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核酸检测阳性应急预案方案精选,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第一步
责任人员:学校书记、校长
工作任务:
①收到疾控部门通知后,学校书记或校长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发出指令,要求所有师生保持原地不动,落实戴口罩、勤通风等防护措施。
②学校书记或校长第一时间联系村(社区)第一书记、定点医院书记,并向教育局书记报告情况。
③学校全面封闭管理,确保师生一个不进、一个不出。
④学校书记或校长通知校医(或驻校医务人员)、采样专班人员着二级防护,2分钟内赶到核酸阳性人员所在班级,组织师生全覆盖开展体温复测。
2.第二步
责任人员:校医
工作任务:
①校医或驻校医务人员对核酸阳性人员进行二级防护,按规定路线,送至学校留观室。
②留观同时开展流行病学初步调查。
3.第三步
责任单位:疾控中心
工作任务:
①组织专业检测人员,对核酸阳性人员进行核酸复检,重点采集鼻咽拭子,衣物表面、手部表面样本。
②组织对全校师生进行核酸检测,对检测阳性人员所在班级师生、密接师生进行核酸和抗体检测。
③跟进核酸阳性人员复检结果,并第一时间向学校书记通报情况。
④组织专业流调人员,对核酸阳性人员、密接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p 感染来,阻断传播途径。
4.第四步
责任单位:定点医院
工作任务:
①用负压救护车将核酸阳性人员运送至定点医院就诊。
②用负压救护车将密接师生转运至校外集中隔离点隔离。
5.第五步
责任人员:学校消杀专班人员
工作任务:
①对全校所有教室、留观室、食堂、宿舍、走廊、楼道、卫生间等重点区域,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水龙头、电器开关等重点部位,开展规范消杀,做到全覆盖无死角。
②定时持续开展全面消杀工作。
6.第六步
责任人员:学校采样专班人员
工作任务:消杀结束后30分钟,对学校班级、宿舍、食堂、卫生间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环境采样。4小时内将样本用冷链箱转运到辖区定点检测机构。
7.第七步
责任单位:辖区定点检测机构
核酸检测阳性应急预案方案2
医院检验科在核酸检测中发现初检阳性标本,应立即上报科室主任,再由科室向医务部、感控科报告。
医院第一时间向疾控部门报告,同步开展复核及其他工作。
感控科同步启动流调,掌握患者来源、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等病例资料。
若标本复核阳性,感控科第一时间报告医务部及医院领导(书记、院长、主管院领导),由医院上报属地疾控部门,启动院内应急预案。
一、组织工作
预案启动后,由医院书记担任总指挥,院长总统筹,其他院领导及各行政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及预案分工开展各项工作。
二、流调工作
应急预案启动后,第一时间由感控科在疾控部门指导下进行流调,形成初步行程路线图。
信息部协助提供患者就诊信息,并完成同时段就诊患者信息排查工作;后勤保障部协助提供录像监控资料;科室协助提供相关就诊信息。
根据流调结果,明确院内高风险区域、重点区域及低风险区域,确定密接、次密接、一般接触者名单(重点区域人员及一般人员)。
三、处置工作
(一)区域封控工作。
由后勤保障部负责,在感控科指导下,按照疾控部门及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要求执行区域封控。
(二)环境采样及消杀工作。
感控科牵头,护理部协助完成指定区域环境采样,后勤保障部会同疾控部门完成环境、物表、空气消毒。
(三)工作人员处置工作
1、密接、次密接人员:
由院办联系医院属地街道(社区)、公安部门等,确定隔离酒店。
由医务部牵头收集人员信息及居住地点,分别安排隔离地点。
感控科协助与属地疾控部门联系,完成采样(人员和环境均进行双采双送)、转运、隔离等工作。
2、一般接触人员
重点区域人员:由院办联系医院属地街道(社区)、公安等部门,确定闭环管理酒店。
由护理部牵头收集人员信息及居住地点,分别安排转运通勤、闭环管理、采样等工作。
3、一般人员:
由人力资源部牵头负责宣传、培训相关居家要求,实行医院、家庭两点一线正常上下班,并加强徤康监测。
以上工作均要求在感控科指导下提前做好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按疾控部门要求完成。
(四)人员排查工作。
由护理部牵头,按照疾控部门要求,对所有在院人员(包括医务人员、行政后勤人员、规培实习进修人员、研究生、物业人员、基建人员、临聘人员等)及病陪人进行全面核酸排查(感控科、医务部、科教部、基建工程部、后勤保障部、人力资源部协同)。
