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食堂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食堂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
根据上级部门及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校疫情防控工作实际,特制定学校食堂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一、成立食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根据疫情发展和学校工作需要,成立食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工作职责:
负责食堂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督、预防、监测、报告工作;指导食堂建立健全应对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定期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负责指导餐厅工作人员的班前健康检查工作。
疫情期间,领导小组认真负责好所属的防控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落实好每一项工作。
小组成员每天全面对食堂人员、环境、安全等各方面进行普查和抽检。
食堂各部门如有人员出现健康异常现象,应立即上报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不得瞒报、漏报。
二、完善疫情报告及应急处置机制
完善疫情报告、晨检与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工作,完善疫情监控自查表、疫情期间员工体温检测登记表、食堂疫情防控消毒记录表、疫情期间废弃口罩等防护用品回收记录表等。
发现有疑似患者症状人员抓紧上报疫情领导小组并逐级上报,协助做好密切接触者隔离、环境消毒、患者转运送医等处理。
三、疫情防控管理工作
㈠工作人员管理
⒈在食堂入口设置体温监测点,食堂管理员每天分两次对所有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领导小组成员每天对所有员工进行复检。
发现员工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时,立即终止其工作,并联系医院采取必要措施。
⒉在食堂出口处,设置废弃口罩回收处。
⒊在食堂设置专门通道,对有突发病情的师生员工进行紧急带离至学校隔离室,并及时联系医院进行处理。
⒋员工上岗前洗手消毒、佩戴好口罩、帽子、手套、鞋套,方可进入操作区,同事之间避免近距离交谈。
⒌上班期间禁止员工随便出入食堂,员工餐采用分餐进食,保持一定距离,避免面对面密集用餐。
下班后,在学校住宿员工禁止出入校门,禁止聚集性活动;回家员工做好个人防护,不到人员密集场所。
6.加强员工疫情知识与防控技能培训,让员工掌握疫情防控常识,利用微信方式从病毒简介、防控范围、防控措施三个方面对员工进行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培训,使每个员工及时了解新冠肺炎的防范措施,合理正确防护,保证自身安全。
㈡学生就餐管理
实行错时就餐、分区就餐、单向隔座、统一盒餐。
学生进入食堂前必须测温合格、佩戴口罩,洗手消毒后,自觉排队取餐,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只在就餐时摘下口罩。
按标签就坐,单向隔座,快食不语,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配餐窗口公共餐具及饭菜由工作人员统一分发,禁止自行取用。
学生在进入食堂前或就餐中发生发热等症状,立即由值班教师送到隔离室,及时联系班主任或家长,采取相应措施。
㈢原材料和设施管理
严把材料采购关,送货人员一律备案、固定,卸货全程佩戴口罩、一次性橡胶手套等卫生用品,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避免原料供货过程二次污染。
禁止采购不明来源的野生动物、活体动物和其他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食品,做好原材料索证索票工作。
各仓库符合储藏要求,各设施、器具正常使用,做好蚊蝇鼠防护工作。
㈣操作管理
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全程佩戴头套、口罩、手套、脚套。
加工制作方面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做到生熟分开,食物烧熟煮透,食品中心温度不低于70度,加工成成品到食用时间不超过2小时。
㈤留样管理
(2)各学校要加强学生的饮食管理,保证学生饮食安全。
要建立传染病疫情管理档案。
各学校领导要熟悉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特别要依据传染病发病规律将有可能暴发或流行的病种纳入重点检查内容。
