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调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流调是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疫情控制的关键,下面小编整理了乡镇疫情防控流调工作实施方案,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乡镇疫情防控流调工作实施方案1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省政府、市政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防治原则
(一)预防为主
积极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和城乡公共卫生水平;密切跟踪境外疫情发展情况,适时开展应急监测,堵塞疫源输入,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二)科学防治
按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指南》和《诊疗方案》规定,规范防治措施与工作流程,实现防治工作的科学化。
(三)依法防治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控制、疫情报告、医疗救治实行依法管理。对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四)属地管理
县、乡镇政府对本辖区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负总责,对医疗卫生及其它有关资源统一调度指挥。
(五)快速反应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做好人力、物资、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防治甲型H1N1流感工作领导小组,县人民政府县长担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仲勇、白天人、杨成星及县人武部部长黄旭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县政府办、卫生局、县委宣传部、公安局、财政局、卫生局、农业局、畜牧局、教育局、民政局、广电局、工商局、质监局、药监局、爱卫办、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及各乡镇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对全县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下设办公室在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卫生局局长兼任。
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的主要职责:
县政府办公室:负责做好各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部门协作配合,落实隔离人员场所,提高应对处置效率。
县委宣传部、县广电局、疾控中心:通过在有限电视台设立专题栏目及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积极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尽快提高公众防病知晓率和防病能力。
县公安局: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管理,切实做好出国人员和疫情发生国来住人员的管理、监测工作。若有疫情,负责疫区封锁和留观区域治安维护。同时,要严厉打击散布谣言和扰乱社会秩序的不法行为,确保防治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县财政局:加强财力保障,预算安排物资购置、人员培训、医疗救治、疫情监测与消杀所需的经费。
县卫生局:负责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及时组建专家技术组、疫情监测组、流调组、疫情消杀组,有力指挥全县的医疗救治与疫情扑灭工作。同时要建立疫情直报制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县农业局、畜牧局、经贸局:加强对活猪的疫情监测,严格活猪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管,加强生猪养殖密集区、屠宰场、活猪交易市场的疫情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
县教育局:负责落实全县中小学和托幼机构的防控措施与责任,组织动员师生定期开展爱国卫生活动,一旦县境内有疫情威胁,要及时落实晨检、消毒和信息报告等防控措施和防控责任。
县民政局:负责敬老院的疫情监测,一旦县境内出现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例,要积极落实资金,实施医疗救助。
县工商局、质监局、药监局、卫生监督所:加大食品卫生执法监督力度,经常性开展猪肉食品及相关产品质量检查,及时排除不安全隐患。
县爱卫办:广泛动员干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有效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消除病媒孳生环境。
县疾控中心:开展宣传教育的同时,要深入各医疗机构加强对不明原因发热、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监测。如有疫情发生,要及时开展流病调查,落实隔离、留观措施,对疫区或疫点进行封锁,并组织技术力量采取有效扑灭措施,严防疫情扩散。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落实相关责任,强化防治措施。
四、病例确认与疫情分级
(一)病例确认
疑似病例报市专家组认定,诊断病例报省专家组认定。
(二)疫情分级
依据周边省区疫情态势及县境内病例发生人数、疫情扩散态势,将疫情划分为六个预警等级。
一级预警:国内出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
二级预警:国内出现1例以上确诊病例。
三级预警:周边省区出现疑似病例。
四级预警:周边省区出现1例以上确诊病例。
五级预警:本县出现疑似病例。
①关闭县内所有文化娱乐等公共场所,禁办婚事、简办丧事,取消或推迟各种大型会议,30人以下的会议要对参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②各级各类学校实行晨检制度,每天对学生进行体温测量,发现可疑病人立即送医疗机构排查。学校发现1例疑似病例,要对疑似病例学生所在班级实行停课放假,并通知同班学生居住地的乡镇政府、村委会对放假学生采取居家留观措施。学校发现1例诊断病例或2例以上疑似病例,实行全校停课放假,并通知学生居住地的乡镇政府、村委会对放假学生采取居家留观措施。
③全面落实县级干部包乡、乡镇领导包片、一般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措施,严格限制人口流动。机关单位、村委会、社区对辖区内进出人员严格登记监控,发现发热病人要立即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并在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送医疗机构排查。
④对已封锁的疫区、疫点严格禁止人员进出,疫点居民生活用品由有关部门组织配送。一旦有人误入疫区或疫点,要采取只进不出的办法,严加封锁。
⑤对治愈出院的疑似病人、确诊病人要落实居家留观措施,留观期限为7天,留观措施由驻村干部、村干部、社区干部负责实施,是干部职工的由所在单位负责实施。如果出现死亡病例,尸体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⑥租赁林湖宾馆备用,凡参与救治疑似病人、确诊病人的医护人员,在完成工作任务后必须到指定旅馆留观7天,确定未被感染后方可回原单位上班和回家居住。对参与流调、消杀的工作人员,采取同样的隔离措施。
根据疫情变化,每提高一次预警反应级别并落实相应应急措施时,都必须坚持前一个级别的预警反应措施。
5、结束预警反应
末例甲型H1N1流感病人治愈20天后,无新发病例出现,报经省级防治领导小组同意,本县本次预警反应结束。
六、医疗救治
(一)设立预检分诊点
各医疗机构在门诊部设立导医台、发热门诊,合理引导发热病人就诊,避免医院交叉感染。对已确认的疑似病人立即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二)指定定点医院
按照分散就诊、集中救治的原则,指定县人民医院为收治甲型H1N1流感病人定点医院,甲型H1N1流感病人统一在县人民医院传染病院接受救治。定点医院设疑似病人病房和确诊病人病房,专用床位不得少于20张,其中急救床位不得少于3张。同时,要固定专用急救车辆和专用医疗设备。
(三)成立救治组织
县卫生局成立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专家组,承担会诊、判定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的报审与转规,指导医疗机构的诊疗救治工作。对全县卫生技术人员实行统一调度,成立3个医疗救治组,轮流承担医疗救治任务。
(四)病人转规、转诊
