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校节水节电节能方案通用6篇,希望大家喜欢。
学校节水节电节能方案1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加快我校“两型”校园建设步伐,根据《学校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实施意见》,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1组织领导
1.1加强节电节水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充分发挥南华大学“两型”校园建设组织机构和专家顾问机构的作用。
1.2完善三级节能管理组织体系,建立校属各单位节水责任人和联系人制度,明确由各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的节水节电工作,贯彻落实节水节电各项措施。
1.3加强节水节电宣传教育,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节约意识,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学校的良好氛围,在全校形成全员节约、全程节约、全面节约的良好风气。
2制度建设
2.1积极探索水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建立有利于水电节约的制约和激励机制,把节约型学校建设作为我校的发展战略列入“十三·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战略措施。
2.2加强项目审计、运行监管、节约采购、需求管理、考核评比各项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2.3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制度,使“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加强对能源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3基础设施
3.1加强水电基础设施改造,提高水电保障水平。
3.2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产品,分步实施绿色照明和智能控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教学、科研、办公场所和生活小区要尽量使用LED灯和节能灯等高效照明产品。
逐步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的使用,加强供水管网的检查与维护,减少管网漏失。
3.3全校师生员工自觉爱护水电基础设施和用具,发现问题及时报修。
4日常管理
4.1公共区各楼栋安装总水表和总电表,及时掌握用水用电异常情况。
逐步实行校属各单位安装总水表和总电表,以准确掌握各部门水电消耗数据和费用支出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和办法。
4.2各办公室、实验室和教室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尽量不使用灯光照明或者只开启室内部分照明灯。
并自觉养成随手关灯、关水笼头的习惯。
办公室和教室的能耗设备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必须关闭电源。
办公楼、实验楼、教学楼和学生宿舍走廊,白天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不开启照明灯。
4.3会议室和教室内的用电设备原则上提前十五分钟开启,并且在使用完成之后及时关闭。
各办公室、实验室的办公设备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必须及时关闭。
4.4办公室、实验室确需开启空间时,也应该将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夏季设定不低于27℃,冬季设定不高于18℃。
4.5自觉养成健康、节约的生活方式,有电梯的楼栋三楼以下步行上下楼,不乘用电梯。
4.6食堂工作人员尤其要养成良好的节约意识,非开餐时间大厅不要开启照明灯;电蒸饭柜等高耗电设备要根据需要而开启;洗菜时要注意随手关闭不使用的水笼头,避免长流水现象的存在。
4.7加强水电精细化管理,公共区域逐步推行定额管理;同时加大水电巡查力度,确保水电安全正常运行,并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长明灯现象的存在。
4.8随着季节的变化,科学合理地设定路灯和广场灯的开关时间。
4.9寒暑假期间学生实行集中学习和集中住宿的模式,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关闭水电总闸。
4.10开展水平衡测试,准确掌握全校的用水情况和管网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用水方案;同时,健全区域总表、楼栋总表、用户分表三级表计系统,为今后公共区域用水定额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11充分发挥节能监管平台的作用,逐步进行对公共区的室内空调进行远程控制;对水电使用情况进行适时监控,使学校的水电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4.12充分发挥学生服务队和离退休志愿者的作用,形成全校性的水电监督网络系统。
针对师生员工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及时整改到位。
4.13节约使用自来水资源,尝试雨水收集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绿化和卫生用水尽量少使用市政自来水。
4.14加强对经营户、临时工用水用电的收费力度,尽量避免漏收和少收;同时,加大对全校范围内偷水偷电现象的查处力度,减少学校的水电费损失。
学校节水节电节能方案2
一、活动背景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文明的摇篮,是宝贵而有限的资源。
水生态文明是指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
学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对学生开展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既是有利于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普及性和时效性,又有利于通过学生爱护水资源行为和意识的形成,辐射家庭和全社会,从而带动整个社会人水和谐发展。
二、活动目的
通过宣传,让学生了解到水的重要性,树立水生态文明的观念和意识;掌握更多关于水生态文明的知识和水资源的各种现状;使同学们逐渐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好习惯,形成良好校园风气,并通过同学们的宣传和倡导,推动家庭以至整个社会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活动主题
关注水生态文明
四、活动时间
2013年11月22日——2013年11月27日
五、活动形式
通过举办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手抄报、主题班会、征文、演讲等活动方式等形式,向广大学生及家长宣传普及节水知识。
1.进行国旗下讲话。
借助升国旗这个契机,开展国旗下讲话,围绕水生态文明这个主题,普及水生态文明相关知识,倡导全校师生共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爱护我们的家园。
2.抓好校园文化阵地,营造节水、爱水宣传氛围,充分利用黑板宣传板,节水警示牌等多种形式,营造节水宣传的良好氛围。
3.办一期有关“水生态文明”的手抄报。
通过活动强化学生对水生态文明城市知识的了解与贯彻。
4.召开主题班队会。
各班级对学生进行水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
开展“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我为节水出点子”、“保护水资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专题讨论会等形式,大力弘扬人水和谐发展的校园风尚。
5.举办一次征文活动,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身边一些与水有关的现象,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反思,让学生从中体会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活动中来。
6.开展“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宣传形式,向学生发放水生态文明宣传致家长的一封信,号召小学生监督父母等家庭成员关注水生态文明,宣传和带动广大学生家长支持、关心、参与我校活动开展。
学校节水节电节能方案3
一、活动背景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特殊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膨胀和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因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激增和水体污染而造成的水资源危机,因此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加强同学们对水资源的认识,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班全体同学决定开展“节约用水,我们在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
让同学们在调查、讨论的过程中知道生活中水的污染、水浪费是多么严重,水资源是多么的匮乏,明白珍惜身边的每一滴水的重要性。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调查,了解家庭用水和学校用水的情况,掌握水费的计算方法。
