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方案可以让事情更加顺利地朝着计划进行,为了保障事情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小编这里整理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方案1

为全面应对可能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并快速高效管控,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结合我乡实际,现就做好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筛查准备工作。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

全乡在疫情暴发时5-7日内完成常居人口核酸检测,局部疫情在24小时内完成疫点全员核酸检测,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传播风险、保障经济社会恢复正常秩序和人民生活健康安全。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我乡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顺利实施,有效衔接各部门开展工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单位:乡纪委监委、乡党政办、乡社会事务办、乡社会治理办、乡财政经济发展办、乡农业农村办、乡便民服务中心、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乡卫生院、乡司法所、派出所、市场监管分局、中小学校、各村委会、驻乡各单位。

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太平关乡卫生院,由张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陈xx同志任联络员,负责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的组织协调。

卫生院:做好核酸采样能力储备,建立核酸采样梯队,必要时协调县卫健委调动域外核酸采样队伍支援,另外对采样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

派出所:负责核酸采样点现场秩序维护和安全保卫工作。

党政办:负责核酸检测公告发布。

中小学学校:负责学校相关人员预约登记和组织实施;配合各村落实采样地点的设置。

财政经济发展办:负责落实物资储备和核酸采样相关工作所需资金的保障。

各部门、单位:负责所辖企事业单位、商户的发动、人员预约登记、现场组织及防控政策宣传。

党政办、村委会:负责选定、协调采样地点;负责村民的发动、人员预约登记和现场组织;同时做好防控政策宣传。

三、应对准备

(一)采样点设置。以行政村为单位全乡共设置13个采样点(共大归属xx村)。采样点划分为等候区、采集区、缓冲区和临时隔离区四个区。采样场所准备急救设备备用,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秩序围栏及遮阳挡风设施。

1、等候区。设置人行通道,同时设置“一米线”,保障等候人员的防护安全。根据天气条件配备保温、降温以及遮阳、遮雨、取暖等设施。

2、采集区。配备帐篷、桌椅、采集用消毒用品、拭子、病毒采集管,并为受检人员准备纸巾、呕吐袋和口罩备用、生物转运箱。

3、缓冲区。配备帐篷,空间应相对密闭,可供采集人员更换个人防护装备,放置与采样规模相匹配的防护用品、采集用消毒用品、拭子和采集管,户外消杀设备。

4、临时隔离区。空间相对独立,用于暂时隔离在采集过程中发现的疑似患者或高危人群。

每个采样场所设施医疗废物收集点,及时收集口罩、防护服等医疗废物,配备呕吐物、呼吸道分泌物收集袋,与医疗废物一同处置。

(二)采样点设置标准。每个采样场所根据常居人口的数量可设置若干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设置2张采样桌(1张用于采样、1张用于样品收集登记)。

(三)工作人员准备。为保障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采样点设置组、采样组、组织发动组、现场秩序维护组、现场登记组、样本收集转运组、环境消杀组等七个工作小组:

1、采样点设置组:由乡政府专人牵头协调县应急管理局落实帐篷、采样试管及防护服等防控物质。负责协调各村委会落实采样点帐篷的搭建,分区点位及路线指引标识标牌、隔离带及桌椅板凳等基础设施准备工作。

2、采样组:由乡卫生院统一配备,全乡共配备采样人员22人,按照属地划分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单位共组建13个采样小组。每个小组安排1名队长,医师、护士或检验人员计2名,每个采样点位2名采样人员为一班,二级防护4小时,两班轮流工作,二级防护。

3、组织发动组:由村委会负责组织志愿者组成,全乡共配备组织发动人员26人,负责指导村民进行现场扫码及个人信息填写工作,帮助无法填写信息的人群扫码录入信息,并在登记前将人员分为10人一组,实行“按组放行”,以免出现混乱。

4、现场秩序维护组:由乡政府和派出所工作人员组成,设置匹配的数量,全乡共配备现场秩序组14人,负责将人员分流引导至不同的采样点,负责引导居民有序排队采样并及时离场,一级防护。

5、现场登记组:由村委会组织人员组成,设置匹配的数量,全乡共配备现场登记人员26人,负责核实村民信息,并对采样管与人员信息进行编号与关联操作,一级防护加强。

6、样本收集转运组:样本收集和转运由卫生院专人负责,每两小时对各采样场所集中收集样品一次,负责对采样管进行第三层包装做好标记,确保准确完整,及时将采集的样本与核酸检测机构进行交接,做好交接登记。乡政府统一安排一辆专车一名司机,用于配合乡卫生院样品转运人员进行样品转运,二级防护。

