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发现疑似病例处置流程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发现疑似病例处置流程1
(一)发热处理流程
在晨午两检中,对体温高于37.3℃,或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症状(如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的患者,由班主任带至隔离点,并第一时间逐级上报,学生交由校医进行管理。
校医应佩戴N95口罩、无菌手套,穿上防护服,注意个人保护,把患者置于单间,避免交叉感染。
具体管理内容包括:
①复测体温。
②询问健康状况,主要询问有无不明原因发热或咳嗽、气促、腹泻、结膜炎、乏力等症状;发病前14天内有无武汉市等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居住史;是否曾接触过以上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无聚集性发病或与确诊病例、感染者的接触史。
③做好病人的详细信息登记(包括姓名、性别、专业、班级、家庭住址、学生及家长的联系电话、体温、接触史等),通知应急办公室。
校长在半小时之内掌握此情况。
学生带至隔离点后,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就诊;家长不能到校的,有专人专车护送至医院诊治,同时做好个人防护
教职工如出现发热,值班领导立即通知其家属护送去医院。
(二)疫情报告流程
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校内的疫情通报。
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学校办公室向上级部门报告相关情况。
(三)应急处置措施
中小学校、幼儿园:
①如发现1例疑似病例,可对疑似病人所涉班级暂停集中上课。
②相关师生在家进行医学观察2周后,如无新发病人或疑似病人,可再行复课。
③做出上述决定的学校、幼儿园应报告所在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④发现1例临床诊断病例或2例以上疑似病例,学校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对该班级及相关班级实行停课。
⑤学校、幼儿园有多名师生感染并临床诊断病例(2例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经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全校(或整个校区)停课,并及时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大中专院校:
①在校师生中发现1例疑似病例,暂时避免集中上课。
②发现1例及以上临床诊断病例,且控制流行有困难的,市属高校报市政府批准、省属高校由省教育厅报省政府批准实行全校(或整个校区)停课。
(四)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应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师生不离校园。
(五)对新型冠状病毒病人到过的场所及用过的物品,迅速、严密、彻底地做好全面消毒工作。
(六)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作好流行病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七)积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学校发现疑似病例处置流程2
在开展正常教学前,要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校每天要査验好全体师生员工的“健康码”(红码者暂缓返校)做到及早发现异常,及早处置和排除隐患在筛查过程中发现发热人员(体温测量≥37.3℃),根据发生地点,分别采取对应的措施。
1.校门口应急
在校门口晨午检时,发现发热师生员工,护导人员立即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
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护导人员立即通知转移协调组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2)如果转移协调组确认体温≥37.3℃,转移协调组要做好:一是立即护送发热人员直接进入学校临时隔离观察点隔离。
二是当地卫生院防控中心,联系医护专车送医疗机构诊治。
三是疫情监测组立即联系家长并报教育办。
四是发热人员接送到医院后,班主任要持续保持电话联系,密切追踪后续情况
3)现场处置组要做。
4、校外人员入校应急。
校外人员来校,测量体温时发现发热,门卫保安与监组立即向疫情监测组汇报。
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疫情监测组立即通知转移协调组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2)如果转移协调组确认体温≥37.3℃,转移协调组要做好:一是立即护送发热人员直接进入学校隔观察室隔离。
二是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xxxxxxxx,联系医护专车送医疗机构诊治。
三是疫情监测组立即联系家长并报教育办。
四是发热人员接送到医院后,要持续保持电话联系,密切追踪后续情况。
(3)现场处置组要做好:一是对发热人员接触人员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
二是指导接触人员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或用流水进行规范的七步法洗手,但要注意防止水笼头交叉感染)。
三是发热人员离开临时隔离观察点后,对观察点进行彻底消毒,并至少封闭2小时后才能重新启用。
(4)如校外人员拒不配合、不服从学校管理、强行进入校园,监测组和保安人员应采取紧急强制措施,并迅速报警处置。
学校发现疑似病例处置流程3
近期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为守护师生安康,维护校园稳定,制定了《学校出现次密、密接、阳性病例应急处置方案》。
一、出现次密人员情况时
1、次密人员是学生:学校立即通知班主任或授课老师停止上课,全班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次密人员是教职员工:通知其戴好口罩,就地等候。
2、按转运要求将次密人员转运到指定场所。
3、配合流调人员排查其在校活动轨迹,并提供以下资料:校内监控录像、课表和教学、生活场所分布图。
4、配合流调人员排查与其在下列区域(教室、宿舍、办公室、图书馆、楼道、厕所等)有接触的人员;同批次4小时之内就餐人员和食堂服务人员。
并提供次密人员的家长(共同居住人员)姓名和联系方式。
协助做好通知工作。
5、配合疾控人员环境采样。
6、在疾控人员的指导下,制订通风消杀方案,确定消杀范围,对有关环境进行通风消毒。
7、做好核酸检测采样点的准备工作。
8、做好教职员工、家长和学生健康监测工作,通过身心健康监测系统报告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干咳、咽痛、乏力、呕吐、腹泻、味觉嗅觉减退、结膜炎、皮疹等症状,做好个人防护,迅速至指定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9、与属地预防控制组保持联系,及时掌握次密人员核酸检测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防控措施。
10、做好师生员工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引导,避免引发舆情。
11、启动线上教学工作。
二、出现密接人员情况时
1、密接人员是学生:学校立即通知班主任或授课老师停止上课,校园内所有人员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密接人员是教职员工:通知其戴好口罩,就地等候。
2、按转运要求将密接人员转运到指定场所。
3、配合流调人员排查前4天在学校内的活动轨迹,并提供以下资料:校内监控录像、课表和教学、生活场所分布图。
4、保护现场。
在流调人员到来之前禁止所有人员接近密接人员活动过的区域。
5、配合流调人员排查次密,排查与其在下列区域(教室、宿舍、办公室、图书馆、楼道、厕所等)有接触的人员;同批次4小时之内就餐人员和食堂服务人员。
并提供次密人员的家长(共同居住人员)姓名和联系方式。
协助做好通知工作。
6、按转运要求将次密人员分批、有序转运到指定场所。
7、配合疾控人员环境采样。
8、在疾控人员的指导下制订通风消杀方案,确定消杀范围,对有关环境进行通风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