处的位置,然后逐项分析,化难为易.
2.(4分)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考点】49: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
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类型主要原因
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水旱灾害和地震 旱灾:①夏季风停留时间短,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特别是春季降水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加剧了春旱 ③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水灾:①夏季风停留时间长; ②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际、季节变化大 ③本地区河网密度小,河流入海口少,平原地势低平、多低洼地、河流泥沙量大、河床淤塞,导致河流排水能力差,河水泛滥造成水灾 地震:处于地震带上
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洪涝、地震、台风等①地处沿海,受海洋影响强烈,台风、风暴潮灾害频发 ②由于台风以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该地区洪涝灾害严重 ③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上,板块运动导致地震时常发生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水土流失、干旱最根本因素: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频繁),人类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了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地震、滑坡、泥石流①四川、云南地处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边缘,地形以山地为主,由于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同时降水充沛且集中于夏季,因此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②该地域还处于我国著名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地震较多,并且地震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当地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解答】解:云、贵、陕、青、冀、川6省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山区。
A.横断山位于藏云贵地区,秦岭位于甘、陕、晋、冀地区,故正确;
B.太行山位于晋、冀边界,雪峰山主体位于湖南境内,故不符合题意;
C.大巴山位于川、陕地区,巫山位于渝、鄂边界,故不符合题意;。
D.祁连山位于青、甘边界,唐古拉山在西藏自治区,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中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3.(4分)在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考点】49: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山区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山区自然灾害主要有: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
山体崩塌与山体岩石风化程度和力学因素有关,常在外部诱因下发生,比如大的爆破震动、地震或暴雨; 滑坡与崩塌因素基本相似,但崩塌有突然性,而滑坡一般都表现为从慢到快,面积从小到大的过程,有的几分钟,有的可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泥石流多为暴雨夹杂泥土石块形成,成因比较单一,但表现形式比较多样,也有类似于水库、湖泊等溃坝形成的,危害成度也不一定.
【解答】解:根据所学的各种自然灾害的相关性原理可知:暴雨可以诱发的自然灾害只能是崩塌、滑坡、泥石流这三类,不可能直接诱发地震,故①只能代表的是地震。则答案就明确了。
得结论。
故选:C。
【点评】地理关联图是指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的结构特征或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它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征.在地理关联示意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关键环节法和代入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
(1)关键环节法
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
②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
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
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
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2)代入法
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北京高考地理试卷及解析相关内容,欢迎参阅呀,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北京高考地理试卷及解析
一、本部分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4分)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2.(4分)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3.(4分)在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4.(4分)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
A.湘、辽、宁 B.台、鲁、苏 C.青、粤、晋 D.桂、甘、豫
读图,回答第5、6题.
5.(4分)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世界()
A.主要能源矿产产地 B.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C.自然和文化遗产地 D.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
6.(4分)在6月到8月期间,()
A.正午太阳高度角①比②小 B.日出时间①比③早
C.④地白昼时间逐渐增加 D.便于在⑤地开展科学考察
7.(4分)图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8﹣9题.
8.(4分)图中()
A.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万年前
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9.(4分)该聚落()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4分)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