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医院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精选6篇。

医院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精选篇1

为有效防范和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细化新冠肺炎防控各项措施,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原则,根据国家疫情防控相关通知及规范精神,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目标要求,进一步规范发热门诊建设和管理、做好核酸检测、物资储备、人员防护、重点部门和科室防控指引等方面,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有备无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制定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现印发给大家,请各科遵照执行。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成立新冠肺炎常态化秋冬季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及时准确掌握疫情动态,指导并组织各科室开展常态化及应对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

2、组织协调全院力量做好诊治、疫情处置、紧急支援、后勤保障、对外联络及督查工作等。

3、组织全院医务人员新冠肺炎防控相关知识培训及应急演练。

4、负责协调抢救药品、物品、器械工作,做好后勤保障支持。

(二)各工作组职责

1、医疗救治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负责发热患者的会诊排查,发热留观、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隔离医学观察和医疗救治工作。

2、转诊调度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负责统一调度和指挥急救专用车辆,及时规范转诊。

3、感染控制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负责病例上报,指导和督促发热门诊做好发热病人预检分诊、监测工作,做好隔离室的规范设置和病区消毒隔离工作等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4、后勤保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负责防护物资、救治药品及消毒物品等应急物资的储备,确保突发情况的物资应急调配。

二、新冠肺炎秋冬季防控管理工作要求

(一)强化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哨点”作用

1、预检分诊设置要求按[会人医字]69号文件执行(主管部门:护理部、院办)

(1)预检分诊点设立在门急诊醒目位置,标识清楚,相对独立,通风良好,具有消毒隔离条件。

(2)预检分诊点要备有发热患者用的口罩、体温表(非接触式)、手卫生设施、医疗废物桶、疑似患者基本情况登记表等,各预检分诊人员应坚守岗位,履行岗位职责。

(四)住院病区(责任科室:各临床科室。主管部门:医务部、护理部)

(1)收治患者时,严格落实住院准入条件,做好“新四类”(无症状感染者、境外入赣人员、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治愈出院患者)人员管理。所有新入院患者均需查验健康码,询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进行疫情防护告知,按诊疗方案要求进行新冠肺炎排查(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血常规、CT、胸片、IgM、IgG等),鼓励入院患者新冠病毒检测“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紧急入院患者必须安排单人单间,医务人员按疑似病例进行标准防护。

(2)住院期间出现发热、疑似症状或后续发现有可疑接触史等情况的患者应立即开展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患者正常诊疗过程的环节(含病例讨论、查房、术前讨论、会诊等)中,必须增加甄别新冠肺炎的讨论内容。

(3)对所有住院患者每日至少监测2次体温。各科主任要全面掌握病区患者情况(如入院后发热伴乏力、咳嗽、咽痛、呕吐、腹泻等可疑症状的患者情况)。发现疑似情况,或者有聚集性发病现象(包括患者和陪护人员),要第一时间上报院感办。院感办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开展调查,必要时上报上级行政部门。

(4)加强病区患者管理。对患者陪护人员要进行信息登记和测量体温。加强患者宣教,患者住院期间原则上不得离开病房,不得串门走访。尽量减少陪护人员,人员相对固定,不得让有近期外出旅居或返乡归来家属探视或陪护,如确需陪护则必需查验健康码、监测体温。

(5)加强手术管理。非急诊手术,原则上术前检查应包括新冠肺炎排查(按诊疗方案要求进行核酸检测等新冠肺炎排查,入院时已完成排查的可不必重复)。手术室接台手术必须按要求进行消毒。为患者开展急诊紧急手术必须按照疑似病例手术流程做好标准防护。

(6)各科应预留1-2间隔离病房,放置不明原因发热或待排患者,待排除后再转入普通病房。

(7)强化转出、转科、转院管理。患者转出过渡病区、转科等环节,均应有医院两名以上医师把关,转院的需由科主任或专家组把关(急诊等特殊情况除外),对其检查结果和病情做综合评估后,再给予转运。

