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乡镇秋收期间疫情防控应急方案精选4篇》,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乡镇秋收期间疫情防控应急方案1
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助农增收。近日,台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全**率队到萃文街道调度疫情防控、稻谷抢收、秋冬种等相关工作。
全**一行深入到萃文社区,入户排查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推进情况,并到各疫情防控卡口查看人员扫码、体温登记情况。随后,深入水稻田间实地查看秋收情况,详细了解各村水稻种植大户和劳动力匮乏户抢收情况。
全**要求,疾控、卫健等部门要严格按照防控方案要求,细化优化应急预案,抓紧补齐短板弱项,提升防控能力水平,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全力守护全县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全**强调,要坚持贯彻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部署,街道要指导好各村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秋收工作,积极动员群众结合实际开展好秋冬种工作。农业部门要坚持统筹兼顾,督促各乡镇(街道)抢抓晴好天气,确保完成秋收任务;要特别关注种植大户和劳动力匮乏户,采取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保障秋收、秋冬种工作顺利进行,为明年农业生产做好准备。
乡镇秋收期间疫情防控应急方案2
眼下,贵安新区各地陆续进入秋粮收获时间。
大片大片整齐排列的稻田随风泛起金黄的稻浪;现代化温棚里,小菌菇也忙着撑开“致富伞”;菜地里,已成熟的茄子、青椒、黄瓜等挂着水珠,等待采摘......
面对防疫秋收双重担,新区各地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护的同时,全力以赴抢抓秋收“黄金期”,拉开了秋季农业生产大幕。
大型农机设备助力颗粒归仓
金灿灿的稻田里,只见一台台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脱粒、装袋......“有了这些机器的助力,秋收的速度和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高峰镇龙宝村村民胡**指着田间的收割机欣慰地说。
龙宝村地势平坦,有集中连片的良田近3000亩。今年以来,为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贵阳贵安在龙宝村推行党政领导领办示范责任田,面积1100亩,涉及农户213户。责任田选用宜香优2115为主导品种,以文何农机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联耕联营、托管的方式统一耕种经营。又为了加大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早在水稻种植之初,省农科院就派出了16人的技术服务团队下沉到龙宝村开展技术指导。
忙碌了一季,正当大家在迫切等待品尝秋收的喜悦时,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脚步。
为不耽误农时,高峰镇积极整合辖区3台农机资源,并紧急购入2台大型收割机,从省外及其他相邻地区协调到10台收割机进驻支援。眼下,高峰镇将15台收割机和15名农机手集中安置在高峰镇活龙村,严格落实“两点一线”闭环管理,通过零接触方式逐步开展水稻收割工作。
同样,在贵安新区马场镇,面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的双重重担,该镇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制定细化疫情防控期间秋收工作的方案与预案,全面掌握摸清辖区农机合作社、现有农机具数量,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目前马场镇仅有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大型全喂入收割机5台,经与该合作社商量,根据各村水稻成熟程度,由合作社定人定机定路线,在保证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秋收工作。”马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韦**说。
据了解,马场镇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名为贵安新区**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位于马场镇新院村,该合作社于今年7月由村支书张**发起成立。在接到全镇水稻收割任务后,张**带领合作社紧急制定方案,与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对接,落实“农机通道”,保障机手和机具“安全进来,闭环管理”,确保秋收防疫“齐步走”。
“机手每天须严格进行核酸检测,并手持限时说明书按照规划路线进行收割。”张**告诉记者,按照“成熟一片,收割一片”的原则,目前,合作社5台大型收割机和8名农机手已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参与秋收工作。通过8名农机手不间断收割,目前全镇水稻已采收8000余亩,余下10000余亩水稻预计10天左右全部收完。
多方发力促进“菜篮子”稳产保供
在湖潮乡兰花坡村蔬菜基地里,成片的青口白郁郁葱葱。菜农刘**戴着口罩,正弯着腰熟练地将一颗颗青口白齐根割下,放进身旁的口袋里。
“今天一大早做完核酸,就赶紧来地里收割蔬菜,这两天到处都需要蔬菜供应,很多人在等着吃呢。”刘**告诉记者,他家今年种了14亩应季时蔬,自贵阳贵安疫情发生以来,地里陆续成熟的蔬菜就被村两委和一些爱心人士订购一空。“目前已经卖了2000多斤,听说是捐给困难群众吃。我听了也很开心,这样既帮助别人解决了吃饭难题,又帮助我解决了销售难题。”刘**说。
在疫情防控关键期,面对耽误不起的农收时节,贵安新区各乡镇街道稳妥有序采取“闭环”式生产,确保农户外出干活不扎堆、不聚集。与此同时,千方百计推动解决群众“菜篮子”问题,帮助菜农打通销售渠道,保障供销平衡。
