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高考是一场战役,那么头脑就是抢,学识就是子弹,铃声就是信号,考卷就是目标,答题就是拼杀,成绩就是胜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的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此文本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天眼”身在法地,但在科学家眼中,它心系深空,是一座“天空实验室”。到现在为止,应该没有天文学家上过太空,但他们却是最了解宇宙的一群人,靠的是什么?
不少人小时候索试过用曝光的胶片观看日食,还有动手能力更强的,用两个放大镜自制过光学望远镜。望远镜就是天文学家了解宇宙的必备工具。但射电望远镜不同于人们熟悉的光学望远镜、它不能直接成像,而是抓取目标的无线电信号,用数据说话。
天文学家利用“天眼”开展工作,有点类似移动靶射击运动,需要不断地选取目标、瞄准目标射击、分析结果。
据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柯伽介绍,第一步要考虑望远镜频率是否合适、灵敏度是否足够、目标是不是在可视范围内,以便确定观测源的坐标,形成观测列表。第二步是望远镜控制部门执行观测。如何精确控制“天眼”瞄准动辄光年之外的目标? 简单地说,一是通过天体坐标计算出望远镜所需的“姿态”,二是驱动电机控制望远镜的“姿态”。因为地球在不停自转和公转,这样的观测比移动靶射击复杂得多,要不断地修正望远镜的位置,不断地瞄准目标,并确保一直命中靶心。第三步是通过编程来分析数据。外表安静的“天眼”,内心澎湃,每秒最高传输数据 38G。海量的数据,基本没有手动分析的可能,所以天文学家都是“程序员”,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天地“连线”。
前辈科学家发现的物理定律,我们在物理实验室里做实验,结果都能验证定律为真。在“天空实验室”里呢?那可不一定。
天文学跟物理学密不可分,大尺度时空结构、宇宙演化、高能天体(如黑洞、脉冲星等)都是以广义相对论为重要理论基础的。前人依靠头脑做实验,得出了理论,理论研究走在前面,后人如何验证呢?这些天体质量惊人、距离以光年计,对应的物理参数和空间都是人类无法达到的,只能用“天空实验室”来验证。
在“天空实验室”里,天文学家除了重复繁琐的观测、验证,都保留一颗期待的心——比如找到某个能解释一些奇怪天文现象的关键,或是发现目前的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真到了那一天,科学理论又会向前迈进一大步。
——《走进“中国天眼”》(有改动)
材料二:
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能穿刺“光年之外”,能洞悉宇宙“前世”……“中国天眼”开放运行的一年,成果即入选《自然》十大科学发现。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说,天文学是个开放的学科,不少“天眼”早期成果都有国际专家参与,面向全球科学界开放后,外国科学家可以独立或以首席专家身份主导一些研究项目,有潜力的探索性项目也会得到支持,在望远镜时间分配上会有更激烈的竞争。
据李菂介绍,“天眼”在很多领域具备超强“发现力”:发现气体星系的数量有望在过去的基础上提高10倍,发现的脉冲星数量有望翻倍,有望发现新的星际分子……这使它可以验证很多科学规律,在引力理论,星系演化,恒星、行星乃至物质和生命的起源等方面,都具备突破的潜力。
“天眼”研究的领域有意思吗?拿脉冲星来说,它们的密度,每立方厘米相当于1万艘万吨巨轮的质量压缩起来。那是一个地球上无法想象的、类似科幻小说《三体》里“水滴”的世界。从脉冲星中遴选出脉冲信号稳定的毫秒脉冲星,将来有望应用于星际导航。
在中外读者对《三体》改编的动画作品更新保持期盼的时候,科幻作家刘慈欣对“中国天眼”同样充满期待:它对人类认识宇宙有重大意义,具备了探寻“地外文明”的条件,“希望能有划时代的发现”。
探寻“地外文明”,用科学家的话说叫“搜寻星际通信信号”,确实是“天眼”的科学目标之一。
宇宙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暗物质分布与大尺度结构,以及星系演化等领域充满了未知,许多问题有待科学家通过探索与研究去解决。