1、留观病人在留观期间发热不止或出现咳嗽、疲劳、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症状的,立即通知定点医院按疑似病例收治。
2、对已入院的疑似病人按规定方法和流程采集病例标本送省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检验,对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的病例,要及时转规到确诊病人专用病房救治。
3、对排除甲型H1N1流感的疑似病人,待症状消失后遣送回家按规定落实居家留观措施。
4、非定点医院不得收治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病人转诊必须用专用急救车运输。
5、定点医院要严格按卫生部印发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实施诊断与治疗。
七、保障措施
(一)财力保障
县财政局按照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需要的医疗设备、药品、防护物资采购,人员培训,检验检疫等提供资金保障。
(二)物资保障
1、县卫生局编制物资储备明细表,并根据疫情等级分别测算不同物资储备的需求量及其配备,着重储备防护服、重型防护服、漂白粉、抗生素、检验试剂、快速生化检验等物资。
2、疫情发生时,县政府将根据防疫需要征用社会物资并在全县范围内统筹使用。
3、所有物资的使用实行审批制,专人负责,严格审批。
(三)人力资源保障
1、县卫生局对全县在职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乡村医生的培训由乡镇政府组织,乡镇卫生院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等法规与专业知识。
2、县疾控中心、医疗机构举行实战演练、摸拟综合演练,提高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应急指挥体系、信息报告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救治体系的应急处理能力。
3、疫情发生时,全县所有医疗机构在岗医务人员必须服从统一调配。
(四)法制保障
1、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确保防治工作依法进行。
2、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应按照本预案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工作失误的,依法追究责任。
(五)社会动员与舆论支持
1、保持信息透明度,避免因群众猜疑引起恐慌。
2、乡镇人民政府及其卫生服务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基层单位和广大群众的防病意识和防护能力。
3、及时报道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引导公众行为,为防治工作提供舆论支持。
流调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流调是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疫情控制的关键,下面小编整理了乡镇疫情防控流调工作实施方案,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乡镇疫情防控流调工作实施方案1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省政府、市政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防治原则
(一)预防为主
积极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和城乡公共卫生水平;密切跟踪境外疫情发展情况,适时开展应急监测,堵塞疫源输入,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二)科学防治
按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指南》和《诊疗方案》规定,规范防治措施与工作流程,实现防治工作的科学化。
(三)依法防治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控制、疫情报告、医疗救治实行依法管理。对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四)属地管理
县、乡镇政府对本辖区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负总责,对医疗卫生及其它有关资源统一调度指挥。
(五)快速反应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做好人力、物资、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防治甲型H1N1流感工作领导小组,县人民政府县长担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仲勇、白天人、杨成星及县人武部部长黄旭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县政府办、卫生局、县委宣传部、公安局、财政局、卫生局、农业局、畜牧局、教育局、民政局、广电局、工商局、质监局、药监局、爱卫办、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及各乡镇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对全县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下设办公室在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卫生局局长兼任。
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的主要职责:
县政府办公室:负责做好各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部门协作配合,落实隔离人员场所,提高应对处置效率。
县委宣传部、县广电局、疾控中心:通过在有限电视台设立专题栏目及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积极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尽快提高公众防病知晓率和防病能力。
县公安局: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管理,切实做好出国人员和疫情发生国来住人员的管理、监测工作。若有疫情,负责疫区封锁和留观区域治安维护。同时,要严厉打击散布谣言和扰乱社会秩序的不法行为,确保防治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县财政局:加强财力保障,预算安排物资购置、人员培训、医疗救治、疫情监测与消杀所需的经费。
县卫生局:负责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及时组建专家技术组、疫情监测组、流调组、疫情消杀组,有力指挥全县的医疗救治与疫情扑灭工作。同时要建立疫情直报制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县农业局、畜牧局、经贸局:加强对活猪的疫情监测,严格活猪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管,加强生猪养殖密集区、屠宰场、活猪交易市场的疫情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
县教育局:负责落实全县中小学和托幼机构的防控措施与责任,组织动员师生定期开展爱国卫生活动,一旦县境内有疫情威胁,要及时落实晨检、消毒和信息报告等防控措施和防控责任。
县民政局:负责敬老院的疫情监测,一旦县境内出现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例,要积极落实资金,实施医疗救助。
县工商局、质监局、药监局、卫生监督所:加大食品卫生执法监督力度,经常性开展猪肉食品及相关产品质量检查,及时排除不安全隐患。
县爱卫办:广泛动员干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有效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消除病媒孳生环境。
县疾控中心:开展宣传教育的同时,要深入各医疗机构加强对不明原因发热、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监测。如有疫情发生,要及时开展流病调查,落实隔离、留观措施,对疫区或疫点进行封锁,并组织技术力量采取有效扑灭措施,严防疫情扩散。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落实相关责任,强化防治措施。
四、病例确认与疫情分级
(一)病例确认
疑似病例报市专家组认定,诊断病例报省专家组认定。
(二)疫情分级
依据周边省区疫情态势及县境内病例发生人数、疫情扩散态势,将疫情划分为六个预警等级。
一级预警:国内出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
二级预警:国内出现1例以上确诊病例。
三级预警:周边省区出现疑似病例。
四级预警:周边省区出现1例以上确诊病例。
五级预警:本县出现疑似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