眼下,党武街道曹家庄村的赤松茸“试验田”,也正大量“出菇”。为保证赤松茸采收安全的销路顺畅,曹家庄村紧急成立一支由街道干部、村医、村委会妇女委员、年轻党员等组成的秋收助农抢收队伍,戴着口罩,提着篮子下地开展采摘工作。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将销路前置,与贵州省乡村振兴基金会、农源达生鲜超市等签订合作协议,有效解决赤松茸的销售问题。
高峰镇狗场村的12万棒食用菌也正陆续迎来采收期。为帮助当地农户解决销路,贵安新区经济发展局积极伸出援手,帮忙对接学校食堂、新区企业等进行采购。“目前成熟的食用菌已基本销售完毕,多谢新区干部的帮助,为我们办了实事、解了难题,这下村里的农户终于可以安心居家防疫了。”狗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说。
为确保采摘防疫两不误,高峰镇也及时成立了蔬菜保供微信群平台,将全镇蔬菜种植大户和贵阳农投、贵安农投、新区惠民生鲜超市等群体拉进群内,适时发布产销信息,采取“订单式”“点对点”、统筹调配等方式,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对接,切实解决产销信息不及时、不对称的问题;全力做好农业农村领域重点物资运输通行证审核发放工作,对菜农、运输人员严格实行24小时核酸检测,并通过不见面的方式进行交易。
“疫情发生后,高峰镇基本每天向新区各大生鲜超市输出4吨左右蔬菜,既保障了全镇农业生产与销售的顺利进行,又保障了新区群众的‘菜篮子’不断供。”高峰镇副镇长何**说。
乡镇秋收期间疫情防控应急方案3
8月27日,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唐加乡处处呈现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野里穿梭往来,阵阵机械的轰鸣声传来丰收的喜悦,沃野良田青稞飘香。
眼下正是秋收农忙季节,为确保秋收工作有序开展,墨竹工卡县在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的同时积极做好秋收工作。
“可以,满了……”村民益西**正准备开回装满青稞的拖拉机。他家有20多亩地,眼看就要秋收了。他一直担心着疫情下家里的青稞油菜、小麦怎么收。
“这下好了,政府来帮我们收割,现在我是来运青稞的,其余家人都在家里足不出户”。益西**说道。
为确保防疫秋收两不误,唐加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牧民下地、农机下田作业、农资调运、农机用油等方面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整合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农机合作社、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先锋等力量,从东布岗村和莫冲村调用12台收割机,组建机械手和协助员共计36人的秋收小队,通过微信、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对接,运用“错时错峰”“助收代收”等方式,帮助群众开展代收、代耕等多环节托管服务,将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我们在疫情期间结合工作实际,这两天调用27台收割机,组织党员、志愿者对全乡范围的29000多亩的农田进行全方位收割,预计10到15天内全部收割完毕。”唐加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说。
墨竹工卡县农业农村局细化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间秋收工作的方案与预案,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秋收生产工作,将秋收生产和防疫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每天调度秋收生产进度,结合各乡(镇)、村、组疫情防控实际,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乡镇农牧专干、村级科技专干、科技特派员等农口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技术指导,确保农户科学收获,做到成熟一片,收割一片。
乡镇秋收期间疫情防控应急方案4
自疫情发生以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白朗县始终坚持疫情防控与秋收工作两手抓、两不误,科学有序推进、分区分批作业,确保了全县秋收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截至目前,白朗县秋收粮食作物面积达8.29万亩,已完成91.3%。
作为日喀则市农业大县,白朗县高度重视秋收工作,特殊时期白朗县科学编制疫情防控期间秋收工作方案,确定了分区、分批、错峰秋收和尽可能采取机械作业的模式,强有力推动秋收工作。
据了解,针对不同风险区域疫情防控要求,白朗县因地制宜、人机结合、以机为主开展秋收作业,差异化确定各乡镇、村秋收作业方式,群众自行收割、志愿服务队助农收割与合作社机械收割相结合,合理划分作业片区、提出作业计划,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分批、分块、分区域错峰有序开展秋收作业。严格落实核酸三天两检、定期体温检测、全程全时戴口罩、卡点统一消毒等防控措施,确保全体参与作业人员核酸及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前提下,本着成熟一片收割一片的原则,搭建田间临时作业隔离点,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实行“两点一线”零接触式闭环管理,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据介绍,白朗县先后成立疫情防控应急志愿队189个,设立疫情防控排查点191处,组建秋收志愿服务队90支,参与人数达3100余人,助力无劳力户收割面积达3200亩。积极协调秋收用油,采取集中加油与送油上门相结合的方式,累计供给秋收用油30余万公升,保障作业农机具持续运转。同时,白朗县对秋收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设置安全生产监督员、疫情防控巡回宣传督导员等岗位,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及农机安全使用、用油规范、防火安全、等问题进行全方位宣传和指导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