20世纪后半叶,射电天文学方兴未艾,接连涌现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四大天文发现。这些发现看上去高深而遥远,却在某些方面“洞悉”了未来。天文学家在研究中的副产品转化成了今天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回溯原初宇宙,揭示更多宇宙奥秘,这是建造“天眼”的原动力,也是终极目标。离原初最近,才可能离未来最近。从这个意义上说,洞穿未来的“天眼”是人类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利器。
——《中国“天眼”世界共享》(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射电望远镜不同于人们熟悉的光学望远镜,前者不能直接成像,而是抓取目标的无线电信号,用数据说话。
B.只要通过天体坐标计算出望远镜所需的“姿态”,就可以精确控制“天眼”瞄准动辄光年之外的目标。
C.“天眼”获得的海量数据,天文学家一般没有手动分析的可能,所以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天地“连线”。
D.通过“天眼”找到某个能解释一些奇怪天文现象的关键,是在“天空实验室”里的天文学家的愿望。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眼”观测要不断地修正望远镜的位置,不断的瞄准目标,是因为地球在不停自转和公转。
B.“天眼”发现气体星系的数量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望提高10倍,发现的脉冲星数量有望翻倍,有望发现新的星际分子。
C.暗物质分布与大尺度结构,以及星系演化等领域充满了未知,许多问题有待科学家通过“天眼”去探索与研究去解决。
D.天文学家在研究中的副产品转化成了今天的无线局域网技术,这并不能体现“天眼”研究的价值。
3.下列各项理论或定律,能够在中学物理实验室得到验证的一项是( )
A.平行时空理论 B.宇宙大爆炸 C.机械能守恒定律 D.黑洞理论
4.两则材料论述的都是关于“中国天眼”话题,但是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发挥“中国天眼”的价值?
【答案】1.B
2.D
3.C
4.材料一侧重于“中国天眼”工作原理、过程及其意义;材料二侧重于‘中国天眼’已经取得的成就和未来可能取得的科学突破对人类科学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5.①加大对天眼观测、控制和数据分析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②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支持有潜力的探索性项目;③坚持初心,牢记回溯原初宇宙,揭示更多宇宙奥秘的的终极目标。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B.“只要……就”太过绝对。原文说的是“一是通过天体坐标计算出望远镜所需的‘姿态’,二是驱动电机控制望远镜的‘姿态’。因为地球在不停自转和公转,这样的观测比移动靶射击复杂得多,要不断地修正望远镜的位置,不断地瞄准目标,并确保一直命中靶心”,可见,要不断修整不断瞄准,确保一直瞄准,而不是“可以精确控制‘天眼’瞄准动辄光年之外的目标”。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
D.“这并不能体现‘天眼’研究的价值”错误,根据原文“这些发现看上去高深而遥远,却在某些方面‘洞悉’了未来。天文学家在研究中的副产品转化成了今天的无线局域网技术”一句可知,并不是只有天文学上的研究成果才算研究价值,天眼研究的成果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也是其研究价值的体现。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判断的能力。
题干要求“能够在中学物理实验室得到验证”,学生可结合其理论的相关特点以及中学物理实验的知识进行判断。
A.这个理论还处于假说状态,不但中学物理实验是无法验证,目前也没有任何实验室能验证。
B.这个理论仍处于理论状态,没有实验室能够验证。
C.该理论是中学物理“能量守恒”等相关知识章节,可以通过中学物理实验室验证。
D.该理论可以验证,但目前唯一的黑洞照片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拍摄到的,中学物理实验室无法验证。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并分析材料侧重点的能力。
材料一介绍了“射电望远镜不同于人们熟悉的光学望远镜、它不能直接成像,而是抓取目标的无线电信号,用数据说话”的运行远离,还有“不断地选取目标、瞄准目标射击、分析结果”“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等运行过程,以及“这些天体质量惊人、距离以光年计,对应的物理参数和空间都是人类无法达到的,只能用‘天空实验室’来验证”的意义。