(五)标本运送工作。
由医务部牵头,护理部负责派人,后勤保障部负责派车,感控科负责联系疾控部门,完成标本运送工作。
(六)诊疗处置工作
1、初检阳性患者管理
①若阳性患者已完成就诊且离开医院,疾控中心立即通知该患者请其佩戴好口罩自我隔离,等待疾控部门上门采样。
②若阳性患者仍在院区内应立刻由专人做好个人防护,按规定转运路线将其转至发热门诊隔离病区进行单间隔离,由发热门诊完成采样复核。
2、门急诊病人管理
初步确定患者活动轨迹后,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医务部部署相关科室停诊工作。
同时根据疾控部门的风险研判以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决策,确定最终停诊方案。
接到停诊指令,即按以下要求处置。
1)暂时按“不进不出”原则处理。
2)门诊病人由门诊部牵头负责,急诊病人由急诊科牵头负责,感染楼区域病人由感染科牵头负责。
3)门诊部负责做好在院门诊病人管控、疏散分流等工作,必要时排查核酸,根据后续情况,按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决策,安排好病人救治(医务部、护理部、感控科协助)。
4)门诊部统计门诊预约情况(信息部协同),制定并落实预约病人分流措施。
5)党委宣传部负责起草停诊通告并在开诊前通过短信或其他途径通知就诊人员(门诊部、信息部协同)。
6)门诊部、急诊室、感染科等科室分别落实各区域非预约人群至其他医院就诊安抚、解释等工作(生命体征不平稳患者就地抢救,医务部、护理部协同
3、住院病人管理
1)封控科室按“不进不出”原则处理。
2)管控现有人员:
3)由各临床科室负责,落实科室闭环管理。
做好病陪人员及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健康监测及双码核查。
4)合理安排医务人员值班值守:
5)由医务部、护理部按照“专业内部调剂,同亚专业横向调剂”的原则,负责统筹医务人员安排,各临床科室负责具体排班,确保在院患者正常诊疗不受影响。
6)必要时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出支援需求。
7)达到出院标准患者管理:
8)根据病情判定达到出院标准患者,家属要求离院,由科室联系属地社区,按照密接人员进行管理。
9)封控期间,病人及医务人员避免非必要流动。
4、临时场所布置
若现有场地无法满足诊疗或临时隔离需求,由院办负责统筹,在感控科指导下,对医院大礼堂、运动场、技能培训中心、会议室等场所进行合理安排。
1)医院所有区域钥匙(包括诊疗区),备用于总值班室及监控室,由院办统筹安排。
2)物资供应维修部负责按照临时隔离及诊疗要求,布置所有临时场地,后勤保障部协助。
3)后勤保障部负责在感控科指导下,完成临时场地撤离后的消杀工作。
四、院感处置工作
由感控科牵头,开展感控知识、感控措施培训,完成医院感控巡查,对发现的问题点,及时指导并追踪后续整改效果。
五、上报工作
(一)党办负责做好整体事件处置记录。
(二)感控科负责对接各级疾控部门,持续追踪患者复核结果、相关人员检测结果及环境采样结果,并将相关信息通报医务部。
疾控部门核实阳性后,2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三)医务部负责对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六、后勤保障工作
(一)后勤保障部负责:
在院医务人员、患者及陪人统一送餐,杜绝聚餐(各病区报送需求,餐饮采购人员闭环管理);
做好水电气氧供应保障;
做好救护车调配,通勤车租赁等车辆调配工作;
成立安保、消杀及终末处置应急队,按照感控科要求完成封控及感控工作;
协调属地防控部门(党办协同),安排疾控、公安加强区域管控与秩序维护。
(二)物资供应维修部、药学部负责:
防护、消杀用品配备与药品耗材医疗设备供应保障(每日掌握科室需求)。
七、舆情处置工作
党委宣传部负责对接宣传部门,起草相关信息通稿,根据上级指令再行发布;做好日常舆情管控,杜绝工作人员自采自发等行为;牵头编撰新闻发布问答内容,统一发布口径。
核酸检测阳性应急预案方案3
进一步做好院内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者后,能够及时、有序、精准、快速、高效处置,最大程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坚持“及时发现、精准封控、快速高效、防止扩散”的原则,严格执行区域封闭、人员转运、后勤保障、隐患排查、终末消杀等防控措施,规范开展应急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在门急诊、住院等诊疗活动和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工作中,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立即启动该预案。
