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愈演愈烈,常常要提前编制一份优秀的应急预案。优秀的应急预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酒吧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5篇。

酒吧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篇1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x月12日发布的《娱乐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娱乐场所实际情况,特制定应急预案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本娱乐场所成立疫情应急防控工作小组,明确各操作环节上的.处理步骤、处理方法和具体责任。

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应急处置小组全体人员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应急处置小组要加强预防控制传染病等疫情知识的教育,落实员工及上网者的日常监测、加强健康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二、工作职责

(一)组长工作职责:

1、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和培训。

2、决定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3、统一领导疫情防控工作,确定现场指挥人员,负责应急队伍和资源调动。

4、向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等应急部门报告,并保持密切联系,应急处置人员到达单位后,配合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5、负责疫情调查和善后工作,负责通报疫情。

(二)副组长工作职责:

1、协助组长做好应急防控工作。

2、协调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处理有关重大问题。

3、完成组长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成员工作职责

1、全面负责本娱乐场所工作人员及上网者健康监测。

2、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教育。

3、全面掌握防控相关信息,落实日常防控工作要求,对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出现疫情在第一时间报告

三、应急处置程序

1、一旦发现员工和上网者有疑似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生,员工马上上报应急处置小组,并将有症状人员带到隔离室进行观察,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家人将其送至指定医院诊断、排查。

同时,上报政府有关部门。

2、疫情发生时,要以疫情的防治作为工作的重点,对发生疫情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疫情的扩大。

3、如疑似病例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根据相关规定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隔离。

如排除疑似,发热等症状消失后正常上班。

4、发生疫情后,及时联系属地社区对口医院或医护力量,及时转运隔离人员,进行疫情防控处置。

疫情娱乐场所在2小时内提交疫情书面报告。

报告内容: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数、疫情发现、处置经过等。

酒吧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篇2

为贯彻落实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有序推进演出场所恢复开放,制定本指南。

一、总体要求

(一)坚持常态防控。

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属地原则”,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制定包含演出场所在内的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安全。

(二)坚持有序开放。

在充分做好防疫措施的情况下,在低风险地区,经当地党委政府同意,可以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但暂缓举办中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暂缓新批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活动(演职人员已在境内的除外)。

在中、高风险地区,暂缓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

(三)坚持预约限流。

恢复开放的演出场所应当严格执行人员预约限流措施。

剧院等演出场所观众人数不得超过剧场座位数的30%,要间隔就坐,保持1米以上距离。

演员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

含有多个剧场的综合性演出场所,同时只能开一个剧场。

在歌舞娱乐场所、旅游景区、主题公园、游乐园、宾馆、饭店、酒吧、餐饮场所、现场音乐厅(LiveHouse)等场所举办营业性演出,演出主办方要安排工作人员在现场做好人员疏导。

二、场所防控管理

(四)落实防控主体责任。

演出场所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制定本场所防控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把防控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

(五)做好日常消毒通风。

演出场所要对舞台区、观众区、化妆间、通道、出入口、行政办公场地等公共区域,每日定时进行两次消毒。

建立《场馆清洁消毒记录表》,记录消毒时间、责任人等信息。

演出场所要保持通风状态,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首选自然通风。

(六)配备防护用品。

演出场所要配备口罩、手套等防护物资,并在洗手间配备洗手液及消毒用品,为员工和观众提供必要防护保障。

(七)加强防疫宣传。

演出场所应通过设置提示牌、摆放宣传品、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方式,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科普宣传。

(八)排查安全隐患

演出场所恢复开放前应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全面排查火灾等安全隐患,并按照《文化部关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文化市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文市发〔2022〕5号)有关规定,加强场所日常检查,不符合安全条件的立整立改。

(九)鼓励线上服务。

鼓励推广在线实名制购票及电子票,鼓励使用在线支付,尽量减少直接接触。

对剧院等专业演出场所,实行实名制购票和实名制入场。

三、演员和观众管理

(十)做好演职人员管理。

演出主办方应当与参演单位和个人签订安全协议或健康承诺书,提前做好对演职人员(含行政、后勤等工作人员)的体温监测等防控措施。

每场演出尽量压缩不必要的演职人员,注意保持一定距离。

演员人均化妆间面积不低于5平米。

(十一)做好入场检测登记。

演出场所应当配备测量体温设施设备,并安排专人值守。

观众进入演出场所必须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

观众拒绝佩戴口罩或者体温异常的,应当拒绝其进入。

(十二)加强现场巡查。

演出场所应当安排专人做好演出现场管理,提醒观众正确佩戴口罩,对号入座,保持安全距离。

取消演出前后的现场互动环节。

四、员工健康管理

(十三)做好员工健康监测。

按照当地要求做好员工健康管理,掌握员工出行轨迹等情况。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