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降低事故后果,时常需要预先编制应急预案,大家怎样写应急预案才更能起到其作⽤呢?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网红餐厅疫情防控专项应急预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网红餐厅疫情防控专项应急预案1
⼀、⼯作⽬标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学校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确保学校师⽣员⼯的健康与⽣命,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和⽣活秩序,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
⼆、编制依据
《中华⼈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条例》、《教育系统公共卫⽣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案第四版》、《公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卫⽣防护指南》、《宿迁市⼈民政府关于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级响应措施的通告》等法律法规和⽂件。
三、适⽤范围
本预案适⽤于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的应急处置⼯作。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可参照制订。
四、⼯作原则
坚持统⼀领导、快速反应,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以⼈为本、⽣命⾄上,预防为主、及时控制,系统联动、群防群控的⼯作原则,以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知识,提⾼⼴⼤师⽣员⼯的⾃我防护意识为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确保师⽣⽣命健康安全,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稳定。
五、机构职责
学校成⽴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应急处置领导⼩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应急处置⼯作,做好与地⽅卫⽣⾏政部门的联络沟通,配合地⽅疾控部门做好相关⼯作。
其主要职责包括:在卫⽣⾏政部门指导下,根据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政部门的学校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校的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应急预案;建⽴健全应对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的⼯作责任制度,建⽴⼀把⼿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明确并落实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的信息报告⼈;具体实施对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的应对与处置⼯作,配合卫⽣部门对事件原因进⾏调查;及时向上级教育⾏政部门及卫⽣等有关部门报告学校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的进展与处置情况。
六、事件分级标准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学校实际,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按严重程度,从⾼⾄低划分为特别重⼤(Ⅰ级)、重⼤(Ⅱ级)、较⼤(Ⅲ级)和⼀般(Ⅳ级)四级,其中Ⅲ级为出现发热、咳嗽、⽆⼒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患者;Ⅱ级为出现疑似病例;Ⅰ级为出现确诊病例。
七、信息报送
学校应建⽴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完善快速应急信息系统。
(⼀)信息报送原则。⼀是迅速。学校应在第⼀时间(1⼩时内)向当地教育⾏政部门和卫⽣⾏政部门报告,不得延报。⼆是准确。信息内容要客观详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三是直报。发⽣Ⅰ级(特⼤)事件,除了向当地教育⾏政部门和卫⽣⾏政部门报告外,可直接报市教育⾏政部门。事件情况发⽣变化后,应及时续报。
(⼆)信息报告时限及程序。责任报告⼈为各级各类学校指定的信息报送⼈员。
1、初次报告。各级各类学校发⽣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后,应在第⼀时间(1⼩时内),向主管教育⾏政部门、当地(县级以上)卫⽣部门进⾏初次报告。
特别重⼤(Ⅰ级)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学校可以直接报告市教育⾏政部门。
2、进程报告。Ⅰ级和Ⅱ级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处置过程中,学校每天应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地⽅教育⾏政部门,由地⽅教育⾏政部门每⽇报告市教育⾏政部门。
Ⅲ级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处置过程中,学校应及时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上级教育⾏政部门,由地⽅教育⾏政部门报告市教育⾏政部门。
3、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学校应将事件处理结果报告地⽅教育⾏政部门。
(三)信息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内容:事件发⽣时间、发⽣地点、患病⼈员症状、患病⼈数、事件经过、可能的原因等。
2、进程报告内容:患病⼈员治疗与病情变化情况、事件控制情况、造成事件的原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
3、结案报告内容:事件处理结果(包括事件性质与发⽣原因)、整改情况、责任追究情况等。
⼋、预防措施
(⼀)坚持校内所有⼈员每⽇体温“晨午两检制度”。填写体温登记表。学⽣或教职⼯⼀旦出现发烧、咳嗽、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学、上班。
