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庆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庆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篇1

各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市委和市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局:

近期,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局部爆发、多点散发的特点,同时“国庆”假期临近,节假日期间人员流动性大,输入风险也随之上升,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切实做好节假日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离市返市人员管理措施

提倡非必要不离桂,尽量减少跨省、跨市出行,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14天内有新增本土病例的县(市、区)。确需出行的,需提前做好出行准备,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及中高风险区的变化,查询了解目的地相关防控政策,合理安排出行,遵守当地的疫情防控规定。离市人员返市后,需持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岗。有涉疫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按照微信公众号“来宾大健康”公布的入(返)来宾人员健康管理须知的政策,落实管控。

(一)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离校师生员工离返市管理措施。

1.离市人员,一律履行审批和登记手续,明确前往地区(含风险等级)和返回时间,获单位主要领导审批同意(师生需获学校审批同意)后方可离市。除执行上级指令性公务外,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城区,原则上不前往有本土疫情发生地所在的设区市。

2.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离返市。

3.凡与有本土疫情发生的设区市入(返)来宾人员同吃住的师生员工,必须向所在学校进行报备,返校前在本市开展2次核酸检测,时间必须间隔24小时以上。

(二)密接、次密接及重点人员管控措施。

各县(市、区)要坚持网格化管理,精准排查密接、次密接以及风险地区返回人员,并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对返市人员落实健康管理措施和核酸检测。隔离场所、定点医院、冷链相关企业等高风险岗位人员尽量避免出行,并根据相关规定定期开展核酸检测。

(三)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

各县(市、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单位要从严从紧、从细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压实属地、主管行业、单位以及个人的“四方”责任,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本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从严从紧、从细从实抓好本单位以及主管部门、行业的疫情防控工作,精准掌握本单位、本校的干部职工、师生员工健康状况和出行去向,加强督促检查。个人在“国庆”期间不组织、不参加聚集性活动,牢记坚持“防疫四件套”: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一米线。加强自我健康监测,主动按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

二、重点场所管理措施

全市歌舞娱乐场所、游戏游艺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场所和电影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健身房、游泳馆、酒吧、棋牌室等文体场所、线下培训服务机构,按照最大接待量不超过75%限流规定正常营业,并严格落实好戴口罩、测温、三码联查、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旅游景区、景点分类完善应急预案,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控制人员接待上限,推行门票预约制度,严格落实好“十严格”疫情防控措施。

三、会议及活动管理措施

严格控制人员聚集性活动,坚持“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不举办大规模人员聚集性活动,市内大型演出活动、展销会、大型体育赛事、群众性公益活动、聚会、聚餐、演出、商业促销等活动一律暂缓举行,社区(村)要对管辖区域内举办的聚集性聚会、聚餐活动进行登记备案。举办50人以上的会议,需严格按照《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区党政机关办公区、生活区疫情防控措施的紧急通知》(桂新冠防指办〔2022〕62号)规定,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

四、强化疫情监测预警

坚决落实“早发现”、“早报告”要求。假日期间,医疗机构要加强发热病人等就诊人员的核酸检测;交通运输、旅游等经营单位要加强对旅客、游客的健康监测,发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者后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按相关规定和程序转至医疗机构就诊,尽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例,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五、做好应急值班值守

各级各部门和各高校要认真做好假期值班值守,落实领导在岗带班、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值班等制度,确保疫情防控领导体制、应急机制、指挥体系正常运行。

六、强化督查问责

健全从市本级到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四级责任体系,进一步压紧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确保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有人抓有人管。坚持开展查访,督促各级各部门落实节假日有关疫情防控部署要求。

通知人:

日期:

国庆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篇2

当前,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国庆”假期临近,人口流动、人群聚集加剧疫情传播风险。为切实有效降低“国庆”假期新冠肺炎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风险意识,压实四方责任

1.各地区、各部门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贯彻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境外和域外疫情防控并重,“人、物、环境”同防,压实“四方责任”,将各项措施落细落实。

