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演唱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一起来看看吧。

演唱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

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有关指示精神,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

确保观众朋友们的身体健康,特制订本方案

一、观看演唱会的准备工作

(一)预先进行健康申报及绑定演出票。

xx月xx日19时30分起,在微信小程序或支付宝小程序中搜索“码上办事”,点击“xxxx演唱会专区”进入绑定演出票,并生成跨年演唱会二维码;

(二)提前做好核酸检测。

观众入场需持有xx月xx日(含)以后核酸检测结果(阴性)的纸质证明。

考虑到核酸检测数据上传的延时性,建议xx月xx日前完成检测。

省外观众建议在进省前完成检测;

(三)境外(不包括澳门地区)人员需按要求隔离28天。

入境第1天第一次采集咽拭子核酸检测,入境第13天第二次采集咽拭子核酸检测,两次咽拭子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者,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满14天后继续居家隔离14天,解除隔离后需做到单人单车接送,独立居住,活动中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

二、严格遵守演唱会入场要求

(一)凡入场人员须严格落实“预先健康申报”“体温检测”“7天内核酸检测证明”“实名制入场”“全程戴口罩”“对号入座”六个100%要求;

(二)在活动现场安检门处,请您主动出示“码上办事”生成的跨年演唱会二维码(已集成xxxx健康码、核酸检测信息、票务信息等)、纸质演出票、身份证、纸质核酸检测证明,经核查无误后方可进场观演。

若老人、小孩无手机可凭身份证或户口本和纸质演出票、纸质核酸检测证明人工登记后入场;

(三)现场配合测量体温,严格对号入座。

三、以下人员不得入场

(一)新冠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密接者;

(二)病例处于出院后的隔离医学观察期;

(三)无症状感染者处于解除隔离治疗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的医学观察随访期;

(四)活动前14天有国内高、中风险区旅居史人员;

(五)演唱会入场时,未佩戴口罩、无核酸检测证明或体温37.3度及以上者。

根据新冠疫情形势发展,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xxxx省秋冬季疫情防控总体要求,针对疫情相关的风险和“苗头”事件,对演唱会疫情有关措施及时调整。

xxxxxx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

xx年1月xx日

演唱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2

为贯彻落《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有序推进演唱会所恢复开放,制定本指南。

一、总体要求

(一)坚持常态防控。

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属地原则”,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制定包含演唱会所在内的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安全。

(二)坚持有序开放。

在充分做好防疫措施的情况下,在低风险地区,经当地党委政府同意,可以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但暂缓举办中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暂缓新批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活动(演职人员已在境内的除外)。

在中、高风险地区,暂缓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

(三)坚持预约限流。

恢复开放的演唱会所应当严格执行人员预约限流措施。

剧院等演唱会所观众人数不得超过剧场座位数的30%,要间隔就坐,保持1米以上距离。

演员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

含有多个剧场的综合性演唱会所,同时只能开一个剧场。

(十六)建立沟通机制。

演唱会所及演出主办方应当建立疫情应急沟通机制,畅通疫情上报通道,发现疫情情况应当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十七)做好发现疫情时的应对处置。

在演出现场如出现疑似疫情,演唱会所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好现场管理,避免恐慌,配合卫生健康部门采取隔离措施,做好清洁消毒等工作并暂时关闭场所。

六、保障措施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提升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与当地卫生健康部门之间的联动,确保恢复开放工作平稳有序。

(十九)加强监督检查。

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恢复开放的演唱会所的巡查和监管力度,依法依规查处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二十)加强应急管理。

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按照应急预案,明确疫情防控、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开展排查、评估和宣传培训工作,及时发现隐患苗头,及时处置,发生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暂时关闭场所。

演唱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3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决策部署,落实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市委常委会会议有关要求,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有关指示精神,本次依据《xx省xx年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南(第二版)》为准则,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用“严、细、慎、实”的工作作风,确保活动顺利圆满实施。

一、活动前防控准备

(一)全面开展人员健康排查

所有涉会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持有3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包含7天内核酸检测信息健康码绿码可参加活动。

(二)实施轨迹管理签订相关承诺责任书

所有演职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申领和轨迹管理,排练开始前,签订疫情防控承诺责任书,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有异常症状者及时进行就诊排查。

(三)防疫物资准备

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足量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体温检测仪、75%消毒酒精、含氯消毒剂、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等防疫物资。

在人员进入通道、安全检查等关键岗点设置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有条件的)或手持体温检测仪、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等防疫物资。

公用卫生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四)实施人员密度管控

根据活动场所实际情况,尽量分散人群,控制人员密度。

对出入口、出入路线提前规划、合理设置、做好引导,避免引起人群扎堆。

提前将活动时间等信息告知相关人员,张贴醒目的路线指引,以确保所有人员有序入场、离场。

期间如提供餐食,应提前统计、预估就餐人数,在避免人群聚集的原则下合理规划就餐安排。

(五)开展预防性消毒和垃圾集中处理工作

活动前对活动场所进行全面的环境清理和预防性消毒,重点包括舞台核心区、公共洗手间、临时就餐区等,特别是活动当天15点起每2小时消毒一次,建立消毒工作记录台账。

活动现场配置专用垃圾收集箱,主要用于废弃口罩的集中回收,以便活动后对现场的遗留垃圾进行集中处理。

(六)开展宣传和培训

提前向参加活动人员通告注意事项、有关要求及防控知识,入场安排及防疫事项提示等。

活动前做好工作人员培训,内容包括体温检测、健康信息查验、秩序维护、消毒、工作人员自我防护等防控要求,确保工作人员掌握新冠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置流程。

活动现场录制前可通过大屏、广播、宣传牌等不同形式再次进行疫情防控注意事项的温馨提示。

(七)开展模拟演练,强化风险排查

提前对活动进行模拟、演练,分析疫情防控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并针对性安排解决措施,特别是人员健康状况筛查、人员进出管控、现场布局、通风换气、消毒、应急处置等。

二、活动期间防控措施

(一)实行“扫码”通行管理

场馆方提前落实场所码申领,并将场所码张贴或摆放在入口醒目位置处。

所有人员进入活动现场时,均需“测温+扫码”,场馆方要落实专人在入口处负责提醒、引导和督促进入人员逐一扫码,体温正常并且取得绿码者方可进入,对于不使用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和儿童,才采取人工等方式登记信息后才能进入。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