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相关内容,欢迎参阅呀,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
一、(12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揩(kāi)油 痉(jīng)挛 笑靥(yè) 物阜(fù)民安
B.泥(ní)古 诤(zhèng)友 蹊(qī)跷 羽扇纶(guān)巾
C.滂(pāng)沱 摒(bìng)弃 聒(guō)噪 悄(qiǎo)然无声
D.洞穴(xué) 糟粕(pò) 酝酿(niàng) 心广体胖(pán)
【考点】11:字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读音辨析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记忆,部分词语也可以根据词义和词性来辨别读音.
【解答】A.“痉”应读“jìng”;
B.“泥”是多音字,在作动词的时候,应该读“nì”,作名词时读“ní”,泥古中的“泥”应读“nì”;
C.“摈”和“摒”音相近,又都可以与“弃”组成合成词,所以很容易误读,“摒”读“bìng”,摈读“bìn”;
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多音字、音近字的读音,以及方言误读字的读音,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雍容 经典 韬光养晦 筚路蓝缕,以起山林
B.安详 遐思 薪尽火传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跨越 振辐 秘而不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坐阵 砥砺 学以致用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考点】12:字形.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汉字因意定形,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再判断字形的正误.
【解答】A.“筚路蓝缕,以起山林”中的“起”应为“启”,意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难;
B.正确;
C.“振辐”中的“辐”应为“幅”,意思是“幅度”;
D.“坐阵”中的“阵”应为“镇”,意思是“亲自在某个地方镇守,也用于比喻。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平时的学习与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注意积累一些常见易错、易混字的读音及书写.
381.湎怀先烈(缅) 382.面面具到(俱) 383.虚无缥渺(缈) 384.死不冥目(瞑) 385.瞑思苦想(冥) 386.薄暮冥冥(暝) 387.深明大意(义) 388.明查暗访(察) 389.名哲保身(明) 390.磨肩擦背(摩) 391.磨崖石刻(摩) 392.顶礼模拜(膜) 393.穷途没路(末) 394.莫明其妙(名) 395.莫中一是(衷) 396.末齿不忘(没) 397.谋取暴利(牟) 398.暮蔼沉沉(霭) 399.目不瑕接(暇) 400.令人目炫(眩)
3.(3分)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的翻译标准,有学者 为:“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 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 ,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
A.解释 偶然 妄自尊大
B.解读 偶然 夜郎自大
C.解释 偶尔 妄自尊大
D.解读 偶尔 夜郎自大
【考点】13:字义、词义辨析.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解答】(1)“解释”与“解读”
这一组词语的区别就在于两个不同的词素;“释”在对概念等做出诠释,而“读”多是对文字作主观认知上的处理;这里是对“信、雅、达”作解释说明,所以选“解释”;
(2)“偶然”和“偶尔”
这两个词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尔”常修饰动词,语境中修饰“飘落”,故用“偶尔”,“偶然”常修饰名词;
(3)“妄自尊大”和“夜郎自大”
这两个词都有“狂妄的自高自大”的意思,但是“夜郎自大”常以名词的性质出现,一般不作谓语,而“妄自尊大”作形容词,在语境中作谓语,所以用“妄自尊大”。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283.65万元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
B.尽管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大搞促销活动,各商家在母亲节档期里仍然力度不减,再次掀起促销波澜.
C.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因此植物营养不仅对粮食质量安全,而且对粮食数量安全至关重要.
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解答】A.不合逻辑,“均价”不能指一件商品,可以改为“价格”。
B.表述正确。
C.成分残缺,在“质量安全”后加上“至关重要”。
D.两面对一面,在“有效”前加“能否”。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了解常见病句类型以及掌握划分句子结构的能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正确表述,也可以和同学多交流,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语感.