2、通过搜集资料、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调查能力、处理信息能力。
3、了解水在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了解地球上水资源情况,增强节约用水的自觉性,培养同学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并能劝说别人节约用水。
初步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
4、教育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宣传节约用水,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研究设计节水方案,激发学生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5、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活动地点、对象、形式
1、地点:学校校园、家庭、周边社区
2、对象:德顺小学四年级学生
3、形式:第一阶段:引导学生对水的利用作交流讨论,以激起探究的兴趣。
第二阶段:学生自主结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对家庭用水作调查,作好记录。
第三阶段:课堂交流,问题探讨,成果展示,拓展研究。
四、活动方法:
采访询问、上网、社会调查、社会实践
五、成果形式:
节水的宣传画、板报。
六、活动过程
(一)动员、准备阶段
1、老师讲清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水资源的受污染情况。
2、收集报刊、杂志或互联网上有关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的相关资料。
3、观看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
时间安排:四月份
(二)实施、交流阶段
一:收集调查
活动流程:
1、调查、上网查询资料,了解有关水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水资源危机的情况。
2、设计了两份调查表,一份是“关于家乡水污染的调查。
”另一份是“家庭用水情况调查。
”调查表如下:
关于家乡水污染的调查
家庭中用水情况调查
时间安排:五月份
二、设计方案
活动流程:
1、通过调查、上网查询资料等途径,了解有关节约用水的方案。
2、从自己身边生活事做起,研究设计节水方案。
时间安排:六月份
三、宣传行动
活动流程:
1、首先要求每位学生做好宣传工作,向家人、邻居、亲戚宣传保护水资源和
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让人们了解节水的方法和措施;
2、设计一条自己喜欢的节水用水的宣传标语,呼吁人们节约用水,拒绝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时间安排:六月份
(三)总结、拓展阶段
活动流程:
1、围绕主题,出一次黑板报、人人动手编写一份《爱护水资源》的手抄报、节水的宣传画,以各种形式展示我们的调查研究成果。
2、评选“节约用水”小标兵。
3、制定倡议书,号召全校同学一起节约用水,珍惜宝贵的水资源。
4、写好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
时间安排:七月份
《节约用水》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动手实践等多种途径对水资源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获取大量有关水资源信息,引起对世界水危机这一事实的重视,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断进行合作交流,而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
代人应具备的素质,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课的有效组织形式,不仅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发展和发挥学生的特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合作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共同的成果。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学到了很多在书本、校园中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学会了怎样同陌生人说话,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学会了调查、汇报、交流的能力,提高了观察、分析的能力,并能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节约用水.》综合实践活动反思
(一)综合实践课的实质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
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主体,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因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鼓励学生努力探究自己的目标,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角色,不断的超越自我。
只关注学生,而不关注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不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就可能走向肤浅。
(二)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动手实践等多种途径对水资源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获取大量有关水资源信息,引起对世界水危机这一事实的重视,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断进行合作交流,而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课的有效组织形式,不仅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发展和发挥学生的特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合作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共同的成果。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学到了很多在书本、校园中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学会了怎样同陌生人说话,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学会了调查、汇报、交流的能力,
提高了观察、分析的能力,并能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三)评价旨在促进发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不同于学科课程,它的评价有其特殊性,在评价时教师必须有很好的评价意识:1、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包括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实践的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
2、评价手段的多样性。
在活动中要把最终的评价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体地位。
3评价结果的激励性。
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视差异,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张扬,注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纵向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在纵向评价过程反映出来的进步。
并且,老师有意识地放大实践中的体验,淡
化最终结果,通过评价帮助学生体会收获的广泛性,增强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应该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我们既是教师也是学生,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同时也在学习如何作一名实践研究者。
相信努力后,我们能和学生共同成长,获得一份宝贵的经验。
节水方法
1、洗衣:用洗衣机洗少量衣服时,水位不要太高;
2、洗澡:不要将喷头的水自始至终开着,尽可能先从头到脚淋湿一下,全身涂肥皂搓洗,最
后一次冲洗干净;
3、厕所节水:如果厕所水箱过大,可以在水箱里放一块砖头或一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以减
少每一次的冲水量;
4、一水多用。
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养鱼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
碗筷;
5、收集废水:家中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收集洗衣、洗菜后的家庭废水冲厕所;
7、空调滴水:使用空调时,一晚上滴下的水能接一桶,完全可以变废为宝;
8、生活习惯:刷牙、取洗手液、抹肥皂时要及时关掉水龙头;不要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
细废物;洗土豆、萝卜等应先削皮后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