7、环境消杀组:由村委会组织人员组成,每个采样场所2人,全乡共配备环境消杀人员26人,负责采样场所的终末消毒,二级防护。

四、开展筛查

(一)启动响应。根据疫情暴发情况及县应急指挥部指示,启动全乡全员核酸检测应急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二)迅速应对。政府相关部门(单位)及村委会根据应急响应,启动工作预案,做好舆情监测,宣传发动、安全保障、派出人员、物资调配等。

(三)个人防护。各采样工作人员应严格落实感控要求和相关工作流程,切实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正确佩戴N95及以上防护口罩,戴上目镜或防护面屏、工作衣裤、防护服或隔离衣、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防水靴套,在每采集完一个人后就及时进行严格手消毒或更换手套。

(四)开展采样。各行政村摸清人口底数,安排人员维持现场秩序,工作人员在标本采集前收集并登记受检者相关信息详见附件2。

(五)标本转运。各采样点标本采取完成后,按照时间要求进行标本转运。对于疑似样本做到及时转运。

(六)采样结束。采样点在每次采样结束后,对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传染性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处置,对采样现场进行环境消杀。对环境温度过高,采样点应按要求配备冷藏设备,保障标本质量,提高标本检测准确率。

(七)结果反馈。乡卫生院安排专人与县核酸检测医疗机构对接,及时掌握检测结果信息。按照发热、疑似患者4-6小时出结果,一般受检人群24小时出结果的要求,及时将检测结果反馈到县卫健委医政股、疾控股及乡政府。对于检测结果阳性者及时报告,立即按规定转运至定点医院,完善相关检查,进行网络直报,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等,在信息报送过程中,要采取措施保证数据安全,做好隐私保护。

五、工作要求

(一)细化工作内容。各相关部门(单位)要认真按照核酸检测方案工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和各自工作职责,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工作任务,明确专人负责,切实做好全员核酸检测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做好前期准备。为做好全员核酸检测的前期准备工作,各行政村要认真做好本辖区内常住人口梳理,摸清人口底数,建立核酸检测人员信息工作台账,乡政府统筹安排,合理计划采样物资批次,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三)做好工作衔接。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加强沟通协作,要建立定期协调机制,互通信息和工作动态,做好上下贯通、左右衔接、执行有力的共同协作机制。

(四)落实经费保障。全员核酸检测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方案2

为切实做好今年秋冬季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有效落实,充分发挥核酸检测的疫情监测作用,按照一旦发现聚集性疫情,在1-3天内完成辖区内所有居民全员筛查的标准做准备。特制定XX街道全员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工作应急预案

一、时间周期

根据温XXX市防控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员核酸检测组织管理和能力建设等有关工作的通知》(温防办〔20XX〕49号)的要求,确保在6-8小时内基本完成区域全员核酸采样,如任务量大,24小时内基本完成检测。在此基础上,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实施管控区域外,村居、学校等单位单独开展的,1000人以下(含1000人)的2小时内完成,1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6小时内完成。1万人以上(含1万人)的,按照24小时完成检测执行。

二、对象确定

1、各社区提前做好筛查对象的摸底工作,并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人员统计表》(附件1)和《全员核酸检测对象采样分配计划表》(附件2),要求在10月8日前完成全员名单档案建立。全员核酸筛查指令下达后6小时内,各社区要将上述两表报至街道防控办。全员核酸检测正式启动前2小时,附件2要发放到各采样点领队处,以便做好筛查对象的查漏补缺。

2、各社区根据筛查对象的社区住所或工作地分布,按照就近原则帮忙提前确定采样点,采样点要提前按规范布局,配备采样所需的电源、照明、防雨降温等基本设施。全员核酸筛查指令下达后12小时内,街道要立即封锁采样点,张贴公告、做好场地布置。采样点地址清单和开放时间要在筛查启动前6小时报街道防控办。

3、各社在筛查启动4小时前,把所有筛查对象划分到不同采样点和不同采样时间段(建议每2小时一个区间),并通知每个对象的具体筛查地点和筛查时间,携带身份证、手机、佩戴口罩、提前扫码等注意事项,按时参与筛查。

