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教职工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方案精选6篇》,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教职工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方案1
为进一步做好全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2022年8月22日下午,浈江区教育局在区教师发展中心五楼会议室举行了浈江区校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培训会。
浈江区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区教育局常态化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区属各中小学、公办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基地分管校领导、卫生副校长以及德体卫艺股全体干部均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邀请了韶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科梁晶科长为主讲人,重点围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广东省全面加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2022年第三版)》等文件,以及“秋季学期开学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知识”进行专题培训。
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疫情防控能力和师生的自身防护意识。
参会人员纷纷表示,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及时有效,对疫情防控有了更专业、更理性的认识,同时也为做好学校疫情传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保障了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教职工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方案2
为更好地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证师幼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开学做好充分准备,8月31日,文教幼儿园在多功能室开展了秋季开学疫情防控培训。
保健老师薛**带领大家学习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并针对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勤追踪与登记、卫生消毒制度、检查制度、午睡室卫生管理以及饮用水卫生管理等相关制度进行了解读。
希望每一位老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严格按照防疫工作要求,守好幼儿园安全的每一道防线。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通过此次培训,全园教职工对新冠肺炎知识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增强了大家的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的信心,进一步确保幼儿园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应对各项防疫突发状况,构建平安校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安全开学做好了准备。
教职工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方案3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确定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在前五版中小学校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基础上,结合中小学校疫情防控实际和应急处置经验,指导中小学校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制定本方案。
一、开学准备
(一)组织要求
1.提前筹划,做好开学准备。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增强疫情防控风险意识,依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确定开学时间,科学制定开学工作方案、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疫情防控措施部署到位、应急预案到位、责任明确到位、人员组织到位、设施完善到位、物资储备到位、制度落实到位、风险排查到位、检查督促到位。
开学前,连续7天监测师生员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的健康状况、中高风险区旅居史及其他异常情况,做好日报告和零报告,周密安排师生员工有序返校。开学前对教职员工进行疫情防控方案和预案专题培训。
2.恪尽职守,确保工作落实。
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家庭和个人责任,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是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多校址办学的学校,各校区分别明确疫情防控责任人和联络人,明确工作职责,仔细检查落实情况,确保疫情防控和常规工作有序推进。
3.强化机制,保障防控效果。
按照当地疫情形势和防控规定,在当地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的指导下,动态优化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一地一策”“一校一策”精准防控,落实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控各项措施,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疾控部门、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
4.完善预案,加强应急演练。
开学前,学校与公安机关、医疗卫生机构和疾控机构等做好对接,根据疫情形势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针对性开展疫情防控多场景、实操性应急演练,及时完善工作机制,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迅速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各环节快速响应和应急措施到位,及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5.明确要求,保障顺利开学。
师生员工应按照当地要求配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本土疫情处置中的核酸检测要求。
开学前,学校保安、保洁、食堂等工作人员要进行核酸检测,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及时主动前往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科学研判疫情风险,实施错峰开学。严格落实属地对从中高风险区及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低风险区返校或其他特殊情况师生员工的健康管理要求,返校前须提供48小时内(以出具报告时间为准)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6.加强引导,提升防控能力。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向师生员工、学生家长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引导师生员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履行个人防护责任,做好个人防护,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文明用餐等良好卫生习惯,规律生活,保证充足睡眠、清淡饮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
有中高风险区旅居史的师生员工及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应主动向学校和社区报备,积极配合做好风险排查、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落实健康管理规定。
(二)保障要求
7.合理安排,储备防疫物资。
学校根据师生员工数量,结合应急方案做好口罩、消毒用品、洗手液、一次性乳胶手套、非接触式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资储备,安排专人管理,确保存放安全,注意物品的有效期,科学规范使用。
做好消毒剂使用培训与记录。
在校门口就近设置临时等候区和隔离观察室,为入校时出现疑似症状的人员提供临时处置场所。
