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诈骗是一种针对老年人群体的诈骗行为,主要骗局有“投资养老”、“以房养老”、“养老银行”、“投资返利”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全国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方案精选8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全国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方案精选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我国养老服务行业非法集资犯罪总体呈上升趋势,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辨识能力不强、权益保护能力不足的弱点,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等旗号,设置陷阱,坑骗老年人的“养老钱”。
老年朋友如何守住“钱袋子”?专家认为,一方面,老年人自身要提高防范意识;另一方面,要主动与家人、亲友沟通,家人也要多关心老年朋友,加强宣教不要缺席。
遇到涉老诈骗可拨打96110全国预警劝阻专线进行咨询举报。
国家各部委针对养老诈骗开展专项行动
今年4月8日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部署启动后,全国专项办和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
最高人民法院下发通知,部署全国法院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依法严惩养老诈骗犯罪。
法院将把打击锋芒对准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等为名,侵害老年朋友合法权益的各类诈骗违法犯罪。
紧接着,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部署会召开,部署各级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部署各地相关部门摸排老年旅游、艺术品经营等领域涉及养老诈骗问题隐患,严查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等侵害老年朋友权益的违法经营行为。
今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围绕整治涉老“食品”“保健品”等领域涉诈问题隐患,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查处虚假宣传等违规经营行为,集中力量查处并曝光一批典型案件,惩处一批违法企业。
同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全系统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推进(视频)会,聚焦“整治商品住房销售中以养老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等涉诈问题隐患,以及违规在城市街面张贴养老产品宣传广告的行为”两项整治任务,排查发现一批涉养老诈骗的问题线索,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涉诈问题,整治打击相关机构企业。
各省市积极落实宣教、打击、整治“三箭齐发”
今年4月,为期半年的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启动,全国各市都推出了相应的落地政策,坚持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整治规范“三箭齐发”,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守护老年朋友的“钱袋子”,为他们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北京方面,今年4月全市多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部署会召开,将依法严惩一批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分子,延伸治理一批侵害老年朋友合法权益的涉诈乱象问题。
北京市检察院制定下发《北京市检察机关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方案》,组建工作专班,全面梳理全市涉老诈骗案件,并与市公安局、市卫健委老龄办、市民政局完成对接、达成共识。
同期,北京高院也召开相关部署会。
今年5月,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也召开相关部署会,安排部署整治涉老“食品”“保健品”等领域涉诈问题隐患,依法查处虚假宣传等违规经营行为。
北京市民政局则对1285家收住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机构及养老服务场所进行了全面排查。
盘点各省市落地措施可发现,由群众举报提供线索是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的第一步。
例如上海市召开相关部署会,进一步明确畅通举报渠道和举报线索等要求,发动广大群众检举揭发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广东省各地则向社会公布有关举报方式,重点受理处置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名义,对老年朋友进行诈骗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举报;河南方面也对外公布相关养老诈骗线索举报方式,并依法打掉一批养老诈骗犯罪团伙,整治规范一批养老领域经营不规范、存在诈骗苗头隐患的机构、企业,曝光一批涉养老诈骗犯罪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开展宣传教育。
文旅市场一直是养老诈骗高发领域。
以“旅游大省”云南为例,该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为期半年的文化和旅游市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并将重点整治养老、食品、保健品、保险等领域,以老年人为主要目标群体、以市场营销为目的组织的违法旅游活动;严查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对同一旅游团队的老年旅游者提出与其他旅游者不同合同事项等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违法经营行为;经营伪造变造或冒充他人名义的艺术品,向消费者隐瞒艺术品来源或在艺术品说明中隐瞒重要事项,伪造变造艺术品来源证明和艺术品鉴定评估文件等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违规经营行为。
常见养老诈骗方式有五类电信诈骗骗术“更新”需警惕
最近,在网络直播“爆红”的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公安局利津派出所民警刘东岳提醒中老年朋友,常见养老诈骗大致有五种: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保健产品、代办养老保险、冒充熟人诈骗。