经常了解学校师生对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意见,经常查看学生食堂、教室等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落实奖惩制度,每星期至少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做好记录并进行公示,并将相关检查记录上报一份中心学校备案。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特殊时期,在实施乡中心学校原《学校学生营养餐管理方案》的同时,各学校教职工、学生就餐要严格实行饭前洗手,错锋就餐,适当延长就餐时间,原则上不建议集中就餐。
即使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各食堂供餐学校学生就餐也应避免集中就餐,学生与学生打饭、打菜距离最少保持一米距离,并让学生在就餐自备好纸巾,各自清洁好餐桌,各陪餐教师全程监督管理。
课间供餐学校在发放学生食品时由营养餐管理员逐级逐班分发,再由各班主任或科任教师逐个发放到学生手中,严禁学生无秩序扎堆领取营养食品。
各校必须安排专人对学生餐后的剩饭剩菜的清理工作。
学生就餐后,由管理员安排专人对学生餐后剩饭剩菜及时清理,倒入指定垃圾桶内,待环卫人员定时清倒。
课间加餐学校在本班老师监督管理下用餐,用餐后的包装盒由学生逐个放置指定的分类垃圾桶(篓)内。
再由学校管理按排专人收集处理。
3.建立学生晨检制度。
各级学校必须严格落实晨检、午检制度,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症状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值日行政进行进一步核实排查,必要时将患者送指定医院就诊,保证对传染病病人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4.建立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和登记制度。
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怀疑为传染病,要及时报告给学校。
学校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并及时上报中心学校。
5.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
各学校按照规定做好教室、图书室、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气温较低时要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气温回暖后则要实行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
同时,要做好校园内公共设施和公共用具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搞好校园环境卫生。
6.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7.各中小学、幼儿园(含民办)结合本校(园)实际情况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报中心学校备案。
三、检查督导
1.中心学校将食堂管理、学生用餐管理纳入到学校的目标考核之中。
2.中心学校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食堂管理及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检查指导,对管理不当、防控工作不力造成传染病疫情蔓延的学校,要追究学校领导的责任。
学校食堂疫情防控应急预案3
一、摸排人员信息
对自主经营的食堂,学校要安排专人对工作人员及家庭成员的假期行程、身体健康状况、居住地、接触史等信息进行全面摸排,要建立台账;特别是从重点疫区返广的,做好登记。
对外承包经营的食堂,学校要通知承包经营公司负责人,完成对工作人员及家庭成员的相关信息摸排工作,并将摸排情况及时上报学校核实、登记。
二、返校返岗要求
市外未返广的食堂工作人员,须接到市教体局通知后,方可返广;返广后,须在家进行居家医学观察14天。
市外返广未履行居家医学观察14天制度的食堂工作人员,一律不得到校工作。
解除居家医学观察后,工作人员须提供卫健或所辖村(社区)等相关单位提供的未接触确诊、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证明或者有效健康证明,方可返校上岗。
三、检查设施设备
全面检查检修食堂设施设备(包括用电线路),对存在故障或安全隐患的,要立即安排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开学后各类设施设备能正常运转。
进校维修人员必须进行体温
检测和身份核实登记,体温低于37.3℃并佩戴好一次性口罩和手套,方可进入校园。
四、环境卫生保洁
对食品库房、烹饪间、备餐间、专间、留样间、餐具饮具清洗消毒间、餐厅等所有区域进行全面保洁,确保环境清洁卫生;食堂重点区域和各类餐具、工用具、容器等要进行全面清洗、消毒。