二、(9分)
5.(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居民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所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已成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可以促进全社会的参与,统筹优先配置社会资源,而且可以协调政府和社会各部门只见 的责任与发展目标,还可以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从分体现了与其他社会公共政策的互补性。
基于个人健康﹣﹣健康社会﹣﹣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建立由“个人健康”发展到“健康国家”的战略思想,这不仅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而且立足于国家层面,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也使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传统模式得以创新。
基于居民健康的国家发展战略,其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这一战略是一个跨部门、与各项社会政策相关的发展战略,也是一种将健康决定因素与其相关政策有机结合起来的发展战略。它不仅建立了具体而明确的指标体系,而且具有比较准确可信的实证数据支持,并有与之配套的完整的评价与监督指标体系,这样不仅能够随时了解战略的实际进程,也能够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
每个国家都是根据各自的国情,结合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特点,以及居民健康状况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其战略,并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各国的“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均为分阶段,逐步提升的发展进程,一般以10年为一个阶段。
“健康国家”战略是一个具有坚实科学背景的发展战略,它是基于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卫生经济与卫生政策的学科,针对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对居民健康发展高度关注的发展战略,也是不同政府部门和不同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研究、合作实施的高层次社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以其充分的协调潜力而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
(1)下列对“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
B.“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是对传统卫生改革与发展模式的突破。
C.“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结合各自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特点,分阶段发展、逐步提升的。
D.“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解决当今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关注的居民健康问题的战略。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可以构建个人健康﹣﹣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
B.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能够随时了解“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实际进程,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C.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协调各部门、各相关政策、各相关学科。
D.每个国家都在实施“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并以10年为一个发展阶段。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
A.以居民健康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战略,要求从个人层面来考虑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方向。
B.建设“健康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逐层递进、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C.推行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D.我们必须根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
【考点】4A:一般实用类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解答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对于说明文阅读,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
【解答】(1)考生要通读全文,快速找到信息源.D项的信息源在第⑤段中的最后一句话中“这一战略以其充分的协调潜力而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这一战略的作用是“有助于改善”而D项中的表述“解决”,明显夸大了这一战略的作用.
(2)A项中的信息源在第一段中“可以协调政府和社会各部门只见的责任与发展目标,还可以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是整个战略计划将产生的结果,不是条件,逻辑关系倒置了;B项的信息源在第三段中,“这样不仅能够随时了解战略的实际进程,也能够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这样”指代的是“它不仅建立了具体而明确的指标体系,而且具有比较准确可信的实证数据支持,并有与之配套的完整的评价与监督指标体系”,用“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解释“这样”不合文意;D项的信息源在第四段“同时,各国的“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均为分阶段,逐步提升的发展进程,一般以10年为一个阶段”D项的表述是“并以10年为一个发展阶段”将一般情况解说成了绝对情况.
(3)A项的信息源在文章的第二段,正和第二段信息便可知道,以居民健康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战略,“而且立足于国家层面,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而不是“要求从个人层面来考虑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方向”.
答案:
(1)C
(2)C
(3)A
【点评】如何才能做好实用类文本阅读:
1.审清题意把握要求
2.准确表述灵活回答
3.掌握方法避免失误
三、(20分)
6.(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急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東缚而柙[xiá,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君有加惠于其臣加:增加
B.治国不失秉秉:同“柄”,权柄
C.君若宥而反之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比:并列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A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君吾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候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译文: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②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译文: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③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来缚而柙以予齐。
译文: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
【考点】51: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能够翻译出全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1)解答此题课采用联想(联想课文原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文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等方法.
(2)此类题的每个选项的第二句一般为课内的句子,可以采用代入法进行排除(将后一个句子中虚词的意思代入到前一个句子中进行解释,看是否合理.)
(3)本题从概括人物才能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4)从假设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5)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解答】(1)A项中的“加”:施加,动词.句中是假设施加恩惠给我的意思,故选A.
(2)A项是副词,前一个翻译成“竟然”,后一个翻译成“才”;B项都是代词,前一个指代“管仲”,后一个代“他的”;C项介词,前一个翻译成“到”,后一个翻译成“和”;D项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翻译成“然后、接着、再”.故选D.
(3)②是将任用管仲的依据,是执政的方法;④不是表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而是表现他是国家的忠臣,排除此两项,故选A
(4)“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在原文中的表述是“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意思是“如果管仲接受鲁国的任用,就会是齐国力量的削弱”是假设的情况,而不是“必将”被鲁国任用.故选C.
(5)①若:如果,“其…乎”固定句式,“大概…吧”表揣测语气.因此翻译为: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②用:任用,“必不吾予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因此翻译为: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③乃:于是,就;生:活着;柙:用木笼子装.因此翻译为: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
参考答案:
(1)A;
(2)D;
(3)A;
(4)C;
(5)①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②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③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
参考译文:
齐桓公从莒回到齐国以后,任命鲍叔牙当宰相.鲍叔辞谢说:“我是您的庸臣.国君要加惠于我,使我不至于挨饿受冻,就算恩赐了.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则非我之所能,那只有管夷吾才可以当此重任.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可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父母.”桓公说:“管夷吾亲自射我,射中了带钩,几乎使我丧命,现在竟要起用他,可以吗?”鲍叔说:“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这样做的.您只要赦罪而让他回国,他将同样为您效力.”桓公说:“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鲍叔说:“您可派人到鲁国去要回他.”桓公说:“施伯是鲁国的谋臣.他知道我将起用管仲,一定不肯放回给我.”鲍叔说:“您教使者这样说:‘我君有一个不忠之臣在贵国,需要引渡回来在群臣面前处死.’鲁国的国君必然应允.不过,施伯知道夷吾的才干,一定设法让他在鲁国执政.夷吾如果接受,鲁国就能削弱齐国.夷吾不接受,他估计管仲将要回齐,一定要杀死他.”桓公说:“那么你估计管夷吾会接受么?”鲍叔说:“不会,夷吾事君,是没有二心的.”桓公说:“他对我也能这样么?”回答说:“不是为了您,而是为了先君和国家的原故.您若想安定国家,就赶快去要回他,否则,就来不及了.”