材料二结合标题《中国“天眼”世界共享》可见,主要侧重于介绍中国天眼对世界的影响,从“成果即入选《自然》十大科学发现”“在很多领域具备超强‘发现力’”可见,介绍了“中国天眼已经取得的成就”;从“从脉冲星中遴选出脉冲信号稳定的毫秒脉冲星,将来有望应用于星际导航”“暗物质分布与大尺度结构,以及星系演化等领域充满了未知,许多问题有待科学家通过探索与研究去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洞穿未来的‘天眼’是人类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利器”等内容可见,介绍了未来可能取得的科学突破对人类科学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5.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第一步要考虑望远镜频率是否合适、灵敏度是否足够、目标是不是在可视范围内……第二步是望远镜控制部门执行观测……这样的观测比移动靶射击复杂得多,要不断地修正望远镜的位置,不断地瞄准目标,并确保一直命中靶心……海量的数据,基本没有手动分析的可能,所以天文学家都是‘程序员’,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天地‘连线’”可见,必须要有专业人才进行观测、控制和分析数据。
从“天文学是个开放的学科,不少‘天眼’早期成果都有国际专家参与,面向全球科学界开放后,外国科学家可以独立或以首席专家身份主导一些研究项目,有潜力的探索性项目也会得到支持”可见,要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支持有潜力的探索性项目;
从“回溯原初宇宙,揭示更多宇宙奥秘,这是建造‘天眼’的原动力,也是终极目标。离原初最近,才可能离未来最近”可见,要坚持初心,牢记回溯原初宇宙,揭示更多宇宙奥秘的的终极目标。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石 碣
茅盾
玉臂匠金大坚还没刻完半个字,忽地又是扑嗤一声的笑起来,抬头望他的秘密工作中的伙伴。
“金二哥,又笑,怎的?”
靠在太师椅上慢慢地摸胡子的圣手书生萧让轻声说。胡子,原来只有稀落落的几根,又很短,然而只要左手空闲着,萧让就总得去摸,这和他的喜欢轻声儿,慢慢儿,两字三字一顿的说话的方式,都是新近才有的习惯。
“萧大哥,你真是活像智多星吴用了!再过几天,我就管你叫智多星罢!”
萧让得意地摇着头,随即把脸色放得更庄严:
“我说,金二哥,怨不得,吴军师,那样叮嘱我来。你只是心直口快!”
玉臂匠呆了一下,似乎突然憬悟过来,他收起了笑容,拿过刻字刀,低着头便又干他的一点一画的工作。
“慢着,金二哥,刚才,你又笑,到底为的甚么?”
“想到你和我躲在这里干这个,就要笑。”
“你真是!”萧让顿一顿。“呵,金二哥,不应该笑。我们这,是非同小可的大事,是水泊里的机密呀:全伙儿,一百单八位弟兄,就只有,你,我,吴军师,参与这机密;便是宋公明宋大哥,他自己,也兀自睡在鼓里头呵!”
从工作中再抬起头来的金大坚本已有一句话冲到口边:正因为恁地,更加逗的人要笑呵!可是望见萧让的那样庄重的脸色,便不好说出来,只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算是百分之几的抗议。
这也瞒不过精明的萧让。料到这玉臂匠还有几分不了解,——几分不懂得吴军师的“策略”的奥妙,他萧让猛可地担起心事来了。和玉臂匠原是老朋友,知道这位朋友的嘴巴原来靠得住,和他手里的刻字刀一样可靠——从没放松一丝一毫,但是眼前这“石碣”的事儿太重大了,他萧让便觉得很有再切实叮嘱一番的必要。
然而要把吴用的“策略”解释明白也颇困难。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的勾当,本来全靠的“公平”二字叫大家心悦诚服;都是受不过冤屈,才来这水泊里落草的。失却了“公平”,也就不配做绿林好汉。同是头领,同是忠义堂上的虎皮交椅,诚然也还有个第一第二之分,但这是纪律呀!没有不守“纪律”的绿林,而况“主座”属谁,也该付之公议,不应当有私心,弄诡诈。不幸的是军师吴用今回的“策略”看起来太像是诡计了。
这么想着,萧让的想要说服金大坚的勇气很不体面地便短了一半。他偷眼看他的伙伴。刀尖落在石头上发出“滋拉,滋拉”的声音,仿佛是金大坚的暗笑;然而金大坚当真并没笑,他在那里认真地工作。
这使得萧让心里略略安定一点。毕竟这位老朋友还可靠。摸着稀落落的几根短胡子,萧让再把军师吴用嘱咐过的话语想了一遍,然后轻声儿慢慢儿说:
“金二哥,你看,玉麒麟比宋大哥如何?”