建议中老年朋友多关注官方信息,了解当下多发诈骗类型,要克服贪欲的心理,要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
“从自己的手上出钱的时候,不管能不能拿定主意,一定找老伴,或找孩子,或找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通报情况,征求征求意见,商量商量对策,需要报警时要坚决报警。
有病要到正规的医院去看,买药要到正规的药店去买,不要迷信,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及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不要相信有高额回报的各种投资。”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老年朋友对电信诈骗防范意识提高,相关骗术也在悄然改变。
厦门市公安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民警洪恒亮介绍,目前的电信网络诈骗警情中,老年朋友易被骗的骗术为:交友投资、冒充客服和兼职刷信誉。
老年朋友易被交友投资所骗原因在于,首先,他们触网机会多后,生活便利的同时却也被不法分子盯上;其次,随着老年朋友理财需求增多,鉴别力较弱,也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抓住漏洞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甚至打亲情牌,盯上缺少关爱的老年朋友,经营情感获取信任后推荐“稳赚不赔”的理财产品。
当老年朋友转账汇款后,骗子随即消失;而被冒充客服骗术诈骗,是因为老年朋友不熟悉具体理赔、退款操作步骤。
一些老年朋友懂得网购,但对于退款、退货的操作步骤不清楚,遇假客服易按对方要求进行“退款理赔”操作。
“天上不会掉馅饼”,在面对“低投入”“高回报”“稳赚不赔”等诱人投资项目时,老年朋友要坚定信念,不要盲目跟风。
洪恒亮建议,除了老年人自身提高防范意识之外,家人也要多关心关爱老年朋友。
不少老年受害者往往接到诈骗电话或信息后,易被骗子牵着鼻子走,一步一步落入骗子设计好的圈套。
如果家人及时发现异常介入,可能能避免被骗情况发生。
最后,中央政法委已在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开通“养老诈骗”举报通道,群众还可通过公安110接警平台或96110全国预警劝阻专线等多种渠道,反映涉及养老诈骗违法犯罪等相关问题线索。
全国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方案精选2
开展这次专项行动,打击以老年群体为侵害对象的诈骗违法犯罪,就是要强化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向全社会释放匡扶正义、弘扬正气的鲜明向导;就是要切实解决好群众最恨最怨最烦的问题、守护好老百姓的“养老钱”。
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养老诈骗的特殊社会危害性,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部署和省市委要求上来,严厉打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防范化解养老诈骗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切实维护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要突出工作重点,确保各项打击整治要求落实落靠。
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法治思维、突出重点、分类处置、源头治理”六项工作原则,牢牢把握“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整治规范”三个重点环节,紧紧围绕“打击、整治、教育、制度”四个明显成效,持续发力、攻坚克难,深入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务求全胜。
要聚焦整治规范夯实专项行动,着力整治规范以“养老”为名的涉诈问题风险隐患,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铲除养老诈骗滋生土壤。
要狠抓责任落实,不断强化打击整治工作的组织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次专项行动,要按照全市工作方案,对标对表认领任务,迅速研究制定本部门专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建立配套工作台账,分解任务、细化分工、制定措施、明确时限,抓好推动落实。
要强化协调联动,市专项办、各工作组和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整体合力。
全国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方案精选3
一要研究部署到位。
目前我区专项行动稳步推进,各成员单位要提高重视程度,高位推动抓贯彻。
结合本部门实际,认真研究完善打击整治专项工作方案,细化职责分工,强化人财物保障,确保发挥实效。
二要宣传发动到位。
各成员单位要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充分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形式公开行业举报电话,全方位、广覆盖集中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宣传活动。
通过开展“进街道、进社区、进超市、进公园、进广场、进家庭”六进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主动提供违法犯罪线索。
及时对外公布打击治理成果,对养老诈骗行为形成强力震慑,遏制诈骗案件发生。
三要线索摸排到位。
一是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箱,确定举报联系人,发动群众积极举报线索;二是落实网格化摸排机制,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线索摸排;三是认真梳理以往群众举报、投诉线索,加强线索分析研判;四是落实线索报送、检查、移送机制,实行主要领导“签字背书”和“零报告”制度,推动问题线索“清仓见底”。
四要依法打击到位。
坚持依法打击养老诈骗行为,对线索查证属实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
五要全面整治到位。
要落实“一案一分析”机制。
要加强案件分析,源头查找监管漏洞,建立问题清单,实施“一类一整改”,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长效治理。
全国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方案精选4
