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学校出现阳性人员处置流程精选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学校出现阳性人员处置流程1
一、校内学生发热应急处置流程
(一)校内有学生出现发热、腹泻、干咳等症状,本人(或班长)第一时间报告班主任或级部主任(宿舍内则向值班教师报告),班主任或级部主任报告学校分管领导,各疫情防控工作组准备到位。
(二)班主任或值班教师或级部主任立即将异常症状人员带至就近的临时留观点,为其更换N95口罩,并指导其规范佩戴,(已佩戴的确认佩戴规范),并在旁陪护安抚,校医为学生进行体温复测。
学生所在班级或宿舍减少流动聚集,可继续在校上课,提醒在场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注意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减少人员接触,注意观察自身状况。
没有接到排除信息前,有关现场人员不得离校;心理老师和校医对相关师生进行心理疏导,传染病知识普及教育。
班主任联系相关学生家长,做好家校沟通,取得家长配合支持。
(三)如学生体温低于37.3℃,由校医或定点医疗机构医生,根据实际决定学生继续留观或恢复正常学习生活。
如学生体温达到或超过37.3℃,须马上联系定点医疗机构。
对于发生本土疫情县(市、区)的学校,需由负压120救护车转运至定点医院;对于未发生本土疫情县(市、区)的学校,由学校工作人员和学生穿戴防护服,乘坐专车转运到定点医院,同时班主任联系发热学生家长,做好家校沟通,取得家长配合支持。
(四)学生在医院进行核酸检测,结果未出之前,在医院留观。
(五)期间学校物资保障组做好不能离校师生相关防护物资和食品配送,环境消杀组做好学生所在教室、临时留观点通风消毒工作。
(六)如学生核酸检测为阳性,则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机制;如核酸检测为阴性,则解除相关楼宇管控,师生自由活动。
二、校内出现密接、次密接者应急处置流程
(一)接到校内出现密接或次密接通知,学校第一时间上报相关信息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属地领导小组(指挥部),封闭校门,全员保持静止,学校各工作组全部到岗到位。
(二)人员管理方面。
配合疾控做好流调、转运和隔离,班主任通知同班级不在校人员居家等候流调结果;校内人员立刻停止流动,提醒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对相关师生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普及教育,班主任联系学生家长,做好家校沟通,取得家长配合支持。
流调结束后,对相关密接、次密接人员重点管控,带至隔离教室隔离,进行核酸采样,然后转运至校外定点隔离场所。
其他人员校内(寄宿制)或居家健康监测至少7天,有序组织全员核酸检测。
相关密接或次密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则立刻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机制;相关密接或次密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则按照属地领导小组(指挥部)要求解除相关管控。
(三)学校管理方面。
封控相关楼宇,只进不出。
相关密接、次密接人员核酸结果未出之前,保持静止。
在疾控部门指导下,进行全面消杀,终末消毒。
(四)后勤保障方面。
总务后勤部门和志愿者负责做好生活用品、食物保障,分发个人防护物资。
三、校内出现新冠肺炎阳性人员应急处置流程
(一)学校接到本校有初筛阳性人员通知后,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二)学校第一时间上报相关信息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属地领导小组(指挥部),封闭校门,全员保持静止,学校各工作组全部到岗到位。
(三)人员管理方面。
配合疾控做好流调、转运和隔离,班主任通知同班级离校人员居家等候流调结果;校内人员立刻停止流动,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流调结束后,相关密接、次密接人员转运至校外定点隔离场所,其他人员校内(寄宿制)或居家健康监测。
班主任要联系学生家长,做好家校沟通,取得家长配合支持。
(四)学校管理方面。
全校立刻进入静止状态,封控相关楼宇,学校只进不出。
在疾控部门指导下,进行学校全面消杀,终末消毒。
同步取消堂食,由志愿者队伍在食堂指定取餐点取餐并配送。
(五)后勤保障方面。
总务后勤部门和志愿者负责做好生活用品、食物保障,分发个人防护物资。
副组长:XXXX
成员:XXXXX、各班班主任
四、演练场景
总体要求:活动过程中,师生们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任务明确、责任落实、配合紧密、衔接有序、措施到位,严格按照规定规范操作,准确高效地完成演练。
演练过程由五个场景组成。
具体如下:
1、场景一:学校接到教师阳性或密接通知(班级)
学校第一时间接到教师阳性或密接通知后,校长马上启动学校新冠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上报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和属地政府,报告联系社区卫生院医生,并通知相关分管负责人,根据我校新冠肺炎疫情处置流程图,进一步安排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保安及时封闭校园,进行警戒线隔离。
阳性或密接老师原地不动做好防护工作后自行前往校内留观室,学校全体师生根据教导处安排原地不动做好防护工作。