“都是江湖上闻名的好汉呵!”
玉臂匠头也不抬的回答了。
“哦——金二哥;好歹,总有个,高下罢?”
“人总是成群打伙的。和卢员外亲近的一伙儿自然说卢员外好哪。”
“不,不,不!金二哥,是和卢员外出身相仿佛的人,才都说卢员外好。”
玉臂匠不很了解似的定睛瞅着萧让。
“金二哥,你总知道,我们一百单八人,不是一样的出身呀。如像白胜兄弟,他原是破落户泼皮;阮氏三兄弟,石碣村的渔民;孙二娘开黑店,公孙军师是游方道士,李俊、张横,做水面上的勾当:这算是一伙儿。五虎将的关胜、呼延绰,他们,原是朝廷命官,派来打梁山的;便是卢员外自己,先前何尝不是跟我们作对的?所以这是又一伙了。金二哥,现在,你该明白吴军师的妙计了罢?”
没有回答。萧让悠然摸着胡子,仰天微笑,自己得意刚才的一番从吴军师那里拾来的话语。
有这石碣,两伙人便会合成一伙儿么?这样的意思也曾在金大坚心中一动。但是不失自知之明的他素来知道自己的嘴巴不济事,所以还是不出声,只䀹着眼睛,用半个脸笑。
突然萧让站起来,踅到房门口,在门缝里张望了一会儿,然后又回到金大坚身边,满脸庄重气象,凑着金大坚的耳朵急促地轻轻地说:
“二哥,俺水泊里这两伙人,心思也不一样。一伙是事到临头,借此安身;另一伙却是立定主意要在此地替天行道。二哥,依你说,该是谁来做山寨之主?”
“哦!原来却是恁地!何不依了黑旋风的说法,爽爽快快排定了座位,却又来这套把戏,鸟石碣,害得俺像是做了私事,当着众兄弟面前,心里怪难受!”
玉臂匠再也忍不住了,当的一下,把刻字刀掷在石碣上,大声叫将起来。这一爆发,真是圣手书生萧让所不料的。他往后退了一步,学着军师吴用的神气,只管摸胡子。
“二哥,话虽如此说;事情,却不能如此办。也须叫人人心服呀。单是替天行道杏黄旗上的一个‘天’字,还不够;总得再找出些‘天意’来。这便是吴军师的神算妙计!”
“天意!天意渺茫,就叫我们来替‘天’行意?”
萧让沉吟着踱方步。他时时把眼光往金大坚身上溜。军师吴用的高见是不错的,玉臂匠金大坚无论如何不会了解这“策略”的作用。但自己曾在吴军师跟前力保的是什么呢?金大坚的嘴巴靠得住。是凭了十多年的老交谊,他萧让才敢这么担保的,然而现在,好像有些不稳。他偷眼再瞅着他的伙伴,没有什么异样。滋拉滋拉地又在那里刻字,一条好臂膊上的肌肉突起来像是些榾柮儿。
总算放下一半心,萧让再回到太师椅上时,猛听得金大坚又掷过来一个怪问题:
“旁的不管,只是,萧大哥,我们算是哪一伙?”
萧让愕然了。军师吴用从来不曾和他谈到这个。仓卒间他搬不出吴用的话语来应付。很想说是属于宋大哥那一伙,可是又觉得碍口。
看见萧让也有对答不来的时候,金大坚却呵呵笑了。这笑像是一瓢冷水,浇得圣手书生毛发直竖。
“我们,——我,既不是赵官儿的什么将军,教练,教头,也不曾偷鸡摸狗,开黑店,大江心里请客官吃板刀面。我们是靠手艺过活的。我刻东岳庙的神碑,也刻这替天行道的鸟碣。就是这们一回事。提起什么天呀道呀地呀,倒是怪羞人呢!”
