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北京市高考地理原题解析版相关内容,欢迎参阅呀,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北京市高考地理原题解析版

一、(每空4分,共44分)

读图,回答第1~3题.

1.(4分)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4分)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4分)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玉米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如图示意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四国的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收获生产活动的时段.读图,回答第4题.

4.(4分)甲、乙、丙分别位于()

A.巴西、印度、南非 B.南非、巴西、印度

C.印度、巴西、南非 D.巴西、南非、印度

如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题.

5.(4分)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如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第6、7题.

6.(4分)图(a)中()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7.(4分)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

读图回答第8~9题.

8.(4分)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

9.(4分)图中()

A.甲处侵蚀作用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某品牌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建有饮用瓶装水厂.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4分)瓶装水厂如此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A.利用优于授权地区的水源 B.靠近技术发达地区

C.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 D.降低运输成本

11.(4分)瓶装水厂的建设使所在地()

①就业岗位增加

②吸引大城市人口迁入

③承接品牌授权地区产业转移

④吸引相关企业集聚

⑤城市等级提升.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56分)

12.(36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原因.

(2)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3)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有时.

(4)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成因,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

13.(10分)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图,回答问题.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14.(10分)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读图,回答:

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每空4分,共44分)

读图,回答第1~3题.

1.(4分)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考点】96: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2E:地理关联图;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4:可持续发展.

【分析】以图文材料的形式,考查常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

【解答】解:根据经纬度得知甲地为我国最东端,在夏半年日出最早,但冬半年因为纬度高日出时间较晚,故A选项错误;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是极圈,漠河纬度低于极圈,无极昼极夜,但有白夜现象,注意“极夜”和“白夜”的区别。故B选项错误;我国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直达西南国境线,黑龙江上游位于大兴安岭西侧,靠近内流区,但是属于外流河,故C选项错误;松花江由低纬向高纬流经封冻区,春季有凌汛出现,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考点的理解.

2.(4分)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考点】96: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2E:地理关联图;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4:可持续发展.

【分析】以图文的形式,考查常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

【解答】解:东北平原水系南部向南流、北部向北流,地势中间高南北两侧低,从高度表也能以看出,长春附近地势高于南北两侧,故A选项正确;伏旱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故B选项错误;东北农业国有大农场较多,故C选项错误;东北平原无棉花种植,中国的商品棉基地主要是南疆、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3.(4分)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5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它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表现,一般具有个人的主观决策性.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一般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较近的经济发达地区.

【解答】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为开发北大荒国家有计划地向东北地区迁入大批知识青年;另外,该年代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化发展较快,工业基地建设需要大量人口迁入。所以②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口迁移的方向,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即可选出正确选项,此题比较简单.

玉米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如图示意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四国的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收获生产活动的时段.读图,回答第4题.

4.(4分)甲、乙、丙分别位于()

A.巴西、印度、南非 B.南非、巴西、印度

C.印度、巴西、南非 D.巴西、南非、印度

【考点】62: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在所给的三个国家中印度位于北半球,南非和巴西位于南半球,所以印度的种植时间与中国差不多,根据这一特点可判断答案.

【解答】解:印度位于北半球,南非和巴西位于南半球,所以印度的种植时间与中国差不多,从图中即可找出甲应该是印度,从而不难选出 C 选项。

故选:C。

【点评】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玉米种植的时间和收获的时间南北半球也相反.

如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题.

5.(4分)大气中()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北京市高考地理原题解析版相关内容,欢迎参阅呀,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北京市高考地理原题解析版

一、(每空4分,共44分)

读图,回答第1~3题.

1.(4分)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4分)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4分)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玉米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如图示意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四国的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收获生产活动的时段.读图,回答第4题.

4.(4分)甲、乙、丙分别位于()

A.巴西、印度、南非 B.南非、巴西、印度

C.印度、巴西、南非 D.巴西、南非、印度

如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题.

5.(4分)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如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第6、7题.

6.(4分)图(a)中()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7.(4分)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

读图回答第8~9题.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