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大型会议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精选6篇》,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大型会议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

为落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决贯彻省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推动南京市会展业恢复发展,充分发挥会展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溢出带动效应,南京市贸促会(会展办)会同市卫健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南京市大型展览会议活动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南京市大型展览会议活动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加快推动我市会展业复苏,充分发挥会展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溢出带动效应,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最新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南京市大型展览会议活动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在我市全域为低风险地区或全域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省内疫情形势平稳、全国无规模性疫情发生的前提下,做好风险可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可恢复举办展览会议活动。

工作原则

所有展览会议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省、市、属地防疫政策要求,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聚焦项目实施前、项目实施中、项目实施后三个环节,坚持人、物、环境同防的原则,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并严格落实,实施全程全链条可追溯管理,严密构筑防控网,适当从严管理,不层层加码,最大限度降低疫情相关的风险隐患,保障大型展览、会议等人群聚集性活动顺利举办。

适用范围

本工作指引适用于在我市举办的300人(含)以上的大型展览、会议等人群聚集性活动。

有境外人员参加的大型活动,应根据活动期间我国疫情、境外参加活动人员所在国家(地区)疫情,以及当时的防疫政策制定相应的疫情防控要求。

入境人员在解除集中隔离等健康管理措施后,原则上与国内参加人员实行相同防疫政策。

项目实施前

按照“谁举办、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和“一展一会一方案”的原则,活动主办、承办单位(以下统称组织方)履行主体责任,提前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预案或相关工作制度,落实防控措施。

参展单位应按要求向组织方提供疫情防控承诺书及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承诺书。

在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中需体现参加人员来源地、展示产品来源地、活动区域分布、活动总规模和最大峰值人数、活动过程安排、防控组织及具体措施,防疫设备和用品准备、后勤保障措施等信息。

根据《南京市新冠肺炎局部小规模疫情处置指引(试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等要求,制定应急预案,预案中需包括入口测温异常、活动中发现阳性、密接人员、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人员等情形的处置方案,应急处置措施应做到流程清晰合理,处置快速有效。

人员要求:

根据活动期间我市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人员进出管控,动态调整人员进入健康标准。

所有工作人员原则上应全程接种疫苗,符合条件的应接种加强针;

入场前应按要求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人员,应在排除新冠病毒感染、身体康复后方可参加服务工作;

正在接受健康管理人员需遵从我市相关规定。

货物要求:

展示产品运输需遵从物流、交通相关疫情防控规定,进入场馆前进行一次全面消杀。

来源地为中高风险地区的,原则上不允许进入场馆。

场所要求:

场馆方应加强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保证正常运转或使用。

需在入口处为每个展会设置一个场所码,一展一码。

现场设置醒目防疫警示标识,明确参观须知、疫情防控要求、隔离区位置和联系方式。

组织方需备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护用品,在入口处、活动公共区域合理摆放;

要充分考虑气候、场所等外在条件,合理设置测温点;

活动前开展一次工作人员疫情防控知识技能和应急处置培训。

优化入口处动线设置,设定缓冲区,严控缓冲区人员数量、进出及分布等,避免人群聚集。

设置临时隔离点,备好N95/KN95口罩、一次性医用防护手套、防护服免洗手消毒液等专业防护物资。

组织方需在场馆相对独立的区域设置体温复测点、临时隔离点和绿色通道。隔离点应标识明确,并在外围设警戒线,供出现可疑症状人员应急隔离使用,需转移时通过绿色通道移出场外。

项目实施中

人员要求:

根据活动期间我市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人员进出管控,动态调整人员进入健康标准。

所有入场人员必须全程佩戴口罩。安排专人对进入活动现场的参观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核验“场所码”,符合条件方可进入。工作人员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应立即停止岗位工作,并按要求规范就诊。

组织方需安排专人定时巡馆,提醒现场人员遵从防疫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2、实施人员体温检测。在场所门口设置专人对每位上岗员工和参会人员测量体温正常后方可进入,所有参会人员进入后要配带口罩。入会场前所有人员用快速免洗手液洗手。

三、清洁与消毒

(一)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保持活动场所环境整洁卫生,重点对门把手、桌面、椅靠背等高频接触表面增加消毒频次。

(二)垃圾桶消毒。垃圾收集容器应做到干净整洁,防止满冒现象。高频对垃圾收集容器及周边区域地面进行消毒处理。

(三)卫生设施消毒。督促酒店做好卫生设施消毒和运行正常。

四、疫情应对:

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症状或疑似病例,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第一时间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排查和消毒等工作,配合做好限制人员聚集、活动区域封锁等措施。确认密切接触者后,将密切接触者转到指定集中隔离场所进行14日隔离医学观察。

五、疫情防控应急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XXX、XXX、XXX、XXX

联系方式:XXXXXXXXXXXXX

大型会议疫情防控应急预案3

为做好本次会议期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参会人员及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确保会议顺利召开,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会前防控措施

(一)会前健康申报

1、所有参会人员及工作人员均须在会前向所在党支部如实进行14天内到达或途径地域的申报。

2、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需在5月26日前做一次核酸检测,27日报告检测结果,结果为阴性者方可参加会议。