仿佛抖落了一口袋子的金钱似的,金大坚自己也不很相信竟会这样地滔滔发议论。他的拿着刻字刀的右手突在空中划一个圆圈,又兴奋地加了几句:
“看来我们水泊里最厉害的家伙还是各人的私情——你称之为各人的出身;我们替‘天’行的就是这个‘道’呢!”
萧让楞着眼睛,只能摸胡子。直到金大坚的刀尖和石头相触的声音再鼓动他的耳膜时,他这才醒过来似的率然问:
“是机密呢!金二哥?”
“我当作从前给人家私刻关防一样,决不走漏半个字!”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交代刻石碣是“秘密工作”,后文又反复称之为“机密”“策略”等,说明这虽是军师吴用的诡计,但对梁山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B.萧让“想要说服金大坚的勇气很不体面地便短了一半”,是因为梁山上的英雄都是为追求公平而来的,冒充天意来排座次实在太像是诡计了。
C.小说中写到金大坚起先对刻石碣一事认识模糊,认为很可笑,到结尾经过萧让的教育帮助,他领会了军师吴用的意图,决定严守秘密。
D.萧让把水泊梁山上的108将分成两伙,这种分类有些简单、武断,所以当玉臂匠金大坚问“我们算是哪一伙”时,萧让就“对答不来”。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多次写萧让“摸胡子”的动作,突出他说话“轻声儿,慢慢儿,两字三字一顿”形象刻画出他从吴用处接受刻石碣的任务后的自得心态。
B.小说写金大坚的“笑像是一瓢冷水,浇得圣手书生毛发直竖”,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表现了金大坚不以为然的态度和萧让无所适从的窘态。
C.小说设置巧妙,军师吴用在小说里没有出场,小说对他采用的是虚写;玉臂匠金大坚、圣手书生萧让是正面出场的人物,小说对他们是实写。
D.小说的题材来自《水浒传》,文中很多语言出自《水浒传》,让读者阅读时有一种重读《水浒传》的亲切感,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8.小说中的金大坚与萧让对刻石碣一事的认识并不相同,但都投入身心去完成任务。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两个人物的。
9.《石碣》取材于《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其中,石碣是否为上天所降之物是《水浒传》里的一个空白点,茅盾利用这一空白点,设计出这段石碣从何而来的额外情节。请从材料处理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答案】6.C
7.B
8.①动作描写。作者描写金大坚“扑哧一声地笑起来”“当的一下,把刻字刀掷在石碣上”等,写出他耿直坦荡的性格,作者描写萧让“慢慢地摸胡子”“悠然摸着胡子”“沉吟着踱方步”等,写出他的踌躇满志和犹豫。②语言描写。金大坚的语言尖锐明确,突出他的正直、坦白。萧让的语言含蓄、委婉,表现他的城府深、思虑远。③对比手法。通过金大坚和萧让的对比来刻画两人形象。突出萧让的胸有城府,金大坚的心胸坦荡。
9.①从材料来源上说,本文取材于《水浒传》,作者利用石碣是否为上天所降之物这一个空白点,虚构了这段石碣从何而来的额外情节,推陈出新,“旧瓶装新酒”,材料处理新颖别致。②作者的虚构表现为对原有材料的再创造,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对话内容、语言风格能继承《水浒传》。③小说以《水浒传》中的故事为基础,以虚构为手法,体现出一种创新思维,力图采用改变叙述角度和调整故事兴奋点的策略,来援引历史文化典籍进入现代小说的创作视野。
【解析】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C.“到结尾经过萧让的教育帮助,他领会了军师吴用的意图,决定严守秘密”错误,金大坚决定严守秘密,不是因为领会了军师吴用的意图,而是因为意识到刻石碣关系到自己的“私情”,符合自己“靠手艺过活”的观念。
故选C。
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B.“用比喻、拟人手法”错误,“笑”像“冷水”是比喻,“笑”是视觉,“冷水”是触觉,是通感,“浇得圣手书生毛发直竖”是夸张修辞,这里用到的是比喻(或通感)、夸张的手法。
故选B。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塑造人物手法的能力。
动作描写:“靠在太师椅上慢慢地摸胡子的圣手书生萧让轻声说”“萧让得意地摇着头”“没有回答。萧让悠然摸着胡子,仰天微笑”描写萧让“靠椅子”“摸胡子”“摇头”等动作,一方面写出萧让对军师吴用的计策踌躇满志,因此悠然、得意,一方面写出他有些犹豫,因此慢慢地摸着胡子。“玉臂匠再也忍不住了,当的一下,把刻字刀掷在石碣上,大声叫将起来。这一爆发,真是圣手书生萧让所不料的”描写玉臂匠听到萧让的话之后的动作,扔刻字刀,大声叫,体现出人物的性格坦荡、耿直。