总务做好防疫物资准备,等待医护人员入校。
网格员整理病例学生信息,准备书面报告,办公室人员关注做好舆情监测。
2、场景二:学校收到教师出现阳性或密接通知(宿舍)
学校收到教师宿舍出现教师阳性或密接通知,马上启动应急预案,教师做好自身防护自行前往留观室,分管教学的校领导要求全体住宿教师做好防护原地不动并做好教师情绪的安抚。
3、场景三:教室发现老师异常症状
教室内,老师发现自己身体有异常症状,第一时间联系校医并做好自身防护。
校医立刻把病例老师带到校内留观室,对病例老师使用抗原检测,发现阴性通知病例老师就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发现抗原检测阳性时,校医立即通知校长,校长马上启动学校新冠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科任老师做好安抚学生情绪的工作,全体师生听从卫健部门的指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4、场景四:教室发现学生异常症状
上课时,学生发现身体不舒服、咳嗽、发烧的情况,马上报告班主任,班主任立即向学学生家长了解情况,并第一时间联系校医。
校医立刻把病例学生带到校园留观室,对病例学生使用抗原检测,发现结果为阴性的,班主任通知家长带病例学生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校医发现抗原检测结果是阳性的,立即通知校长,校长马上启动学校新冠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5、场景五:学校收到学生出现阳性或密接通知
学校接到学生阳性或密接通知时,校长马上启动学校新冠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并及时向相关部门上报情况,学校相关负责人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处置流程图做好各项工作。
校医做好病例学生的防护工作,保持距离把病例学生带到学校留观室测温,咨询学生的旅居史和接触史,做好记录,等待卫健部门处理。
学校全体师生员工配合做好各项工作。
五、演练总结
此次实战演练,学校进一步规范了应急事件的报告和处置流程,提高了防控工作人员应对新冠肺炎的意识和水平,全面检验了学校的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
学校将继续加强应急演练的动态管理、改进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让疫情防控常态化,高度警惕不懈怠。
学校出现阳性人员处置流程3
(一)发现校内疑似症状人员处置
1.校内出现可疑症状,若教师员工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教职工应第一时间(30分钟之内)向学校综合协调组(学校党支部书记、院长)报告,并联系学校医务室进行核酸检测,配合学校医务室处置就诊;若学生出现上述症状,学生班级所在晨午晚检或班级负责人第一时间向所在班级辅导员报告,辅导员马上应第一时间(30分钟之内)向学校综合协调组(学校党支部书记、院长)报告,学校及时向学校报告,并联系后勤处,配合学校医务室进行处置就诊;如拒不报告或隐瞒实情,学校将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如造成后果,将依法依规给予处理。
2.由学校医务室医生对出现疑似症状人员进行初步诊断,医务室医生认为高度疑似必须马上送医的,应第一时间告知后勤处报告社区;学校医务室联系后勤处与定点医院协定好医院专车,将出现疑似症状人员运送定点医院诊断治疗。
出现疑似症状学生所在班级,必须安排专人陪同送诊。
3.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按照属地卫生健康部门要求,全力落实各项报告、隔离等防控工作措施。
积极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并在专业部门指导下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等应急处置。
4.当发现同一班级、同一宿舍一天内出现2例及以上不明原因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的疑似感染病例,应立即对与疑似病例一起生活、学习的接触者进行排查,及时进行风险告知,提醒其主动做好个人防护,配合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
如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报告学校安排就医。
(二)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的处置
1.一旦被确认为新冠肺确诊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教职工应立即向学校报告,学校立即向学校报告。
2.向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并报告省教育厅、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社区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如拒不报告或隐瞒实情,学校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如造成后果,将依法依规给予处理。
3.学生由各班级辅导员负责;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所属单位(部门)、安保处,在疾控部门指导下进行筛查流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