3、参会人员在报到时需扫安康码。安康码为绿码者方可参加会议和会议服务工作。经审查,健康申报情况有异常的,不得参加会议。

(二)会场准备

1、会议举行前对会场做好通风消毒工作,并配备相关疫情防控物资。

2、会场布置应保持间隔,避免人员拥挤;会议室、食堂、厕所需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洗手卫生设施,产生的垃圾按照医疗废物处置。

二、会议期间防控措施

(一)会场要求

在进入主会场前,需进行测温,佩戴口罩,会场内座位应尽量增加间距或隔位坐人。参会人员需全程佩戴口罩,休会期间尽量避免长时间交谈,近距离接触时也应佩戴口罩,所有工作人员在会议服务期间均需佩戴口罩。实行分时分批组织参会人员进场退场,所有人员进入会场时实行“亮码+测温”,体温正常且持安康码绿码的方可进入。会场应加强开窗通风换气。

(二)通风与消毒

加强会场的日常通风消毒,尤其是楼梯扶手、卫生间、公共区域等重点部位的消毒工作。

三、应急疫情处置

如在会场发现健康异常人员,迅速转送至乡卫生院场所,立即报告县疾控中心,并开展医学排查、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检测、疫情处置等工作。

四、完善组织保障

为切实抓好会议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乡成立相关工作组织。

1、疫情防控领导组。负责会议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现场保组。负责会议期间的口罩、洗手液等疫情防控物资储备,食堂就餐安排盒饭,会场座位设置、通风等疫情防控工作,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应处置组。负责会议期间疫情防控突发事件的处理,其组成人员如下:

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大型会议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精选6篇》,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大型会议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

为落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决贯彻省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推动南京市会展业恢复发展,充分发挥会展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溢出带动效应,南京市贸促会(会展办)会同市卫健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南京市大型展览会议活动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南京市大型展览会议活动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加快推动我市会展业复苏,充分发挥会展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溢出带动效应,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最新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南京市大型展览会议活动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在我市全域为低风险地区或全域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省内疫情形势平稳、全国无规模性疫情发生的前提下,做好风险可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可恢复举办展览会议活动。

工作原则

所有展览会议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省、市、属地防疫政策要求,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聚焦项目实施前、项目实施中、项目实施后三个环节,坚持人、物、环境同防的原则,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并严格落实,实施全程全链条可追溯管理,严密构筑防控网,适当从严管理,不层层加码,最大限度降低疫情相关的风险隐患,保障大型展览、会议等人群聚集性活动顺利举办。

适用范围

本工作指引适用于在我市举办的300人(含)以上的大型展览、会议等人群聚集性活动。

有境外人员参加的大型活动,应根据活动期间我国疫情、境外参加活动人员所在国家(地区)疫情,以及当时的防疫政策制定相应的疫情防控要求。

入境人员在解除集中隔离等健康管理措施后,原则上与国内参加人员实行相同防疫政策。

项目实施前

按照“谁举办、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和“一展一会一方案”的原则,活动主办、承办单位(以下统称组织方)履行主体责任,提前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预案或相关工作制度,落实防控措施。

参展单位应按要求向组织方提供疫情防控承诺书及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承诺书。

在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中需体现参加人员来源地、展示产品来源地、活动区域分布、活动总规模和最大峰值人数、活动过程安排、防控组织及具体措施,防疫设备和用品准备、后勤保障措施等信息。

根据《南京市新冠肺炎局部小规模疫情处置指引(试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等要求,制定应急预案,预案中需包括入口测温异常、活动中发现阳性、密接人员、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人员等情形的处置方案,应急处置措施应做到流程清晰合理,处置快速有效。

人员要求:

根据活动期间我市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人员进出管控,动态调整人员进入健康标准。

所有工作人员原则上应全程接种疫苗,符合条件的应接种加强针;

入场前应按要求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人员,应在排除新冠病毒感染、身体康复后方可参加服务工作;

正在接受健康管理人员需遵从我市相关规定。

货物要求:

展示产品运输需遵从物流、交通相关疫情防控规定,进入场馆前进行一次全面消杀。

来源地为中高风险地区的,原则上不允许进入场馆。

场所要求:

场馆方应加强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保证正常运转或使用。

需在入口处为每个展会设置一个场所码,一展一码。

现场设置醒目防疫警示标识,明确参观须知、疫情防控要求、隔离区位置和联系方式。

组织方需备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护用品,在入口处、活动公共区域合理摆放;

要充分考虑气候、场所等外在条件,合理设置测温点;

活动前开展一次工作人员疫情防控知识技能和应急处置培训。

优化入口处动线设置,设定缓冲区,严控缓冲区人员数量、进出及分布等,避免人群聚集。

设置临时隔离点,备好N95/KN95口罩、一次性医用防护手套、防护服免洗手消毒液等专业防护物资。

组织方需在场馆相对独立的区域设置体温复测点、临时隔离点和绿色通道。隔离点应标识明确,并在外围设警戒线,供出现可疑症状人员应急隔离使用,需转移时通过绿色通道移出场外。

项目实施中

人员要求:

根据活动期间我市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人员进出管控,动态调整人员进入健康标准。

所有入场人员必须全程佩戴口罩。安排专人对进入活动现场的参观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核验“场所码”,符合条件方可进入。工作人员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应立即停止岗位工作,并按要求规范就诊。

组织方需安排专人定时巡馆,提醒现场人员遵从防疫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