三、前期准备

(一)场地布置

1、空间布局要求:一般应选址在空旷、通风良好的大型广场、体育场或学校操场等地,亦可选择便于出入、通风良好的大型室内场馆。

每个采样点根据场地大小和筛查对象数量,确定若干个采样组。每个采样组即形成一条“流水线”,“流水线”上应包括“人员核对区”“信息登记区”“核酸采样区”“采样点出口(出口可以合并为一)”等几个功能区块,区块之间间隔至少在10米以上,形成为一长条等候通道,便于间隔排队。每条采样“流水线”必须独立设置,用隔离护栏隔开,避免各“流水线”上人员互串。

每个采样点设一个“总入口”,负责测温亮码、按序进场。场地内要另外设置“物资储备区(防护、采样等物资)”“防护穿脱房(穿脱各1间)”“医务人员临时休息区”“标本待转区”、“应急留观区(可设置在场外)”“医废暂存区”各1处。上述所有功能区块均要放置醒目的标牌和路径指引牌并做好隔断。如室外场所,则采样点入口要设置在上风向;应急留观区、医废暂存区、采样点出口设置在下风向。

2、设施设备要求:室内采样点要配备分体式空调等降温设施。室外露天采样点除“出口”外的其他各功能区块均要搭建3m乘3m的临时帐篷,确保特殊天气能正常开展。防护穿脱房(穿脱各1间)应当相对密闭,可供医护人员更换防护装备。“人员核对区”“信息登记区”“核酸采样区”三个区块必须配备1。5米左右桌子1张、椅子1-2张。三区前方等候通道的地面上粘贴一米线10条。“防护穿脱房(穿脱各1间)”“医务人员临时休息区”“应急留观区”分别要配置椅子2张。

3、医废要求:“核酸采样处”至少配备2个小型医废垃圾桶(场地允许可配置大型医废垃圾桶1个,以便于操作),在存放到三分之二时应立即包扎转运到医废暂存区存放。“防护穿脱房”配置1-2个大型医废垃圾桶。医疗废弃物经规范收集后,由区防控办综合协调组协调区生态环境部门安排有资质的医疗废物第三方企业组织力量专门处置。

4、消杀要求:室外采样点在上午、中午和晚间休息时外环境各消杀一次。室内采样点每4小时房间封闭消杀一次。

(二)人员配备

1、采样人员:每条采样“流水线”上安排3名采样人员,其中“信息登记区”1名,负责信息录入和发放采样;“核酸采样区”2名,1人负责采样,1人负责辅助封管打包。按照12-16小时内完成全员采样的要求估算,5000名对象的采样点,至少需要3条采样流水线(即3组采样组),共12名采样人员,其中信息登记员3人,采样员9人(6人操作,3人轮替休息)。设采样总组长1人(可由上述人员兼任)。1000人以下村居或机构单独开展采样的,原则上2小时内完成,则分3个采样组,需9名采样人员,无需轮替。人数有增加的,类推时长或增加采样组数量。

2、工作人员:每条采样“流水线”上安排3名工作人员,其中“人员核对区”2名,分别负责辖区检测对象的信息核对和数据统计;“信息登记区”1名,负责协助信息录入工作,必要时与登记员轮替。如按3条采样“流水线”计,共9人。另外,每个采样点上还要管理人员5人,其中领队干部1名(可兼任联络员),负责综合管理、协调、对接上级防控办等;物资调配员1名,负责物资领取、管理与发放;后勤人员2名,负责场地布置、设施设备管理、标本转运协助、餐饮休息等保障;信息技术员1名,负责现场信息化设备正常运行、网络稳定和信息突发状况的解决(同一名技术员同时负责的采样点不能超过2个)。因此,按照5000人采样点3条流水线的标准,共需要工作人员14名。

3、安保人员(志愿者):采样点的“总入口处”配备安保(或志愿者)3名,负责测温亮码、维持秩序、10人一组进场、发放口罩、提醒携带身份证和预登记。每条采样“流水线”上至少配备2名安保(或志愿者),负责采样内场间隔等候秩序、防止流水线上人员互串、“采样点出口处”1名,负责劝导快速离场。按照5000人采样点3条采样“流水线”的标准,每个采样点共需配安保或志愿者10名。

4、警务人员:辖区派出所针对每个采样点安排至少2名警务人员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和安全保障。重点负责采样点总入口和采样现场总秩序。