在体育运动场所、食堂、宿舍、卫生间等场所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并确保运行正常,配备洗手用品。
引导师生员工注意个人卫生,做好手卫生,采用正确方法洗手。
7.保障食品安全。
加强对食材尤其是冷链食品的采购、存储、加工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管理,食品等原料从正规渠道采购,保证来源可追溯。
规范就餐流程,尽量集中分餐、送餐到班,或错时、错峰食堂就餐。
做好食堂地面、桌椅和餐(饮)具、炊具清洁消毒和餐余垃圾无害化处理。
采用校外供餐的学校,严格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校外供餐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2〕27号)要求,校外供餐单位送餐人员进校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和体温正常方可进校,送餐时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8.加强寄宿管理。
寄宿制学生,正常教学期间原则上不得出校。
如必须出校,须严格履行请假程序,规划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并告知学生家长。
加强宿舍出入管理,凭证出入并测量体温,严禁外来人员入内。加强宿舍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保持卫生间清洁。
9.强化健康教育。
学校应按要求配备健康教育教师,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将新冠肺炎和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纳入健康教育内容,教育学生学习遵守《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掌握传染病防控基本知识和技能。
10.提供心理支持。
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面向师生员工提供心理支持服务。
健全心理干预机制,制定受疫情影响人群的心理干预方案,强化危机识别与干预意识。
加强对师生员工情绪及行为异常的关心关注,对出现心理问题的个体及时干预。
11.加强近视防控。
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用眼习惯,保持正确读写姿势。
教师授课应当合理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减少线上教学及作业时间。
学校要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体育活动。
线上学习时,尽量使用屏幕较大、分辨率较高的电子产品,注意视屏距离,严格控制视屏时间。
合理安排作息,引导学生科学运动,平衡营养膳食,确保睡眠充足。
鼓励低风险区学生开展足够时间的户外活动。
12.做好人员防护。
在当地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的支持和保障下,定期组织师生员工开展核酸抽检,对安保、保洁、食堂等校园工作人员加强健康管理、增加核酸检测频次。
校(楼)门值守人员、保洁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等工作期间,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戴一次性手套,食堂工作人员还应当戴帽子和穿工作服并保持清洁,定期洗涤、消毒。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上报和就诊。
学校所在县(市、区、旗)范围内没有本土疫情的地区,师生上课时可不佩戴口罩。
三、疫情监测
(一)关注疫情变化
及时关注学校所在地、全国其他地区疫情形势变化。
一旦学校所在地发生本土疫情或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提高,应严格执行当地疫情防控要求,立即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果断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根据当地疫情防控需要,可暂时停止线下教学。
待疫情得到控制后,师生员工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的意见,应及时恢复线下教学。
(二)强化监测预警
学校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严格实施师生员工健康监测、体温检测、晨午晚检和因病缺课(勤)追踪与登记等措施。
师生员工如在家期间出现疑似症状,应当及时到医院就医,不得隐瞒病情,学生家长应及时报告班主任,教职员工应及时告知学校,学校做好就医结果追踪登记工作。
四、应急处置
一旦学校所在县(市、区、旗)发生疫情,在当地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保障下,及时组织完成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后续可根据疫情扩散风险按照属地检测要求开展核酸检测。
2、保持社交距离
开园前14天,家长做好幼儿看护和防护物资准备,减少人员来访,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前往公共场所应佩戴口罩。
3、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加大疫苗接种宣传引导力度,加强幼儿园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原则,鼓励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
4、落实返园要求
低风险地区教职员工和幼儿经园方审核健康状况符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后即可返园。
严格落实属地对从境外、中高风险地区返园或其他特殊情况教职员工和幼儿的健康管理要求,返园前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02
开园后
(一)幼儿园管理要求
1、重视入园排查
动态精准掌握教职员工和幼儿健康状况,做好健康监测。
教职员工和幼儿每天在入园处须测体温,无疑似症状方可入园,出现疑似症状者,应及时就医。
安排家长错峰接送幼儿,在园门口设置1米线,配备工作人员疏导人流,防止出现园门口人群聚集。
家长接送幼儿不入园,全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2、加强园门管理
幼儿园实行园内相对封闭管理,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园。
在入园处对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和行程卡,做好登记、扫码,并佩戴口罩入内。
如出现疑似症状,不能入园,应及时就医。
3、做好监测预警
在当地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的支持和保障下,定期组织师生员工开展核酸抽检,对安保、保洁、食堂等园内工作人员加强健康管理和增加核酸检测频次。
严格落实幼儿早、中、晚“一日三报告”制度和点名制度,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做好缺勤、早退、病假记录,发现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幼儿需及时追访、登记和上报。
进行晨午检时,工作人员应当佩戴口罩、帽子和一次性手套,并做好手卫生。
4、加强场所管理
加强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食堂、办公室、医务室、卫生间等重点场所的管理和消毒,定时通风换气,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消毒,增加水龙头、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玩具、娱乐设施、儿童个人用品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
做好垃圾分类收集、及时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
门卫室设置快递专用区域,快递人员不入园。
5、加强活动管理
教师、保育员等要相对固定,减少在不同群体间流动重叠。
要根据疫情形势、国家和属地疫情防控政策,从严控制开展儿童聚集性活动,不组织大型聚集性活动。
6、确保膳食营养卫生
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严控进货渠道,食品等原料从正规渠道采购,保证来源可追溯。
依据幼儿生长发育特点,每日提供充足的新鲜果蔬和奶制品,适量的鱼、禽、肉、蛋类食物,保证食物种类多样。
7、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面向教职员工、家长和幼儿开展新冠肺炎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肺结核、流感、麻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打喷嚏和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口鼻,培养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8、做好疫苗接种查验补漏工作
配合相关部门逐一查验幼儿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发现漏种,及时告知补种。
(二)教职员工、家长和幼儿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