(8)根据院感防控制度、流程和应急预案,建立科室自我监督检查机制,不定期开展全院培训和推演。

三、提高核酸检测能力:(责任科室:发热门诊、检验科、各临床科室。主管部门:医务部)

按照“应检尽检”要求,对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对其他人群要主动提供服务,确保“愿检尽检”。发热患者标本采集与其他患者、“愿检尽检”人群分区釆样,避免交叉感染。设立独立的等候区域,尽可能保证人员单向流动,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严控人员密度。检测能力要与秋冬季最大诊疗量相匹配。对于发热门诊和急诊患者的核酸检测,在4-6小时内报告结果;对于普通门诊、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等人群的核酸检测,原则上在12小时内报告结果;对于“愿检尽检”人群的核酸检测,一般在24小时内报告结果。通过开展实验室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做好核酸检测质控工作,建立可疑标本、阳性标本复核流程,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患者标本采集后应立即密封处理、做好标识,专人密封运送至检验科,运送前标本箱表面就要75%的酒精喷洒消毒。

四、强化人员管理。(责任科室:各临床医技科室、保洁公司。主管部门:人事科、医务部、护理部、后勤保障中心)

1、强化医务人员管理,严格落实医务人员健康登记管理工作,各科工作人员每天上班前测体温,有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同时加强疫情期间员工差旅的疫情风险防范,且每日监测出差员工的身体健康,保障员工安全差旅和返岗,并坚持“非必须,不差旅”的原则,必须外出的情况下,须提交差旅申请,申请中写明差旅原由、预计出发和返回时间,交通工具、车次、同行人,申请由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院长审批过后,方可外出。

2、强化工勤人员管理。对陪护、配餐、输送、安保、保洁等工勤人员的针对性培训工作,使其掌握新冠肺炎防控有关的基础卫生学和消毒隔离知识。严格控制人员,强化配餐员、输送人员、安保人员、保洁人员等人员的健康监测和管理,按要求做好标准预防。

3、强化患者、陪护及探视者的管理。入院需告知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如何向主管医生陈述病史、病情症状及变化,尤其是要配合流行病学史的调查和如实陈述并签署新冠肺炎流行病学承诺书。在住院期间应严格遵守医院疫情防控制度,积极配合医院实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如住院期内应佩戴口罩,不乱串其他病室,不得聚集聊天,不得在医院或病区乱走动等)。在住院期间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活动,不得离开病房,遵守医院及病区的管理制度,建议患者近亲属或朋友通过微信或QQ视频探视,尽量不到院探视。住院期间如果需要陪护人员,陪护人员应接受体温监测及流行病学史的调查,陪护人员要相对固定并在陪护期间内应全程佩戴口罩。引导劝说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人员均应佩载口罩、测量体温,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五、建立秋冬季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督查和风险评估(责任科室:各科室。主管部门:医务部、护理部、院感办)

由xxx县人民医院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督查职责落实,形成由感控、医务、护理等部门组成的覆盖全院范围的常态化防控监督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针对门诊、预检门诊、急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口腔、手术室、血透室、ICU、眼科、住院部等部门的常态化标准预防措施,确保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1、由医务部牵头,每周不定期组织医务部、护理部人员下科室督查新冠肺炎诊疗规范及流行病学排查情况,排查结果在全院进行通报,并追踪整改成效。

2、由院感办牵头,每周不定期组织院感办、医务部、护理部、后勤保障中心等部门人员下科室督查新冠肺炎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将新冠肺炎防控常态化纳入绩效考核,排查结果在全院进行通报,并追踪整改成效。

3、科室院感巡查员每天对医院内的诊疗活动进行巡查,督促个人和科室做好防护,做好相应台账记录,减少院内感染,相应结果反馈院感办,并追踪整改成效。由院感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针对医院感染控制现状,不定期开展风险评估,查找感控漏洞,提前预警薄弱环节、流程缺陷等风险,为医院防控决策提供专业参考。