为贯彻落实xx县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加强涉老食品、保健产品的监管,切实保护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我局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整治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
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县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整治行动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对涉老食品、保健产品经营者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营销宣传、欺诈销售保健产品、违法发布广告等违法行为,督促涉老食品、保健产品经营者履行主体责任,强化企业守法诚信意识。
通过专项整治,着力规范全县涉老食品、保健产品流通秩序,有效遏制针对老年人群体的违法营销涉老食品、保健产品的行为,大力提升老年人对食品和保健产品的安全消费意识,逐步形成群防群控、社会共治的局面。
二、领导机构
为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我局决定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局综合股,负责此次专项工作的上传下达,资料归档等日常工作。
三、工作重点
(一)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广告行为。
强化行政指导,督促广告市场主体依法严格审查食品、保健食品等广告内容。
加强广告监测检查,针对涉及老年人的商品和服务广告开展专项监测检查,有效实施对广告发布活动的动态监管。
加强广告监管执法,重点查处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和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保健食品等广告的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知识产权监管股、综合执法大队,各镇办所)
(二)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行为。
针对坑害老年人的食品、保健产品会销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在宾馆、酒店、商场、居民区、城乡结合部等地,利用“会托”、“医托”、专家讲课、赠送礼品等方式,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虚假宣传涉老食品、保健产品功效、作用等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食品流通股、药械保化股、综合执法大队,各镇办所)
(三)严厉打击食品保健食品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重点查处非法添加及未按注册备案要求组织生产的违法行为。
严厉查处食品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与注册证书或备案凭证不一致,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违法行为。
重点查处保健食品之外其他食品的标签声称具备保健功能,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行为。
(责任单位:食品生产股、食品流通股、药械保化股、综合执法大队,各镇办所)
(四)严厉打击传销和违规直销行为。
加强保健食品服务网点(经销商和专场店)市场监管力度,对存在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违规直销、传销等严重违法行为的经销商专卖店、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依据《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等规定予以处罚。
严厉查处直销企业及其直销员实施违规直销及传销保健食品的行为。
严厉查处直销企业经销商以保健食品为载体从事虚假宣传等行为。
(责任单位:市场竞价股、综合执法大队,各镇办所)
(五)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及时受理转办老年消费者有关食品保健产品的投诉举报。
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做好群众举报投诉受理及消费维权工作,规范受理、处理消费者投诉工作程序和行为,确保消费者投诉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对涉嫌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
(责任单位:“12315”消费者申投诉举报中心、综合执法大队,各镇办所)
四、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2022年5月10日至5月15日)
通过电视、报纸、公众号、网站等媒体,加强对专项行动的宣传力度,引导老年人树立正确消费理念,增强老年人法治意识和识骗防范能力。
向经营者广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引导教育其自觉守法经营,督促整改涉嫌违法行为。
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发动广大群众提供案件线索,最大限度拓展信息来源。
(二)打击整治阶段(5月16日至11月30日)
集中力量依法开展打击整治,对以养老为名的涉诈问题隐患进行整治规范。
要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为开展精准打击,严格依法办案,努力查办一批大要案件,打出专项行动声威。
(三)总结提升阶段(12月1日至12月30日)
总结固化成果、强化建章立制。
各镇办所、各相关科室、县综合执法大队要以本次专项行动为契机,及时总结经验和做法,完善相关机制,提高监管效能。
对专项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进行总结,提炼形成规范涉老食品、保健产品等市场的有效监管模式,进行宣传推广,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周密部署,落实推进。
各单位要将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作为当前重点工作之一,高度重视,强力推进。
各镇办所也要成立专门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指导,跟踪问效。
县局各相关科室要加强对镇(办)所工作的指导,加强系统内的沟通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
县局将组成专项督导组,对各镇所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
(三)克服困难,服务于民。
考虑到向老年人欺诈销售保健产品的违法行为多发生于非工作时间段(早晨8点钟之前以及周六周日居多),各镇(办)所及县局各相关科室要认真肩负起职责,合理安排人员、时间及检查方式,保障此项工作“不含糊、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