2、返岗前,要持续跟踪记录员工身体健康状况和外出活动轨迹情况,全面掌握员工返岗前出行地点、是否乘坐过公共交通、身体状况是否良好、是否与发热病人有过密切接触、是否接触过野生动物等情况。
3、交待返岗途中注意事项,如果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车上尽可能选择靠窗的位置;在路途中尤其是在车里,尽可能避免拿下口罩吃东西;在路途中尽可能减少与他人接触,最好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4、来自疫情严重地区员工暂不返岗。
(四)严格返岗人员疫情核查
1、建立返岗员工“花名册”,实行健康状况“一人一档”管理,指定专人负责与员工所在社区(村)干部核实确认,全面排查是否接触外省及重点疫区归来人员等情况。
2、严格落实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制度,食堂员工全部集中入住后勤人员集体宿舍,实行统一封闭管理,待确认健康后方可上岗。
3、指定专人及时发放员工所需防控物资,确保口罩、测温计、消毒液和工作服等相关防控物资充足供应。
(五)储备好防控物资及食材
1、严格按防疫需要,配备与食堂员工数量相匹配的口罩、手套、帽子、洗手液、温度计、消毒药械等疫情防控所需物资。
2、设置独立的隔离间,并购置防护服、护目镜、医疗器械等应急装备,做好师生和员工应急隔离准备。
3、配备与供餐量相匹配的餐用具、餐用具清洗消毒设施及保洁设施,开学前对所有餐具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4、配备足够的洗手消毒设施,张贴洗手消毒方法标识。
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5、对库存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进行彻底清查,发现有超过保质期、未按保存条件贮存或出现霉烂、变质等感官性状异常的,要按照有关规定销毁处理。
6、对食堂冷藏冷冻、供水等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食堂用水安全和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六)做好食堂卫生防疫工作
1、全面开展食堂消毒防疫,对食品处理区和用餐场所进行彻底规范清洁消毒,包括墙地面、设施设备、操作台、门把手、水龙头、空调、通风设备及排风口等,并做好消毒记录。
2、为降低就餐场所人员密度,防止交叉污染,视情改造符合卫生条件的临时就餐场所,并在就餐场所设置简易分隔装置。
3、在餐厅等场所广泛张贴防疫宣传指南,引导师生科学预防、理性应对,增强对安全就餐环境和科学用餐方式的认识。
四、开学后防控措施
(一)严格食堂员工教育管理
1、每天对食堂人员进行晨检和餐前检查,做好记录和建档工作。
发热(37.3度以上)、感冒、咳嗽症状、呼吸道感染的在岗员工,应立即报告学校疫情防控人员进行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对与其接触人员测试体温并进行医学观察。
2、所有上岗应全程佩戴口罩上岗,且按规定及时更换口罩。
进入操作区要对手部等进行清洁消毒,加强洗手及消毒频次,保持手部卫生。
接触肉禽类生鲜食材、直接入口食品的人员还应戴一次性手套上岗操作,避免手部与食物直接接触。
3、加强个人卫生管理,严格执行“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换工作服)、“四净”(工作服净、帽净、口罩净、围裙净)制度。
员工须配戴口罩、穿着工作服上岗,并及时更换口罩,每天对工作服进行洗涤和消毒。
4、关心食堂从业人员,改善工作环境,建设向上文化,做到均衡饮食,作息规律,让员工充分认识到保护自己就是对师生的健康安全负责。
(二)持续抓好食堂卫生防疫
1、每天对学校食堂加工区域、就餐区域、人员通道、配送电梯间、洗手间、更衣间等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加强对
冷冻冷藏和保鲜设备检查、维护,食堂餐用具在每次使用后要及时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确保清洁卫生。
2、定时开窗通风或保持通风系统正常运行,保证就餐场所和加工场所空气流通。
3、开餐前对就餐场所进行清扫、清洁、消毒、通风,餐后做好及时清理打扫就餐场所卫生,进行环境消毒,做好卫生用具的清洗消毒和定位保管。
4、餐厨垃圾定点存放,及时清运,每天至少进行一次餐厨垃圾存放场所和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
(三)严格疫情期间食堂管理
1、非食堂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后厨,原则上不得将私人物品带入食品处理区,手机等私人物品如需带入食品处理区应经消毒处理。
2、食堂食品处理区严格实行全封闭管理,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食品处理区,学校及相关部门人员因工作需进入时,要检测体温合格、戴口罩、穿工作衣帽,做好记录。
3、在疫情防控解除前,停止大规模聚餐活动,错峰就餐,鼓励食堂提供营养套餐,由学生自带餐具,打餐后回宿舍用餐。
4、加强消毒用品管理,确保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