二、严控流动风险,非必要不离连

2.倡导市民“非必要不离连”。压实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责任,市民确需离连,须提前向所在单位或社区报备,并了解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返连前,要提前24小时向单位和社区报备,并携带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连后,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要查验离连人员行程码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在24小时内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并按照要求落实好各项管控措施。离连和返连未履行报备程序,经大数据排查发现者,实施集中隔离,费用自理。

3.倡导市民居家休假、市内及周边游,出行期间全程做好自我防护,准确记录个人活动轨迹。市民要谨慎选择目的地,合理选择出行路线和游览时段,出行期间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4.外市来连人员需提前24小时向社区(村)、单位和酒店报备,务必携带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在抵连后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村)、酒店、宾馆要按照“谁接收,谁负责”原则,查验来连人员的行程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并在抵连后24小时内务必再做一次核酸检测,并按照相关规定落实好各项管控措施。酒店宾馆要将预约来连人员名单向所在社区报备。未提前报备的来连人员酒店宾馆不予登记住宿,就地留观,实行集中隔离,费用自理。

三、避免人群聚集,非必要不举办大型活动

5.按照“非必要不举办”原则,严控游园会、文艺演出、展销促销、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确需组织的,按照“谁举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做好疫情防控,对参加人员超过100人的,活动主办单位(或个人)要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同时向活动举办地所在的街道报备,街道审核同意后方可举办。

6.室内外各类公共场所(含景区)要提前做好“国庆”假期疫情防控安排,坚持“限流、预约、错峰”要求,做好测温、卡码查验、通风、消毒等疫情防控措施,并在醒目位置提示“戴口罩”“一米线”等要求,做好有序排队和场内外客流疏导,避免人员聚集。

7.KTV、歌舞厅、迪吧厅、麻将馆、棋牌室、密室逃脱类(含剧本杀)游戏场所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按照行业主管部门要求有序恢复营业。

四、严防境外输入,坚持人物环境同防

8.严格落实入境人员从“国门”到“家门”的全流程“铁桶式”闭环管控,切实做好异地入境来连人员的排查和管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庆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庆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篇1

各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市委和市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局:

近期,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局部爆发、多点散发的特点,同时“国庆”假期临近,节假日期间人员流动性大,输入风险也随之上升,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切实做好节假日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离市返市人员管理措施

提倡非必要不离桂,尽量减少跨省、跨市出行,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14天内有新增本土病例的县(市、区)。确需出行的,需提前做好出行准备,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及中高风险区的变化,查询了解目的地相关防控政策,合理安排出行,遵守当地的疫情防控规定。离市人员返市后,需持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岗。有涉疫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按照微信公众号“来宾大健康”公布的入(返)来宾人员健康管理须知的政策,落实管控。

(一)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离校师生员工离返市管理措施。

1.离市人员,一律履行审批和登记手续,明确前往地区(含风险等级)和返回时间,获单位主要领导审批同意(师生需获学校审批同意)后方可离市。除执行上级指令性公务外,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城区,原则上不前往有本土疫情发生地所在的设区市。

2.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离返市。

3.凡与有本土疫情发生的设区市入(返)来宾人员同吃住的师生员工,必须向所在学校进行报备,返校前在本市开展2次核酸检测,时间必须间隔24小时以上。

(二)密接、次密接及重点人员管控措施。

各县(市、区)要坚持网格化管理,精准排查密接、次密接以及风险地区返回人员,并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对返市人员落实健康管理措施和核酸检测。隔离场所、定点医院、冷链相关企业等高风险岗位人员尽量避免出行,并根据相关规定定期开展核酸检测。

(三)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

各县(市、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单位要从严从紧、从细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压实属地、主管行业、单位以及个人的“四方”责任,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本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从严从紧、从细从实抓好本单位以及主管部门、行业的疫情防控工作,精准掌握本单位、本校的干部职工、师生员工健康状况和出行去向,加强督促检查。个人在“国庆”期间不组织、不参加聚集性活动,牢记坚持“防疫四件套”: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一米线。加强自我健康监测,主动按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