一、病例发现上报
(1)PCR实验室检测人员发现阳性标本立即电话通知上报我院疫情防控专班,同时上报分管领导。
报告该患者基本信息及核酸检测结果及CT值。
疫情防控专班立即通知患者所在病区(诊室)工作人员、各相关职能科室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公卫、物业监管、器械科、总务科等。
公共卫生科于2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2)防控专班将基本情况立即上报至县卫生健康局,同时通知县疾控中心,复采双份标本,一份我院复检,一份疾控中心复检。
双检测结果阳性。
二、应急处置
院内领导小组立即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相关职能科室和院感专职人员,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按照“一隔二控四摸排五同时”的原则,统筹协调,同步组织。
(1)隔离或转运感染者。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立即将新冠病毒感染者就地隔离或转运至隔离病房,指导患者正确进行个人防护,同时由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由负压救护车将新冠病毒感染者转运至新肺炎定点医院接受进一步诊疗。
(2)划定封控范围,进行人员管控。
上报县卫健局,组织疾控部门到达现场,根据感染者活动轨迹,进行分析评估,精准划定门急诊、病区封控范围。
就地做好同期留观、患者、家属、医务人员等封控范围人员的隔离管控。
对已离开医院的重点人群员,第一时间报告辖区疾控中心。
划定封控范围前,除紧急诊断、治疗外,全院全员就地隔离,暂停人员流调、物资流通。
(3)摸排人员情况。
县医院流调小组根据感染者活动轨迹等情况确定摸排范围,进行四类摸排。
调查确认预检分诊、接诊医生、核酸检测人员在岗、接诊情况;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及其家属,就地隔离,等待医院下一步通知或疾控中心流调、隔离安排。
保卫部门追溯感染者活动轨迹。
通过查看、记录敏感时段监控录像,掌握感染者院内活动路线、停留位置、停留时间、戴口罩等情况;感染者近距离接触医院工作人员、其他就诊人员名单和个人防护情况;医院其他人员在敏感区域出现、停留和行动路线情况。
对就诊人群密度、风险作出提示,将敏感时段、敏感区域监控影像复制备查。
信息科收集敏感时段就诊人员相关信息。
通过调取扫码、挂号、交款等相关信息,汇总收集敏感时段就诊患者信息,统计敏感时段内就诊患者人数、医院诊疗、后勤工作人员数,初步判定存在感染风险的人员规模。
科室调查相关人员院内行动路径。
以科室为单位,统计敏感时间段到过医院可能污染区域的人员名单(没有的要零报告),以判定密接、次密接人员。
调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进修、实习、规培人员,行政、后勤科室的工作人员(包括保洁、送餐、担架、电梯等工作人员)以及参观、交流、外聘、劳务派遣人员。
院内流调小组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做好流调及排查人员信息推送,确保第一时间做好人员管控。
(4)同时开展五项工作,防止疫情外溢。
进行环境管控和终末消毒。
第一时间进行环境管控,对感染者在院内活动经过和停留的通道、门急诊大厅、就诊诊室、核酸采样点、辅助检查科室等,进行管控,并停止使用中央空调通风系统。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立即做环境、物品表面核酸采样,要以患者停留时间长、戴口罩不规范、人员密集、风险度高的场所为重点,做好多点采样、送检。
采样完成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对潜在污染环境、物品彻底终末消杀: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和清先处理。
消杀完成后,再次采样、检测,确保消杀后各项指标全部达标。
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由医务科、防控专班立即以科室为单位对所有在院人员摸排,信息统计登记,摸排检测人员范围:全员在岗医务人员,护理员、保安员、保洁员以及其他行政工勤人员;在院患者及陪护。
并将人员信息推送至信息科,打印条码,采样。
采样方式(鼻拭子+咽拭子)双采单检。
所有病区内人员,有病区内人员做好二级防护,在病区内完成采集,门诊科室有急诊科安排人员负责采样,行政后勤科室由护理部安排人员负责采样。
采样、检测工作要争取在24小时内完成。
优先检测封控区域内人员。
做好接续诊疗和抢救诊疗。