5、应急医疗人员:每个采样点配备应急医护人员1名,应急医疗转运车1辆,驾驶员1名。负责发现红码或发热等症状的特殊人员的处置与转运。

上述五类人员在筛查启动前2小时,要全部到岗到位,配齐相应防护物品。医院预计2000人以上,安排4组(因为准备2-3小时采完,每组4个人,信息登记每组一人街道信息登记员(志愿者懂信息每组一人)核酸登记采样人员人每组3人轮换,负责1人、转运1人、医疗救护1人、物资储放区管理1人,总共20人。

(三)物资准备

1、采样点设施:需要提前准备。按每个采样点1条“流水线”计算:帐篷3顶、桌椅2张、隔离护栏12座、1米线地贴、指示牌、照明光源、插座板2个、网络设施(宽带接入或5G路由器)、空调、其他降温防寒设施等。10条线需要帐篷35顶、桌椅20张、隔离护栏120座、网络设施(宽带接入或5G路由器)3个、小喇叭10个、1米线地贴300条、指示牌10个、长线多口电源插座板20等。由街道办公室后勤组负责采购提前准备,筛查启动前6小时部署完成。

2、采样设备:每条采样“流水线”上至少配1台非接触式测温仪、1台笔记本电脑、1个长线多口电源插板,电脑需配win7以上系统,笔记本电脑由街道办公室后勤组准备,按3条流水线计算需要3台。每个“信息登记区”需配1台身份证读卡器、1台扫码设备,由辖区医院信息技术组提供。

3、防护物资:每个5000名筛查对象的采样点备500ml速干手消毒剂1箱(24瓶)、2000个医用外科口罩(提供未戴口罩对象使用)。采样人员和工作人员所需的防护服、一次性隔离衣、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眼镜(防护面屏)、一次性医用帽子、乳胶手套、防护鞋套等,对照《浙江省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个人防护及消毒指引》(附件9)进行分类统计,街道在启动前6小时报将数量报区防控办物资组,筛查前3小时各采样点领队派员领取。在采样过程中,各采样点物资管理员要做好物资数量评估,当剩余物资仅剩30%时,要做出缺口预判,仍需补给的,应立即将缺口数量上报区防控办物资组,由物资调配机动队派送。

4、检测物资:原则上全员核酸检测采取1:10混合采样检测。所有核酸检测采样管、咽拭子、压舌板、采样条码(1比2)由区防控办物资组提供,街道根据各采样点检测对象120%的数量统计,在启动前6小时上报区防控办物资组,筛查前3小时各采样点领队派员领取。在采样过程中的检测物资的补给评估,参考防护物资,一并测算和上报。

每条采样“流水线”上至少配置2个冷链转运箱,由各采样单位提供。每个冷链箱中放置冰块包(维持4小时以上低温),由街道办公室负责。区防控办物资组调拨同等数量冷链转运箱,随标本转运车辆进行实时替换,替换时由各采样点负责做好冰块更换。上述检测物资在筛查启动2小时前要配置到位。

5、消杀物资:采样点医废垃圾桶和医废垃圾袋由各采样单位提供,筛查启动前2小时要配备到位。每日环境消杀由第三方消杀公司派员开展,消杀标准对照《浙江省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个人防护及消毒指引》,由街道防控办消杀组负责部署。

6、转运车辆:每个采样点要配备2辆标本收集转运车和2名驾驶员,仅负责将标本从采样点送至镇街“标本汇集点”,由辖区医院准备。医疗应急转运车和驾驶员,负责发热、红码人员的转移,由采样医疗单位准备,每辆医疗车最多负责采样点不超过3个。原则上不使用院前急救车辆。车辆和驾驶员名单要在筛查启动前12小时报区防控办标本转运组,纳入区级统一调度,缺口部分由全区调剂。标本送检车辆和驾驶员由区防控办标本转运组统一安排,负责将标本从镇街“标本汇集点”送至各实验室。所有车辆和驾驶员确定后在启动前2小时到达指定地点。

四、采样流程

1、明确采样区域、采样时间,街道提前6小时发布全员核酸采样的公告,并张贴在各采样点。

2、街道驻居干部、社区干部、网格员、居委会工作人员等开展检测人员通知动员工作(随带本人身份证,外籍人员随带护照,提前扫码登记信息),明确分批前往采样点,避免同时段大量人员聚集。

3、所有采样、后勤、安保等相关工作人员要在正式采样启动前2小时到达现场,分别对场地、设备、物资等进行校准,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信息录入设备正常运行。