语言描写:“金二哥,你看,玉麒麟比宋大哥如何?”“都是江湖上闻名的好汉呵!”为语言描写,萧让问玉臂匠二人如何,意在试探;玉臂匠直接回答二人都好,毫无心机。
对比手法:通过对人物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分析可以看出,萧让和玉臂匠两人性格截然不同,一个政治坦荡,毫无心机,一个胸有城府,深谋远虑,可见本文还运用了对比手法。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特征的能力。
题干要求学生分析文本的特征,可以从小说情节的设置,人物的塑造、取材等角度进行分析。
就材料来源而言,本文来源于《水浒传》,但是又对材料进行了处理,文章情节为虚构内容,《水浒传》中智多星吴用设计推举宋江做了水泊梁山的头把交椅,本文以此为基础,虚构了小说内容,对材料的处理很新颖。同时,本文以《水浒传》中的故事为基础,通过萧让和玉臂匠两人的对话讲述水浒的故事,对经典小说进行再创造,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对比描写塑造人物,既塑造了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又继承了《水浒传》的艺术风格,还改变叙述角度和调整故事兴奋点,以现代文学的模式进行讲述,具有创新思维。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金石录》后序(节选)
李清照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甫①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②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③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④。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答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懍⑤。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⑥、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如果说高考是一场战役,那么头脑就是抢,学识就是子弹,铃声就是信号,考卷就是目标,答题就是拼杀,成绩就是胜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的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此文本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天眼”身在法地,但在科学家眼中,它心系深空,是一座“天空实验室”。到现在为止,应该没有天文学家上过太空,但他们却是最了解宇宙的一群人,靠的是什么?
不少人小时候索试过用曝光的胶片观看日食,还有动手能力更强的,用两个放大镜自制过光学望远镜。望远镜就是天文学家了解宇宙的必备工具。但射电望远镜不同于人们熟悉的光学望远镜、它不能直接成像,而是抓取目标的无线电信号,用数据说话。
天文学家利用“天眼”开展工作,有点类似移动靶射击运动,需要不断地选取目标、瞄准目标射击、分析结果。
据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柯伽介绍,第一步要考虑望远镜频率是否合适、灵敏度是否足够、目标是不是在可视范围内,以便确定观测源的坐标,形成观测列表。第二步是望远镜控制部门执行观测。如何精确控制“天眼”瞄准动辄光年之外的目标? 简单地说,一是通过天体坐标计算出望远镜所需的“姿态”,二是驱动电机控制望远镜的“姿态”。因为地球在不停自转和公转,这样的观测比移动靶射击复杂得多,要不断地修正望远镜的位置,不断地瞄准目标,并确保一直命中靶心。第三步是通过编程来分析数据。外表安静的“天眼”,内心澎湃,每秒最高传输数据 38G。海量的数据,基本没有手动分析的可能,所以天文学家都是“程序员”,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天地“连线”。
前辈科学家发现的物理定律,我们在物理实验室里做实验,结果都能验证定律为真。在“天空实验室”里呢?那可不一定。
