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模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欢迎阅读下载。

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模板篇1

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根据“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为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提高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面落实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长效常态管理,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疫情在教育系统的发生和蔓延。

二、组织管理

建立健全传染性疾病防控责任制度,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开展对学校师生的卫生宣传教育;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对有传染性疾病症状的学生,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性疾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师生传染性疾病病例发生情况。

三、疫情报告

一疫情责任报告人

学校的医疗卫生人员、分管校长、校长为疫情的责任报告人;学校内的班主任、辅导员、年级主任等其他人员为疫情的义务报告人。

学校一旦发生传染病疑似疫情和疫情时,责任报告人应立即报告县疾控中心。

四、疫情分级及响应

三级:学校发生1例或散发的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例时,立即报县疾控中心。

县疾控中心接报后,迅速派专业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处理;学校在接到确诊信息后,应立即上报县教育局;必要时县疾控中心通知县卫生执法监督所参与现场处理。

二级:学校有多例相同症状的传染病病例发生时,县疾控中心在接报后除迅速采取三级响应的措施外,应立即上报县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并通报县卫生执法监督所。

市疾控中心接报后应立即派专业人员指导处理,县卫生执法监督所参与现场处理。

县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应到现场组织领导疫情处理。

—级:学校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或发生甲类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县疾控中心在接报后除迅速采取二级响应的措施外,市疾控中心应迅速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并立即通报市卫生执法监督所参与现场处理,并将初步调查结果迅速报市卫生局。

市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应到现场组织领导疫情处理。

四、职责

校长作为学校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的第一责任人。

一旦发生疑似疫情和疫情时,应立即启动学校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按规定报告疫情并做好以下工作:

1、立即隔离病人及密切接触者(隔离期限见附件)。

2、及时护送病人到指定的医院进行治疗;保健医生应询问病史、做好记录。

3、认真落实卫生部门提出的卫生管理、隔离、消毒等措施,协助疾控中心完成疫情调查、应急接种等工作。

4、疫情期间,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加强晨检,严格控制进出学校的人员。

5、相关职能部门及教师要稳定学生情绪,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6、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疫情。

五、保障措施

应高度重视传染病疫情应急工作,将其纳入目标责任管理,并根据本预案,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修改和完善本学校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培训和演练。

积极做好师生的二级培训,必要时配合卫生部门,对学生采取预防接种等防病措施,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六、防治措施

1、按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求,校长作为学校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

2、学校分管领导要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报告制度,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3、学校应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专兼职教师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学校应普及卫生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做好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并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加强有关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保证每周20分钟的健康教育,教会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食堂、教室、会议室、图书室、实验室、阅览室、语音室、微机室和电子备课室等人群较集中的公共场所,落实好以下防范措施:

(1)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2)课间要求师生到室外活动。

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模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欢迎阅读下载。

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模板篇1

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根据“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为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提高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面落实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长效常态管理,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疫情在教育系统的发生和蔓延。

二、组织管理

建立健全传染性疾病防控责任制度,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开展对学校师生的卫生宣传教育;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对有传染性疾病症状的学生,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性疾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师生传染性疾病病例发生情况。

三、疫情报告

一疫情责任报告人

学校的医疗卫生人员、分管校长、校长为疫情的责任报告人;学校内的班主任、辅导员、年级主任等其他人员为疫情的义务报告人。

学校一旦发生传染病疑似疫情和疫情时,责任报告人应立即报告县疾控中心。

四、疫情分级及响应

三级:学校发生1例或散发的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例时,立即报县疾控中心。

县疾控中心接报后,迅速派专业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处理;学校在接到确诊信息后,应立即上报县教育局;必要时县疾控中心通知县卫生执法监督所参与现场处理。

二级:学校有多例相同症状的传染病病例发生时,县疾控中心在接报后除迅速采取三级响应的措施外,应立即上报县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并通报县卫生执法监督所。

市疾控中心接报后应立即派专业人员指导处理,县卫生执法监督所参与现场处理。

县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应到现场组织领导疫情处理。

—级:学校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或发生甲类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县疾控中心在接报后除迅速采取二级响应的措施外,市疾控中心应迅速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并立即通报市卫生执法监督所参与现场处理,并将初步调查结果迅速报市卫生局。

市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应到现场组织领导疫情处理。

四、职责

校长作为学校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的第一责任人。

一旦发生疑似疫情和疫情时,应立即启动学校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按规定报告疫情并做好以下工作:

1、立即隔离病人及密切接触者(隔离期限见附件)。

2、及时护送病人到指定的医院进行治疗;保健医生应询问病史、做好记录。

3、认真落实卫生部门提出的卫生管理、隔离、消毒等措施,协助疾控中心完成疫情调查、应急接种等工作。

4、疫情期间,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加强晨检,严格控制进出学校的人员。

5、相关职能部门及教师要稳定学生情绪,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6、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疫情。

五、保障措施

应高度重视传染病疫情应急工作,将其纳入目标责任管理,并根据本预案,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修改和完善本学校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培训和演练。

积极做好师生的二级培训,必要时配合卫生部门,对学生采取预防接种等防病措施,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六、防治措施

1、按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求,校长作为学校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

2、学校分管领导要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报告制度,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3、学校应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专兼职教师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学校应普及卫生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做好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并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加强有关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保证每周20分钟的健康教育,教会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食堂、教室、会议室、图书室、实验室、阅览室、语音室、微机室和电子备课室等人群较集中的公共场所,落实好以下防范措施:

(1)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2)课间要求师生到室外活动。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