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预防群体感染应急预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预防群体感染应急预案1

一、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

(一)、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

1、报告范围:包括医院感染暴发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2、发现医院感染暴发的科室或微生物室应立即电话或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

如遇非上班时间或其它特殊原因不能以电话或当面方式进行报告的,应报院行政值班,院行政值班通知感染管理科人员。

3、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经初步核实存在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在1小时内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医务部、护理部、药学部、医学工程部、总务部等),以便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4、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xx省卫生厅)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历下区疾控中心)报告。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爆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爆发。

5、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1)5例以上医院感染爆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6、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10例以上医院感染爆发;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7、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二)、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措施:

1、分管院长接到报告并确定后立即召开会议,成立医院领导小组,讨论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2、责任科室立即成立调查小组,积极协助查找原因,根据院感科的建议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患者积极实施救治。

3、感染管理科积极进行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检测,对感染者、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微生物监测等,并提出有效控制措施。

4、医务部协助开展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与控制,负责调配医疗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实施医疗救治,包括诊断、治疗、病人转运、监护;组织对高危人群进行卫生应急体检,与病人沟通,稳定病人情绪。

5、护理部协助开展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与控制,根据需要调配护理人员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及感染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

6、药学部、医学工程部、总务部,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防护用品、消毒药械的供应、贮备等保障工作。

7、临床科室保存好相关资料,积极配合专职人员的调查、监测,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临床科室根据医院领导小组讨论决定,执行是否暂停收治新病人、暂停手术或诊疗项目等。

8、医院感染管理科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通报全院,最后形成文字资料存档。

9、特别重大事件应及时请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或请示上级主管部门予以协助处理。

10、当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应急处置流程图临床医务人员监测微生物室人员监测专职人员前瞻性监测出现3例以上暴发或5例疑似暴发的医院感染病例立即报告院感科/总值

院感科到达现场调查、核实

1.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感染因素。

2.对感染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对可能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进行微生物检测

3.制定控制措施,初步对感染者、可疑感染者及相关接触者进行隔离

4.分析调查资料,尽快制定落实针对性的消毒、隔离、治疗措施1小时内报告分管院长确认暴发,启动预案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中心密切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控制工作:包括调查采样、现场询问、患者隔离、后勤保感染控制,预案终止;写出调查报告、制定下一步防控、治疗措施各小组成员及相关科室密切配合,积极进行调查,分析,控制3例以上暴发或5例以上疑似暴发于12h内;确认5例以上暴发或发生死亡病例或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的于2h内

(七)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及其他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八)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露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视污染的情况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浸泡或喷洒消毒,能焚烧的物品一律采取焚烧处理。

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九)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应当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

(十)工作人员应当做好职业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

如穿一次性的隔离衣,戴帽子、口罩及橡胶手套,必要时穿胶鞋、戴防护眼镜。

(十一)处理工作结束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后勤服务中心(总务部)、护理部等相关部门应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并写出总结报告

预防群体感染应急预案2

为了保障我院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xx省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和《传染病防治法》,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流程。

一、应急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职业暴露的概念

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三、各部门职责与工作流程

3.1、临床科室

3.2、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临时紧急处理,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后,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伤口予以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

3.3、获取暴露源(病人)的病情资料,如暴露源情况不明,设法动员病人给予配合,做相应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或病情资料报送医院防保科,以备对照评估。

3.4、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二份。

(所在科室、院感科各一份)

3.5、当事人被暴露后,由本科室开出相应项目检验单,抽取血样标本,经医院院感科主任签字后,送检验科检测,(并将检验结果送回院感科存档,以备跟踪评估)。

然后到崇州市疾控中心进行预防用药

2、院感科

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总结经验,制定防护措施。

接到职业暴露报告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的原则,进行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检测确认工作。

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做出初步的危险性评估,指导被暴露者进行伤口消毒处理。

做好被暴露者的心理辅导工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预防性服药等,并负责与上级疾控中心取得联系,得到技术指导。

做好被暴露者的跟踪随访,及时安排定期复查,情况严重者,送上级相关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每年对所有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和教育。

督导临床科室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范操作治疗,避免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

3、检验科

承担相关检测工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如医务人员在夜间值班时发生职业暴露,则送检的血样标本检验科直接接收。

4、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

做好相关科室的协调工作。

协调安排被暴露者的相关费用和支出。

(费用由医院支出)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预防群体感染应急预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预防群体感染应急预案1

一、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

(一)、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

1、报告范围:包括医院感染暴发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2、发现医院感染暴发的科室或微生物室应立即电话或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

如遇非上班时间或其它特殊原因不能以电话或当面方式进行报告的,应报院行政值班,院行政值班通知感染管理科人员。

3、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经初步核实存在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在1小时内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医务部、护理部、药学部、医学工程部、总务部等),以便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4、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xx省卫生厅)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历下区疾控中心)报告。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爆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爆发。

5、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1)5例以上医院感染爆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6、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10例以上医院感染爆发;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7、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二)、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措施:

1、分管院长接到报告并确定后立即召开会议,成立医院领导小组,讨论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2、责任科室立即成立调查小组,积极协助查找原因,根据院感科的建议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患者积极实施救治。

3、感染管理科积极进行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检测,对感染者、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微生物监测等,并提出有效控制措施。

4、医务部协助开展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与控制,负责调配医疗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实施医疗救治,包括诊断、治疗、病人转运、监护;组织对高危人群进行卫生应急体检,与病人沟通,稳定病人情绪。

5、护理部协助开展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与控制,根据需要调配护理人员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及感染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

6、药学部、医学工程部、总务部,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防护用品、消毒药械的供应、贮备等保障工作。

7、临床科室保存好相关资料,积极配合专职人员的调查、监测,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临床科室根据医院领导小组讨论决定,执行是否暂停收治新病人、暂停手术或诊疗项目等。

8、医院感染管理科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通报全院,最后形成文字资料存档。

9、特别重大事件应及时请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或请示上级主管部门予以协助处理。

10、当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应急处置流程图临床医务人员监测微生物室人员监测专职人员前瞻性监测出现3例以上暴发或5例疑似暴发的医院感染病例立即报告院感科/总值

院感科到达现场调查、核实

1.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感染因素。

2.对感染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对可能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进行微生物检测

3.制定控制措施,初步对感染者、可疑感染者及相关接触者进行隔离

4.分析调查资料,尽快制定落实针对性的消毒、隔离、治疗措施1小时内报告分管院长确认暴发,启动预案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中心密切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控制工作:包括调查采样、现场询问、患者隔离、后勤保感染控制,预案终止;写出调查报告、制定下一步防控、治疗措施各小组成员及相关科室密切配合,积极进行调查,分析,控制3例以上暴发或5例以上疑似暴发于12h内;确认5例以上暴发或发生死亡病例或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的于2h内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