二、重点场所管理措施

全市歌舞娱乐场所、游戏游艺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场所和电影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健身房、游泳馆、酒吧、棋牌室等文体场所、线下培训服务机构,按照最大接待量不超过75%限流规定正常营业,并严格落实好戴口罩、测温、三码联查、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旅游景区、景点分类完善应急预案,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控制人员接待上限,推行门票预约制度,严格落实好“十严格”疫情防控措施。

三、会议及活动管理措施

严格控制人员聚集性活动,坚持“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不举办大规模人员聚集性活动,市内大型演出活动、展销会、大型体育赛事、群众性公益活动、聚会、聚餐、演出、商业促销等活动一律暂缓举行,社区(村)要对管辖区域内举办的聚集性聚会、聚餐活动进行登记备案。举办50人以上的会议,需严格按照《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区党政机关办公区、生活区疫情防控措施的紧急通知》(桂新冠防指办〔2022〕62号)规定,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

四、强化疫情监测预警

坚决落实“早发现”、“早报告”要求。假日期间,医疗机构要加强发热病人等就诊人员的核酸检测;交通运输、旅游等经营单位要加强对旅客、游客的健康监测,发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者后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按相关规定和程序转至医疗机构就诊,尽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例,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五、做好应急值班值守

各级各部门和各高校要认真做好假期值班值守,落实领导在岗带班、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值班等制度,确保疫情防控领导体制、应急机制、指挥体系正常运行。

六、强化督查问责

健全从市本级到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四级责任体系,进一步压紧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确保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有人抓有人管。坚持开展查访,督促各级各部门落实节假日有关疫情防控部署要求。

通知人:

日期:

国庆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篇2

当前,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国庆”假期临近,人口流动、人群聚集加剧疫情传播风险。为切实有效降低“国庆”假期新冠肺炎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风险意识,压实四方责任

1.各地区、各部门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贯彻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境外和域外疫情防控并重,“人、物、环境”同防,压实“四方责任”,将各项措施落细落实。

二、严控流动风险,非必要不离连

2.倡导市民“非必要不离连”。压实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责任,市民确需离连,须提前向所在单位或社区报备,并了解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返连前,要提前24小时向单位和社区报备,并携带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连后,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要查验离连人员行程码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在24小时内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并按照要求落实好各项管控措施。离连和返连未履行报备程序,经大数据排查发现者,实施集中隔离,费用自理。

3.倡导市民居家休假、市内及周边游,出行期间全程做好自我防护,准确记录个人活动轨迹。市民要谨慎选择目的地,合理选择出行路线和游览时段,出行期间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4.外市来连人员需提前24小时向社区(村)、单位和酒店报备,务必携带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在抵连后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村)、酒店、宾馆要按照“谁接收,谁负责”原则,查验来连人员的行程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并在抵连后24小时内务必再做一次核酸检测,并按照相关规定落实好各项管控措施。酒店宾馆要将预约来连人员名单向所在社区报备。未提前报备的来连人员酒店宾馆不予登记住宿,就地留观,实行集中隔离,费用自理。

三、避免人群聚集,非必要不举办大型活动

5.按照“非必要不举办”原则,严控游园会、文艺演出、展销促销、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确需组织的,按照“谁举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做好疫情防控,对参加人员超过100人的,活动主办单位(或个人)要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同时向活动举办地所在的街道报备,街道审核同意后方可举办。

6.室内外各类公共场所(含景区)要提前做好“国庆”假期疫情防控安排,坚持“限流、预约、错峰”要求,做好测温、卡码查验、通风、消毒等疫情防控措施,并在醒目位置提示“戴口罩”“一米线”等要求,做好有序排队和场内外客流疏导,避免人员聚集。

7.KTV、歌舞厅、迪吧厅、麻将馆、棋牌室、密室逃脱类(含剧本杀)游戏场所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按照行业主管部门要求有序恢复营业。

四、严防境外输入,坚持人物环境同防

8.严格落实入境人员从“国门”到“家门”的全流程“铁桶式”闭环管控,切实做好异地入境来连人员的排查和管理。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