对已经接诊的门急诊患者和家属做好管控,并提供相关生活便利。
需要继续治疗的,要在医院独立区域隔离完成接续治疗。
封控范围内有关人员在隔离期间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者,立即单人单间隔离诊疗,非疗需要不得离开隔离留观室。
院内专家会诊或主诊医师会诊,如考虑为疑似病例,并采集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如结果阳性,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并复采标本送县疾控中心复检,双测结果阳性,上报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时在确保转运安全前提下立即将疑似病例转运至定点医院。
综合评判医院感染风险。
院感防控专家组结合两次环境、物表核酸检测结果,综合考虑医院密接、次密接和一般接触人员核酸检测结果,研判院感风险。
医院院感管理领导小组讨论提出医院部分区域或全院“正常开诊”或“停诊”建议后,向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同意后执行。
做好信息发布。
对因环境消杀需要,确定“推迟开诊”或“停诊”的,在官微、公众号发布,安排人员对前来就诊患者充分告知和疏导分流。
做好解释,做好舆论引导。
核酸检测阳性应急预案方案4
一、信息报告并紧急召开会议
1、检验科报告病区核酸检测结果阳性。
检验科核酸检测阳性,核对信息后确认为我院病区患者,检验科电话通知病区,此患者的核酸检测为阳性。
2、病区接听电话人员立即报告科主任及护士长。
3、科主任电话上报院感科。
4、院感科报告院长并紧急组织召开应急处置会议。
院感科接到报告后,向院长汇报,得到指示后通知疫情应急处置组(医务科、护理部、保卫科、总务科、药械科等)召开紧急会议,研讨流调和信息报告、人员调配支援、防控技术指导、人员清除及封闭管理、消毒物资供应,召集院内专家救治组进行病例核实、诊断、救治等工作。
同时医院在两小时内向市卫健委、疾控上报。
二、迅速进行人员管控
病区:护士长通知科里所有工作人员,减少操作、缩小工作范围,病区所有人提高防护等级,就近取快速手消毒剂进行严格手消毒,检查口罩佩戴是否规范并进行调整,避免直接接触面部;所有患者、陪人在病室内,不得出入、相互之间保持安全距离。
同时,科主任、护士长做以下安排:
1)安排工作人员将防护用品送至过渡病室外走廊处;
2)医师甲和护士乙在过渡病室外走廊穿戴帽子、防护服、手套、面屏、鞋套/靴套后(不更换防护口罩),进入过渡病室,安抚患者并再次询问病情及流行病学史。
同时对病区内所有患者、陪护及医护人员进行新冠核酸标本采集,结束时嘱患者佩戴好防护口罩。
采集完的核酸标本放在两层标本袋中“逐层擦拭或喷洒消毒”后,放在标本转运桶中。
初步对核酸阳性患者入院当日以后进出病区的患者、陪护及医护人员进行排查登记。
对患者入院后的行动轨迹进行排查登记。
3)其他当班工作人员负责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尽可能在门口),确保其他患者陪陪员不得离开各自病房,相互之间保持安全距离。
4)门禁管理人员封闭科室入口,并在病区门外张贴“禁止入内”的温馨提示。
5)科室患者主管医师将患者基本信息上报医务部,医务部30分钟内组织院内新冠肺炎专家组进行远程会诊,出具专家组会诊意见,并将会诊结果上报医院疫情总指挥。
6)保卫科部署安保人员(防护级别由感控科指导)在此科室各通道的门外区域把守,禁止无关人员出入,引导120转运车辆。
医院后勤、药剂、检验等部门做好封闭管控病区患者延续治疗及医患生活保障工作,所有物资、药品、生活用品在病区门口进行无接触交接。
医院:所有相关建筑物内人员就地不动,其他人员限制活动区域,控制人流。
三、迅速摸排人员情况
病区通过监控系统查看在敏感时间段(患者核酸检测前2天至检测结果出),核酸阳性人员的活动路线、停留位置、停留时间、戴口罩情况;核酸阳性人员近距离接触医院工作人员和个人防护情况;病区其他工作人员在可能污染区域出现、停留和行动路线情况。
收集敏感时段就人员信息,统计敏感时段内病区患者人数、工作人员数,以及病区外可能感染的人员,初步判定存在感染风险的人员规模。
四、立即启动流行病学调查
市、区疾控人员立即入驻我院进行调查,我院提供病区的平面图及建筑布局图。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科学判定疫情关联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范围和高危暴露环境区域,实施严格隔离管控。
针对医护人员等特殊群体,初步判定高风险人员范围,经院感专家评判风险后,采取相应处置工作(定点隔离、留院隔离等)。
五、迅速摸清人员物资底数
一是立即梳理我院患者、陪护、医务人员、工勤物业人员、行政人员等全部人员底数;二是明确所有患者病情、涉及专业,尤其是重症患者的情况。