天文学跟物理学密不可分,大尺度时空结构、宇宙演化、高能天体(如黑洞、脉冲星等)都是以广义相对论为重要理论基础的。前人依靠头脑做实验,得出了理论,理论研究走在前面,后人如何验证呢?这些天体质量惊人、距离以光年计,对应的物理参数和空间都是人类无法达到的,只能用“天空实验室”来验证。
在“天空实验室”里,天文学家除了重复繁琐的观测、验证,都保留一颗期待的心——比如找到某个能解释一些奇怪天文现象的关键,或是发现目前的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真到了那一天,科学理论又会向前迈进一大步。
——《走进“中国天眼”》(有改动)
材料二:
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能穿刺“光年之外”,能洞悉宇宙“前世”……“中国天眼”开放运行的一年,成果即入选《自然》十大科学发现。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说,天文学是个开放的学科,不少“天眼”早期成果都有国际专家参与,面向全球科学界开放后,外国科学家可以独立或以首席专家身份主导一些研究项目,有潜力的探索性项目也会得到支持,在望远镜时间分配上会有更激烈的竞争。
据李菂介绍,“天眼”在很多领域具备超强“发现力”:发现气体星系的数量有望在过去的基础上提高10倍,发现的脉冲星数量有望翻倍,有望发现新的星际分子……这使它可以验证很多科学规律,在引力理论,星系演化,恒星、行星乃至物质和生命的起源等方面,都具备突破的潜力。
“天眼”研究的领域有意思吗?拿脉冲星来说,它们的密度,每立方厘米相当于1万艘万吨巨轮的质量压缩起来。那是一个地球上无法想象的、类似科幻小说《三体》里“水滴”的世界。从脉冲星中遴选出脉冲信号稳定的毫秒脉冲星,将来有望应用于星际导航。
在中外读者对《三体》改编的动画作品更新保持期盼的时候,科幻作家刘慈欣对“中国天眼”同样充满期待:它对人类认识宇宙有重大意义,具备了探寻“地外文明”的条件,“希望能有划时代的发现”。
探寻“地外文明”,用科学家的话说叫“搜寻星际通信信号”,确实是“天眼”的科学目标之一。
宇宙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暗物质分布与大尺度结构,以及星系演化等领域充满了未知,许多问题有待科学家通过探索与研究去解决。
20世纪后半叶,射电天文学方兴未艾,接连涌现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四大天文发现。这些发现看上去高深而遥远,却在某些方面“洞悉”了未来。天文学家在研究中的副产品转化成了今天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回溯原初宇宙,揭示更多宇宙奥秘,这是建造“天眼”的原动力,也是终极目标。离原初最近,才可能离未来最近。从这个意义上说,洞穿未来的“天眼”是人类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利器。
——《中国“天眼”世界共享》(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射电望远镜不同于人们熟悉的光学望远镜,前者不能直接成像,而是抓取目标的无线电信号,用数据说话。
B.只要通过天体坐标计算出望远镜所需的“姿态”,就可以精确控制“天眼”瞄准动辄光年之外的目标。
C.“天眼”获得的海量数据,天文学家一般没有手动分析的可能,所以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天地“连线”。
D.通过“天眼”找到某个能解释一些奇怪天文现象的关键,是在“天空实验室”里的天文学家的愿望。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眼”观测要不断地修正望远镜的位置,不断的瞄准目标,是因为地球在不停自转和公转。
B.“天眼”发现气体星系的数量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望提高10倍,发现的脉冲星数量有望翻倍,有望发现新的星际分子。
C.暗物质分布与大尺度结构,以及星系演化等领域充满了未知,许多问题有待科学家通过“天眼”去探索与研究去解决。
D.天文学家在研究中的副产品转化成了今天的无线局域网技术,这并不能体现“天眼”研究的价值。
3.下列各项理论或定律,能够在中学物理实验室得到验证的一项是( )
A.平行时空理论 B.宇宙大爆炸 C.机械能守恒定律 D.黑洞理论
4.两则材料论述的都是关于“中国天眼”话题,但是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发挥“中国天眼”的价值?
【答案】1.B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