4、各采样点领队确认场地布置、设备调试、物资清点等无误后,发布启动采样命令。入口处打开,筛查正式开始。

5、工作人员(志愿者)引导对象人员排队,分10人一组至“测温亮码区”,核对本辖区人员信息(对照附件2《全员核酸检测对象采样分配计划表》),非本采样点覆盖人员要做好登记,每4小时由街道汇总后(附件1)报区防控办数据报送组。(建议等待人员,由工作人员引导提前手机扫码登记信息,可提高登记效率。扫码单要提前打印50份以上。)

6、测温亮码和人员核对后,依次进入“信息登记区”凭手机扫码(未扫码的凭身份证登记),领取采样管(只需10人一组中的首位进场人员取管),贴码录入,其他人员在等候区等候。

7、对象登记完毕后,依次前往“核酸采样区”进行核酸采样,人员排队等待时保持一米线距离。采样完成后,自行从出口处离开。

8、上一组最后一人进入采样区域后,下一组10人依次进入“信息登记区”。由此类推。

9、采样箱达500人份后,由采样人员封箱检查,送至“标本暂存区”,待标本收集车到达后,由后勤人员协助,统一搬上车,离开采样点。

10、各采样点标本由收集车转至街道统一转运区,由送检车辆送至各实验室。

11、所有人员采样完毕,各采样点领队确认人数后。采样人员和工作人员脱相应防护装备,医废集中清理至“医废暂存区”,由辖区环保所联系有资质专业公司处置。

12、人员全部退场后,现场进行消杀。待消杀结束后,进行设备清理。

13、街道汇总各采样点采样数据后,及时组织排查遗漏人员。

14、如遇到红码或者体温高于37。3度人员,由应急人员带离至应急留观区,通知应急转运车,带离至就近发热门诊或隔离点就医。

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方案3

根据市防控办关于印发《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方案的通知》(xx疫控指办发〔20xx〕xx号)和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印发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xx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总要求,我县一旦发生疫情,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在精准快速的流调排查、社区管控基础上,科学研判疫情传播风险,划定区域核酸检测范围,加强组织管理,优化采、送、检、报流程,提升核酸检测质量和效率,在24小时内完成划定范围的区域核酸检测任务。必要时,申请全市支援。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属地负责。全县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工作由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统筹指导。各镇(街)党委、政府对辖区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负总责,强化统筹协调、区域联动、部门联动,扁平化管理,科学调配当地核酸检测资源,合理划片、科学布点、摸清底数、备足物资、配齐人员,充分运用网格化管理模式,贯通镇(街)、村(社区)和网格各级,确保按照标准要求完成检测任务。

(二)分级分类、重点管控。按照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一般接触者;涉疫地人员、14天内到过涉疫地

人员;高风险地区人员、中风险地区人员;重点人群、低风险地区人员等圈层,由内到外,全面开展核酸检测。根据疫情传播趋势,以风险为导向,第一时间科学划定风险地区并动态调整,精准确定核酸检测重点人群。

(三)梯次推进、精准施策。根据流调溯源、密接人员推送等情况,研判疫情传播趋势,第一时间科学划定风险地区和区域核酸检测范围并动态调整。原则上,疫情发生后的前3日,每日开展1轮区域核酸检测,摸清社会面潜在风险;之后根据流调溯源情况、封控范围、核酸筛查结果等综合研判,确定后续的筛查范围和频次。若社会面风险未得到控制、风险点位不清,则继续每日开展1轮区域核酸检测。当社会面风险得到控制、风险点位基本摸清时,可根据病例分布情况,针对有关街道、社区、小区划分重点区域,对重点区域每日一检,非重点区域可视情况隔日一检或3日一检,并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具检测结果。逐步缩小核酸筛查范围,提高筛查精度,科学精准筛查。县防控办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结合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有关要求,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增加抗原检测作为区域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制定并细化实施方案后组织实施。

(四)统筹调配,分级支援。疫情发生后,按照“先属地、后支援”的原则,立即统筹动员本县核酸检测力量开展核酸检测筛查,必要时向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书面申请支援,同时启动第三方检测机构。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将依据核酸检测能力缺

口,统筹调度全市核酸检测力量,开展市内互。支援队员交通和食宿费用由受援地负责,支援任务结束后,按疫情防控要求在受援地完成隔离后由受援地安排车辆点对点送回。

三、组织管理

为科学、高效完成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任务,成立县级核酸检测工作组。组长由县政府副县长、县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郑莉担任,成员由县委宣传部、县卫健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住建局、共青团xx县委员会、县农业农村局、xx供电局等部门相关领导组成(详见附件),多方联动,建立扁平化工作机制,出现疫情时紧急启用,统筹协调区域核酸检测工作。工作组下设8个工作专班。