桓公派遣鲍叔去鲁国议和,对鲁国说:“公子纠,是亲人,请您们替我国杀掉.”鲁国便替齐国杀了公子纠.又说:“管仲是我们的仇人,请交我国自己处理才甘心.”鲁君答应了.施伯对鲁侯说:“不要交回.齐国不是要杀他,而是要用他为政.管仲是天下的贤人,是大材.楚国用他则楚国得志于天下,晋国用他则晋国得志于天下,狄国用他则狄国得志于天下.现在齐国要是得到他.将来必为鲁国之患,您何不把他杀掉而还之以尸体呢.”鲁君说;“好.”将要杀管仲,鲍叔进言说:“在齐国杀,是杀齐国的犯人;在鲁国杀,是杀鲁国的犯人.我们国君要得到活的,把他处死在齐国,是为教育群臣而行杀;若是得不到活的,就等于您和我们国君的叛贼站在一起了,这不是我们国君所要求的.使臣我不敢从命.”于是鲁君不杀管仲,把管仲活着捆起来押送回齐.
【点评】此题考查的考点有以下几个: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3、归纳内容要点;4、理解文章内容;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培养阅读浅易古代诗文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四、(11分)
7.(6分)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相关内容,欢迎参阅呀,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
一、(12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揩(kāi)油 痉(jīng)挛 笑靥(yè) 物阜(fù)民安
B.泥(ní)古 诤(zhèng)友 蹊(qī)跷 羽扇纶(guān)巾
C.滂(pāng)沱 摒(bìng)弃 聒(guō)噪 悄(qiǎo)然无声
D.洞穴(xué) 糟粕(pò) 酝酿(niàng) 心广体胖(pán)
【考点】11:字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读音辨析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记忆,部分词语也可以根据词义和词性来辨别读音.
【解答】A.“痉”应读“jìng”;
B.“泥”是多音字,在作动词的时候,应该读“nì”,作名词时读“ní”,泥古中的“泥”应读“nì”;
C.“摈”和“摒”音相近,又都可以与“弃”组成合成词,所以很容易误读,“摒”读“bìng”,摈读“bìn”;
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多音字、音近字的读音,以及方言误读字的读音,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雍容 经典 韬光养晦 筚路蓝缕,以起山林
B.安详 遐思 薪尽火传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跨越 振辐 秘而不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坐阵 砥砺 学以致用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考点】12:字形.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汉字因意定形,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再判断字形的正误.
【解答】A.“筚路蓝缕,以起山林”中的“起”应为“启”,意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难;
B.正确;
C.“振辐”中的“辐”应为“幅”,意思是“幅度”;
D.“坐阵”中的“阵”应为“镇”,意思是“亲自在某个地方镇守,也用于比喻。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平时的学习与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注意积累一些常见易错、易混字的读音及书写.
381.湎怀先烈(缅) 382.面面具到(俱) 383.虚无缥渺(缈) 384.死不冥目(瞑) 385.瞑思苦想(冥) 386.薄暮冥冥(暝) 387.深明大意(义) 388.明查暗访(察) 389.名哲保身(明) 390.磨肩擦背(摩) 391.磨崖石刻(摩) 392.顶礼模拜(膜) 393.穷途没路(末) 394.莫明其妙(名) 395.莫中一是(衷) 396.末齿不忘(没) 397.谋取暴利(牟) 398.暮蔼沉沉(霭) 399.目不瑕接(暇) 400.令人目炫(眩)
3.(3分)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的翻译标准,有学者 为:“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 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 ,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
A.解释 偶然 妄自尊大
B.解读 偶然 夜郎自大
C.解释 偶尔 妄自尊大
D.解读 偶尔 夜郎自大
【考点】13:字义、词义辨析.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