(⼆)坚持“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班主任填写因病缺勤登记追踪表。追踪学⽣体温、病情变化情况,发现可疑病例及时报告,
(三)落实“消杀记录制度”。加强校园各类场所(如教室、宿舍、餐厅、办公区、⾳乐室、舞蹈室、阅览室、保育室、)的消毒与通风,保持空⽓流通,保持室内外环境卫⽣整洁。公共上课场所(如⾳乐室、舞蹈室、电脑室)要求⼀批学⽣进去消毒⼀次,并填写消杀记录表。
(四)掌握校内所有⼈员动态情况,严格落实去向追踪制度。
(五)疫情防控期间,各部门不组织师⽣参加各类⼤型集体活动,不安排师⽣外出活动。
(六)加强师⽣健康知识教育,打喷嚏时要主动掩住⼝⿐,及时洗⼿,落实⼿部卫⽣,配备洗⼿液或肥皂,推⾏七步洗⼿法,佩戴⼝罩、加强体育锻炼等提⾼防病能⼒。
(七)开展⼼理疏导、⼼理咨询⼯作。
九、应急处置
(⼀)发热处理流程
在晨午两检中,对体温⾼于37.3℃,或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症状(如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恶⼼呕吐、腹泻、结膜炎、肌⾁酸痛等)的患者,由班主任带⾄隔离点,并第⼀时间逐级上报,学⽣交由校医进⾏管理。校医应佩戴N95⼝罩、⽆菌⼿套,穿上防护服,注意个⼈保护,把患者置于单间,避免交叉感染。具体管理内容包括:
①复测体温。
人员检测防控范围为单位员工。
第一类情况:目前在湖北人员。目前已在湖北地区尚未返回天津的人员须经领导小组同意后方可返回,未经同意不得擅自返回。(备注:本单位目前没有此类人员)
第二类情况:有密切接触人员。与疑似或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过近距离接触人员;
与从湖北地区、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返回人员有密切接触(包含本人是返回人员,子女在湖北地区上学、上班返回人员)的人员。
1、与自确定为疑似或确诊病例前十四日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应立即上报保障工作组,由保障工作组统一登记汇总在册。
2、密切接触人员应立即上报保障工作组,由保障工作组统一登记汇总在册。
由防控工作组负责通知汇总在册人员居家隔离,并对居家隔离情况进行密切监控,每天二次收集体温和身体状况等信息并向领导小组报告情况。一旦出现身体状况异常,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及时报告当地卫生疫情防控部门。解除居家隔离时间为自最近一次与疑似或确诊病例有过近距离密切接触之日起后十四天内无异常。
第三类情况:其他人员。公司其他员工,在政府部门宣布疫情解除前,坚持每天测量体温一次,及时通过微信群上报。一旦出现发热或者干咳、气促、肌肉酸痛无力等疑似症状,应该立即向防控工作组报告,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及时报告当地卫生疫情防控部门。如被确定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保障工作组重新排查上述第二类情况人员。
(二)场所防控
对二楼会议室、走道等公共区域和出现病例楼层的所有办公室进行定期消毒,必要时寻求属地防疫部门技术支持。
门卫人员负责对进入腾达建筑人员的体温测量工作,体温异常人员一律不得进入;
进入腾达建筑人员一律要求佩戴口罩;
加强保安、保洁等工作人员的防疫教育和管理。
疫情期间,非经单位领导小组批准,各单位、部门不得接待商务活动或组织聚集性活动,充分使用网络交流工具。
三、信息宣传
疫情期间随时关注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疫情信息,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宣布解除紧急措施后,本预案停止执行。
宣传组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强化宣传防护知识及防控措施,按照规范进行落实。单位系统人员应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对于隔离员工要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做到“隔离不隔心”。
四、综合协调
(一)做好所在单位生产经营工作的必要物资储备。
(二)做好员工在疫情期间的必要医疗防护物资储备。
(三)由保障工作组进行具体的物资统筹协调管理。
五、预案保障
1、在单位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的4个工作小组根据职责分工工作。
2、一旦发现疫情或与疫情有关的信息,所有员工必须如实及时向单位领导小组反映情况,如有故意隐瞒信息的将进行严肃处理。
网红餐厅疫情防控专项应急预案3
切实做好预防、控制重⼤动物疫病的突发与流⾏,对我街道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与谐构建,⼈民⾝体健康农民脱贫致富,畜牧业安全⽣产,有着⼗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根据国务院《重⼤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与省《突发重⼤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各级防治重⼤动物疫病指挥部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特制定突发重⼤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组织领导
街道成⽴防治重⼤动物疫病指挥部,办事处主任同志任指挥长,同志任副指挥长,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固定电话,同志负责办公室⽇常事务,及时处理疑似重⼤疫病的接报、上报等⼯作。
⼆、保障体系
突发重⼤动物疫情发⽣后,街道防治重⼤动物疫病指挥部所有成员与各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政村主要负责⼈要在上级与街道防治重⼤动物疫病指挥部指挥长的统⼀指挥下通⼒协作,按照“早、快、严、⼩”的原则,进⾏科学地、有序地防控。
三、明确职责
突发重⼤动物疫情发⽣后,各有关单位、有关⼈员要在指挥长的统⼀领导下,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各单位其主要⼯作是:
兽医站:
1、兽医站卫⽣防疫⼈员,要早发现、早报告、早做控制扑灭前期⼯作。
2、加⼤对疫情的监测,确定疫点,疫区范围⾯积,准确掌握疫点、疫区易感动物数量与已感动物数量。
3、及时组织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易感染动物实⾏紧急疫苗接种。
4、监督指导疫区已感染动物的捕杀与⽆害化处理及消毒灭源⼯作。
5、开展对疫区内外的群众进⾏科普预知识的宣传教育⼯作。
医院:
1、负责疫区与⾼危⼈群的医学监测与预防⼯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