六、加强医院感染控制(责任科室:各科室。主管部门:院感办)

1、各临床医技科室必须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做到分区、分级、分岗位防护,确保防护到位。接诊患者及诊疗操作必须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帽子,严格落实六步洗手法。侵入性操作前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有气溶胶产生的操作(具体见附件)。

2、加强感染防控监测,尤其重视重点部门工作人员因防护失败等导致的职业暴露突发情况的报告和应急处置。各科室要牢固树立“院内零感染目标”,严格执行院感制度,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院感管理,指定专人(科室防控督导员)负责院感防控工作。要开展院感防控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科室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意识和能力。

3、各科应按《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落实环镜物表清洁、消毒、隔离措施,加强空气消毒管理,规范处置医用织物。优化就诊流程,减少人员现场聚集,最大限度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4、医疗废物、废水管理:(责任科室:各科室。主管部门:后勤保障中心、院感办)

污水排放和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存放与处置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标准和标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疫情期间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疗废物应单独进行收运,双层包装,不得与其他医疗废物同时收运,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专人专车并按指定路线运送,在暂存点应与其他区域内医疗废物分隔存放,做好发热门诊、隔离病区标识。医院具有独立化粪池时,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需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投加含氯消毒剂,池内投加含氯消毒剂(初次投加,有效氯40mg/L以上),并确保消毒1。5小时后,总余氯量达10mg/L。消毒后污水应当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七、加强医疗资源储备(责任科室:设备科、医务部、后勤保障中心、药剂科)

1、加强医疗力量和物资设备保障。一是统筹调配医疗力量,做好呼吸、感染、重症、护理、临床检验、院感防控等重点科室医疗力量可以整建制调派的医疗力量底数情况。二是加强物资设备配备。各有关科室配足配齐防护装备、消毒用品等储备工作,建立物资储备清单,实行物资设备动态储备,原则上物资药品储备量应满足医院3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

2、后勤保障中心加强发热门诊、另设置的隔离病区三区两通道、供氧、通风、供暖、污水污物处理等设施改造,使之符合秋冬季传染病诊疗要求,加强物资和设备配备,确保满足满负荷收治患者相关要求。

八、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技术演练(责任科室:各临床医技、科室。主管部门:科教科)

各临床医技科室要加强新冠肺炎防控和救治知识培训及技术演练,围绕新冠肺炎病例发现、报告、隔离、规范化诊疗以及核酸检测、院感防控、医务个人防护等开展全员培训,重点科室还要针对新冠肺炎相关特殊医疗技术组织开展专项培训。通过视频、现场培训等方式,适时组织新冠肺炎诊疗技术交流,开展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模拟演练,提高科室新冠肺炎诊疗能力和水平。

各科室需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责任担当,不能有任何思想松懈,牢记各科室主任护士长为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第一责任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正常医疗服务工作,持续做好防控漏洞再排查、防控重点再加固、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有备无患,坚决防止秋冬季疫情反弹,切实保障秋冬季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顺利开展,严防医院疫情传播及院内感染,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身体健康。

医院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精选篇2

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指南》、《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降低新型冠状病毒在医院内的传播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日常诊疗服务工作,进一步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目标,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日常工作。

二、工作细则

防治结合,预防为主;依法管理,科学防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中西结合,优势互补;强化培训,注重演练;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三、机构设置

1、成立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6、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按照诊疗规范进行患者筛查,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

7、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诊疗物品的消毒。

8、严格按照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进行医疗废物的处置。

(三)急诊负责人:刘xx

1、做好个人防护(标准为一级预防)

2、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引导发热患者至发热门诊就诊。

3、外出接诊的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及救护车内用物的终末处置,并保持完好备用状态。

4、诊疗区域应当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5、采取设置等候区等有效措施,避免人群聚集。

