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型活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为庆祝XXX节,展示XX良好形象,确保活动顺利完成,做好活动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特制定疫情防控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为保障本次活动所有参会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工作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科学应对、有情必报,快速反应”的原则,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方针,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在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和业务部门指导下,全力做好疫情相关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疫情防控小组
人员(略)
三、主要措施
(一)做好活动前的准备。
1.活动场所做好会场的布置,避免人群密集,座位之间原则上应间隔1米以上。
做好会场的清洁消毒工作,做好空调及通风系统的清洁消毒工作。
2.承办单位要做好工作人员和参会人员健康信息的收集和初步排查,了解来县人员近14天内行程,有无到疫情高发地,要求外县参加活动人员提供健康承诺书。
3.活动场所、酒店在进口处设置体温测量通道,对所有进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亮码。
4.设立临时医学观察点或隔离观察间。
活动场所、酒店可设置临时医学观察点或单独隔离观察间,用于初测体温异常人员的体温复测和待送人员停留。
观察区要设在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房间,并配备水银温度计、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消毒纸巾、医用乳胶手套、快速手消毒剂、84消毒剂等物品。
(二)活动期间。
1.实施人员体温检测。
在场所门口设置专人对每位进入场所人员测量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入。
所有参会人员进入后要配带口罩。
入会场前所有人员用消速免洗手液洗手。
2.加强室内通风。
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运行的空调通风系统应当在活动前一周对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新风口、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空调通风系统需关闭回风系统和加湿功能。
3.承办单位要制定合理的人员路线和分流措施,适当控制活动场所进入人员的数量,避免出现人群聚集。
四、清洁与消毒
(一)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
酒店需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柜台、休息区、服务台、电梯间按钮、扶手、门把手、公共桌椅座椅、临时物品存储柜等),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二)垃圾桶消毒。
可定期对垃圾桶等垃圾盛放容器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三)卫生洁具消毒。
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四)方便参会人员洗手。
确保场所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在咨询台和进口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五、疫情应对
3.各组人员在负责各自工作的同时,要听取现场指挥人员的安排调度,并确保自身和其他人员的安全。
四、工作纪律及要求
1.所有工作人员要按时到位工作,不得擅自串岗、离岗,待演出结束,方可按指令撤离。
2.各组工作人员,要高度警惕,尽职尽责,相互协作,上下联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
3.各组工作人员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决服从指挥人员的命令,严守工作纪律,确保20xx年镇罗镇“永远跟党走共筑镇罗梦”群众文艺会演镇罗专场演出活动顺利进行。
大型活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3
20xx年9-10月份,我市将举办安庆“十一”黄梅戏艺术节。
正值秋冬季节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特别是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式严峻。
为确保艺术节期间一旦发生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迅速控制,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确保黄梅戏艺术节顺利完满举办,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安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和市卫健委有关文件要求,特制定我中心《安庆“十一”黄梅戏艺术节期间展演周疫情防控工作实施预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组织领导
在市卫健委卫生保障组领导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抽调技术力量强的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疫情处理组,预防性消杀组,负责“艺术节”期间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
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职责:负责“艺术节”期间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组织领导,以及相关部门间工作协调和疫情处理物资储备等工作。
(二)疫情处理:
市疾控中心将成立6支疫情处理小分队:
第一组:组长:
成员:
第二组:组长:
成员:
第三组:组长:
成员:
第四组:组长:
成员:
第五组:组长:
成员:
第六组:组长:
成员:
主要任务:负责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疫点消毒、医学采样等工作。
(三)预防性消杀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黄梅戏艺术节期间大型封闭性场所的预防性消毒指导工作,重要人员住宿宾馆的消杀灭指导等工作。
(四)纪律要求:以上各组人员在艺术节期间保持24小时通讯联络畅通,严格执行中心的各项应急处理规定,对违反纪律者,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二、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的实施
(一)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启动
在艺术节期间,一旦出现传染病暴发疫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启动疫情应急处理程序,疫情处理队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核实疫情,采取控制措施。
同时按报告程序时限,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提出疫情控制措施和建议。
根据疫情性质,积极与相关部门保持联系互通信息,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等。
动态开展分析研判,及时调整风险等级,在病例数保持稳定下降、疫情扩散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后,及时分地区降低应急响应级别或终止应急响应。
(二)早发现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提高对新冠肺炎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意识,对不明原因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病例,结合其流行病学史,及时组织院内专家会诊或主诊医师会诊,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2.基层相关组织或用工单位对近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境内有病例报告的社区,或境外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的人员,做好健康监测;对于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者,作为重点风险人群进行筛查,由专业机构采样检测。
3.利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流感样病例监测和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监测等现有监测网络,强化病原学监测。