三是对防护、消毒、诊疗等各项物资进行梳理清点,对于紧缺物资立即进行补充。
六、迅速进行环境管控和消毒
对核酸阳性人员经过和停留的病房、核酸采样点、辅助检查科室等进行管控。
以核酸阳性人员停留时间长、带口罩不规范、人员密集、风险度高的场所为重点,立即做环境、物品采样,做核酸检测。
采样完成后,立即组织对潜在污染环境、物品彻底终末消毒。
消毒完成后,再次采样、做核酸检测,确保消毒后各项指标全部达标。
结合疾控部门初步判定高危暴露环境区域,对我院进行应急分区,并对重点区域严格消毒。
七、患者转运
医院接到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核酸阳性患者转往定点医院通知,院感科组织保卫科对转运路线进行封控管理,保证转运过程顺畅,与其他人员无交叉。
医务部组织患者病历材料与定点医院共享,准备转运交接单做好转运交接准备,与转运车辆建立联系。
转运人员通过指定路线(提前由保卫科做好人员清除和封闭管理)到达病区后,由科室人员陪同患者(戴外科口罩)从专用转运通道至门外,与转运人员完成交接、登记。
对患者所经过之处进行消杀。
八、终末消毒
院感科指导科室医务人员对病区进行终末消毒。
病房空气消毒用1000ml/L含氯消毒液按喷雾消毒。
消毒前关好门窗,先上后下、先左后右、从内到外、均匀喷雾,作用60mino然后开窗通风。
患者需带走的物品须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擦拭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干净方能带走。
电梯间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作用30分钟)。
墙面、地面、物体表面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仪器设备根据材质可选择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擦拭消毒;卫生间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抹布使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地拖用后使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晾干备用(专用)。
防护用品脱下后置于双层医疗废物袋,封包后喷洒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通知医疗废物运输人员专人专车运走。
消杀结束后进行多点位采样送检。
九、医废处置
患者王某产生的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全部按新冠废物进行处理,双袋喷洒消毒后贴上新冠标识,通知医疗垃圾转运员(进行标准防护)专人专车转运。
十、后续管理
该病区当班工作人员、陪护以全部集中隔离观察,其他医护人员转往隔离宾馆进行隔离观察,按照疾控部门排查结果对全部密接和密接的密接人员实行相应的管控措施,院外接触人员由疾控部门和公安部门进行追踪处置。
医院在市疾控及市卫健委的指导下对全院进行分区及封闭管控。
十、预案终止
预案终止由我院疫情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疑似病人转归进行判定,原则上疑似病人排除新冠肺炎感染后,其密切接触者即可解除隔离;若疑似病人确诊为新冠肺炎感染,其所在科室所有密接人员应集中隔离点封闭隔离观察14天,其他次密接者居家健康监测,按时进行核酸检测,观察期满时,如所有人员无异常情况,可由应急领导小组报联防联控办后解除隔离,预案终止,全院进行终末消毒后正常接收病员。
核酸检测阳性应急预案方案5
为积极应对“应检尽检”人员中可能出现新冠核酸阳性的突发情况,规范应急处置流程,做到及时发现、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蔓延,最大限度降低新冠病毒传播风险,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预案。
一、工作要求和目标
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统一指挥,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统筹全院医疗卫生资源,科学、精准、有力、有序、有效处置疫情,做到“早、小、严、实”,将疫情传播风险降至最低,防治疫情蔓延。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应检尽检”工作中筛查出阳性人员情形。
诊疗过程中发现的符合定义的疑似病例、环境监测发现阳性结果等情形均可参照本预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