(四)收治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病区(房)

1、做好个人防护(标准为二级预防必要时采取三级预防)

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患者可以同室安置。

3、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等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进出隔离病房,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正确实施手卫生及穿脱防护用品。

(2)制定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制作流程图和配置穿衣镜。配备熟练感染防控技术的人员督导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穿脱,防止污染。

(3)用于诊疗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及护理物品应当专人专用。若条件有限,不能保障医疗器具专人专用时,每次使用后应当进行规范的清洁和消毒。

4、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

5、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规定,进行空气净化。

6、严格按照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进行医疗废物处置。

六、医务人员防护

(一)各科室和医务人员应当强化标准预防措施的落实,做好诊区、病区(房)的通风管理,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二)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防护措施,根据不同情形,做到以下防护。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防渗隔离衣。

3、为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插管前手动通气和支气管镜检查等)时:(1)采取空气隔离措施;(2)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进行密闭性能检测;(3)眼部防护(如护目镜或面罩);(4)穿防体液渗入的长袖隔离衣,戴手套;(5)操作应当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6)房间中人数限制在患者所需护理和支持的最低数量。

(三)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四)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戴手套前应当洗手,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应当立即流动水洗手。

(六)严格执行锐器伤防范措施。

(七)每位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七、加强患者管理

(一)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规范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隔离区。

(二)患者进入病区前更换患者服,个人物品及换下的衣服集中消毒处理后,存放于指定地点由医疗机构统一保管。

(三)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佩戴口罩,正确实施咳嗽礼仪和手卫生。

(四)加强对患者探视或陪护人员的管理。

(五)对被隔离的患者,原则上其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减少患者的移动和转换病房,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止患者对其他患者和环境造成污染。

(六)疑似或确诊患者出院、转院时,应当更换干净衣服后方可离开,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进行终末消毒。

(七)疑似或确诊患者死亡的,对尸体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3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患者口、鼻、耳、肛门等所有开放通道;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个人物品经消毒后方可随患者或家属带回家。

医院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精选篇3

(一)处置工作原则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医院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精选6篇。

医院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精选篇1

为有效防范和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细化新冠肺炎防控各项措施,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原则,根据国家疫情防控相关通知及规范精神,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目标要求,进一步规范发热门诊建设和管理、做好核酸检测、物资储备、人员防护、重点部门和科室防控指引等方面,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有备无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制定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现印发给大家,请各科遵照执行。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成立新冠肺炎常态化秋冬季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及时准确掌握疫情动态,指导并组织各科室开展常态化及应对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

2、组织协调全院力量做好诊治、疫情处置、紧急支援、后勤保障、对外联络及督查工作等。

3、组织全院医务人员新冠肺炎防控相关知识培训及应急演练。

4、负责协调抢救药品、物品、器械工作,做好后勤保障支持。

(二)各工作组职责

1、医疗救治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负责发热患者的会诊排查,发热留观、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隔离医学观察和医疗救治工作。

2、转诊调度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负责统一调度和指挥急救专用车辆,及时规范转诊。

3、感染控制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负责病例上报,指导和督促发热门诊做好发热病人预检分诊、监测工作,做好隔离室的规范设置和病区消毒隔离工作等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4、后勤保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负责防护物资、救治药品及消毒物品等应急物资的储备,确保突发情况的物资应急调配。

二、新冠肺炎秋冬季防控管理工作要求

(一)强化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哨点”作用

1、预检分诊设置要求按[会人医字]69号文件执行(主管部门:护理部、院办)

(1)预检分诊点设立在门急诊醒目位置,标识清楚,相对独立,通风良好,具有消毒隔离条件。

(2)预检分诊点要备有发热患者用的口罩、体温表(非接触式)、手卫生设施、医疗废物桶、疑似患者基本情况登记表等,各预检分诊人员应坚守岗位,履行岗位职责。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