4.加强口岸卫生检疫,严格实施口岸体温监测和医学巡查,对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人员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排查,按要求采样检测。
5.对密切接触者做好健康监测,对于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者,及时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并采样检测。
(三)早报告
1.病例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时,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确认审核。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向当地县(区)级疾控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寄出;县(区)级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后续信息的订正。
2.报告订正。
疑似病例确诊或排除后及时订正。
无症状感染者如出现临床表现,及时订正为确诊病例。
所有病例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对临床严重程度进行订正,以病例最严重的状态为其最终状态。
病例死亡后,在24小时内填报死亡日期。
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病日期为阳性标本采集时间,诊断日期为阳性检出时间。
如无症状感染者订正为确诊病例,其发病日期订正为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
3.突发事件的报告。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各县(区)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聚集性疫情,辖区疾控中心应当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事件级别选择“未分级"。
根据对事件的调查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并报告。
(四)早隔离
1.病例管理。
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疑似病例单人单间隔离治疗,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且发病7天后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仍为阴性可排除疑似病例诊断。
2.出院后管理。
病例符合出院标准,出院后建议继续进行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
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加强出院病例随访和呼吸道标本样本检测,检测阳性者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将相关信息报送中国疾控中心。
3.无症状感染者管理。
无症状感染者应集中隔离14天,原则上两次连续标本核酸检测阴性者(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解除隔离。
(五)早治疗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诊断的疑似病例要及时转运至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应当做好医疗救治所需的人员、药品、设施、设备、防护用品等准备工作,按照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进行规范救治,做到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治尽治,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
(六)流行病学调查
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就诊医疗机构所在的县(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国家支持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开展调查、分析和研判。
1.个案调查。
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4小时内完成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具体要求按照中国疾控中心印发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指南执行,并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制定的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调查与管理指南的要求,做好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登记;做好疑似病例基本信息和其密切接触者登记。
2.聚集性疫情调查。
县(区)级疾控机构根据网络直报信息和病例个案调查情况,对符合定义的聚集性疫情立即开展调查。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型活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型活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1
为庆祝XXX节,展示XX良好形象,确保活动顺利完成,做好活动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特制定疫情防控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为保障本次活动所有参会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工作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科学应对、有情必报,快速反应”的原则,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方针,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在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和业务部门指导下,全力做好疫情相关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疫情防控小组
人员(略)
三、主要措施
(一)做好活动前的准备。
1.活动场所做好会场的布置,避免人群密集,座位之间原则上应间隔1米以上。
做好会场的清洁消毒工作,做好空调及通风系统的清洁消毒工作。
2.承办单位要做好工作人员和参会人员健康信息的收集和初步排查,了解来县人员近14天内行程,有无到疫情高发地,要求外县参加活动人员提供健康承诺书。
3.活动场所、酒店在进口处设置体温测量通道,对所有进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亮码。
4.设立临时医学观察点或隔离观察间。
活动场所、酒店可设置临时医学观察点或单独隔离观察间,用于初测体温异常人员的体温复测和待送人员停留。
观察区要设在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房间,并配备水银温度计、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消毒纸巾、医用乳胶手套、快速手消毒剂、84消毒剂等物品。
(二)活动期间。
1.实施人员体温检测。
在场所门口设置专人对每位进入场所人员测量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入。
所有参会人员进入后要配带口罩。
入会场前所有人员用消速免洗手液洗手。
2.加强室内通风。
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运行的空调通风系统应当在活动前一周对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新风口、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空调通风系统需关闭回风系统和加湿功能。
3.承办单位要制定合理的人员路线和分流措施,适当控制活动场所进入人员的数量,避免出现人群聚集。
四、清洁与消毒
(一)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
酒店需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柜台、休息区、服务台、电梯间按钮、扶手、门把手、公共桌椅座椅、临时物品存储柜等),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二)垃圾桶消毒。
可定期对垃圾桶等垃圾盛放容器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三)卫生洁具消毒。
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四)方便参会人员洗手。
确保场所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在咨询台和进口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五、疫情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