(一)综合管理专班。由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核酸检测专班负责,主要负责撰写区域核酸检测工作方案、核酸检测分析报告,以及核酸检测工作组内各工作专班的综合协调保障工作。

(二)数据信息专班。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核酸检测专班牵头负责,县公安局、县民政局、中国电信xx分公司、县卫生健康信息中心、xx县核酸检测信息系统管理员配合。主要负责统一归口管理区域核酸检测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建立清晰的信息流转流程,专人收集、专人统计、专人上报。建立起数据信息专班和检测机构之间的联系监督机制,实时掌握每一家机构检测进度,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督促检测结果及时上传等。负责核酸

检测信息系统的运行、监测,及时处理信息系统故障,保障系统安全运行,避免出现宕机或系统崩溃等问题;做好核酸检测期间的通信保障工作。负责根据核酸检测工作方案制定采检匹配计划,加强采检匹配的动态指挥和调整。需精确掌握全县可用于调动的核酸检测能力和各镇(街)、社区、小区的人口底数,在区域核酸检测过程中,实时掌握采、送、检进度,避免检测机构忙闲不均或样本积压。

(三)样本转运专班。由县交通局牵头负责,公安局配合,人员由交通运输部门和公安部门组成。各镇(街)样本转运专班由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公安部门配合,镇(街)具体负责落实,人员由采样点镇(街)负责样本转运的人员、转运车辆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转运人员必须经疾控部门生物安全防护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主要负责科学测算运力需求,合理部署转运力量,与数据信息专班密切配合,动态调整样本转运方案,保证各检测机构以最快速度进入饱和工作状态。运力的安排部署要根据核酸采样点的数量、距离、转运车运载量、转运所需时间等进行优化。

(四)阳性结果处置专班。由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疫情管控组牵头负责,公安、疾控、相关医疗机构和应急采样小分队组成。主要负责统筹管理涉疫区域所有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的处置工作(包括单采阳性和混采阳性),迅速协调完成信息流转、混采阳性的单采复核、单采阳性人员的转运工作。

(五)物资保障专班。由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后勤保障组负责。主要负责区域核酸检测工作所需的各类物资估算、储备和供应保障,包括检测物资、防护物资、转运物资、消杀物资和必要的生活物资等,并建立有效的调用机制,就近就便管理。其中,采样所需的耗材根据人口进行属地储备,统一调度。

(六)核酸采样质量控制专班。由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督查组负责,负责区域核酸采样的质量控制,对采样人员操作、个人防护以及采样点交叉感染防控进行监督督导。

(七)核酸检测质量控制专班。由卫生健康局牵头负责,临床检验质控中心专家组成。负责区域核酸检测的质量控制,成立督导组,对实验室检测质控以及实验室内的交叉感染防控进行监督督导。通过加强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减少假阴性或假阳性,杜绝出具虚假核酸检测报告的现象。

(八)医废处置专班。由县生态环境局牵头负责,县卫生健康综合执法支队配合,主要负责核酸检测各环节产生的医疗废物收集、暂存、转运、处置等管理,根据医疗废物产生量的增减变化,及时调整清运频次,对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

各专班牵头负责单位应于文件印发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专班成立文件报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核酸检测专班(联系人:xxx,联系电话:xxxxxxx)。各镇(街)、村(社区)要成立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组,制定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方案,组建相应工作专班,由镇(街)党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组长,落实采样准备、组织动员、物资调配、

信息登记、人员摸底排查、样本转运、医废处理、秩序维护、志愿服务等职责任务,明确人员配备,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

四、工作内容

(一)摸清人口底数。各镇(街)要落实“四方责任”,建立工作台账,通过网格化管理、拉网式排查,摸清辖区内实际管理人口底数。

(二)测算采样检测能力。各镇街不区分人口规模,按照24小时内完成区域核酸检测的目标匹配采样和检测力量。其中,原则上,全部采样任务应当在6小时内完成;确有困难的,可在12小时内完成。按照每个采样台(2个采样人员)每小时采集120人的标准测算采样人员数量,测算公式为:核酸采样人员数(单位:人)=人口数÷360;采用10合1混采检测技术的,检测能力测算公式为:核酸检测力量(单位:管/日)=人口数÷10x2;采用20合1混采检测技术的,检测能力测算公式为:核酸检测力量(单位:管/日)=人口数除以÷20x2。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