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体育中心一定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广大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体育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体育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

一、工作目标

严格执行上级指示要求,以严格、规范的管控措施,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和管理,尤其对工作人员(含家庭成员)有赴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进行健康监测、管理及信息收集、报送,有效防止、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确保工作人员及外来健身人群健康安全,做好开馆前准备,负责处理开馆后可能发生的疫情,确保场馆正常有序的开放工作。

二、常态化疫情防控

1.设立工作台、隔离区,建立入馆人员登记台账。

2.对所有工作人员,入馆人员进行体温检测。

3.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加强普及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打喷嚏时要主动掩住口鼻,及时洗手,提高防病意识。

4.若有发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在戴好口罩、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将患病人员带到隔离区,并第一时间上报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作进一步处置。

5.储备一定数量的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洗手液,专人落实体温检测制度。

6.认真做好垃圾分类,保持场馆环境整洁,每天开窗保持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垃圾箱及时清理,做好消鼠灭害工作。

7.建立健全与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联系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三、特殊时期疫情防控

(一)内部防控措施

1.馆内设置隔离观察室,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医用口罩、手套、消毒用品等),配备必要的生活和护理服务条件,必要时设置隔离区和消毒室。

2.每天开窗保持自然通风。开放期间保持排气扇运转正常,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3.工作时段每小时对场馆中人员易接触的设施和部位使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配备洗手液等清洁用品。

4.各场馆增设废弃口罩回收专用箱(桶)。

(二)内部工作人员管理防控

1.所有近期去过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须接受居家隔离健康观察14天,按居住地要求进行健康监测,完成观察健康无异样方可返岗。

2.掌握内部工作人员近期动向,对所有人员近14天活动行程和健康状况、接触史进行核查。

3.加强内部工作人员健康监测,督促每日上岗前进行体温检测,并逐一记录台账备查。

4.所有人员上班需佩戴口罩,保洁人员消毒需带一次性手套。

(三)对外服务管理防控

1.参加锻炼人员排队进入场馆距离应保持1米以上。

2.建立人员进出台账,对所有出入场馆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做好姓名、联系电话、参加运动时间和离开时间等信息登记,做到可溯源。

3.控制参加锻炼人员数量,提倡预约制,分时段、间隔性和

分散式锻炼,防止人员集聚。游泳馆日接待量不超过平时日最大承载量的50%;集体淋浴室一次最多不超过8人,贵宾淋浴室一次最多不超过4人。

4.检查“健康码”,利用红外线测温仪或其他温度计对入馆人员测量体温并登记造册,并要求按规定佩戴口罩等防护品。有发热(体温超过37.3°C)、干咳等疑似症状的人员,不得入内,并建议其到就近发热门诊就医。

5.在场馆醒目位置设立禁止人群集聚活动标识牌,标识牌上公布县疾控中心联系方式,提醒参加运动人员遵守防控要求,注意个人防护。

四、疫情发生后的处置程序

1.发现疫情后,第一时间上报中心主要负责人,由主要负责人上报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严格做好个人防护,24小时待岗。

2.在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下,按要求对患病人员进行转运、救治。

3.设定专属隔离区,按要求对相关人员实行隔离、核酸检测、心理安抚等。

4.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好舆情管控。

5.积极配合卫健部门进行流调。

6.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卫健部门要求,落实其他紧急防治救治应对措施。

五、责任追究

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纪律要求,对疫情防控作部署不力、没有按照时间及时上报材料、谎报、瞒报、漏报、执行工作要求不严的,要进行通报曝光、约谈、问责。对擅离职守、临危退缩、处置不力、失职失责等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从严从快査处,严肃追究责任。各股室负责人、党员干部要严格按照预案要求及时到岗尽责,避免发生聚集性疫情,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旦发生疫情,要及时有效进行处置,控制疫情传播,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体育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2

疫情期间体育中心一定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广大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体育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体育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

一、工作目标

严格执行上级指示要求,以严格、规范的管控措施,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和管理,尤其对工作人员(含家庭成员)有赴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进行健康监测、管理及信息收集、报送,有效防止、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确保工作人员及外来健身人群健康安全,做好开馆前准备,负责处理开馆后可能发生的疫情,确保场馆正常有序的开放工作。

二、常态化疫情防控

1.设立工作台、隔离区,建立入馆人员登记台账。

2.对所有工作人员,入馆人员进行体温检测。

3.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加强普及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打喷嚏时要主动掩住口鼻,及时洗手,提高防病意识。

4.若有发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在戴好口罩、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将患病人员带到隔离区,并第一时间上报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作进一步处置。

5.储备一定数量的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洗手液,专人落实体温检测制度。

6.认真做好垃圾分类,保持场馆环境整洁,每天开窗保持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垃圾箱及时清理,做好消鼠灭害工作。

7.建立健全与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联系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三、特殊时期疫情防控

(一)内部防控措施

1.馆内设置隔离观察室,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医用口罩、手套、消毒用品等),配备必要的生活和护理服务条件,必要时设置隔离区和消毒室。

2.每天开窗保持自然通风。开放期间保持排气扇运转正常,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3.工作时段每小时对场馆中人员易接触的设施和部位使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配备洗手液等清洁用品。

4.各场馆增设废弃口罩回收专用箱(桶)。

(二)内部工作人员管理防控

1.所有近期去过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须接受居家隔离健康观察14天,按居住地要求进行健康监测,完成观察健康无异样方可返岗。

2.掌握内部工作人员近期动向,对所有人员近14天活动行程和健康状况、接触史进行核查。

3.加强内部工作人员健康监测,督促每日上岗前进行体温检测,并逐一记录台账备查。

4.所有人员上班需佩戴口罩,保洁人员消毒需带一次性手套。

(三)对外服务管理防控

1.参加锻炼人员排队进入场馆距离应保持1米以上。

2.建立人员进出台账,对所有出入场馆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做好姓名、联系电话、参加运动时间和离开时间等信息登记,做到可溯源。

3.控制参加锻炼人员数量,提倡预约制,分时段、间隔性和

分散式锻炼,防止人员集聚。游泳馆日接待量不超过平时日最大承载量的50%;集体淋浴室一次最多不超过8人,贵宾淋浴室一次最多不超过4人。

4.检查“健康码”,利用红外线测温仪或其他温度计对入馆人员测量体温并登记造册,并要求按规定佩戴口罩等防护品。有发热(体温超过37.3°C)、干咳等疑似症状的人员,不得入内,并建议其到就近发热门诊就医。

5.在场馆醒目位置设立禁止人群集聚活动标识牌,标识牌上公布县疾控中心联系方式,提醒参加运动人员遵守防控要求,注意个人防护。

四、疫情发生后的处置程序

1.发现疫情后,第一时间上报中心主要负责人,由主要负责人上报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严格做好个人防护,24小时待岗。

2.在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下,按要求对患病人员进行转运、救治。

3.设定专属隔离区,按要求对相关人员实行隔离、核酸检测、心理安抚等。

4.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好舆情管控。

5.积极配合卫健部门进行流调。

6.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卫健部门要求,落实其他紧急防治救治应对措施。

五、责任追究

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纪律要求,对疫情防控作部署不力、没有按照时间及时上报材料、谎报、瞒报、漏报、执行工作要求不严的,要进行通报曝光、约谈、问责。对擅离职守、临危退缩、处置不力、失职失责等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从严从快査处,严肃追究责任。各股室负责人、党员干部要严格按照预案要求及时到岗尽责,避免发生聚集性疫情,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旦发生疫情,要及时有效进行处置,控制疫情传播,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体育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2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